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秋思泻香空 任春芝(青岛莱西) 桂月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持载丹芳万里明。 兔影身从弦外落,蟾枝意向眼前萦。 乘槎不拟君携手,只待银河筑九层。
中秋时节,江南小城仙桃,丹桂绽放,香袭路人--题记。 文/金环子 群芳谢尽已尘埃,满树丹霞耀眼开。 月映金裙撩路客,风侵蕊韵袭楼台。 吴刚酿酒飞天去,玉兔闻香引蝶来。 撒下青春留桂子,真情寄梦唤君回。 2018.10.10
看了很多,大多数都没有把桂花最大的特点--香,很好地体现出来。可以说桂花是未见其花而先闻其声的,正如常言说的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桂花的香浓烈而幽远,自然而令人沉醉……而反观擂台对香的刻画却乏善可陈。
先闻其香
七律·咏桂花 素雅双兼自不同,入茶入酒味无穷。 一朝助宴升金粟,十里簪花压紫丛。 浓似仙香能逸远,淡如月色可居中。 淮南桂树清芬夜,却把秋思坠陇东。
主题 [ zhǔ tí ] 基本解释 1. 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2. 文艺创作的主要题材 3. 音乐中重复的并由它扩展的短曲;主旋律(如奏鸣曲或交响曲中者) 详细解释 1. 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文艺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每个演员都极卖力气的表演,而忘了整部戏剧的主题与效果。” 2. 指文艺创作的主要题材。 周恩来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一:“﹝工人阶级﹞也正在一天比一天成为我们的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 3. 泛指主要内容。 巴金 《里昂》:“友谊一直是我们谈话的主题。” 4. 音乐术语。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为乐曲的核心,亦为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有些乐曲往往含有若干主题。
主题与擦边球到底不同
拜读学习,心有同感、先生的解放思路咏桂花 另我受益非浅,向先生致谢问好
一眼过去看到解放路的桂花
论坛薛蟠甚多,包括一众老夫子
只要你遣词优美,造句生动,起承铺厚,转结鲜明,韵押和顺,就不失为好诗也
理是这么说,创作出好诗难矣!
看到诗友此文,深表认同,正好鄙人近期正在尝试以爱情诗的思路咏桂花(不涉及参赛)。拙作粗浅,希望续在此处与诸君共研,并无卖弄之意。 桂香草碧韵悠悠 同越冬春历夏秋 苦雨凄风君挡尽 何惜与尔共白头 冬去春来夏复秋 欲言心事总怀羞 时风解我衷情意 摇落金银戴满头 秋雨秋风劲正遒 桂香洗净瓣长留 知君花语传心事 一半深情一半柔
造句尚须提炼
愿听先生如何提炼
回应泽言子:搜几个生僻字
此言极是,诗言情诗言志,就是咏也必有 情感融于其中,读之受益。
对这些所谓擂台赛,一点兴趣都没有。水太深。
若题是《咏桂花》,我们可以参考陸游,伟人毛同用《卜算子》,同是咏梅,其写法则可称范例。咏物,拟人,言志才为全品。
诗,词,章法虽大同,诗言志,词抒实,也有迥异
巧的是我昨晚跟朋友讨论时也提出相同观点,支持镀金兄。
所见略同
咏桂花便是咏桂花,你这篇文章提倡的已经近似于扩大前人的题材了。 总是想“别出蹊径”, 总是想评“创新之作”也是一种心魔。 就跟古人写同样的题材,就写桂花,写好了就是本事。
以桂花为主题和咏桂花还是有区别的
回应镀金: 向您也向我自己道歉——为粗略看几眼就下论点道歉。 重新细读了您这篇文章,您并没有提倡扩大题材,您实际上是提倡一个要有感情融入景,要有想象与升华正是符合古诗宗旨的。我带着“解放思路”四字粗粗看过给理解成了追求创新,这是我的过错。
咏物诗,大概的套路是精描细写,辨义明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若能做到表里俱备、明志寄情,自然可列为佳作。一味堆砌描写,虚有其表,却无情无义,或无理无节,其诗总归还有修改空间。那么不蕴含任何志、理、情的诗作有没有呢?自然是有的,须得写到极致才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呢,非一般人力所能及,需要神来之笔或者可得。我见识有限,这样的诗作一时也想不到用哪个名篇为例。即使如此,每次诗赛却是能看到很多这样无理无志无情的诗作,令人叫绝呵呵。何也?雕琢过甚,胡乱堆砌,佶屈聱牙,气不连贯,吟之不得,以至于读者不晓其理,不明其志,不解其情,终于也不能体会其诗韵之美,岂非无理无志无情之作。
这很正常,就像每年的中高考作文,庸品多,精品少。这就要看水平了!
