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渔樵   
  • 注册日期:2013-07-10
  • 最近登录:2024-02-15
  • 粉丝人数:4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张惠言《双双燕·满城社雨》释析

渔樵 发布于2019-11-20 09:19   点击:1116   评论:0  
文/博野于铁江(2019.11.20)



双双燕·满城社雨

清代:张惠言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

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这首《双双燕》很多地方借鉴了南宋史达祖的始创词《双双燕》。为便于分析比较,先将史词抄录于下: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暗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史词虽主要篇幅都是写燕子,但其用意并不在燕子,而是用燕子的按时归来、自由快乐、双飞双宿来反衬红楼思妇望远人而不归的寂寞孤独。张词虽借鉴史词意象和情节,但重点、立意、感情都与史词不同,可谓旧瓶装新酒。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春社时,满城烟雨茫茫,让归来的燕子难觅旧巢,唤起她们又一年漂泊无家的满腔怅恨。社:春社,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中国北方地区多于春社前后燕子归来。“又”字说明燕子从去年就离开了旧巢,到今年归来后仍没有找到,显示出燕子对旧巢的眷念和执着。词一开篇就以“满城社雨”为全词笼上迷茫怅惘的情调,渲染了燕子失巢的忧伤。

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风吹雨打中,花朵憔悴了,杨柳茂盛了,以前在美丽的春光中伴着花香筑于红楼上的旧巢再也无路可寻。花轻柳重:与“绿肥红瘦”意近,表示春光的消逝。红楼:沿用史词“红楼归晚”之“红楼”意象,表示燕子旧巢所筑之地。芳径:弥漫着花草芬芳的小径。它表示燕子的旧巢是一个春暖花香的所在,它既有空间的属性,又有时间的属性;既是故乡、故国的代表,又是美好理想、人生归宿的代表。现在花轻柳重,春光消逝,所以通往旧巢的“芳径”被隔断了。

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谁家会记得去年旧巢中的燕子,你何必苦苦寻找旧巢呢?燕子说,我寻觅旧巢,还是深深担心我的红楼主人会问起我的踪迹。旧垒:旧巢。更:还是。生怕:深怕。这两句以虚拟问答的形式揭示燕子对故主的缠绵忠爱,不离不弃。

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曾看过多少雕饰华丽、远胜红楼故地的屋檐,商量另筑新巢;但由于难忘旧巢,始终没有定下另筑新巢的决心。差池:参差不齐,此处指意见不一致,犹豫不定。这层以“多少雕檐”作衬托,进一步表现燕子对旧巢的眷恋难忘。

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有谁了解,燕子从去年春去,一直到今年春来春又去,始终在苦苦寻找那春暖花香的旧巢,数尽了每一条游动的蛛丝,每一片飘飞的柳絮。省(xǐng):省察,了解。“谁省”二字的反问,突出了燕子对故主的忠爱执着之心无人理解,但燕子依然痴心不改。与屈原《离骚》之“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相近。“数到”二字写出燕子时时刻刻念念不忘、苦苦寻觅的情态。丝魂絮影:丝,飘荡的蛛丝。丝魂,张惠言词《木兰花慢· 游丝同舍弟翰风作》写游丝为“是春魂一缕,销不尽,又轻飞”,与“絮影”都是表示暮春景象。魂、影二字给人春已消逝、徒留残影之感。

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燕子为什么对逝去的春光这样执着?或许燕子的前生本是一片飘落的残花。前身:前生。落红残粉:同义连用,都指落花。此层堪称神来之笔。将燕子喻为落花,有神似之点:落花对所生长母树的依恋如同燕子对旧巢的依恋;落花的梦想是春天的绚丽绽放,燕子的梦想是旧巢的春暖花香。二者同有着对母体、对梦想的迷失之痛、寻觅之苦。前身,用了佛教轮回之说,更突出了燕子形体纵然化灭而眷恋故土之心不死的执着。与屈原《九章·哀郢》之“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王沂孙《天香·龙涎香》之“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云天气”异曲同工。

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燕子不断叽叽喳喳,交互询问,有没有旧巢的消息;又被喜欢拨弄唇舌的黄莺听到,引得一片闲言碎语。交讯:交互询问旧巢消息。“不住”二字写出燕子寻觅旧巢的急切。又惹得、莺儿闲听,以没有远大追求、空虚无聊的黄莺反衬燕子追求梦想的执着。莺儿也是谗间小人的隐喻,进一步表现燕子无人理解的孤独。

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瞑:为寻觅旧巢、追求梦想而焦思苦虑的燕子,哪里比得上无所事事、饱食终日的鸳鸯,他们天天在画栏前的池塘中双栖双宿,无忧无虑。阑:栏杆。瞑:睡觉。这层是反语,说“输于池上鸳鸯”,是指坚持理想者肯定不如无所事事者生活安逸。实则是对历经艰难困苦而仍然执着追求的燕子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史词中“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的回应,表明燕子绝不会像鸳鸯那样只知生活安逸而忘记使命和初心。

和史词相比,张词有三点更为突出。一、形象更为鲜明集中。史词虽然首次在词中对燕子进行了细致完整的描绘,但也只是作为对红楼思妇的反衬,燕子本身没有鲜明的性格。张词的中心形象就是燕子,将燕子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品格高度统一起来,成功塑造了至死不忘故土和梦想的坚定执着的追求者形象。二、感情更为深沉缠绵。史词中“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也表现了思妇盼远人而不归的孤独寂寞之愁,但相比张词就显得单薄,也没有起伏曲折。张词的“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表现的是一种魂思梦绕、九死不悔的执着情怀,其沉郁深厚远非史词可比。而且有“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的低徊婉转,可谓幽微要眇,悱恻缠绵,深得屈骚神髓。典型体现了张惠言“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张惠言《词选序》)的主张。三、寄托更为切实可感。史词主旨是闺怨,寄托在可有可无之间。张词从一开篇“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就有明显的寄托意味,“家”既可指漂泊者的故乡,贬逐者的故都,亡国者的故国,也可泛指人的精神归宿。燕子对“家”的苦苦追寻,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的追求精神高度契合,唤起无数执着追求者的共鸣。再加上拨弄唇舌的莺儿、饱食终日的鸳鸯这些辅助形象的对比衬托,现实指向性更为明显。但这种寄托又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人某事,而是和燕子的行为习性自然融于一体,没有丝毫牵强附会之感。常州词派大家周济曾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之说,此词堪作这一主张的范例。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