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黄河吾爱   0岁
  • 注册日期:2015-02-23
  • 最近登录:2024-04-22
  • 粉丝人数:4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中国诗坛现状

黄河吾爱 发布于2019-11-07 16:07   点击:3793   评论:6  

中国诗坛现状

中华诗词经历了近百年来洗礼后,又一次迎来了春天。经过东西方文化的激情交汇与猛烈碰撞,进一步验证了中华诗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把中华诗词推向新的高峰,历史性重担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江山要丽句,时代要好诗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处在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给广大的诗人词家既了无比丰富的创作资源,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江山要丽句,时代要好诗。中华诗词的传承、复兴与繁荣,正需要我们去担当,正需要我们去践行,正是需要我们去抒写今天的感情、今天的理想、今天的希望;为之担当今天的使命。

所以,诗词要繁荣发展,诗人应该走出诗界的小圈子,到实践中去,贴近生活,反映时代,服务大众,这是中华诗词的生命所在。诗人词家,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现实生活,写出反映人民呼声,讴歌时代巨变,抒发家国情怀,努力创作出既富有传统神韵又体现当代风貌的伟大作品,努力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之作、传世之作!让中华诗词重新焕发绚丽灿烂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中国诗坛现状。

现代诗坛有些人还处于急功近利,高度烦躁的时期,心无法静下来,没有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诗出现,要么诗家词人无病呻吟要么为打发无聊的时光而写诗。正所谓写诗容易,而写好诗难。

“诗歌应当有血有肉;而有生活才有厚度,有思想才有深度,有灵魂才有高度,有语言才有力度”。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创作诗歌离生活不能远。应当在创新上多下下工夫,给自己出出难题。

在商业大潮几乎要把远古的温情与诗意扫荡一空的今天,文化“消费者”似乎逐渐丧失了审美的能力。人们的精神世界被物质化的东西充填得太满了:拜金主义,消费风潮,利益至上,等价交换等等。诗歌读者逐渐流失,诗歌写作、流通日益流于“圈子化”,也就是写诗的人比读诗的多,诗歌成了“为生产者而生产的产品”。

诗歌作品应当直指人心、呼应时代。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影响下,当代诗坛出现了因为追求而带来的副作用:诗歌写作和发表的门槛越来越低,写诗、评诗的人越来越多,而能让人耐着性子读下去的诗却越来越少,更不要说振聋发聩、直指人心的诗歌了。直指人心,也就抓住了人心。想要诗歌抓住人心,人们的应当静下来,是一种可贵的文化心态,更是一种文学写作的规律,是诗歌写作、诗歌欣赏共有的一种规律。诗歌所追求的是一种心灵感悟,需要感情的沉淀,只有静下心来才可能深入,才能有所积淀,才会在一定的时候爆发。当下,我们的生活常常是紧张、急迫、匆忙、受挤压的,包括文学在内的精神生活享受方面,愈加趋向“速度化”。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的诗词爱好者,应该有放慢脚步、沉下心神来的勇气,呵护内心向上的愿望。 一颗对美缺乏感受力的心灵,很难说是一颗充满幸福感的心灵。人们现在太需要使人精神向上的诗了!

当代中国诗人的思想现状

诗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一方面与普通人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把他们视为“精神贵族”有相当的合理性。在当前的经济或社会转型期,对当代某些诗人现状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1)诗人在意思中缺失人民性。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时代的主人。文学作为人的艺术,离不开占社会大多数的广大人民。文学的人民性就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描写人们的生活、抒发人们的感情、表达人们的愿望、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等要义。在文学作品中,人民性被认为是描写民族的东西的最高艺术形式。

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的佳作。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再如李绅《悯农二首》 其一:“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其民胞物与之情是何等的感人!

反观我们当今的诗词作品,写的多是一己之闲情逸致,一己之忧乐悲欢,或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你唱我酬,吟风弄月,缺少关注民生、反映社会、情系家国的高尚情怀。试问,这样的作品其社会作用何在?其历史价值何在?

