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真尘   
  • 注册日期:2017-11-09
  • 最近登录:2024-03-25
  • 粉丝人数:3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实例分析当今诗词之非正常走向

真尘 发布于2019-11-29 15:31   点击:1570   评论:8  

实例分析当今诗词之非正常走向

作者:伍玉龙


前些天,抱着随便玩玩的态度,故作风雅,东拼西凑了几首“假”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点赞不断,佳评如潮,还相继被多家专业的诗词平台刊载转发。相较之前设身处地,真情投放式的写实作品,我突然茅塞顿开。原来不是我不会写诗,而是自己的思路出了问题。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我总算明白了,写诗原来这么简单,背几首唐诗,搜一些词条,随心所欲,凭空想象,临摹古人,东拼西凑,然后就是一首好诗了。

但我并不为之庆幸,而是更加纠结整个诗坛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急功近利,浮躁虚假。君不见,时时称别人老师的有几个是学生,而处处以老师自居的又有几个是老师。到处做嘉宾,到处吹嘘点评之人又有几个会写诗,而真正会写诗的又有几人忙于奔波,迷于表象,追求名利。

随着“崔涛杯”诗词大赛终选结果地尘埃落定,又一次使人对目前古体诗词之审美和走向产生顾虑“崔涛杯”大赛是由四位评委对入围作品按诗味、内涵、意境、语言、角度,五个方面打分评选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评奖的诸多条件中竟然把“诗味”提到了首位。在鉴宝,赏宝活动中,非要对珠宝的包装盒吹毛求疵,这样的专家还是少一些为好。诗是用来抒情达意的,一切形式皆应为内容所服务。不去在内涵,意境上下功夫却偏偏揪住“诗味”大加评论,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

在目前的古体诗词圈子里,在数不清的诗词微刊中,在戴着“有色”眼镜的官方专家眼里,这种“装逼”试的虚幻主义审美观十分普遍,且十分合理买椟还珠最终还能得到个空盒,而刻舟求剑最终连一根鱼刺也捞不着。不结粒的庄稼不如浮萍,未烧制的专家不如砖头。不会变通的诗就是僵尸,没有注入现代元素的诗就是腐尸,自我陶醉式的高雅就是虚伪,脱离现实的斯文就是酸腐。一切“为赋新词强说愁”之类的诗人均属于跑龙套级别的演员,名声大,演技差,于是才会频频出现剧中人哭,剧外人笑,诗中人哭,诗外人笑的可笑局面。

诗味”只是文字功夫的一种体现,再好的文字功夫也得为内容服务,所以诗词的思想内容才是重中之重。然而,一首诗词中究竟是“雅”重要,还是“趣”重要?雅,俗,共,赏,四个字中究竟该怎样界定和取舍呢?这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问题,按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真正的高手是会二者兼顾的。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本次“崔涛杯”诗词大赛的一些情况,然后再举例详述这个问题。


杏花(一等奖)

张明新

前年种得一株芽,今岁庭中始看花。

树要高枝墙要矮,好分春色与邻家。


评委简评:

何其三:转得灵巧,结有余味,“好分春色与邻家”句足见襟怀。

张金英此诗在同题材作品中角度比较新颖,且内涵较为深刻,尤以转句巧妙,意蕴耐品,方才抖出情感丰富的结句来。不管是高树还是矮墙,其目的是一致的,从而表达了为他人着想的情怀。虽说此结并非首创,但有此情怀亦是不错的。个觉首句随意了,语言也不够凝练,次句总算扳回些许诗味来。

郑万才种芽看花,一种因果,也是一种回报。分春色与邻,立意自胜一筹。“树要”、“墙要”句,这种表达方式,往往容易出彩,不过放此诗中来看,似乎并不佳。不如用一关联词与第四句的“好分”串联。

高海生诗人站在庭中,看到杏花始开,回想前年种得一株小芽,预想未来杏高出墙,好分春色与邻家共享。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被融合到眼前的看花情境中,以时空情理之融合,构成别趣。


这首作品能够夺得一等奖应该说是受之无愧的,内容充实,角度新颖,言语朴实,平中见奇。胸襟宽广,意境深远。只是对张金英女士的部分意见持有异议。个人觉得首句挺好。只说不练非把式,张金英女士何不对此改上一番,使其更加凝练,更加具有诗意?但这首作品能够夺魁充分说明了评委之中还是有识货之人。


165夜坐(二等奖)

魏丹

庭前月影似无移,半晌茶凉始觉迟。

风欲起时林愈静,先声总在最高枝。


评委简评:

何其三:夜阑独坐,思绪翻飞,转句用“风欲起”衬“林愈静”,使结句掷地有声,收束有力,且有哲思。

张金英:初读此绝,起承平淡无奇,且表达稍欠,“似无移”表达不够自然,“始觉迟”读来拗口,然而转结相当出彩,为整首诗扳回胜局。“风欲起时林愈静”巧化“树欲静而风不止”之句,化中出新而见奇:当风声来临之前,“林中”越是安静,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意境顿出;结句富含哲理,意味深长:处于“高枝”,不仅声能自远,也是最先感受到“风来”的消息的。此二句能以景语道出世态,内涵隐晦而深刻,当属参赛作品中最为精警的句子,尤喜!

