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20-01-20
  • 最近登录:2020-04-21
  • 粉丝人数: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浅谈格律诗

淡若清风。 发布于2020-02-19 10:03   点击:2489   评论:0  
内容来自网络
格律诗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 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 规则。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 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 日本俳句等。[1]

历史源流
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 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

格律诗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 王勃649--676、 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成熟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 李白、 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

格律诗
,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涣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涣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鹳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 元稹、张籍、 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 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 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 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 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 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

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 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 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改革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 胡适的《尝试集》、 俞平伯的《冬夜》、 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创作背景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形成过程

格律诗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 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结构特点
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 排律。

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中间两两 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也称 近体诗

平仄介绍
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

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基本句型
现分别以大A小a大B小b来表示。现把四种句型写出来,分别以 - 表示平声以 | 表示仄声,以 + 表示可平可仄。下面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时会用到。四个句型即:

a,(--)| | | - -

  b,(--)| | - - |

  c,(| | )- - | | -

  d,(| | )- - — | |

加上括号里两个平仄就是七言,去掉括号里两个平仄就是五言。

粘对
对:每联的 出句和对句平仄类型相反,就叫对。

粘: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类型相同,就叫粘。

一三五七都是出句,二四六八都是对句

二四六八是对句,那么三五七就是粘

所以根据粘对的规律,格律诗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也就是四种形式。即:

七言平起平收,五言则为仄起平收,起指首句第二个字,收指首句最后一个字。

格律诗

(1)出A,(-- )| | | - -出

  (2)对B,(| | )- - | | — 对――首联

  (3)出b,(| | )- - - | | 粘

  (4)对A,(-- )| | | - - 对――颔联

  (5)出a,(-- )| | - - | 粘

  (6)对B,(| | )- - | | - 对――颈联

  (7)出b,(| | )- - - | | 粘

  (8)对A,(-- )| | | - - 对――尾联

把第一句大A句型换成小a句型,其余不变,就成了另一种格式,七言叫平起仄收,五言称仄起仄收。

七言仄起平收式,五言为平起平收式

〈1〉出B,(| | )- - | | - 出

  〈2〉对A,(- -)| | | - - 对――首联

  〈3〉出a,(-- )| | - - | 粘

  〈4〉对B,(| | )- - | | - 对――颔联

  〈5〉出B,(| | )- - | | - 粘

  〈6〉对A,(-- )| | | - - 对――颈联

  〈7〉出a,(-- )| | - - | 粘

  〈8〉对B,(| | )- - | | - 对――尾联

把第一句大B句型换成小b句型,其余不变,就是别一种格式,七方叫仄起仄收,五言叫平起仄收。也不再打出来了。

押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不全是。一句中除了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即 犯孤平,(一般指大B句型)犯孤平为诗家大忌

如今可以不论平仄的地方标出来

A,(+ -)+ | | - - 即一三不论

  a,(+ -)+ | - - | 即一三不论

  B,(+ | )- - + | - 即一五不论

  b,(+ | )+ - - | | 即一三不论

去前两个平仄就是五言的格式,不论的地方仍是上面所标的地方

拗救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叫“拗”。出现了拗字,可在本句或在对句适当的位置,将一个仄声改为平声,以示挽救,叫“救”

×表示拗字。#表示应救字

A,(+ -)+ | | - -

  a,(+ -)+ | - - |

  × ×

B,(+ | )- - + | -

  × #

  b,(+ | )+ - - | |

  × #

下面具体讲一下各类句型的拗救:

b,型句拗救

  在五言中,三字拗四字救

  在七言中,五字拗六字救

B型句拗救

  在五言中,一字拗三字救

  在七言中,三字拗五字救

a型句拗救

〔1〕, 在五言中,三字拗,对句三字救。

  在七言中,五字拗,对句五字救

  此种拗救亦可以拗而不救

〔2〕,在五言中 ,四字拗,对句三字救

  在七言中,六字拗,对句五字救

  此为大拗,必救

〔3〕,在五言中,三四字同时拗,对句三字救

  在七言中,五六字同时拗,对句五字救

  此为特拗,必救

〔4〕,双救

  即在上句小a句型里出现拗字,在对句大B句型里也出现拗字,B句型中的救字

  可以双救它们

A句型不存在拗救

对仗
对仗的基础是词性。词性分为11类。即:名,动,形,量,代,(此为实词)副,介,连,助,叹(此为虚词)

对仗即实对实(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数对数,代对代等)虚对虚(副对副,介对介,连对连,助对助等)

另:重叠词对重叠词,联绵词对联绵词(即联合词,二字不能拆开,如差参,葡萄,蜘蛛。)联绵词多为双声,叠韵,或即双声又叠韵,如辗转。

名词:事物的名称,

动词:动作的名称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大小,红绿。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

代词:即代名词

副词:在动词和形容词前表示程度,范围,肯定,否定的词,

介词:起介绍作用的词,不能单独用,必须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做句子成份,如,向前走的向,于,为,与等

连词:起连接作用。如,而,以,则。且

助词:时态助词,着了过

结构助词,的地得(而以)

语气助词,啊,呀,吗等(矣,哉,也,呼)

