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的原理六十二(怎样认识人的素质)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06-04 17:13   点击:813   评论:3  
五绝 以诗代序
追求素质强,人性自然彰。德艺双精湛,何须巧伪装。


写诗的原理



六十二、怎样认识人的素质

人除了躯壳是纯客观的,让人多少有些无奈,其它任何由此带来的东西,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都是相对而客观的,也就说不上无奈,意味完全可以改变。

能改变的就意味素质,且是活的素质,特别反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既基于此,又贡献于此。主观能动性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从感知到认识的所有智力总和,包括天赋和后天的修养培养,可塑性是智力因素的核心特征。

智力因素无非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这几样,先天基础是大脑,后天基础是认识和修养,既以知识为载体又以知识为衍生物,包括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先天基础以天赋及其潜力为可塑性,后天基础以认识和修养中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及其境界为可塑性。

智力天赋和潜力是重要的智力因素,知识活学活用和境界也是重要的智力因素,却不属于简单的智力范畴,而属于智慧范畴。智慧虽可笼统归入智力方面,但细究起来,智力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既基于智力又超越智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共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最终以认识和情感紧密联 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智慧超越智力的意义。

认识虽主要来源于智力因素,但无法脱离情感,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但也无法超越认识。认识和情感代表了人感知世界最重要的两样,也是人性最重要的两样保证。没有认识,任何知识都成了生吞活剥,便谈不上修养,谈不上可塑性,也谈不上素质,没有情感,意味人性丧失,认识也没了基础。

换言之,认识与情感是最关乎素质修养的两样因素,甚至绝对关乎有无智慧,纵可单独表述,却无法单独存在,二者是在情感中进行认识,在认识中培养情感的联 系,故情感也意味认识,认识也意味情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的各种修养和素质,就包括智慧。

人人都有天赋和潜力,也都面临后天的修养,这两方面的作用是时刻让人在活着的过程中,有提高的空间,并成功迎接人生挑战,这是可塑性的价值。

在可塑性中,凡益于修养的因素就意味是知识,也可称作经验。天赋和潜力奠定了接受知识的可能,知识使天赋和潜力得以延展和有长久生命力,这个过程就是修养得以不断进行的过。修养就是这样来自于人的素质可塑性,至于具体修养什么,还是认识和情感

简单而言,可塑性就是“可改变”的意思。没有可塑性,一切都意味是死的,即使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再好,也无法意味好的主观能动性而再继续贡献于智力和智慧,便说不上有什么好的使成价值,自然就称不上智力因素。

这提示了,任何麻木不仁的状况,都无法以现成的感知、认知、认识,包括学历、知识和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和环境,来自以为如何如何,毕竟死了的就是死了的,没有活性就没有因素意义可言。

所谓“因素”,也谓“成因”,即“素质”的因子,是对“素质”内外在各方面条件活的概括,是指能够促使变化的一切具有作用力和影响力的元素和成分,死的东西永远不带有这种使成特点,也就难以用死的东西来说明一个人有什么可改变的地方,自然他拥有的一切就说不上素质了,实际是,没有可塑性就没有素质。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情感,包括相应态度和价值观,是人的素质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部分,同样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基础来自于基因遗传,后天基础来自于外界干预,可塑性仍然是这部分素质的核心特征。

情感的先天性就是情感天赋和潜力,后天性则同样以认识和修养为基础。先天性对后天性意味一定机缘,后天性意味对先天性的一定打造,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的总体素质更适应后天的发展和真正人性需要,两方面都是可塑性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可塑性,情感同样是死的,态度和价值观跟着变成了冷冰冰,就仍说不上是有用的素质。麻木不仁是典型的情感没有可塑性的反映。

素质是内涵的代名词,指人的一切好的构成,体现着所有好的主观能动性,总的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具体则指各种修养及其表现,如感情,知识,能力,习惯,性格,观念,行为,德望等。

素质虽可以加以限定地说成“好的素质”、“坏的素质”,但非限定时,素质总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个词,因而才有可塑性,凡不积极就不能往“素质”一词上扯,扯也没有多大意义。

这是因为,认识和情感的可塑性都是有原则的,既不以烂泥巴似的随形就形为可塑性,也不是什么工具和外力就可打造的,而是有一定条件、规范、目的和程序的。

其中,认识必须以明是非为原则,情感必须以明爱憎为基准。这还是等于说,素质的可塑性是在合理的“三观”下的可塑性,尤其是合理价值观下的可塑性,此外都是所谓的“可塑性”,皆逃不出不正当的“美化”意味。

这决定了,素质既不是没头没脑形成的,也不是稀里糊涂形成的,而完全取决于有无明确的成因,包括内因和外因,都是素质形成的机缘和动源。内因和外因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