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今庄   0岁
  • 注册日期:2016-01-24
  • 最近登录:2024-04-14
  • 粉丝人数:46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撞韵”说例诗用韵辨析

今庄 发布于2020-04-17 18:50   点击:3826   评论:6  



“撞韵说例诗用韵辨析


/村翁


年初,按防疫要求宅家时重温了汉语音韵学。学习之余用这一科学理论结合中古韵书辨析了撞韵说重要论据唐宋两位名人的例诗,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这两个例诗撞韵不成立。现将辨析情况简述如下,如有不当之处,诚请方家不吝赐教。

“撞韵”说所举例诗一是唐·韩愈的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注:烟,一作花。)撞韵说认为昌黎此近体诗第三句白脚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系撞韵。二是宋·王安石的七绝《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注:自,一作又。撞韵说认为荆公此近体诗第三句白脚与韵脚间、山、还的韵母相同,撞韵了。

分析研究中古时期的近体诗用韵情况,不能用近代、现代的韵书,应该用中古时期的韵书。韩愈生卒年为公元768——824年,按音韵学界划分属于中古后期Ⅰ”的中唐人,从《切韵》音系历史发展情况看,作近体诗用韵应依成书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的《唐韵》。苏州大学钱仲联先生《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载此诗当作于“长庆三年癸卯”[3],即公元823年。据此写作时间依《唐韵》无疑。音韵学家研究认为《切韵》原书一百九十三韵,而《唐韵》共有二百零六韵,多分出十三韵。[4]49由于《唐韵》今只存残卷无法利用,分析昌黎诗只能用成书于中古后期Ⅱ”的《广韵》向上推求,好在都是中古后期,语音变化不是太大。武汉大学教授万献初认为:《广韵》在体例和音系上并未作多少改变,承《唐韵》之旧而分二百零六韵,多数改动都是在增字、加训上。[4]49可见,我们用《广韵》分析昌黎例诗的用韵情况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况且今还存有成书于唐神龙二年(706)王仁昫(亦作煦)修编的三种《刊谬补缺切韵》可利用,其中宋濂跋本残缺最少,学界称为《王三》本,是研究唐诗音韵的重要韵书。再加利用《平水韵》作辅助足以可理清其用韵情况。王安石,生卒年为公元1021——1086年,按音韵学界划分属于“中古后期”的北宋人。荆公例诗的写作时间学界有争议,有的认为作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也有的认为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还有的认为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广韵》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是北宋的官韵,早于荆公出生年代。因此分析荆公例诗用韵情况主要利用《广韵》便可,再以《平水韵》辅之。

一、用韵部学理分析,两例诗撞韵不成立

汉语传统音韵学把韵腹和韵尾相同的韵目,在不计声调的前提下将其归为一组,称为韵部“各韵部习惯上用平声韵的韵目来作‘部目’的代称,叫作‘举平以赅上去(入)’。”[4]57·戴震依据一音四声相转的道理,所著《声韵考》卷二中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划定《广韵》61个韵部,被学界广泛认可。“只是有现代音韵学者从语音系统性上推定,戴震依《广韵》以配‘删、以‘鎋配‘山有误,或当改为以‘鎋配‘删、以‘黠配‘山。”[4]57对《广韵》韵目独用同用的规定,王力先生认为凡韵书中注明同用的韵就可以认为同韵[5]《广韵》的“独用同用是继承了唐王朝的用韵规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国初许敬宗等评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兆鹏以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为例,查考了《广韵》的“独用”、“同用”使用年代,指出:“许敬宗所‘奏合而用之’的押韵规则,用了六十年左右,直到开元二年(714)为止。” “开元二年(714)以前的用韵很宽,与《广韵》所注独用同用有很大差距,开元五年(717)以后的用韵却几乎与《广韵》的独用同用完全一致。[6]据此,分析近体诗的白脚与韵脚是否使用了相同的韵,就是应查看其是否为“同用”韵部的字。