郑万才:这是一首理趣诗,入一种空寂境界,又似被“最高枝”的那一声给打破。理趣诗,因理而佳。第四句入理。总体来说,前半段似显得有些吃力的感觉。

高海生:此诗妙在翻叠,以翻笔成趣,前两句下句翻叠上句,见“月影似无移”,然知“茶凉始觉迟”。三四皆当句翻叠,“风起林愈静,”“先声在高枝”,用矛盾逆折手法,诗意便尤加深折。惟觉一二句与三四句稍隔。


此诗能够获得二等奖,是连作者本人都不敢相信的奇迹。哇塞,终于蒙对了。真是爹亲娘亲也不如评委老师亲啊!然后如释重负,沾沾自喜,然后心安理得,自我迷失,再然后就是,投机取巧,误入歧途。。。。。。

该诗内容空洞,有句无篇。从构架上讲,起承毫无关联,转句虽好但与结句关联不大,有点朦胧诗的味道。云里雾里地让读者去猜想,几位评委都是臆想的专家,他们有时间去猜而我却没有,诗坛上那么多好诗,何苦在这里浪费时间呢!

饭香屁臭,总有理由,有专家给出了“理趣诗”的鲜亮桂冠。于是大家都没话说了。皇帝的新装傻子是看不见的。喔,这么高深,这么厚重,真是内涵丰富,哲理深刻啊!

人群中只有一人在默默流泪。“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面对自己呕心沥血的诗句,这位白居易先生发出了“既生易,何生委的仰天长啸。随后痛心地撕毁了准备投稿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感同身受的王之涣安慰道:“白兄不必气馁,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能是咱们的诗,哲理不够深刻,表达不够含蓄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咱们要向晚辈们学习啊!”

苏轼道:之涣兄此言差矣,在鄙人看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直白派好歹也算是诗林中的名门正派,不入帮主法眼的原因应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贾岛笑道:呵呵,“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同意苏君观点。

李绅道: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诸位何必自堕其志,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应该向李白大哥学习,天生我材必有用啊!

道理明至这个份上,我个人也必须对《感世》中的“昼走最前能捡物,夜行于后怕跌跤”句进行雅式改进。对《百年香港》中的“拔完萝卜坑换在,养大肥猪脑却残”句进行朦胧化处理。对《厕所长》中的“进门男女齐蹲下,出厕内存全方干”句进行加香处理。对《玩诗》中的“貌丑但凭香粉抹,诗佳何惧外行平”句进行脱胎换骨。对《农户》中的“称我村夫无所谓,叫他地主是当然”句进行美化处理。


秋日杂兴(第六名

李宁

老干枯枝瘦几围,纷纷黄叶聚成堆。

时人何必学秋树,一味跟风乱减肥。


评委简评:

何其三:以秋日落叶之树作比,劝诫时人不要跟风,诗心机巧。“一味跟风乱减肥”句植入时语而诗味不减,足见功力。

张金英此绝采用词韵,重在以“巧”取胜,迎合了当今的某些“创新”标准。无可置疑,作者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切入角度较为新颖,以“瘦几围”的秋树讽喻时下跟风减肥、追求时髦的社会现象,但语言过于生活化,未加适度剪裁,使得诗味不足。如何将生活艺术化,依然是每一位诗人的必备功课。

郑万才:此诗从“瘦”字展开,起句写瘦,承句写“瘦”导致的结果。转合是对起承的思考,首尾呼应,手法用得不错。总体来说,文字功夫略欠缺些,结句也少些美感。

高海生:想法不错,但欠表达,以至于感觉,用落叶喻减肥不免牵强,尤其二句,与减肥几无关联。


很不错的一首诗,章法严谨,结构紧凑。内容充实,颇接地气。语言平实,寓意深刻。以物喻人,情景交融。以点概面,极具现实意义。为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诗。

但好经却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这位张金英女士好像对创新不怎么认可,莫大的一个引号将古诗词急需创新的“创新”二字引了起来。由此闭着眼睛都可以想象到张女士眼里的好诗是什么水准。毫不夸张地说,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毛泽东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所蕴含的意思需要用多少文字才能说清楚啊!“丑媳妇怕见公婆”,“满瓶不响半瓶摇”,这些民间谚语虽然没有诗味,但很能说明问题。返璞归真与小偏方治大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道理,虽然老土,却很管用。

诗词是要将生活艺术化,但却不是糟蹋化。

“寺隐东林石径斜,钟声杳杳隔烟霞。红尘不到云深处,敲落青松几树花。”这应该是张女士眼里的一首颇具诗味的七绝吧,在我还没有“气绝”之前倒是想以张老师您的标准咨询几个问题:

1,您这首诗的语言是没有过于生活化,但诗味从何处体现?

