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4-08-04
  • 最近登录:2024-04-13
  • 粉丝人数:3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郑刚中及其岭南封州诗——《郑刚中岭南封州古诗词文选注》序

小松果 发布于2020-03-26 09:37   点击:952   评论:1  
                         郑刚中及其岭南封州诗
               ——《郑刚中岭南封州古诗词文选注》序
   郑刚中是南宋初期的重臣及著名诗人,他历经社会的动荡和战乱,饱经沧桑,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他被贬到岭南封州,是他一生最为落寞、最为贫寒、也是生命的最后六年。可就这六年,他在封州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形成了他的岭南封州诗。这些诗歌,意涵深远、诗风峭健、造诣绝群,不仅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辉煌,而且在岭南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郑刚中的跌宕人生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号北山、又观如居士,婺州金华人。郑刚中自幼秀气聪颖,嗜好读书,不肯逐群嬉戏游玩,他容貌伟然,器度磊落,博闻强识,词采焕发。绍兴二年(1132年)以第三名进士“探花”及第。初授左文林郎、温州军事判官,时值旱荒,郑刚中行走于灾民间,责富民赈济,使百姓得以生存;郑刚中的才能得到秦桧的赏识和提拔。然而,在针对金人南侵,是战是和的问题上,郑刚中力主抗金,没有因为秦桧对他的重用而迁就,使秦桧心怀不满。之后,又在任四川宣扶副使时,治蜀有方,积极武备,军屯自给,使战局处于有利地位,威震境内;秦桧派人要郑刚中拿出三万两送往朝廷并加派赋税,郑刚中没有及时跟进,又引秦桧不悦;同时由于郑刚中的属下众多将领不听秦桧使唤,便一个个被秦桧查办排除,使军官人人自危,并有人起而反叛,让秦桧有了陷害郑刚中的口实,至绍兴十九年(1149年)七月将其流放至广东封州(今封开县)。秦桧于郑刚中,正如后人郑涛所言:“始以才而荐公,终于才而忌公,巧计贬谪,屡易其地,卒致丧志以没”,这也使得郑刚中长期不受重视。绍兴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郑刚中因病卒于封州,这一天,刚好是郑刚中的67岁生日,也就是他在封州度过了其生命的最后六年。秦桧死后,郑刚中案得以昭雪,恢复其资政殿学士的官衔,追谥“忠愍”,能获此谥号的,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连岳飞都不曾及;因而郑刚中的事迹才渐为世人所景仰,他的民族气节和刚正不阿的气概和品格亦为后人所敬佩。
   郑刚中一生,可谓著述等身,著有《北山集》、《周易窥余》、《经史专音》、《论语解》、《孟子解》等。郑刚中又是南渡后的重要诗人,诗存650首。在郑刚中一生的著作中,有一大部分是他在封州最后六年所写,他的诗文作品占其一生著作的三分之一,其中诗就达250多首;在封州的诗是他人生的最低潮时而作,而这些诗作却又是他诗作最为出彩的部分,集中反映他深厚的学识与修养,颇高的文学造诣,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郑刚中原为清贫的一介书生,寒门弟子,43岁才考中进士,最终官至川陕宣扶副使,统领一方要地,政绩斐然,到了花甲之年,却被迫害贬至岭南瘴烟荒芜之地封州。封州六年,即便是衣食不足,环境极差,清贫得连老鼠都嫌他贫,用他的话说就是“羞涩囊中无可看”、“厨中饭尽鼠贫”、“贫唯煮菜鼠无图”。然而,他用其强大的内心克服了孤独、贫寒、困厄等重重障碍,用其饱尝磨难的心智和毅力,写出了一首首岭南封州“峭健”的诗歌,为后人、特别是为岭南封州的人们留下众多值得吟咏传诵的诗篇。尤其他那句“荔枝受暑色方好 茉莉背风香更幽”,既描划了荔枝的色味俱好、又闻有茉莉的飘远幽香,不仅突出了岭南封州的地方特色,而且在句中冠之于受暑、背风逆境之地,更显衬托出荔枝“色方好”、茉莉“香更幽”般的光明,喻逆境的人生当自强不息,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喻意非常深远,完全就是郑刚中在封州六年的人生写照。