昌黎例诗按《王三》考押平声“十虞”和“十一模”,符合唐代“同用”习惯。按《广韵》考押“虞模同用”,韵脚“酥”“都”属模韵,“无”属虞韵。白脚“处”属《王三》、《广韵》去声“御”韵。依《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虞韵部“虞麌遇”、模韵部“模姥暮”,二韵部皆为阴声韵无入声相配。《广韵》规定“虞模同用依《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鱼韵部 “鱼语御”,也是阴声韵无入声相配。《广韵》规定“独用”。从韵部上看,此例诗韵脚属“虞模同用”韵部,而白脚属“鱼独用”韵部,白脚和韵脚不在同用韵部,撞韵不成立。《平水韵》已将《广韵》虞、模二韵部合并成一个虞韵部,四声相配为“虞麌遇”。鱼韵部未变与《广韵》相同,四声相配仍是“鱼语御”。一目了然,例诗的白脚和韵脚不在同一韵部,不能说是撞韵。

荆公例诗按《广韵》考押平声“山删同用”韵,符合其规定,其中韵脚“间”“山”属山韵,韵脚“还”属删韵。依《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删韵部“删潸谏鎋”,山韵部山产裥黠。而白脚“岸”系去声“翰”韵字,依《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属寒韵部寒旱翰曷,《广韵》规定“寒桓同用, 依《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桓韵部桓缓换末。由于入声韵特殊虽然声调为仄,但与平上去三声韵尾有差别,即使用于白脚不会出现与韵脚同韵的问题,因此只要查考分析平上去三声即可。荆公例诗白脚和韵脚也不在同用韵部,撞韵也不成立。《平水韵》已将寒韵部和桓韵部合并成一个寒韵部,四声相配为寒旱翰曷;删韵部和山韵部合并成一个删韵部,四声相配为删潸谏黠。更能清楚地看出例诗的白脚和韵脚不在同一韵部。

有人问“虞模鱼”是一个“遇摄“元寒桓删山先仙”是一个“山摄,上述两个例诗会不会“撞韵”。答案是否定的。韵摄是等韵学概念,“所谓‘韵摄’有总括、总摄的意义。凡是主元音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相类的转就合为一摄。”[7]摄的作用主要是把繁多的韵母归为更简单的大类而进一步系统化,以便掌握和称说,有利于等韵学研究。从实际看《切韵》音系韵书用韵规定不可能这么宽,如山摄统领《广韵》7个韵部28个韵,促声韵特殊不计的话,舒声韵还有21个;到《平水韵》将《广韵》把“同用韵合并后还统领4个韵部16个韵。实际上《广韵》的韵摄划分与韵的“同用”规定也不尽一致,如韵,在韵的“同用”规定中是元魂痕同用,在韵摄划分中却把韵部归入山摄”、魂痕韵部归入“臻摄”。因此说同一韵摄是不会撞韵的。但是,《广韵》“元寒桓删山先仙”7个韵部的21个舒声韵,到现代《中华通韵》中已演变成1韵部。

二、用反切原理分析,两例诗撞韵不成立

反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传统注音方法。反切的基本原理是:被切字的读音,是取切上字的声母,再取切下字的韵母和调而得到的。《广韵》共有3874个小韵,每一小韵用一个反切。音韵学家将同形的切语用字进行了归并,得切上字472个,切下字1232个,并用科学方法将切上字和切下字分别考出声类、韵类。当然目前学者的分类有所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本文采用武汉大学万献初《音韵学要略》的分类结论进行查考分析。他将《广韵》分为293韵类142个韵母,其中舒声韵类91个韵母,促声韵类51个韵母。韵类是反切下字的分类,一般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区别声调。韵母一般由韵头、韵腹、韵尾组成,不区别声调。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个问题,近体诗押的是韵,不是韵母。韵和韵母的概念不同,韵一般包括韵腹、韵尾和声调,不包括韵头,“韵母的范围比韵小[7]40《广韵》中有的韵就一个韵母,有的韵两个韵母,有的韵三个韵母,有的韵最多有四个韵母。如“元”韵,包括类和两个韵母。音韵学通常用韵、呼、等三者联合的方法来表示韵母。既然反切下字反映被切字的韵和韵母等,那么,我们不妨先查考分析白脚和韵脚的切下字韵母是否相同,白脚切下字的韵母与韵脚切下字的韵母所属韵的其它韵母是否相同,再查考白脚的切下字与韵脚的切下字所属韵是否相同或同用,再用反推的方法,得出例诗用韵是否“撞韵”。为了描述直观,本文采用武汉大学万献初教授《音韵学要略》对《广韵》反切下字的构拟,用国际音标将反切下字的韵母拟音标出。