2,后两句转接有无,云里雾里,您的主题想要表达什么?

3,斜,霞,连韵应该不是您这个级别之人所犯的错误吧!

4,用脑写诗和用兵打仗是一个道理,不可以取巧,以智取胜吗?

5,除了第三句外,您的这首诗还是有一定内涵的,钟声敲落了满树花,这还不是也在用巧?

我想问第三位评委郑万才先生:一味跟风乱减肥”这句结尾怎么改才有美感?您是从哪句看出该作者文字功夫欠缺的?您是在评人还是评诗?文字功夫是一首诗就可以看出来的吗?

我想告诉第四位评委高海生先生:此诗由景开始介入主题,以物比兴,情景交融。落叶成堆怎么与减肥没有关系?您见过一堆一堆肥肉的减肥者吗?您也可以去问问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与送友有无关联?以丝柳,朝雨,比喻别离,牵强不牵强?


上次皇皇体玉楼春摘夺头奖,引起诗词界一片哗然,如果说其错误出在迎合权贵,内容空俗的话,那么本次“崔涛杯”的错误则完全出在评委的错误审美上只看表象,不求内容,只重诗味,不重诗魂。获奖作者是无辜的,错误都出在了评委身上。大凡能当评委之人,在诗词界也一定具有足够的权威和影响力,他们的观点既能左右奖项,也能左右整个诗词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问题。这种虚幻主义审美观严重地脱离了诗词的本质,必须得到有效遏制。

在漫长的诗词发展史上,在众多的诗词派系中,作品内容永远是位居第一的专家们口口声声强调的所谓“诗味”仅仅只是诗词的一种调料而已,味精放多了有什么好处?食盐能和面粉相提并论吗?一真一假,一虚一实,一滑一趣,一雅一俗,究竟该如何区分与取舍?下面我将举例阐述。

对镜自嘲

武立胜(北京)

茂盛已成昨日谈,枯荣从此不相干。

中央大道明如镜,两侧绒毛疏似栏。

起怒仍冲冠一顶,缘愁不够雪三千。

休夸尔等堂堂貌,比我多掏洗发钱。

 

自画像

放空心灵

才气末流身贱疏,人前不敢作歌呼。

每临云纸诗难就,常枕山床梦却无。

驴背倒骑从果老,松间闲卧作林徒。

寒来且唱秋声赋,犹自孤斟酒一壶。


此二首都是自我画像,前者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用典自然,通俗易懂。尤其是最后一联,将乐观主义情怀发挥到了极致,大有聂派诗自谑之风范。而第二首,完全是想象出来的意境。王维松间独卧,李白花下一壶,那是他们生活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而“放空心灵”先生您有这份闲情逸致吗?塑造出来的意境已经时过境迁,是很难引起共鸣的,而流传至今的古代名句名篇却无一不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共鸣的句子。另外该诗第五句用典牵强,第六句“林徒”湊韵。整首故作风雅,故弄玄虚。都是在画像,人家武立胜先生画的是自己,而你画的是谁,李白,杜甫,还是王维?


感世(新韵)

伍玉龙

人心不比驴肝好,利益堪称夺命刀。

昼走最前能捡物,夜行于后怕跌跤。

时将自我当头放,且向他身痒处骚。

日马相田常弈错,如棋世事使阴招。


有感(平水韵)

包德珍

谁翻心境梦魂催,风著新诗意未颓。

过客雁声研墨迹,酬人月色拥清杯。

千金莫掷争名地,万盏休沽失意台。

欲问痴情何处度,毫端馨气入时回。


两首都是有感而发的感悟诗,第一首是我写的,大家别当诗来看,就算是顺口溜吧。但至少是顺口。而后者呢,平水韵用地这个别扭!敢问包徳珍先生您能否用古韵诵读一下?能看不能读的诗不知道还能不能称作是诗?我也经常用平水韵写诗,但我在选择韵脚时是尽量回避古今异读现象的。这就是平水韵的诸多弊端之一,当然本文不是讨论这个话题,关于这个话题我有专门的文章论述,容不赘叙。