因此,现代诗人要向历史上的杜甫、白居易学习,创作出能反映民声、观照社会、彰显人文精神、体现民族风格的伟大作品,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生命的伟大作品。

2诗人缺乏实践经验。中华诗词学会主张“知古倡今”。“平水韵”至今已七八百年了,七八百年来语音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普通话已成主流。如果一味固守“平水韵”,有些诗词用“平水韵”读朗朗上口,但用普通话读会很拗口,中华诗词就会失去众多读者。随着语音变化倡导“新声韵”有其必然性。但又必须“知古”,如果不懂得“平水韵”,就不能很好地欣赏中华古典诗词之美。唐诗宋词很多入声字用的非常好,用现代语音就读不出韵味来。在“平仄格式”上,必须“求正容变”。所谓“求正”,就是尽可能严格地按照包括平仄、对仗等格律规则创作诗词。因为这些是前人经过千锤百炼,充分发挥了汉字的特有功能而提炼出的,是一个“黄金”格律,不能把美的东西丢掉。但也应容变,即在基本守律的前提下允许有“变格”。实际上很多诗词大家包括李白、杜甫,很多诗词名篇,“变格”也不是个别的。历史上有些诗,情真味浓,虽偶有失律亦能感动读者,不失为好诗;反之,则虽完全合律,亦属下品。

3)诗词作品缺失时代性、现实性。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部优秀的小说,一篇隽永的散文,一首华美的诗章,无不是表现和反映现实的,无不是表现和反映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文学的时代精神、现实意义更是文学的生命所在、价值所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后世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的诗在总体上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记录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千秋不减的光芒!唐代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创作了三千多首诗。以《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为代表的讽谕诗,被誉为白诗的精华。为什么?就是因为诗意反映的是社会现实,深刻描写了人民的疾苦。

再看一下当代的作品,贴近生活的少,结合实践的少,反映时代的少,走向现实的少。情感不新,语言不新,意境不新,题材不新;自甘平庸,自我边缘化。这种现状,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反映时代的变革?如何表达人民的心声、推动社会的进步?这种现状,如何复兴中华诗词?又如何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诗词写作应当与时俱进、继承创新。要坚持诗用心作、词用情作,为时代为人民而作,让诗词作品更加贴近人民大众、反映现实生活。只有贴近人民大众、反映现实生活,各种艺术形式才能立得住,行得通,走得出,吃得开。

四、对古典诗词的继承。

社会的发展是在积累中渐进的,人类的进步同样也是循序而递进的,一切的辉煌都源于历史的积淀。没有过去就无从奢谈今天,没有先人的生活与文化,就没有如今的革新与创造,这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能见到其轨迹,因此,在词语中叫做沿革。如果有人想割断历史,那就无法谈创新。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中的精华,学习生活中的经典。有了这些元素,只要掌握一定的运用技巧,创新也只在举手之间这在中国的诗史中屡见不鲜。《唐诗宋词精选》序中说:古之诗不是出于《诗》,便是出于《骚》。这种出于是借前人之精华为我所用,而所用之巧、之妙可产生新声、新意。

其实诗人在创作时,并非有意将古人的诗词拿来一用,只是因对奇词丽语的烂熟于胸,在创作时无意识或情不自禁地流露在笔端。这种流露既说明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一是找不到更确切、更入微的词句;二是借名句以强化效果,三是桃代李化新声提升意境。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到此,诗人在触景生情之际,自然而然地将烂熟于胸的佳词名句融入创作。大诗人李白的《将酒进》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就是从汉《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归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化出。李清照的五言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与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作比对,相承关系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五、中华诗词的创新

中华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之瑰宝,见证了数千年风雨沧桑,茁壮了无数优秀诗人,留下无数璀璨篇章。五四以来的百年间,旧体诗词被排斥和边缘化,认为诗词创作守旧泥古,在思想上矫枉过正,学术界对古典诗词产生漏见。当今,我们只有在创作上拿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之精品,以事实旧体诗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则为诗家人当下之要务。

如何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诗词理论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推动诗词创作与改革,学术界指出:发展和繁荣中华诗词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即: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新体诗和旧体诗的关系,诗人和大众的关系,做诗和做人的关系。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中华诗词,正由复苏走向复兴的道路。中华诗词的复兴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成份,因此,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充分认识传统诗词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一时期最不能缺失的就是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我们就没有真正的富足与自由,就没有真正的精神个性和民族气节。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华诗词、热爱中华诗词、吟诵中华诗词、创作中华诗词,形成了五四运动以来方兴未艾的中华诗词热潮。在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交流情感、陶冶情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中华诗词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格律诗、古典诗词受众群体,不能赢得未来。体现在文化消费群体水平欠缺,显现不出文化消费自身的规律。

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方向在那里?刘勰《文心雕龙》曰:“变则其久,通则不乏”,可为借鉴。古典诗词只有勇于创新,方能持久;善于继承,乃不至于贫乏。概而言之,用诗词之“旧瓶”,装当下之“新酒”。何为新酒?语言新,题材新,思想新。

