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曲阿布衣 男  64岁
  • 注册日期:2016-11-10
  • 最近登录:2024-04-21
  • 粉丝人数:1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永远的怀念

曲阿布衣 发布于2020-04-08 14:43   点击:593   评论:0  
陈兴康,大亚科技集团原董事长。1969—1972,丹阳县交通局工程科副科长;1972—1978年,丹阳县建安公司驻南京晨光机械厂副科长;1978—1988年,丹阳县埤城镇镇南大队彩印厂厂长;1988—1993年,上海凹凸彩印总厂丹阳分厂、国营丹阳铝箔总厂厂长;1993—2004年,江苏大亚集团公司总经理;2004年1月,任中国工商理事会理事;2007年8月,任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2007年8月,任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七届理事会副会长;2004—2015年大亚科技集团董事长。
不敢相信,我的领导与尊师,江苏大亚科技集团董事长,企业界的代表,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平常挂在嘴上的“陈总”——陈兴康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五年了。
最初知道陈兴康先生是在丹阳市塑料厂,时间是1990年底。始建于1969年的丹阳市塑料厂,是文革时期由丹阳县木器社和丹阳县皮革制品厂合并成立的企业,生产的PVC压延薄膜、HDPE、LDPE聚乙烯薄膜和塑料凉鞋、拖鞋畅销全国。六七十年代,丹阳县塑料厂红红火火、风风光光,是当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在那里度过了整整17年的蹉跎岁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工厂面临倒闭。在丹阳市计经委、工业局和有关部门的牵头下,国营丹阳铝箔厂(大亚集团的前身)兼并濒临破产的市塑料厂。记得时任国营丹阳铝箔厂厂长陈兴康先生在两厂兼并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年,我是厂里的中层干部,听过他作的报告,并没有交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兼并后貌合神离,兼并重组遭到了原塑料厂职工的强烈抵制,兼并没有成功。
而与陈兴康董事长相识是在七年后的1997年10月份。1997年国庆假期间,我接到了朋友茅智真的电话,他是大亚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当时我是丹阳手表厂党支书记兼厂长。茅智真同志说邀请我去大亚集团坐坐,陈总约我见个面。10月2日上午我到大亚集团见到了陈兴康先生。他简要介绍了大亚的规划和战略目标。问我愿不愿意来大亚集团干一番事业?既然大亚集团选择了我,是一次机会,我就没有多想,很爽快答应去大亚集团公司。1997年10月15日接到市里的调令,要我三日内到大亚集团报到。
报到的当天就让我参加万吨聚万吨丝束(烟用过滤嘴材料)项目会议。到了会场我才知道自己是该项目组成员之一。对我来说,从未接触过大型项目,大亚集团给我了一个舞台和学习机会。能在创业宗师级前辈手下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实在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缘,我一生以此为荣。
在大亚集团工作是我人生难忘的经历。在陈兴康董事长的言传身教下,接受一种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斯巴达式的教育和实践,这种历练使我受益终生。
在万吨聚烟用丝束项目建设期间,我的日历上就没有星期天,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足8小时。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得通宵达旦地开会研究,直到有了解决方案,接着就开始边实施、边验证、边整改,直到问题彻底解决。正值盛年的我日夜打拼,用自己的心智和汗水自己的能力。不久后我由项目组成员升格为项目组副组长,负责项目现场管理、协调、进度及项目质量。在领导的严格要求下,我带领的团队充满崇尚科学、尊重知识、钻研技术的风气。项目除围绕建设工程展开外,还要为项目竣工投产准备,招聘人员、工艺技术方案、生产流程、岗位要求和操作规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此外,组织了一大批刚从院校毕业的新进员工开办各种讲座、辅导班,进行强化培训,使项目现场成为了青年工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为项目投产后储备和准备了人员。这段历程是我终生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真正让我认识董事长陈兴康先生,是从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两件难事开始。
1、万吨聚烟用丝束项目的土建工程采用框架结构的厂房,施工单位是丹阳市埤城镇的一家建筑公司,该公司是大亚集团的长期合作伙伴,在大亚集团创业初期就建立了合作关系。老板自称是董事长的好朋友。工程监理单位是丹阳市建筑质量监督检查站,有一次我看到建筑工程质量日检测报告说3号杯口基础上混凝土标号不对,须打掉重新浇筑。质量无小事。我当即找到该施工单位负责人与其交涉,该公司迟迟不肯接受报告结果,并蛮横地对我说你告到董事长哪里都没用。我不信这个邪,经请示领导后对该施工单位下达停工整顿的通知。停工这件事惊动了董事长。当他听了我的汇报后,肯定了我,说:做人要有底线,不管谁触碰底线的事坚决不能容忍。最后施工单位老老实实地按照规定进行了返工。
