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4-08-04
  • 最近登录:2024-04-13
  • 粉丝人数:3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舟行贺水知路艰,万本梅花任凭栏

小松果 发布于2020-05-05 09:42   点击:1249   评论:1  
《封开诗话》(二十七)

   陈与义(1090-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是北南宋之交宗师级的诗人;他尊杜甫,推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元代出生在封川的著名诗论家方回在他的《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三宗”。后人普遍都认可方回这样的评价。总之,陈与义在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等都是陈与义奇丽造语、富有韵味之句。
   陈与义二十四岁就中进士,随后当上文林郎,负责开德府(今濮阳)的文学教育工作,后来他入京做了太学博士。二十九岁时因作《墨梅》,竟被宋徽宗看上了,宋徽宗对他相见恨晚,但宋徽宗还没有来得及提拔他,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就攻入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遂亡,他也被迫到处逃亡避难,直到绍兴元年(1131年)夏天,才回到当时的南宋首都绍兴,高宗任命他为礼部侍郎,后知湖州、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旋而又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知制诰,绍兴七年(1137年),授参知政事(副宰相)。绍兴八年病逝,终年四十九岁。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他用道德以辅朝廷,振纲纪而呕心沥血,在朝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在此要说的是,这个宗师级的人物,亦曾到访过岭南封州,并在封州小住三日,又是怎么回事?与多数贬谪官员不同,陈与义并不是被贬才到封州的,而是因国破逃亡避难才到封州的。如上所说,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就攻入宋都汴京,陈与义被迫到处逃亡避难,一避就避了五、六年,这期间,他跑了大半个中国,流经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一路上,除关心时政外,他亦访朋会友,吟咏诗作对,尽表心迹,留下了不少诗章,以记录其避难的经历。
  这不,绍兴元年(1131年,是年四十二岁)春,陈与义与朋友一起,自广西临贺(今贺街镇)坐船,沿贺江而下。在船上,他初赏贺江两岸的景色,由于心情不佳,所见竟然是沉郁的,而且舟行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避难路上的日子并不像游山玩水一样轻松潇洒,于是他吟诗一首《舟行遣兴》:
                            会稽尚隔三千里,临贺初盘一百滩。
                            殊俗问津言语异,长年为客路歧难。
                            背人山岭重重去,照鹢梅花树树残。
                            酌酒柁楼今日意,题诗船壁后来看。
   这首诗是写舟行贺江之诗。陈与义说:我现行走在贺江的舟船上,离南宋临时首都会稽(绍兴)还很远很远,自临贺(今广西贺州市)出发,沿江盘旋地经过了很多很多的险滩(贺江以湾多滩险而著名)。沿江所停泊之地,当地的民俗比较特殊,在渡口上想问个路,却因当地的语言不同于中原,互相语言不通,没问得个结果来。这次舟行如同自己长年避难,在客途所经历过的其他歧路一样,倍感艰难。乘船顺流行进中,两岸背向人的山岭,连绵不断,山色重重地往后而去;而水中映照到船舷的一树树梅花显得残败不堪。(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为记录下此刻的心情,接着他说,今日舟行贺江之意,应取出酒来,于船舱上酌酒,并借酒题诗,然后挥毫把诗写在船壁上,或许日后重临时,能看到今日之所想。
    背负着国破山河,逃亡避难的心境,在陈与义句中描述得相当沉重,逃难的心境无法排解,基于当时的心情不佳,让人体会不到其所遣之兴从何而来,却能看出他所忧国忧民之心,感受到诗人遭遇国破家散,被迫逃难的哀痛,以及一腔报国无门的悲愤。
    沿贺江舟行数日后,陈与义终于抵达封州。上岸后,陈与义和朋友在封州小住了三天,放下舟行贺江期间沉郁的心情,进行休整。有了好的心情,就可慢慢观赏封州的青山绿水。第三天,他还饶有兴趣和朋友一起登上了封州城墙的阁楼上,把酒言欢,共赏封州城楼春天里的风景,吟至酣畅之时,诗兴大发,于是,在封州古城上就留下了一首诗,即《与大光同登封州小阁》:
                              去程欲数莽难知,三日封州更作迟。
                              青嶂足稽天下士,锦囊今有峤南诗。
                              共登小阁春风里,回望中原夕霭时。
                              万本梅花为我寿,一杯相属未全痴。
  这首诗陈与义说的大意是:粗略地算了一下,再往前去的路程不知还有多艰难,在封州这三天,我们好好休整一下,多睡了几个好觉,这样的时辰虽来得迟了一些,但使得我们养足了精神。你看这里的青山屏障和绿水有足够的理由,稽留天下有非凡才德之士,好让他们在此留下诗篇。今日我们也必须在这里作诗,吟咏一属于岭南诗篇。我想咏的是,现在我们一同登上封州城楼的小阁,沐浴在春风里,在这里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感觉很清爽;但回头北望中原,估计这个时间点,老家洛阳那边已是夕阳落晚,山村弥漫在霭烟之中。从高处凭栏而看,封州城里城外到处都开满了梅花,围绕其中,身边有若无数朵梅花向我飞来,为远道而来的我致以亲切的问候,送来美好的祝福;为此我们应该在小阁里一杯一杯地喝起来,直至一醉方休,才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和梅花的幽香。
   或许,当年陈与义登上封州城楼阁,看到城里城外果真种植有不少梅花,岭南之梅,初春开放,故有“万本梅花为我寿”的豪叹。在前诗《舟行遣兴》里所见之梅花是树树残,在此诗中,小息登阁后所感受春风的梅花是为我寿,前后反差很大,每一景物,大都与人的心情有关。陈与义到封州城后,一定是受到了封州人们热情好客,以及纯朴的民风所感染,加上在封州通过休息调整,心情有了很大的好转,故才有此感叹。“我寿”存多义,或曰生日,但有胡谱称:“先生以是年6月,生于洛阳。”(《陈与义集》卷首第5页),时间上不合,故作上述解释。
   另,诗题中称“与大光同登”,这位大光,姓名叫席益,字大光,年长陈与义一岁,是他洛阳的同乡,也是他朝中的同僚。陈与义为翰林学士时,席益为参知政事。陈与义为参知政事时,席益以贵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六年(1124年)陈与义在汴京任符宝郎时就与席益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在陈与义的《简斋集》中,写给席大光的诗有二十多首,年龄、经历、仕途都大致相同,可见他们既是同乡、又是至交兼好友。陈与义这次南迁避难,自湖南永州起,他俩就一起结伴辗转广西、广东多地,经广州(五羊)、上韶关(廋岭)后他俩才分开,然后陈与义自己再去罗浮、历漳州,直至当年的夏天,历尽艰辛才抵达会稽,结束了他五年多的逃亡生涯。
   从陈与义这两首在封州境内写下诗章里,让人感受最深的应该是他的避难之路十分艰辛。正如他这两首诗里反复说的“会稽尚隔三千里,临贺初盘一百滩。长年为客路歧难。去程欲数莽难知。”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然个中却又能高呼兼有李太白之风的“万本梅花为我寿”这般豪情之句,折射了陈与义百折不屈的性格。正是这一好句,留给了人们以无尽的遐想。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