昌黎例诗的韵脚字“酥”《王三》未收,《广韵》“素姑切[8]23《王三》丁姑反[9]114, 《广韵》当孤切[8]23,唐宋反切字不同,但反切字的声类和韵类相同。两韵脚字的切下字“姑韵母都是“模合一,模韵只有一个类韵母,拟音[u]。韵脚字《王三》武夫反[9]112,《广韵》武夫切[8]19,唐宋反切字相同。切下字韵母虞合三,虞韵也只有一个“俱类韵母,拟音[ĭu]。所有韵脚的切下字属“模虞同用韵。而白脚《王三》昌据反[9]61,《广韵》昌据切[8]61,唐宋反切字相同。切下字“据”韵母“御开三”, 去声韵独用且只有一个“据类韵母,拟音[ĭo]。举平以赅上去姥、暮韵的韵母与韵的韵母类相同,麌、遇韵的韵母与韵的韵母“俱类相同,鱼、语韵的韵母韵的韵母“据类相同。可见,昌黎例诗的白脚切下字的韵母“据”[ĭo]类与韵脚“酥、都切下字的韵母”[u]类不同,也与韵脚“无的切下字韵母“俱”[ĭu]类不同,所属韵又不同用,故白脚和韵脚撞韵不成立。

荆公例诗韵脚“间,古闲切”[8]36山,所闲切[8]35。两韵脚的切下字韵母“山开二山韵有两个韵母,一个是例诗所用类,拟音[æn],另一个是山合二类,拟音[wæn]。韵脚,户关切[8]35。切下字韵母“删合二,删韵也有两个韵母,一个是例诗所用类,拟音[wan],另一个是“删开二”“姦类,拟音[an](注:《切韵》音系中“姦与简化字“奸不是同韵,属寒韵,韵母[ɑn])。依“举平以赅上去”,“山、产、裥韵的韵母相同,有类和类两个;删、潸、谏韵的韵母相同,也有类和“姦类两个;且山删同用。而白脚“岸,五旰切”[8]116,切下字韵母翰开一,“翰韵只有一个韵母类,拟音[ɑn]。依“举平以赅上去”,“寒、旱、翰韵的韵母相同,只有一个类。另外寒桓同用桓、缓、换韵的韵母也只有相同的一个“贯类,拟音[uɑn]。由此可见,荆公例诗的白脚切下字的韵母”[ɑn]类和同用换韵的韵母“贯”[uɑn]类,既与韵脚“间、山”切下字的韵母”[æn]]类不同,也与韵脚切下字所属韵包含的另一个韵母”[wæn]]类不一样;同理,与韵脚“还”切下字所属韵的两个韵母”[wan]类和“姦”[an]类都不同。白脚切下字的韵与韵脚切下字的韵又不是同用,故白脚和韵脚撞韵不成立。

三、用中古拟音分析,两例诗撞韵不成立

古音构拟是音韵学家的一种科学假设,不能看成就是当时的实际读音。借用现代的音标符号来拟测和表现例诗的白脚和韵脚是否“撞韵”,比只作文字上的音类描述要直观、准确得多。当前对中古音学界构拟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本文采用武汉大学万献初教授《音韵学要略》对中古语音的构拟,用国际音标拼出拟音来查考分析。对中古音韵地位,学界习惯上用六个字来分别代表所属韵摄、开合、等第、声调、韵和字母。