2、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钢平台的钢材申购单压在集团公司基建处迟迟没有批准,理由是集团由一批抵押回来的俄罗斯钢材,必须从这批钢材中选用。说这是董事长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我到仓库去看过,这批钢材既无型号标识,又无生产日期,更无拉伸测试、弯曲疲劳测试、抗压/折测试、耐腐蚀测试报告,完全不符合设计要求。我用锤子敲击,钢屑、渣渣直掉。而钢平台的承载负荷要求在百吨以上,如果达不到载荷能力,一旦投入使用就有可能机毁人亡。我多次跟基建处的领导交涉无果,眼看就要影响工期。在征得项目组其他同志的意见后,我代表项目组向董事长报告。董事长认真听取了我的汇报后指令基建处特事特办。
这两件事情之所以印象深刻,我曾听董事长亲口讲过“抓管理要六亲不认,抓质量必须铁面无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到大亚工作不久,董事长陈兴康言传身教给我上的第一堂课。
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有的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其实他还活着......”我们的老领导陈兴康就是属于后者,他在世的时候留给我们的那些感动现在依旧存在,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他身上那种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更感动的是他那种对工作永无止境的敬业情怀,现在更感动的却是他留给我们那种永恒的人格魅力。“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记得2003年年7月的一天,在江西省抚州市,我陪同陈兴康董事长到位于抚州市抚北工业园正在推土建设的大亚木业江西项目建设工地视察的路上,董事长问我:小王,你对卓越二字是怎么理解的?我答到:就是好上加好吧?我答非所问。董事长说,卓越是理念,更是追求。人家可以干成,我干不成,是无能,人家能干,我也能干是平庸;我们大亚人就是要千方百计去寻求别人干不了、干不成而我们能干成并且能干好的事,这就是卓越。
有了“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理念,大亚引进英国DY公司年产3500吨的先进铝箔轧机生产设备,率先在中国实现铝箔纸国产化;大亚新型包装材料股份(现为大亚圣象家居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率先成为镇江市首家,实现了企业由银行间接融资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重大突破;大亚集团与圣象集团结为战略合作联盟,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大规模产业建设和市场开拓;大亚进军木业领域,瞄准国内著名品牌和市场通道,率先以高端品牌引领产业建设和创新发展,成功打造了“中国木业航母”,实现了大亚人造板和圣象地板在行业的绝对龙头地位;大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投巨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率先在国内人造板行业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环保治理系统,开创了中国人造板行业环境理治的先河;大亚集团与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合作,率先在中国林工产业设立了林业基金……这一系列的“率先”生动诠释了大亚人志存高远,强抓机遇,精准施策,科学发展的深邃睿智和战略定力。
实业家最大的梦想,就是看到自己的公司不断发展,他们最高兴的不是资本市场的炒作,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
2002年11月,我受命在江西省抚州市担任大亚20万吨高密度纤维板项目筹备组负责人,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行调研和推进。我满怀信心和热情到了江西开展了拜访,到抚州时受到了市政府的热情接待。我带着一个助理在抚州住了下来。通过与市政府的洽谈,初步形成了投资优惠政策和投资意向的共识。正当我拿着会谈纪要准备返回公司汇报时,接到抚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的电话,说市府向市委和省林业厅作了汇报,领导有不同意见,会谈纪要要收回。我问其原因是什么?该副秘书长说领导担心抚州市的林木资源不足以支撑该项目。眼看会谈成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心急如焚。我立即把情况向集团公司作了详细汇报。下午董事长亲自打电话指示我,必须迅速和抚州市委领导和省林业厅领导沟通交流,项目一定要落实。没有任何退却的理由。2003年一季度必须开工建设,2004年6月前项目竣工验收投产,这些你应该清楚。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董事长这么严厉的对我下达命令。人生中第一次感到压力山大!