   正所谓自古“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是杜甫送给李白的一名句,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此句放在郑刚中身上亦十分恰如其分。
二、郑刚中对岭南文化的贡献
   自秦始皇平定岭南开始,岭南地区就一直成为发配贬官的地方。从东吴重臣虞翻贬落交州开始,特别是到唐朝以后,许多知名之仕都贬谪到岭南,使岭南一跃成为最重要的流放地,至宋朝时官员被贬到岭南的最为集中。在唐宋以前,岭南地区文较落后,本土文化薄弱,名人也比较少。从某种程度上说,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其实在岭南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引领的作用,是这些被贬“贤人君子”,把中原文化带到岭南地区,把儒家正统文化带到这里。再加上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批中原人流落岭南,岭南文化逐渐得以发展。因此在岭南文化历史宝库中,贬官都不约而同地为岭南文化产生过影响,作出过积极的贡献。郑刚中亦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唐宋以来这些被贬岭南的官员中,较为著名有韩愈、刘禹锡、苏轼等,但他们在岭南留下的诗文作品数量都不及郑刚中来得多,且郑刚中的诗作亦不逊色于前人。
   唐代的韩愈二次被贬岭南阳山和潮州,时间都不长,留下的诗歌约67首、刘禹锡被贬岭南连州4年半,留下的诗歌约44首;北宋末的苏轼被贬岭南惠州三年,留下的诗词约190首;而南宋初郑刚中被贬岭南封州却有六年,留下了250多首诗歌及其众多其他著作,无疑是沉甸甸、十分厚重的一部珍品。无论在岭南所滞留的时间、或者所贡献的岭南所作品,他们当中郑刚中都是第一的,因而郑刚中无论如何都应在岭南文化中保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与苏轼相比,郑刚中比苏东坡年少51年,他被贬封州的情况与苏东坡被贬惠州的境况十分相似,他们都为花甲之年被贬,都同为身处逆境,但他们保持心态乐观,从不戚戚于怀,而是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妙水中,苦中作乐,闷中找趣,表达了他们豁达的人生态度。苏东坡是“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自叹逍遥自在;郑刚中在封州则是“幽趣无人会,吟苦秋虫适;山泉烹石鼎,孤啜不胜清”自找乐趣。而且郑刚中是苏轼的崇拜者,又都是好酒之人,在封州经常拿自己与在惠州的苏轼调侃和比教,他曾在《众美堂记》中与苏东坡比谁的酒量小,比谁在贬所收到馈赠的酒多、比谁的生活更饥困;在《记杯》中他与苏东坡比的是酒杯,看谁的酒杯珍贵,结果还是郑刚中自认略逊一筹。苏东坡在惠州吟岭南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其乐做岭南人的精神无人不知,而郑刚中在封州吟荔枝“荔枝受暑色方好”句的意涵更为深远。因此就郑刚中的岭南诗作或者其身处逆境的人生态度而言,说他比肩岭南时的苏东坡并非虚言,只不过郑刚中没苏东坡名气大而已。
    司马迁在《史记》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郑刚中亦如是,尽管被流放到封州,处境艰难,生活清贫,心中难免忧郁苦闷,但是他效法古昔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几乎达至每日必写、每事必咏的地步,全画幅地书写了约900年前岭南封州的社会、经济、民生、文化、教育、习俗、物种、节候等风貌状况,成为岭南历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单单他为封州写下的250多首诗就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其诗完全可以还原当时真实的场景,比如:他说古封州人就有吃槟榔的习惯,把古人食槟榔的历史记录提前了数百年;他说封川话犹如“秦人语”,佐证了封川话就是秦国收复六国后开征百越传下来古老的中原语音等等。可以这样说,郑刚中的封州诗作如同一座蕴含丰盛的宝藏,是研究封州乃至南宋岭南地区历史的百科全书。