题目是“以桂花为主题”作七律一首,如果拓展为咏“桂苗,幼桂”这不是咏桂树了吗?到时候判个离题无效怎么办?当然,擂台赛只是玩玩而己。上榜与不上榜没关系,大家开心就好。
桂花是花朵的名称,也是桂树这种植物的名称,总不成没开花就不叫桂花。
是也!
镀金诗友的"解放思路咏桂花”这一观点我深表赞同,但文中几个提法我不敢苟同。 一,“以桂花为主题不是直接咏桂花”,咏桂花应该在“以桂花为主题”之内而不应排除在外。咏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诗人的想象,寄兴写情。大观园里《咏白海棠》诗,有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湘云五个人写了六首,同是白海棠,人不同,所咏的角度自不同,如让香菱来写定与前六首不同,怎么一咏就限制思路呢?况且你的题目也是"解放思路 咏 桂花″嘛! 二,“既使把桂花写得再美,也打动不了读者″, 既然以桂花为主题谁规定就不能描写桂花的形象呢,或直描或比拟写写形象很正常啊!如果写得很美而打动不了读者,这读者就只能呵呵了。 三,“把自己的遭遇写出,再有时间、地点、人物″把桂花与个人遭遇搭在一起的确解放了思路,但感觉怪怪的。诗境有“有我″之境也有"无我″之境,这三要素是记叙文的三要素而不是写桂花的三要素吧。 一点不同见解,诗友勿怪。
诚哉斯言。以桂花为主题而吟桂花,切题,无可厚非!
咏物当然可以,只是太扎堆了,不免重复。大观园里吟白海棠才六个人,倒是各具特色,擂台是几百人写一个题目,就是请曹雪芹来写几百首咏桂也非撞车不可。 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非有人和无人,有情无情之别。但凡诗总是要寄情,无我之境不过是一时忘我而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的无我吗?恰恰相反,这两句是陶渊明个人修养性格的写照,千载以下还能从中体验到靖节先生的风骨。再说陶渊明的无我之境,也是通过他本人采菊这个场景表现,可见无我并非诗中不能出现作者本人。 时地人确实是小说要素,非诗的要素。但是触类旁通,小说比诗题材广,小说的要素拿来开阔诗的视野未尝不可。
回应竹邑布衣:
回应镀金:你坚持你的,我坚持我的吧
其实这跟之前的一期私擂赛《斗笠》是异曲同工,只是大部分看到题目,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咏”,仿佛是固有思维了。期待镀金诗友帮忙打开思路后,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佳作供大家学习。当然,主题是“桂花”,既不能蜻蜓点水,更要运用得当。
期待着白战体或者竞病体。
竞病体是什么?
回应镀金:押险韵的代称。据《南史·曹景宗传》所载,曹外出用兵,凯旋回朝,梁武帝在华光殿宴饮联句,令左仆射沈约赋韵,当时只剩下“竞”、“病”两个字,用它们来押韵作诗的难度很大,但曹景宗一下子便写出了这样一首好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皇帝叹赏不已,而沈约及其他朝臣也“惊嗟竟日”。后人用这里的“竞病”二字代指押险韵的本领。
谢谢,又学到了
一直观注着您。老师分析的完全有道理,这样思路就开阔了,假如都单纯赞咏桂花,会出现千篇一律,只要偏重于写桂花就行了,点赞
谢谢关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