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空空樵夫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4-03-25
  • 最近登录:2024-04-18
  • 粉丝人数:6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空空点评】樵林夜谭

空空樵夫 发布于2019-10-08 10:55   点击:1703   评论:2  
【焚琴煮鹤 点评】谢谢评论区各位诗友的反馈,我查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合璧》和《佩文诗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两本书,“帔”字是去声四置,网站韵表现已更正。但吊诡的是第二本书里的词林正韵,“帔”字是平仄都有(第三部)。比较费解。
【空空点评】我以为最早的《平水韵》已失传,目前无从考察。我们今天只能从其他相关书籍转录片段中,相互印证,依据《词林正韵》、《佩文韵府》、《辞源》三本典籍中的支韵部均收有帔字的实际情况判断,“帔”极可能属于双声韵,平仄兼备。

【空空点评】樵林夜谭

 

 

空空樵夫:

请教晓林老师:在平水韵中,“帔”是平是仄?还是既平又仄?

问好晓林老师:搜遍古典诗词作品,都用作“仄”韵,没有用作“平”韵,我在52网争论,没有定论。

相烦老师作篇专论:“帔”之平仄(请列出具体依据),握手!


晓林老师:

见到你俩位好高兴!遥祝节曰快乐!诗友问及的"帔"字,无论中古时期,还是唐朝,均属于平仄两读字。平声读作"批"Pi,在《平水韵》中属于四支部。但仄声有所不同,中古时期读作去声Pi,唐代读作入声,属于实韵部。而当今则是读作Pei佩音。即"凤冠霞帔"的帔。其字义一是指裙子,二是指披肩。遥握并问二位好!


空空樵夫:

深谢晓林老师!先生不妨到52网一游。


晓林老师:

依据:反映中古时期的《广韵》帔字:敷羁切,平,支韵,滂。据反切读作”批"音韵。二是披义切,去,实韵,滂。据友切读作去声韵屁。而在《佩文韵府》中,支韵部收有帔字。而通常的版本可能未收入。


空空樵夫:

再一次感谢晓林老师!

我致力于编写一本教材,有许多关于诗词的重大问题需要和老师请教,请您注册“诗词52网”,方便交流。

----晓林老师客气了!

有一个问题请教:诗词曲赋联作品中是否有个共同逻辑----起承转合?,我有篇论文《诗与逻辑之猜想》观点是否妥当,请老师置评。谢谢。


晓林老师:

答空空诗友:古人所谓"起承转合",已成热套。许多大诗人、大作家早已不遵循此道。如李白、苏东坡,尤其是黄庭坚无论词赋与诗,均有意破此陈规,开创诗文新结构。只是到了清代,诗坛与文坛上的学究气反而十分严重,力主诗文的起承转合,有规有矩。通常说来,诗、词、赋、联特指长联,前半篇前半段写景,后半篇后半段抒情或咏志,也有情景交融者。就格律诗而言,尤其是七律,起句要求立意高远,颔联是承接句,而颈联最为灵动,力在一个"转"字,转变要灵活,意趣要巧妙,读之使人称绝。尾联是合。合最难。因为"合"不是简单的概括,而是要求含不尽之意使人回味无穷。文赋大略也是如此,但要求远不及近体诗严苛。


空空樵夫:

请教晓林老师:我想在诗词曲联八股文当中寻找一种“共同的逻辑”,那是什么?除了起承转合还有别的吗?

我没有注意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的作品中,有一些“没有起承转合”的作品,不知道是指那一些?望明示。

可惜,我的论文3000多字太多,放在这里不合适,不知道先生读了没有?谢谢您!


晓林老师:

空空诗友:读过你的那篇大作了。你的意思大致明白了。正如你所言,想在诗词曲联八股文当中寻找一种"共同的逻辑",于是你采用于一元性的思维与二元性的思维来力图概括传统式的诗文写作模式。其实这种概括是很难的。因为唐•宋八大家在文章上发起的革新运动的本身,就孕肓出新的文化思想意义。

而你所说的"八股文",则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这类极为陈腐的文体反倒与唐宋八大家所开创的文体如欧阳俢的《醉翁亭记》等类与文风格格不入。这种八股文体每一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内容陈腐,形式死板,束缚人们的思想。而此前的公安派的文风反倒焕然一新。你问的"起承转合"之外是否还有别的陈规,除了八股文体,其余再没别的陈规了。提到李白、东坡及黄庭坚,这里很难一一例举。可以这样说,凡是苏、黄之诗,居多不拘陈规,并创制出著名的"拗体"。至于李白,更如天马行空,下笔无常格,吐属有仙气,其文更难用"八股"来概括。所以有些论点,须要全盘思考而后立。个见。


空空樵夫:

感谢晓林老师指导!