    但一直以来,人们对郑刚中在岭南封州诗作缺乏了解和系统的研究,更忽略了他对岭南文化的贡献及其所处的地位;在岭南地区或是他沦落了六年的封开县,连认识郑刚中的人都不多,更枉谈其诗了,而他曾在封州的遗痕也早被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当中。如上所列韩愈、刘禹锡、苏轼等大家,如今在他们的贬所潮州、连州、惠州,当地都斥巨资修建了他们的纪念馆,以表彰他们对岭南文化的贡献,彰显他们的历史地位;唯滞留时间更长、作品更多、贡献更大的郑刚中依然不为人所知,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三、郑刚中的封州生活及其诗歌风格
   南宋密监、知名诗人何耕说郑刚中“云际天开、白壁洗湔”,意为被贬封州后,他修心洗尘,在诗歌创作上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呈现一个洁白、透明、真实的自我;元朝诗论家方回在《桐江集》中称赞郑刚中的作品“文简古,诗峭健,在封州诗尤佳。”说明他的诗风峻峭健朗,不矫揉造作。何耕、方回的评价十分中肯,提纲挈领,准确地表述了郑刚中封州生活境况及其诗歌风格。
   绍兴十九年(1149年)六月,郑刚中自湖北复州,孤身一人带着三名僮奴贬落封州(其中二个染瘴而亡),开始了他生命最后六年的岭南贬官生活。在封州他借居于封川城一里地外、蒙姓人家的三间茅屋,自称“山斋”。对山斋他是情有独钟,不仅将它修缮一新、还在小院里修建了一个“草亭”用以读书、辟东厢房作小轩,取名叫“绿净轩”,作会客之所,山斋由此就成为了他的书斋,平日里就在这里作诗吟咏,抄经研易,专心参禅。
   山斋门朝贺江、西江,二江宽柔、练静的江水,扶平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悲伤;岭南的绿草鲜花、青山绿水、人文风土,给予了他无穷的诗歌创作源泉;封州自古为礼仪之乡,它的民风纯朴,为人友善,尊重学识,给了他温暖而又安闲的生活。
   山斋邻居的老翁为人善良,同情他的遭遇,不时给他送木棉坐垫御寒、送铁皮石斛假山、石盆养鱼和菊花,为他添加生活情趣、还送他一片桑间隙地以种竹;两任的封州太守赵成之和赵约之、以及官员傅吉先等,都视其为文人知交,相互有诗唱和,时不时请他喝酒,请他到府上观歌姬跳舞,请他联袂出江、畅游西山,生活也多有关照;临近的几个州县,如梧州、德庆、贺州也有仰慕其名的,给他送酒送菜,给予力所能及的关怀;还有新交朋友中有给他送玉斗,解其文房四宝之虞的,有送他石菖蒲盘景为茅屋添姿的,还有天热了送张凉竹席什么的;他也十分关心封州学宫的教育情况,与教官高补之结为文友,不时给予后辈予指导,师生们编了一本《还还集》,也送给郑刚中指正等等。总的来说郑刚中在封州过着闲静的生活。
   尽管生活闲静,也会常遇到酒尽米断的时候,但封州人们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使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以致他扫清一般贬官颓废之气和哀叹,表现了其豁达的人生观、以及悠然自适的生活态度,完全把自己融入到岭南的生活当中,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切身体会,吟咏了众多不朽的岭南诗篇。正如何耕为郑刚中所撰的墓志铭所言:“公至封,处之怡然,穷大易六十四卦之旨,而为之说,手写华严经,闲以诗文自娱,留封六年,无几微怨怼之意,见于词色。”
封州人们包容、温暖了落寞的郑刚中,他用一首《封州》:“莫道封州是小州,封州虽小客何愁。荔枝受暑色方好,茉莉背风香更幽。得醉便眠寻梦蝶,俗行还立看沙鸥。向非造物曾留意,谁把馀生为我谋。”给予回报,表达了他对封州的热爱之情。此诗首句俨然可以作为当下封开县最佳广告诗,用它以推广和宣传封开岭南文化发源的历史地位,以及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是最好不过了。全诗二三联营造了逆境前行、潇洒自如等多层深远的意境,这与郑刚中被贬封州后所受的礼遇有莫大的关系,最后他表达了乐把余生留在封州愿望。