1语言新,就是通过诗人的烹调,使作品成为色香味俱全之菜肴。如北宋宋祁的《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又如宋代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如果食材不新,又何谈口感呢?诗人所取之材做到活色生香,作品方能让人赞口不绝。诗词就是一种语言艺术,要求形象精练,语言新妙。在诗词创作中,历代有识之士都主张“唯陈言之务去”。

2题材新。古往今来,在诗词用语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等等意象用词,已被用过无数次,虽然佳篇迭出,然题材终显陈旧。中华诗词的创新,需要我们敞开思维,让活蹦乱跳地汉字重新组合后,与我一起完成创作过程。以饱满的热情,以细腻的情感和文字,传达这个时代的心灵呼吸。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丰富我们的诗词写作。

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是必然的,我们正经历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必须重新审视汉字,重新认识汉字的无穷活力,把握住这个时代,去迎接继唐宋后又一个诗词创作高峰。

3思想新。世人对旧体诗词之批评,多是体裁束缚思想,胡适先生甚至将之与小脚、姨太太、太监等相提并论,然真正的诗人却能在掌握诗词格律之后,优雅从容地写出新思想、新情趣!新世纪以来,众多诗人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写下众多观念新颖,思想深邃的好作品,他们用实践,所谓“束缚”只束庸人,只束缚思想守旧的人们,并不束真正之诗人。

    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博大精深的经典诗词作品来满足当代读者的精神需求,滋养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二是用相对成熟和规范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经验,来表现今天的新生活。诗词是艺术规范很严谨的艺术。要求诗人在创作内容上,从已经熟悉的题材圈子里走出来,走向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到时代的大潮中汲取诗意诗情

六、中华诗词的普及与提高

中华诗词是把意境、声律、音韵、节奏、形式、修辞融为一体的文学形式,是把汉语的语言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文学形式,是已臻完美并历史地固定下来的文学形式。今人以及后人运用这种文学形式写作,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作者的人生价值观。

电视、电影、网络、手机、游戏等等,铺天盖地而来,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古体诗词要继承与发展,首先必须与时俱进,在诗词创作上实现自我的突破,“求新、求真、求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才能使中华诗词更具生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古典诗词,喜欢古典诗词,并加入到古典诗词的创作队伍中来,实现古典诗词真正意义上的复兴。所以说,中华诗词迎来了春天。

通过古典诗词的推进和普及,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境界。目前,中华诗词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活跃于社会各个群体,活跃于巨大的网络海洋之中。名目繁多的各类诗词网、各级地方的群团组织“诗词学会、诗词协会、诗社”等等层出不穷。旨在传承优秀文明,弘扬先进文化。

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引领下普及。普及与提高,如同诗词事业发展繁荣之双翼,缺一不可。群众性是诗词生成之源,专业性是诗词生存之本。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坚持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方针,实施精品战略,通过理论引导大赛催生好诗;用培训提高写作水平、用研讨交流写作心得、推出新人新作等多种形式,营造有利于精品力作产生的环境。

七、正确把握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词。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诗人和诗词爱好者把个人情感融入到时代的大潮及党和人民的视野之中,在诗词创作中坚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好地统一起来,用诗词记录历史、讴歌时代、赞美英雄、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反映社会生活主流和精神风貌。提倡诗人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作。在题材、内容、手段、风格上展现多样性,形成宽领域、大视野、多层次的创作氛围。发扬文学的社会功能美与刺并举,赞颂或批评并用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诗词生态环境。

八、正确把握诗词创作与诗词评论的关系

补评论短板,促精品力作。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诗词创作要繁荣,诗词事业要发展,就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来支撑,来引领。我们每年创作和发表大量诗词新作,可以说是泥沙俱下,瑕瑜互见,亟待评论者加以品评、筛选,从中推出好诗。通过讨论和争鸣,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活跃诗坛,开阔思路,扩大视野,促进创作繁荣。

诗词比赛的唯一要求,是推动诗词创作事业再一次走向新的辉煌。比赛的精髓在于采粹,比赛的魅力在于公平,评委的心态在于公正,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赛出风采,赛出水平,赛出精品,赛出选手们饱满的热情,是大众的期盼。绝不能让赛事活动中的平庸之作淹没精品。

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在音韵上要“知古倡今”,在格式上要“求正容变”。当然,所谓“创新”,不仅指在音韵、格式等形式上要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指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中华诗词必须也能够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反映当代人的情感和生活。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