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木刀 男  72岁
  • 注册日期:2014-04-25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26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木刀:从【芭蕉雨】看如何从孤篇词作推断出其词谱

木刀 发布于2019-10-02 22:11   点击:976   评论:2  


    木刀:从【芭蕉雨】看如何从孤篇词作推断出其词谱

近日看到【醉赏荷花】和【云心-随风】网友以【芭蕉雨】为词牌的大作,观后第一感觉就是,两位诗友没有对词牌进行深入理解,只是简单地照搬坯谱(即原生谱),也不考虑句型结构和坯谱断句是否合理。

词牌【芭蕉雨】,是一个孤篇作品,是只有坯谱的。如何从坯谱推断出正谱,不但要看原作的韵调用法,还要看文字内容是否符合古文的用字遣词习惯,以便明了其断句是否合理,更要看其句型是否有所创新,因为只有“与众不同”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唯一能解释新创词牌动机的最令人信服的理由。

由于那时还没有使用现在的标点符号,所以每一阙词都是连着写的,就好像下面这样,当然,是竖着写的,这里把它放平了来看:

宋·程垓:芭蕉雨

雨过凉生藕叶晚庭消尽暑浑无热枕簟不胜香滑怎奈宝帐情生金樽意惬 玉人何处梦蝶思一见冰雪须写个帖儿丁宁说试问道肯来么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现谱断句,是这样的:

雨过凉生藕叶。
晚庭消尽暑、浑无热。
枕簟不胜香滑。
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

玉人何处梦蝶。思一见冰雪。
须写个帖儿、丁宁说。
试问道、肯来么,
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这个谱的断句其实是有问题的。

一、“消尽暑”,文言通常的表达方式是“消暑尽”。如果“暑”是韵脚,则还可以看作把“暑尽”倒序为“尽暑”,以便能把“暑”字充当韵脚。可惜,“暑”字不在韵脚所属的十八部内。

二、“思一见冰雪”,很是费解。

三、丁宁、说、问、道这四个词都是意思相近的,为什么要如此集中地放在一起?会不会与断句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该如何断句呢?

弄清楚作品的本来面目,是断句的首要前提,试问,文本若有误,断句能正确吗?

能搜到的绝大多数,是上面的版本,都是《四库全书》的定稿,仅有“樽”与“尊”和“怎”和“争”的不同,现已按《全书》更正,但这不影响断句。在“柯妙寒的博客”里,找到了一个差异相对较大的版本,也不知他是从哪里复制过来的,眼下老朽尚找不到其出于何处,照抄如下:

雨过凉死藕叶。
早庭消尽寒、浑无热。
枕簟不堪喷鼻滑。
怎(争)奈宝帐情生。金樽(尊)意惬。

美女那边梦蝶。思一见冰雪。
须写个帖儿、丁宁道:
试问讲、肯去么。
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有意思的是,两相比较,不同之处中,“堪”与“胜”、“死”与“生”、“早”与“晚”、“寒”与“暑”,其意思都是相反的;“喷鼻滑”与“香滑”、“美女那边”与“玉人何处”,有明显的俗、雅表达的差别;“道”与“说”,很明显,有韵、白脚更改的故意;“讲”与“到”,结合韵白脚的更改,也可以看出,这是用字前后调整的结果。至于“彻”与“今”,则明确地表达了文意深度的巨大差别,“今夜”表达的是偶一为之愿望,“彻夜”则表达了一种情绪的绝望,并且,使用“今”字,有可能是为了排除掉“彻”字造成的挤韵。

这就清楚地表明,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不是流传过程中转抄造成的,而是有人刻意为之。联想到《四库全书》对前人书籍大删大改,其删改的根据就是要“禁辱绝俗”。由于本人囿于财力,不能得看明版的《书舟词》,从而以求得到实证,推测“柯妙寒”的这个版本是原版,俗版,而《全书》的这个版本是经过删改的雅版,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本人觉得俗版的文意更顺畅,没有读起来莫名其妙的地方,除了“喷鼻滑”和“金尊”两个地方有些香艳暗示外,给人的感觉就是“接地气”。所以,给这个词牌定谱时,我选用俗版作为原版。另一方面,从古人用字习惯来讲,“怎”字应该是“争”字的今化;从上下文意推测,“樽”字应该是“尊”字的雅化,而俗版里的“讲”字,似乎与“问”字涉嫌重复,推测很有可能是“将”字的误笔,“试问将、肯去么”,这两个三字句是没有重复用字的、非常规整的对偶句。