昌黎例诗依照《广韵》韵脚字“酥,素姑切[8]23,遇开一平模心,拟音[su];无,武夫切[8]19,遇合三平虞明,拟音[mĭu];都,当孤切[8]23,遇开一平模端,拟音[tu]。押“虞模同用韵。韵一般包括韵腹、韵尾和声调,不管韵头。因为本文只查考白脚和韵脚是否撞韵问题,声调可不计,只比较韵腹、韵尾即可。从拟音上看,此例诗韵脚“酥、无、都”的韵没有韵尾,只有韵腹都是[u]。而白脚处,昌据切[8]61,遇开三去御昌,拟音[tɕʰĭo]。不计声调,白脚拟音的韵也没有韵尾,不计韵头介音[ĭ],只有韵腹[o][u]是舌面后圆唇高元音,而[o]是舌面后圆唇半高元音,两者的发音部位高低不同。故白脚和韵脚撞韵不成立。《平水韵》已将虞模两韵合并为韵,有两个韵母[u]和[ĭu],“鱼韵仍然独用,只有一个韵母[ĭo ]。用《平水韵》查考分析此诗撞韵也不成立。

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字的读音到近代、现代都发生了变化。如元代韵书《中元音韵》“处,昌母、鱼模韵、去声,拟音[tʃʰiu]。现代韵书《中华通韵》“处,乌韵,去声”,读音[tʂʰu](汉语拼音:chù)。因此说,分析中古时期诗人的近体诗作品用韵情况,只能用中古时期的韵书查考。

荆公例诗根据《广韵》韵脚间,古闲切[8]36,山开二平山见,拟音[kæn];山,所闲切[8]35,山开二平山生,拟音[ʃæn];,户关切[8]35, 山合二平删匣,拟音[ɣwan]。押删山同用韵。山韵的主元音[æ]是舌面前不圆唇低半低元音,删韵的主元音[a]是舌面前不圆唇低元音,发音部位都在舌面前。而白脚岸,五旰切[8]116,山开一去翰疑,拟音[ŋɑn]。“翰韵的主元音[ɑ]是舌面后不圆唇低元音,发音部位在舌面后。由此可知,白脚和韵脚韵的主元音发音部位有舌面前后之分,韵又不同用,故白脚和韵脚撞韵不成立。用《平水韵》查考分析就更明显了,《平水韵》已将“寒、桓韵合并为韵,有两个韵母,即[ɑn]和[uɑn]。“删、山韵合并成韵,有四个韵母,即[an]、[wan]和[æn]、[wan]。“寒韵的主要区别就在韵腹的发音部位舌面前后不同,此诗撞韵也不成立。

此外,“岸的读音到近代也发生了变化,元代韵书《中元音韵》“岸,影母、寒山韻、去聲”,拟音[an]。现代普通话读音基本与《中元音韵》相同,《中华通韵》“岸,安韵,去声”,读音[an](汉语拼音:àn)。

“撞韵说目前在网上流传甚广。作为一个理论,重要论据不成立,使人怀疑它的科学性。“撞韵说如果作为理论创新探索,还是应该鼓励的。

另外,笔者在查考中,还查阅了《全唐诗》《全宋诗》中许多名人的近体诗,按《切韵》音系衡量撞韵成立的作品还真不少。虽然昌黎、荆公本文所考的例诗撞韵不成立,但是查考他们其它近体诗作品有的还真撞韵。就连唐代三大诗人诗仙、诗圣、诗王有的近体诗作品撞韵也成立,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辙和黄庭坚的一些近体诗作品也有撞韵的。因此,我在想今后诗歌创作中应不应该将避忌撞韵作为近体诗的一个格律要求?当然,这一问题不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在此只是额外的赘述几句罢了。



[参考文献]


[1]彭定求,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增订本:卷三四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9:3872.

[2]傅璇琮,倪其心,.全宋诗:卷五六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703.

[3]缪钺,.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08.

[4]万献初.音韵学要略[M].2.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力.汉语诗律学[M].2.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1

[6]王兆鹏.《广韵》“独用”、”同用”使用年代考——以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为例[J].中国语

,1998,2632:145.

[7]杨剑桥.汉语音韵学讲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0.

[8]陈彭年,.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M]∥续修四库全书:卷二五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020417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9) 查看   收藏(9)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