对比这两首诗的目的是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的诗围绕着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展开,有始有终,合情合理,具有普遍性。尤其是颔联“昼走最前能捡物,夜行于后怕跌跤”具有一定现实主义哲学。由此便可以看到当今之社会风气。而后者表述晦涩,主题不清,表述凌乱,空洞无物,华而不实。墨迹,笔端,梦魂,新诗,月色,雁声,过客,馨气,堆积这么多好词却互不相干。然而这样的诗却迎合了一些人的口味,高雅,空灵,诗味十足。我个人对这类诗的评价只有两个字“伪诗"。我对这类作者的评价是四个字“无病呻吟”,我对这类现象的评价是七八千个字,请看此文。

包徳珍先生是写过许多好诗,但这一首确实不好,我是在一个微信平台上看到该诗,想必是您授权发表的,所以今天说的比较重,还望理解。



假日村居

曾广雄

囊贫远旅热情低,节遇双休返岭西。

露湿挑肥浇白菜,霞昏拌料喂黄鸡。

东坡草暖萌蛙跳,北苑枝繁野鸟啼。

最恼顽儿看不紧,篱边撒尿和稀泥。


无题

听风者

尘下营营未尽欢,枫桥独木逐金銮。

云呼蝶梦吹云碧,水过烟霞易水寒。

孤旅路迢千里骑,九宫池小一方兰。

风偷更漏程门雪,落子成棋几复盘。


我敢说,这第二首诗就没有主题,所以人家“听风者”老师干脆就写上“无题”二字。也算是实事求是吧!此点值得表扬。但私下里说,这两首诗的差距可不是一点两点的。前者画面感极强,而后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前者很有生活,后者辞藻堆积。前者是写诗,后者是写字,文绉绉的,比古人还古,看似喝了一肚子墨水,但却画不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画,写不好一首正直意义上的诗。然而如果按“诗味”要求,对不起,又中标了。因为每一句都很雅。人家落子复盘,琴棋书画可是秀才级别玩的东西,而篱边撒尿和泥却是顽童做的事情,后者不中奖还让前者中奖码?


写到这里,有人会说你列举的都是个例,既高雅又接地气的好诗难道就没有了吗?有的,请看下面这两首诗。


懒汉捕鱼

朱洪滔

地笼布下小河湾,坐凳烟叼一袋闲。

它有擒中三脱计,尔凭疑阵九连环。

但渔便利能施巧,何必操篙去动蛮。

不怕餐盘无美味,看谁竟会识机关。


钓趣之九新韵

文心雕凤

神仙怕钓午时鱼,我劝神仙学我渔。

且放微丝三丈远,好收泉韵一箩余。

近聆花语享天籁,闲顾云霓涌际舒。

山影潜行鱼上树,天庭水府畅无虞。


诗人爱写垂钓的原因大概是受了“独钓寒江雪”的风寒留下了病根。据我所知,写诗与垂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个需要悠闲,一个需要激情。诗人是否都爱钓鱼不得而知,但诗人爱写钓鱼我却是深有体会的。这不,《钓趣 之九》,言下之意,在这之前至少还有八首之多。但奉劝这位文心雕凤先生在看过此文后不要再写打鱼诗了,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您叫我们看诗还不如教我们写诗。悠闲的打鱼生活怎么会激发您如此激昂的写诗热情?一句话,太虚了。应该追随潮流,响应政策,写打虎拍蝇之类的诗说不定还能获得大奖。

言归正传,现在来看看这首《渔趣》。

1,鱼,渔,余,连韵,爽得我在打这几个字时都不用换键。

2,“一”,新韵此处平读,出律,“舒”落韵。

3,首联“神仙怕钓午时鱼,我劝神仙学我渔”不错,当赞。但“泉韵”,“际舒”费解,是自造词还是湊韵?

但愿不是用典。因为鄙人才疏学浅,最怕用典。我见过用典最多的一首七律,八句话竟然七处用典,含典量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熬稀饭不放碘不好喝,写诗词不用典大概也不好看。但我看流传至今的名篇大作也不见得首首用典,句句晦涩,字字生僻啊!

再来看看第一首《懒汉钓鱼》,言辞优美,既有趣味又有诗味。虚实结合,既有感想又有视觉。中二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整首诗构架稳健,收放自如。韵脚闲,环,蛮,关四字,阴平阳平相间,合辙顺口,铿锵有力。此诗还化用了许多谚语典故,但对接毫无痕迹,可谓鬼斧生工,天衣无缝。


写诗其实和说话一样,来龙去脉要能够说清楚。有人写诗开口很大,包罗万象却很散乱,没有主题,缺乏细节,没有生活,空洞无物。最终写成了“绣花枕头”。这样华而不实的作品车载斗量,数不胜数,今篇幅有限,容不多句举。最后以一首旧作结束全文:


感悟

何不茅庐当帝京,闭门谢客自安生。

一方天地凡音了,几首酸诗勇气撑。

坐看闲书同日下,但凭茶酒压心惊。

成功已是他年话,水至源头色更清。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6)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