最终确定的文字如下(未重新断句):

雨过凉死藕叶。
早庭消尽寒、浑无热。
枕簟不堪喷鼻滑。
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

美女那边梦蝶。思一见冰雪。
须写个帖儿、丁宁道:
试问将、肯去么。
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其中,丁宁 = 叮咛

既然原版有了,就可以着手拟谱了。

拟谱的前提是合理断句。比较简单的断句办法,可以采用“从韵脚入手”。由于词应该属于密集型韵文范畴,韵脚应该就是断句的明显标志。其次,就是从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来入手,将字进行多种组合,以求找到更“像”句子的句子。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每片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韵脚,由此可以推断不转韵情况下的韵部。另外,除了特殊情况,词人大多都尽力避免挤韵,这就使得断句比较容易。

程垓的词里,“惬”和“月”是上下片的韵脚,它们都属于词林正韵里的第十八部入声。词里其它属于十八部的还有:叶、热、滑、蝶、雪、帖、彻。

先把定稿里的标点都去掉,下片另起一行,得到:

雨过凉死藕叶早庭消尽寒浑无热枕簟不堪喷鼻滑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
美女那边梦蝶思一见冰雪须写个帖儿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再在那些可以作韵脚的字的后面另起一行,得到:

雨过凉死藕叶
早庭消尽寒浑无热
枕簟不堪喷鼻滑
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

美女那边梦蝶
思一见冰雪
须写个帖
儿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彻
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划分意群的原则是,每个韵脚都标志着一个意群的终结,通常情况下,意群的长度是大致差不多的,或者意群内部不会“跑题”,并且每片都可归纳为四个意群,这是词脱胎于诗的胎记。

在上面,上片的意群划分则是满足上述要求的。

下片的意群却不太好划分清楚。“儿”字显然是表示儿化音。“彻”字显然不能作韵脚,否则文意不能贯通,而“么”字是语气词,古文中常用来借作标点。那么,下片应该就成了这样:

美女那边梦蝶
思一见冰雪
须写个帖儿
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
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可以按文意分断成“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但不好挪出一部分到前面意群,从而使得这一意群的意思造成割裂。另一方面,该意群整体长度与后面意群长度相当,唯一缺憾的,是句末没有用韵。为了将下片构成四个意群,只能将“思一见冰雪 须写个帖儿”作为一个意群,结果如下:

雨过凉死藕叶
早庭消尽寒浑无热
枕簟不堪喷鼻滑
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

美女那边梦蝶
思一见冰雪 须写个帖儿
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
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这样,整篇的意思就通了,各意群间的转换逻辑也顺了。

但是,在拟谱时,这里会产生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儿”字不是韵脚,“帖”才应该是韵脚,怎么表示?由此,程垓在这里创造了一个规则,即,把韵脚儿化时,“儿”前面的那个字才是真正的韵脚,即“韵脚前提”。显然,既然是韵脚,那么其谱的韵脚原位置处就只能是用“儿”字来表示。在不把韵脚儿化时,就需要调整该句的声律。例如,是谱此处原本是:【拎平仄仄儿】,不儿化时,其谱可调整为【拎仄平平仄】,以把韵脚后推回原位。第二个问题,就是第七意群没有韵脚,并且是平声白脚,按定谱论,第七意群就应该有韵脚,那么,为了照顾原作的用韵选择,这个意群的句末就保持原作。当需要用韵的时候,填词人就要按反韵法自行予以调整。所谓的反韵法,就是将末字向前隔一字对调声律。如,“肯去么”取声律为【仄仄平】,用韵时,就要用反韵法调整为【平仄仄】。

下面一步,是将每个意群进一步断句,以定出顿逗。
按照中国第一个建立起汉语文言语法的马建忠的说法,“凡字相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

这个说法,可以与韵脚一起构成意群的确立原则。

他还说,“凡有起、语两词,而辞意未全者,曰读。”

