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阿欢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7-03-28
  • 最近登录:2024-04-08
  • 粉丝人数: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阿欢聊诗词创作现代化之二:《用词造句须与时俱进》

阿欢 发布于2019-12-10 21:29   点击:1013   评论:6  
下图摄于2019年12月8日。庐山庐黄贡菊园。

《用词造句须与时俱进》

《阿欢聊诗词创作现代化》之一(即:阿欢聊诗词创作现代化之一:《五音与简谱》 - 诗词吾爱 www.52shici.com 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54835)说过,古人诗乐一体,加上语音的变迁,后人愈来愈难理解平仄,后人亦颇难理解为何需要依照词谱来填词,愚以为可以变古通今,须胆大却不失乐感吧?

      阿欢在《五音与简谱》中聊过古人的五音与简谱。其实,我们填词作诗之人,都意识到古人和我们的发音方式有了大的差异变化,可是,现代人的填词方式却一成不变,我无法断定这个不变是好是歹?

      然而,纵观现代人填古词,无病呻吟的且不说,那些个在古代很普遍的植物花卉、物品等词汇,有的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了稀罕物或者几乎消失了,却频繁地出现在现代填词者的词作之中,阿欢觉得这有点拘泥和机械了。比如:胭脂是中国古代妇女使用一种化妆,也多用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之中;还比如,髫年——指女孩7岁,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黄口——10岁以下,金钗之年——12岁(女),豆蔻年华——13岁(女),舞勺之年——1315岁;还有红笺、十三弦、绿窗、撞锁、菊坛、黛眉、纸窗、红烛、茅屋、焦尾、绿绮、蛇腹、断纹、冰弦……这些古人描述年龄、物件等等古词,基本上在现代语言中消失了,或者赋予了新的含义,如“豆蔻年华”……可笑的是,现代很多作词之人,却频繁地使用“胭脂”等稀罕物之古词,君不见“胭脂”早已作古,只是存在于古诗词或者历史书籍而已,而在现实生活中压根看不到“胭脂”,有些人却拼命使用这些个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的词汇,我不知道这些人究竟要达到什么个目的?!我看这种人是现代诗词创作中的孔乙己吧。诸如此类者,抱残守缺、食古不化、墨守成规、封己守残……不可胜数,填词作诗的现代孔乙己越来越多啊!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你创作的这些个“古词”,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有人读吗?!有人读得懂吗?!看都看不懂,更谈不上喜欢了。

阿欢对于这些个在诗词创作中因循守旧,顽固使用已经灰飞烟灭百年了、甚至是上千年了的古词的填词方法,实在感到厌烦至极!当然,在合适的词作中,偶尔点缀一次,未尝不可,而那是古为今用,这个阿欢会在以后的填词作诗真实性与想象性中聊到。

诚然,那些已经被赋予现代意义的古词,尽管活学活用,如状元、渔夫、华堂、君子、窈窕淑女……这些个活化了的古词,不在本文聊天之列。

       那种填词作诗抱着消失的古词冥顽不化的作者,就好比是穿着汉服去上班,去聚会,去旅游……仅仅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滑稽戏而已。

       阿欢认为:填词作诗,如同吃饭穿衣,也需要与时俱进。不与时俱进,就只有死路一条。

       从京剧现代京剧的演变,也许值得我们填词作诗者深思。

       以上观点,不针对任何人,只是阿欢茶余饭后的闲聊而已,纯属个人谬见。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