    在郑刚中封州诗中,广为人知的当数其《辛未除夜》:“爆竹懒能熏,桃符又上门。老身迷岁月,春色遍乾坤。桂岭家何在,茅堂酒满尊。小笼温衲被,清梦接黄昏。”这首五律与王安石《元日》等一同被列入当今网络描写新年古诗大全,被称之为春节必读的古诗词,几年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除夕夜里就曾选读过这首诗。此诗写得十分深情,写出了孤身游子落寞他乡,除夕之夜期盼家人团聚的复杂心情。除夕之夜朗读这首诗会令人十分感动,尤其是寒夜里的异乡人,读来多少会有一丝心灵慰籍。新春除夕夜,在异乡的游子却不能和亲人团聚,若听之很容易被打动,获得共鸣。尤其当今中国社会每当新春佳节,有千千万万外出打工人们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他们此刻的心情大多与郑刚中这首诗所说一样,特别贴切。而那句“小笼温衲被”能勾起多少岭南和封开人的记忆,过去封州的冬天是十分的寒冷,人们编织个小火笼,装上些木炭把手取暖,夜里还可放进被窝里暖床,让人记忆犹新。
    表现他悠然自适的《初夏》:“春物阑珊逐晓风,芰荷攲角草茸茸。野梅结子疏枝重,老竹生孙翠影浓。煮酒情怀还是客,异乡歌笑且相从。醺然就枕皆佳处,醉梦何妨度晓钟”。如前所述,郑刚中喜欢苏轼,这首是他效法苏轼的代表作,苏学盛行始于南宋,苏轼对于当时南宋士子的诗词创作都产生直接的影响,郑刚中也不例外,他的诗文风格多少也有苏轼的影子。诗中对景物与心态的描摹和刻画当不输苏东坡的心胸气度。虽处在瘴疠中,但能看到“春物阑珊”、“芰荷攲角草茸茸”、“野梅结子疏枝重”、“老竹生孙翠影浓”等繁复而富有活力的色彩;虽身为异乡客,但且能“歌笑且相从”、“醺然醉梦”一场,这与苏轼人生态度何其相似。
    而其《幽趣十二首》是郑刚中最具代表的岭南咏物诗,也是最能代表他诗作风格的一首。它通过对封州各类物种、色彩、动静及其微细的描写,表达了自己钟爱幽雅的趣事。这十二首组诗,无论是笋尖、飞花、古木、翠峦、池塘、明月、清泉,还是夏鱼、秋虫,沙鹭、寒蜂、蜂蝶、飞鸟等,还有岭南的荔枝、酴醿、蔓草,在郑刚中的笔下,无不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在诗中足可遍领古代封州极其丰富的风物景象。这十二首组诗,最为引人入胜的是诗中充满着丰富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转而心旷神怡。你看笋尖、竹枝的翠绿,青苔的碧绿,池塘吐青、空翠侵书帙、翠滴峰峦、青圆梅子、绿隘竹生孙、荷叶绿、荔枝红、绿虚甘露结、红皱水晶圆等等,这些或青、或绿、或红的色彩,引入诗中,使得诗句充满着自然的风韵,充溢着自然的灵性。这十二首组诗,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诗中充满着无处不在的动感和画面感。你看孤舟横水、风斜燕飞、风絮低起、开书风揭、飞花入草、貙惊鹿、鹊避鸠、雨来飞鸟急、沙静小鱼闲、鱼跳猿笑、除蛛网、助蜜脾、古木敲铿、花飞度粉、山泉烹石鼎、孤啜不胜清等,这些如听的动声很有画面感,为诗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自然之美无处不在,惟缺少发现美的眼光;世间之幽雅趣味事亦无处不在,惟缺少能领会的灵感。郑刚中一口气写下十二首组诗,虽然他到封州时已属高龄,但其眼光和灵感仍然犀利,诗中微细之处的幽趣,俯首拾来,如虁休踸踔、鱼勿噞喁、寒塘泼刺、壁壳拖涎等,正是“寰中无巨细,动静各随缘”。无豁达的人生态度,何来诗人灵性的气质。
    在郑刚中众多的封州诗作中,不乏诸如“荔枝受暑色方好,茉莉背风香更幽。”的佳句,比如他的“饱看聚散云无住,最爱萦回水自由。”道出了人们经历过聚散无常、居无定所、漂泊他乡,饱尝过人间的酸甜苦辣之后,最向往潇洒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心声。又如“谁将裘马换美酒,与我同消万古愁。” 此句无疑犹如李白附体,表现他豪迈的一面。“何人有酒生春意,驱我新诗到笔头。”尽显郑刚中的诗人气质和风采;“平生爱作惊人句,博得如今杜拾遗。”足见他的诗胆雄风,因而博得现今“杜甫”的美称;“得醉便眠寻梦蝶,俗行还立看沙鸥。”人生不应如此吗?