上面的“起”,是起词的简称,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语”的概念相对应。“语”是语词的简称,其由“动字”和“静”字组成,“动字”对应“动词”,“静字”对应“形容词”。所谓“读”,是“逗”之异称,就是词谱标记中所说的“句”。“顿”者,舒缓语气之需所作的断句,词谱里的顿号(、),就是干这个用的。

另外,在马建忠的语法规则里,还有三个十分重要的规则,这就是:

1、省略。也就是,重复和可以推断出来的句子成分,都可以予以省略。
2、词无定性。也就是,词性所属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你无法去判断古人的对仗是否工整。
3、按需定位。也就是,某个句子成分放在何处,是随着你是否强调(或突出)它而改变的,前提这种移位不能引起阅读歧义。

下面根据这些定义,对每个意群进行逐个分析。

第一意群,是“雨过凉死藕叶”,其中“雨过”是时间状语,主语是老天,天气,被省略,“凉”作动词用,是谓语,“死”是副词,“藕叶”是宾语。“凉死藕叶”的意思,就是:(天气太)凉,以至于荷叶都枯萎了。这个意群能顿逗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雨过,凉死藕叶”。除非“过”字处是一个属于韵脚韵部的字,可以做成暗韵,否则几乎没有人作两字一顿。所以,这个意群就不宜再有断句的必要。

第二意群,是“早庭消尽寒浑无热”,其中,“早”是状态副词,是“早已”的意思,这里可以有一“顿”。“庭”是主语,“消”是谓语,“尽”是状语,“庭消尽”的起、语两词已全,但词意未全,所以可成一“读”,“寒”主语,也可一顿,也需要一“顿”,“热”在这里作形容词,是省略了其后的“的感觉”的结果。“浑”字作“全然”解,属于程度状语。试比较“寒浑无热”和“寒,浑无热”,就可知道“寒”字后必有一顿,否则有成了同一语义的简单重复。因此,这一意群实际的断句应该是:“早、庭消尽;寒、浑无热。”但我们知道,词里几乎没有一字顿的格式,而所谓的一字顿其实就是领字句,所以,这一意群的断句应写成“早庭消尽,寒浑无热。”问题在于,如何表达某个句子是否应该用领格?所幸的是,这已经被本人彻底解决,就是用“领(拎)”字表示仄(平)声领字。如果填词者不打算用领字格,当然可以自行将词谱里的“领(拎)”字标记改成“仄(平)”字标记,但有时需要在不影响句尾声律的情况下作适当标准化律句的声律调整。

第三意群,是“枕簟不堪喷鼻滑”,这个意群显然不需要再细的断句。关键是《四库全书》本在这里用“香”字替换了“喷鼻”两字,从而改变了原作的声律设计,这里当然还是要采纳原作的设计。

第四意群,是“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后八个字是很明显的对仗形式,所以,断句应为“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是个两字领四言对仗句型。

第五意群,是“美女那边梦蝶”,这个意群与第三意群类似,也没必要细分句段。值得指出的是,这个俗版是标准律句,而雅版确实促了韵的合句式。在含义上,俗版所指美女的位置是确定的,就是“那边”,而雅版所指玉人的位置是不清楚的,就是“何处”。

第六意群,是“思一见冰雪 须写个帖儿”,这个十个字的意群的分段,是前面已经分过了的,细看两句的意思各自都可成句,但词型应该都是一字领四言句,还有点对偶的味道。如果作合理的推测,有可能就是将第二意群的结构在两句中,前句添“一”字,后句添“儿”字,也就是去掉这两个字,就是“思见冰雪 须写个帖”,也说不定呢。

第七意群,是“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这个显然可以分成三小句,其他分法都不合适,即“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前面说过,“丁宁”就是“叮咛”,与“道”的意思是近义的,这里的“道”实际起的是标点作用。“将”和“么”都是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叹词和助词。这样分断的声律构成也是令人满意的,前两个三字句是对仗声律,后两个三字句构成排比句型。这是一个很有设计的安排。而程垓的后两个句子也是很对偶的用字安排。