叹词:啊,唉,独立于句子之外,单独做句子

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活用的字以活用时的词性为准,还有多音多义字,还有一字同时有几种词性的,要根据场合来分了

句子的成份分为六种,既主谓宾,定状补。

主语为名词代词,谓语为动词形容词,宾语为名词代词

名词前面加的字语加定语

形动词前面加的字词叫状语

动形词后面加的字词叫补语

名+动=主谓词组

  动+名代=动宾词组

  定+名=偏正词组

  状+动=偏正词组

  动形+补=后补词组

等等不一一叙述了

律诗的对仗不但要求词性相对,还要求上下句中组成的句子结构相一致。即,主谓

词组对主谓词组,联合词对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动(介)宾词组对动(介)宾词组,动(形)补词组对动(形)补词组。

宽对和工对
(一)工对,即工整的对仗。古人把名词细分成以下几类,并要求同类名词相对

天文(日风星雨等)

时令(春秋晓夜等)

地理(山村湖海等)

宫室(楼堂府库等)

器物(刀剑杯盘等)

服饰(衣巾布帛等)

饮食(茶饭粮油等)

文具(纸笔琴棋等)

文学(诗书文字等)

植物(草木花絮等)

动物(鸟兽虫鱼等)

形体(身心魂魄等)

人事(道德才情等)

人伦(父子姑舅等)

(二)名词相相对还要注意

1.方位名词自成一类,如东西上下等

2.干支词自成一类,如甲乙子丑等

3.专名只能对专名,如人名对人名,国名对国名,朝代名对朝代名

(三)其它:

自动词常跟形容词相对

颜色词要跟颜色词相对

联绵词要跟联绵词相对

数目词要跟数目词相对

代词要跟代词相对

(四)此外,以下几种情况也算工对

工对,既工整的对仗。简单地说,凡同类词(指天文 类,时令类的类)相对,即为工对。说细点,凡词类(所指同上)相同,平仄相反,同字又不重复,无论在词汇意义或语法结构上都对的非常工整的,就叫工对。这是律诗对仗的标准类型。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自然算是工对,此外,

(五)下几种情况也算工对。

有些词虽不同类,但是两种事物经常并提,如天地,诗酒,花鸟,人物,兵马,金玉,金石等经常在上下句中相对,也算工对

句中同类自而又与下句异类相对的,也叫工对,如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山河和草木

反义词相为对仗的应算工对。如李白,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的晓和宵。但是,同义词相对却似工而实拙。因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相对叫合掌,或合盘

除了工对还有邻对和宽对。对仗再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

(六)对仗的方法又分几种:

按作者命意的正反分为正对和反对

按语句组合的状况,分为双名对,隔句对,当句对和流水对

从用词的角度看,又有借对和连珠对

(七)再简单说一下绝句。绝就是截,截就是去掉的意思。

截前:平仄:首句不入韵。对仗:一二句对仗

截后:平仄: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对仗:三四句对仗

截中:平仄: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对仗:全不对仗

截两头:平仄:首句不入韵。对仗:两两对仗

(一般第三种常见第四种不常见)

阐释对义
邻对:即邻近事类相对的对仗,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服饰,器物对文具,服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等等。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蓬对雁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中的堂对路字

邻对是介于工对和宽对之间的一种对仗,虽然比起工对来稍逊一筹,但还算是近于工整的对仗

宽对:即对的不十分工整的对仗

宽对只要词性相同,就可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对仗的普通情况,对仗主要出于自然,如果有天然佳句,即使字面对仗不工,也无损毫末。

如。日斜江山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日斜与草绿,孤帆与万里。然无害其为佳句。

对仗更宽一点的,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一般用在律诗的首联。

正对:出句和对句所表达的,是相同或相近的两项内容。

如: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反对。出句和对句所表达的,是相反的两项内容,

如:妙质不为平世传,微言唯有故人知

双句对:就是通常上下句相对的对仗

隔句对:即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出句相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对句相对。从整体上说是两句对两句。从句子成份看是隔句遥相对仗,故称隔句对,亦称扇面对,扇对

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流在十三弦

当句对:又称就句对。即句内有自对且另一句双双成对

如:小院回廊春寂寞。浴凫飞鹭晚悠悠。

流水对:即两句意思上下流贯的对仗,也叫串对。这种对仗。相对的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

一般对仗是由意思上完整,结构上独立的两个并列句子构成的,从理论上来说。其地位是可以互换的,互换之句意思不会产生根本的变化。流水则不然。上下句在意义上是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或者有的结构不能独主。

如。宜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借对:即字面上本不相对,但是或者由于谐声,借字音相对,或者由于是多义词,借其某一意义相对,统称为借对。借对可分为借音对和借义对

借音对: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诗中用的是甲音。但同时借它的乙音或丙音来与另一个字对仗

如。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中的珠音为朱,与白相对

借义对: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

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寻常对几度。在古代寻常还表示数目。八尺为寻,二寻为常。

连珠对:对称叠字对,即音词对仗。[2]

区别
律诗与绝句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一般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 出句”,下句为“ 对句”,这就是律诗最基本的结构。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在后详述),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为了后文叙述方便,可以暂且将绝句看作律诗中的首颔两联,一定注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8)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