    此外有如“出巢燕老榴花落,抱树猿啼荔子青。”、“画角楼前皆郭外,虚棚竹上是人家。”、“四邻酒熟人常笑,万木秋深叶不枯。” 、“花少蜂蝶瘦,雾浓鸥鹭昏。”以上等等无不都让人体会到了其“峭健”的诗风。
  四、郑刚中封州诗的艺术特点
    郑刚中封州诗作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可以用“纪实情深、以小见大、富含哲理”来概括,具体为:
    第一,纪实生活丰富多彩。郑刚中在封州的250多首诗作,无不都是记录他自己的生活状况,继而在诗作 中感悟生活,给人予启迪。他的每一首诗只不过是他生活的一小片段,都是一些小诗,读懂他所写的诗作,就能了解郑刚中的在封州六年的遭遇及其寓意;而读懂他诗之集合,却就能全方位地了解南宋初期的岭南风物和社会概貌。他的诗从不作无病呻吟,从不咏“天外飞仙”之事。他把诗作的纪实性与真性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纪实性从其部分诗题中可窥见一斑:如其题为《清明前风雨兼旬,城外桃李无在者,书室中有酴醾一瓶,置之甚久,盖风雨所不及也,为赋五》一诗,长大数十字的题目就把诗作的时间、地点、内容、缘由说得清清楚楚。又《广中菩提树,取其叶用水浸之,叶肉尽溃,而脉理独存,绡縠不足为其轻也,土人能如莲花累之,号菩提灯,见而戏为此绝》亦然。这些诗题除了纪实外,其次就是一篇诗注,可以帮助后人阅读,正确了解当时的岭南奇风异物以及现实社会经济状况。又如《民入钱抱价公库,东塘决水,取鱼甚盛。渔翁谓抱价者贩妇,则旁午于塘上者,皆妇人也》,描写贩妇集资到公家的鱼塘卖鱼、然后到市井买鱼的情景,畅咏“贩妇贪趋市,渔翁喜动颜”,鲜活的生活场景跃然于纸上,显示古代封州的妇女勤劳持家,早已顶半边天了。
    第二,诗中有我。就诗而言,诗中有我才是真实、有价值的;诗中无我,则言而无物,失去欣赏的价值,令人索然无味,难以产生共鸣。郑刚中封州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反映他每日的生活,他的每一首诗都把自己置身于其中,非常生活化,犹如是一本日记,把自己每天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通过诗歌的艺术特征描述出来,恰似王国维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如他早上可见“晓起茅檐落馀滴、炉香痴坐不妨清。”、中午可遇“连日午后雨,势欲漂茅屋。”、晚上可以“晚食正为颜斶饭,空肠却嗜玉川茶。”又如得朋友送玉斗紫石砚,大喜谓“何幸却同郴笔句,贮云含雾到封川。” 因闻挚友离世,以悲化作“老眼看公春梦散,不胜哀涕落天涯。”因闻米价贱,担忧农民的日子艰难“晨炊知米贱,犹恐费经营。”闲适之时悠哉乐哉“付与翛然梦,乐哉天地间。”生病了他说“百病相寻体未平,幽怀感物强星星。”在郑刚中的封州生活中,虽所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没有什么气势磅礴的大场面,但他把诗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生活过成了诗,以诗寄怀、以物抒情。正如其儿子郑良嗣所说:“先君一生,无他嗜好,惟简编砚墨。” 试问世间能有几人?