第八意群,是“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其与第四意群类似,断句应为“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也是两字领四言对仗句型,只是作为领字,“彻夜”不如“争奈”典型,但仍然可以统领莫四字。领字的特征就是可以统领,也就是可以单独作为每个所领句的领字。本例中,“彻夜”领“小院无人”,成“彻夜小院无人”,也可以领“重楼有月”,成“彻夜重楼有月”。

下面是细分句的结果:

雨过凉死藕叶
早庭消尽;寒浑无热。
枕簟不堪喷鼻滑
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

美女那边梦蝶
思一见冰雪;须写个帖儿
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
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再下一步就是定平仄。确定过程如下:

词句:雨过凉死藕叶
首选:上去平上上入
备选:去平
确定:仄仄平平仄仄 ;“死”字虽是仄声,但考虑实际读声应为平声(两个连续上声,前字读平声)
记谱:平仄平平平仄。 ;用平仄来表示前字最好用相对后字“平”一些的仄声

词句:早庭消尽;寒浑无热。
首选:上平平上 平平平入
备选: 去 上
确定: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 ;后句第二字用仄声是为了在声调上与平声领字产生明显的区别
记谱:领仄平仄;拎仄平仄。;前句第二字用仄声是为了在声调上使两句的末三字同声

词句:枕簟不堪喷鼻滑
首选:上上仄平平去入
备选:去 平 去
确定:仄仄平平平仄仄
记谱:平仄仄平平仄仄。

词句: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
首选:平去上去平平 平平去入
备选:
确定: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记谱:领领平仄平平;平平仄仄。;领字后标记平声是为了加大领字和所领字的声律差别,以便突出领字

词句:美女那边梦蝶
首选:上上仄平去入
备选: 去平 平
确定:仄仄平平仄仄
记谱:平仄平平仄仄。

词句:思一见冰雪;须写个帖儿
首选:去平去平入 平上去入平
备选:平去
确定: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记谱:领仄平平仄。拎平仄仄儿。 ;修改前句声律是为了使两句对仗

词句:丁宁道:试问将,肯去么?
首选:平平去 去去平 上去平
备选: 仄上 去 上
确定:平平仄 仄仄平 仄仄平
记谱: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词句:彻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首选:入去上去平平 平平上入
备选: 仄
确定: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记谱:领领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把谱集中放置在一起,如下:

-------------------------------------------------
芭蕉雨正谱:

平仄平平仄仄。
领仄平仄;拎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
领领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仄。
领仄平平仄。拎平仄仄儿。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领领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标记说明】

1、句号(。),其前一字为韵脚
2、逗号(,),其前一字为白脚
3、分号(;),其向两边等数量字的应成对仗(声律对应相反)、排比(声律对应相同)或对偶(不对应)
4、领,标记仄声领字
5、拎,标记平声领字
6、平、仄,标记声调
7、儿字标记韵脚的儿化,其前一字才是真正的韵脚
--------------------------------------------------

由于程垓在芭蕉雨的下片突破了用韵常规,出于对程垓声韵设计的不理解,致使后来者很少能去问津这个词牌。下面是【湖边小镇】推荐,并认为是修正了原作的瑕疵的作品,分号右侧是【湖边小镇】的注释:

清·董元恺:芭蕉雨

记谱:中仄平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一【意群】三字单仄韵,单仄促韵
词作:草帝擅名幽谷,却移来种向,阑干曲。

记谱: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平平仄仄。 ;第二【意群】四字双仄韵,单仄促韵
词作:过雨秋容新沐,一任风里题笺,天边挂绿。 ;二、四同声瑕疵,“任”字处宜平

记谱:中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三【意群】三字单仄韵,单仄促韵
词作:点点盈阶断续,似恨潇湘独,怯初寒怕著,蕉丝服。;“断”字宜平;“独”字增加促韵

记谱: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仄仄。 ;第四【意群】四字双仄韵
词作:闲徙倚、恁无聊,为谁捲尽芳心,千重似束。 ;首句减促韵,摊破三三句读

【木刀评】

【湖边小镇】将意群字数增大,将八个意群压缩为四个意群,从而避免了第七意群的不用韵。

在老朽看来,后人对董元恺的这个断句是不恰当的,应该是这样的:

草帝擅名幽谷,
却移来种向阑干曲。
过雨秋容新沐,
一任风里题笺,天边挂绿。

点点盈阶断续,
似恨潇湘独,怯初寒怕著,
蕉丝服,闲徙倚、恁无聊,
为谁捲尽芳心,千重似束。

可以看出,“服”字是按【四库全书】修改后的版本勉强作韵脚的,第二意群其实更符合一字领七言句,这样作,显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把第二意群看成“却移来种,向阑干曲”,就可勉强看成是两个一字领三言句。句型结构上的多解,恰恰是词的魅力之一。“一任”是按两字领构句的,并将气候的八言作了对仗,下片却没有用领字句的结构,改为了普通的六、四言标准律句搭配,也许是文意所使吧。第五意群的两个五言句第一字都作领字句设计,而末一字均按缀格安排,说明老朽注意到的地方,他老人家也早就注意到了。

-------------------------------------------------

醉赏荷花:芭蕉雨·黄花再赠

夜色蒙胧桂影,
正西风瑟瑟,单衣冷。
月润挂穹如磬。
照遍万水千山,乾坤诵咏。

菊花篱下掩映。
心远地偏境。谁作洒脱人,陶潜令。
五柳院,客来迎,
杯酒饮罢高歌,黄花再赠。

【木刀评】

第二意群的顿号(、)改用了逗号(,)这样就将其前后两句的适当打开,从而减少了创作难度。两个结的双字领结构都被放弃了。改作只保留了一个领字句,就是“正西风瑟瑟”。但在用韵上,“人”字用得是邻韵,减轻了密集的韵脚,第七意群的白脚,改叶平声,从而弥补了该意群韵的疏离感。

--------------------------------------------------

云心-随风:芭蕉雨·菊韵赠江南

挂月楼前竹影。
卷帘风带叶、萧萧冷。
水岸芷兰香磬。
别院菊蕊千层,邀琴夜咏。

烛光烟火互映。
游玉阙仙境。添笔墨案轩、行词令。
续旧韵、酒重来,
弦起雨打芭蕉,江南远赠。

【木刀评】

第二意群保留了顿号(、)却放弃了领字。两个双字领也放弃了。但第五意群的两个一字领保留了,并把原先的逗改为了顿。

---------------------------------------------------

呼正林:芭蕉雨·无题

静寂闲园雾掩,
偶然空巷里、行人缓。
晦黯不觉临晚,
靓丽尽被遮严,朦胧两眼。

渐寒风起入晚,
觉朔气接岸。堪此度雾霾、何时散?
任海口、奈无为,
天演不助何言?虚说百患。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于北京『镜缘斋』

【木刀评】

第二意群放弃了领格构句,两个双字领也放弃了,第五意群的第二个领字句同样被放弃。与上一首一样,也是只保留了一个领字句。

----------------------------------------------------
以下两首都是在网上偶然看到的,感觉还行的作品:
----------------------------------------------------
顾沐:芭蕉雨

已是梧桐半死。
看行舟几片,横山寺。
且与小庭相睡。
早记岁岁红莲,还来旧事。

恁时归雁映水。
无奈叹春外。双井满月寒、砧声起。
又病酒,燕归未。
花瘦叶短相和,难知世事。

【木刀评】

该作只保留了第二意群的领字格,其余领字格全部放弃。在第七意群增加了一个韵脚,从而解决了韵的不匀称。但其文笔还不错。

------------------------------------------------

莹窗帘影:芭蕉雨·含香月

暑卷江南灞柳,
小桥飘月处、相思久。
怎奈热侵莲藕,
摘个翠叶摇风,难凉梦偶。

蝶飞何处邂逅?
曾笑屏前友。窗外老地方、空痴守。
挽月杳、键何敲,
思那旧梦难逢?今时挑逗。

【木刀评】

由于放弃了所有的领字格,该作除了文字、构思尚可,结构上完全就是散文体了。

-----------------------------------------------
以上评词都只在词的构句方式。
总起看,现在的填词人大约大多数都放弃了句型的使用,这就有可能使得诗词曲的传统会慢慢消失于无形。所以,大家都来更多地研究句型、应用句型吧。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