我有个假设:如果我的所谓“一元二元三元”观点属于一种作文常态的话,是否可以把那些“没有起承转合”作品归为另类或者“变态”,另外概括一种“模式”,自然界有物质形态,还有反物质形态;有靠氧气生存的生物,也有厌氧生物存在,它们是否可以用我的“一二三元”术语或坐标,进行描述呢?


晓林老师:

空空诗友:您所说的,当然可以采用。这种跨领域地相互挪用术语,并不鲜见。只是将"変态"改用成"变体"即可。只要读者能够便于理解,就好!

这儿有必要补一句,如果是在某一首诗中,出现了句式前所未有的変化,叫"创格"。如韩愈记不清是哪首诗了的"千以高山遮",便是创格。如果是整首诗的结构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便是"创体"。如唐代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音尼,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遼西"。便是创体,因整首属于流水体诗,即四句诗表明一个意思。这在唐朝之前是绝对没有出现过的。通常只是用两句来表眀一个意思,叫流水对。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从江北路,重到竹西亭""若无三曰雨,那复一年秋""自己情虽切,他人未肯忙""即从巴峡穿巫峽,便下襄阳向洛阳"等诸类,均是两句话表明一个意思。


空空樵夫:

深谢晓林老师指导!

老师的建议鼓励了我,我终于对这种假设有了底,就是说一种规则的,另一种不规则的,共同构成一种体系、一种学说。下面就是一个艰苦的寻找过程,找出那些“不规则的”不容易!希望老师给点建议,就是每种文体若干个,以备教学分解之用。


晓林老师:

空空诗友:我会尽力而为。不过须要给我几天时间。如果本人没有其他亊情,就可快一些。如有亊,也许就会缓两天。


空空樵夫:

不如老师就此那里注册,以便交流方便,此次来也是奔老师而来。


晓林老师

空空诗友:琐亊忙完,经认真思考,觉得采用"一元二元三元乃至多元"来论定传统文学作即诗词文赋的模式,仿佛欠妥。因为通常来说,"一元化"或"一元丷是指单一性,它与多样性相对应而二元乃至三元,即由单一性趋向多元性之意。但作为一首诗或一篇文学作品的艺术元素则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在-首格律诗中,它的字数与句数是一定的,除了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它还含盖着平仄对仗、词性与词组的对仗,以及在完成作品中的构思、立意以及遣词造句,其中还包括着写作艺术技巧,艺术化、典型仕思想内涵,此外所形成的气格、风致,特色等,仅用-个"公式化"的"起承转合"结构是识明不了全盘的。因为诗的结构只是一个构思的方面,并且诗的结构也是多样化的。例如仅一个杜甫,其创格与创体之作颇多。更不要说别的文学作品了。

再如就格律诗的对句形式而言,就有二十多种。诸如的名对,扇对,双拟对,联绵对,互成对,赋体对,双声对,叠韵对,数词对,量词对,平对,奇对,声对,字对,侧对,邻近对,交络对,当句对,流水对,背体对,偏对,双虚对,假对,双声侧对等等。

至于说不同结构的诗体,更是五花八门,叠彩纷呈。如除了常格与诗的变体与拗体之外,有迭韵体,短柱体,五字连韵体,迭字体,间迭体,多迭体,全迭体,回文体,促句换韵体,接字趁韵体,连环体,叠字连环体,鱗迭连环体等等,不一而足。文章的体式就更丰富了。由此可见,任何一类文学作品都是多元的,而非是单元的。因此希望空空诗友对此再度深思为好。


空空樵夫

老师意见非常宝贵重要!这些高见涉及到教材的章节安排!正在调整---20191007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