    第三,岭南色彩浓厚。作为一个岭外之人,郑刚中谪居封州六年,对岭南的风物有独到的见解,除《幽趣十二首》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把岭南的荔枝、木棉、紫笑、槟榔等风物及其鲜明的色彩描绘得通俗易懂、栩栩如生。如他写岭南的荔枝“抱树猿啼荔子青”、“嫩绿开荷叶,新红入荔枝。”、“荔枝受暑色方好”,把荔枝从青涩、到泛上新红、再到受暑色方好,整个成熟的过程都进行的描写,而不是一味地写红。此外郑刚中还吟咏了不少岭南的酴醾、芭蕉、槟榔、降真花、锦被花、长春花、指甲花等等奇珍异物。不仅描述了岭南的丰富物种及斑斓色彩,而且寄托了他别样的情怀。
当中,岭南之竹是郑刚中的挚爱,他爱竹子的节操。他在山斋门前、门后都种植竹子,邻居老翁见他爱竹,还借了一幅荒地给他种竹,自然在封州他写下了很多竹子诗。其《栽竹》“信缘移老竹,触暑种瓜根。”、 《风竹》“萧然风竹乱猗猗,孤立梅花竹四围。”、《竹间孤坐》“远竹竹自如,亲竹竹不可;还有“清风开竹杪,入此半轩月。”、“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竹窗挂处青山入,水色坐照发与肤。”等句,竹子的青翠让人清静安逸,而将翠竹加入“瘦竹犯寒扶直节,蕉花垂老抱丹心。”、“竹笋迸新紫,榴花开小红。”、“寺隐钟声穿竹去,洞深人迹与云通。”这些色彩和元素的搭配,使得单调的竹子更加生动活泼。
    郑刚中在封州写与竹子有关的诗达20多首。而且不得不提的是,除竹诗之外,在封州他还写下著名代表作《感雪竹赋》,在这篇散文中,郑刚中既寄情以景、又以景喻人。文中开头描摹了一幅夜半闻风过竹,晨起见大雪压竹,唤人打雪救竹,使竹重新吟风而飘摇的场景,感叹竹的根基坚牢,竹处于困境,经历厄难,仍矗立不凋的品性。转而感慨人生,渗入自己被蒙蔽欺骗,被权势所逼迫,遭受贬谪的人生际遇,犹如竹被雪所覆,但仍然相信雪终将融化,还竹之高洁,抒发自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文中还鞭挞了朝中奸臣,批评朋党的祸害,表达了自己无故卷入其中的无奈与不甘;表达了郑刚中宁折不曲的品性和骨气,以及其“抗节益坚”的精神。还写了《人面竹说》一文,文中则是对心面不一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的批判,鞭挞哪些伪君子、两面人,读来振聋发聩,具有其很深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第四,尽抒胸中情。唐代诗学家司空图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南宋的严羽也说:“诗者,吟咏情性也。”郑刚中以戴罪之身沦落封州,表达孤独、怀乡、感怀之诗,以物寄情之诗自然不少,这些抒情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的标记,从其自抒组诗可略见一斑。
     他的《自讼》表示自己出生贫寒,家徒四壁,后来踏足官场,可以给家里妻儿上下带来温饱了;不敢忘记自己在苦读诗书日子,贤师给予的教诲,他说自己写诗也有毛病,个性中自己是一个不太爱往来宾客所写的诗的人,也许是觉得宾客中的诗句还没有人能达到杜甫的诗句水平,但又觉得文章的好坏没有必要划一评价,如果这样的话,一个寒酸的儒生,他的真才实学岂不是要被华丽的衣冠及相貌所耽误了吗?他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剖析自己,感怀读书要的是真才实学。
     他的《自怜》说他自己像一尊木偶从万里之外,身无分文独自漂泊来到封州,对着三春和煦的阳光,自己显得有点顾影自怜、笨拙愚鲁。虽自己很穷,但自己心中还担负着吟诗的职责,必须要读破万本之书,一旦意气懒惰,最终只会下笔无神。人处逆境是常有的事,屋后云深的时候,报晓的公鸡也会不打鸣;厨房里如果没有剩余的饭菜,连老鼠都不会来光顾。五更时分下起了小雨,就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想必经历了寒冬的菜园,数垄蔬果得到了雨水的滋润,正长出新芽,嫩绿如茵。感叹世间事物无不都是冬去春来,雨过天晴,人际遭遇亦如此,并不值得可怜