记得那是2002年12月份,抚州下了一场大雪。我和助理住在军分区招待所冻得瑟瑟发抖。根据董事长的指示,我和助理重新梳理工作思路,既然,市委和省林业厅对项目有不同想法,我们得主动向市委和省林业厅做一次汇报,争取对项目的支持。说干就干,那天我们冒着大雪赶到了抚州市委,说明来意后,在市委副秘书长的安排下,我们见到了时任抚州市委副书记许德仁,他听取了我的介绍后,表达了欢迎大亚集团到抚州来投资兴业,表示要尽快成立项目协调机构,要我们耐心等待。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在煎熬中度过分分秒秒。集团公司要我每天报告进展情况。我那些天晕头转向,每天不停地打听消息。终于周日的早晨,接到了市委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要我准备一下,说市委书记钟健华同志上午9时在他的办公室约见我。我如约而至,钟书记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听取了项目的介绍,并问了我几个关键问题:项目是否有污染,污染问题如何解决?项目木材年消耗量是多少?产出比是多少?我一一作了回答。钟书记要我代他向董事长问好,并当即表态,春节前派抚州市党政考察团去大亚集团考察。并指派他的秘书王小林同志跟我保持联络,我迅即将市委书记钟健华同志约见我的情况向董事长做了汇报,董事长指示我不得有任何懈怠,促成抚州市党政代表团早日成行。我每天奔走于市委、市政府、市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2003年元旦我都没有回家,元旦一过,传来利好消息,市委决定由市委副市记许德仁带队,由分管副市长王俊刚、林业局李求明、招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党政考察团2003年1月15日到集团考察,接到书面通知后,我当即将书面通知传真回集团。晚上董事长打电话给我,说第一步干得漂亮,并指令我即刻启程返回,研究接待事宜。至此,抚州市委、政府对大亚20万吨HDF项目达成了共识。
在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得到了江西省发改委的支持。由于项目涉及林业资源,项目立项必须征得江西省林业厅的同意,由于时任江西省林业厅长严金亮的反对而使项目迟迟立不了项。尽管抚州市委、市府通过多种管道多次与省林业厅沟通,但严厅长始终不松口,理由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当时,抚州市领导对我说,他们很为难,如果向省政府汇报,考虑是平级关系,无助项目推进。大亚集团去省林业厅沟通时间有点晚,严金亮非常有个性,只要他认定的即便九牛二虎也拉不回头。立项推不动意味着项目就不能如期完成。眼看一季度就要过去,一筹莫展。正当为难之际,有朋友给我出主意,江西省在福建泉州举行春季招商会,省长吴新雄亲自莅临会场,你何不去试一试?得到这一消息后,我连夜驱车赶往泉州。经过努力,在泉州见到了吴省长。吴省长在百忙中给了我十分钟时间。利用这宝贵的十分钟,我要言不烦地将项目的规模、项目推进遇到的困难作了简要汇报,吴省长听取汇报后,就造纸项目和纤维板项目做了六点比较,表态欢迎江苏企业落户红色热土,并当即指示江西省政府一位姓谭的副秘书长召集相关部门就项目推进协调一下。十分钟的时间就解决了项目难题,当时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把结果向董事长汇报后,董事长连说三个好,勉励我干事业就要有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
尽管磕磕碰碰,项目在江西省政府的关心下,进展还算顺利,在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后,我调离抚州回集团任党委办公室主任。
行笔至此。我想起陈总说过的“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我的理解,陈总所说的“精神”,包含理想、操守、志向、信念、品格等,可以理解为比某种自我意识更高大、更深远、更永恒的意志力量。毕竟思想行为不能只用物质交换价值来衡量,而应有更加辽远深邃的精神价值为参照。那“一点精神”正是人生追求的标高和生命的活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v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一种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一种精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种精神,实业强国是一种精神……这“一点精神”体现的是人类对真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承载人们超越自我的主体性精神。万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
回首往事,陈总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仿佛仍在会上谈论发展,在各产业现场指点工作……但这一切,均已成追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