     他的《自宽》说到古代的岭南属于蛮荒之地,潮湿闷热的气候,令岭外人士十分不适应,朝庭把官员贬到岭南,就算是一种加倍的惩罚。但是一旦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就会发现这里的美好。虽说是对自己的宽慰,其实也是对客观的赞美。这里他借物抒情,反映了在漫长的封州贬官生活中,他的心态也慢慢地发生了转变,适应了在封州从“戴罪”之身变得向往修竹风飘、自由怡情的生活,从而进一步抒发了他更向往青苔滋润、无束地生长的人生情怀。
    此外如他的怀念故乡诗亦如此:“短墙疏竹小园亭,记得东风婺女城。久酝菖蒲催祓禊,肥梅子待清明。桥边沙印骄骢迹,水外花藏醉客声。年少不知身解老,曾将豪气与春争。” 感叹自己当初也曾经时一个豪气与春争的少年,还不知道浑身的本领也终有老去的时候,如今真的老了,余下的只存记忆和怀念。表达的都是胸中之情。
     第五,诗带禅理和佛性。郑刚中在封州“甘之若饴”,时常抄经读佛,他曾自己说:“予自去年写《华严》,日以千字为程,后增至二千字而病。”、自吟“日废华严千字经”,专心参禅的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对《易经》颇有研究,写就一本经学专著《周易窥余》,被其子郑良嗣称其父在封州尽“晚年精力,殆毕于此书”。此外他还写《左氏九六编》、《经史专音》,因而佛学对郑刚中封州的诗作亦有很多影响,以致其诗多少有点“高深莫测”。这点他与盛唐时期的“诗佛”王维多有相似之处。
    在封州山斋的前院,郑刚中移盆于地,引水自种莲花,盆中开出白莲,他欣然作《盆池白莲》“芬陀利出盆池上,妙香薰我三生障。月明风细愈严净,政恐下有威光藏。 ” 赞誉白莲出于盆池上,其殊妙的香气寂然飘入鼻中,薰修着自己三生的障难。在月明风细的夜里天空异常洁净、非常清澄;莲花的世界,含藏着功德无量、广大庄严之世界,修为《华严经》就可以消除一切的心魔和恐惧。寓意修佛能够给人以内心的平静,不为凡尘所困扰。  
   在《八月间对月独酌》“独酌难成狂态度,闲身惟有醉工夫。醉中孰与参禅趣,此妙须知禅所无。”古人八月中秋对月的诗,多半是思乡怀愁、凄切幽歌、期盼团圆之类的诗,而郑刚中这首八月对月独酌则嵌入禅修的概念,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在《经月门无客,客至,必谓予此居,萧然如僧舍》:“东望麟山耸若幢,碧罗盘曲注西江。邻家蜜满蜂臣分,屋角窼成燕子双。门设雀罗遮坐客,灯排金粟照书窗。须还住处如僧舍,拄杖挑云到此邦。”他形容自己拄着拐杖来到封州,为的就是悟禅参道,为的是破迷开悟、开云散雾,觅得光明。山斋穷僧舍又如何,每天面朝麟山,每天喝一滴曹溪水,在这里读经参禅不是正好吗?把麒麟山意化为刻有佛像、经文的神山,可谓是创先河之作。
    在《春晚》“盥濯是身无始业,一炉香火向三清。”他通过描述暮春某一晚早的情况,领悟到修道学佛“无古无今,无始无终”的哲学道理。在《赵元信近来得小鬟歌曲……》引一句“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道出了参禅悟道之物我两忘、物我同化的最高境界。
郑刚中封州诗作的艺术特点,还有许多,比如在其大量的诗作中常引经据典,对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为其所用,表现了其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诗作造诣。而且他的封州诗具有较高辩识度、可考性强,绝句、古风、律诗诸佳。
   总之,就郑刚中其人、及其岭南封州诗而言,以上所述只不过是片鳞半爪,不一而足;要窥其全貌,惟有通读其著。
                                
                                                                                                      2019年4月9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