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碎诗煮酒 男  99岁
  • 注册日期:2013-11-23
  • 最近登录:2024-04-08
  • 粉丝人数:89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漫谈折腰体

碎诗煮酒 发布于2019-08-31 22:25   点击:3444   评论:2  
由碎诗煮酒(莫洪飞)编著、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树喜教授作序题词的《诗词快速入门》一书已经出版面世。
该书是一本专为爱好诗词、但苦无诗词知识的爱好者而量身* 定*制*的启蒙、入门小百科。
赠书活动虽已结束,但尚有一些余书,如有需要者,可加我微信:gdlujishi ,赠完为止。

还有:但凡千人以上的中学图书室;以及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中学(图书室),只要学校需要,都可免费赠送3-5本(老少贫地区全免,即快递费都免);赠书时间至9月15日止,先要先得,赠完为止。

寻求帮助:我有意送几百本《诗词快速入门》给台湾或金门的学校(中学或大学都行),如果您能玉成,请加我微信 gdlujishi !酬谢!
非*诚*勿*扰!

漫谈折腰体

关于折腰体,唐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宋人的诗话中,才有提及,大致定义为"中失粘而意不断"。也就是说:“所谓的折腰体” 是在宋代以后才产生的诗话术语。

这样的定义,我认为是客观的。所谓折腰体,第一,要"从中"失粘;第二,虽格律上"从中"失粘,但在意景还是连贯的。简而言之,折腰体只是平仄格律上的一种变化,与整首诗的诗义无关。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这里的"八句",即是指律诗包括七律、五律,不包括长律

绝句只有四句,所谓"中失粘",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原本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同理,八句的律诗,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平仄原本也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

这里要说明的是:折腰后的平仄,须继续按粘对的规则接续下去,该对的仍需对,该粘的仍需粘从形式上看,后半部分的平仄依然与前半部分的平仄相同。

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但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进行了一些平仄变化的尝试,折腰体就是其中之一,这可以说是另一种审美追求。这种少量存在的不和谐,由于不对正格构成威胁,故而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

折腰体源头简考:

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高仲武编著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选用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题明“折腰体”。其诗曰:“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谓之折腰体。关于折腰体,唐人没有详细解释,宋人的阐述也很简单。惠洪《天厨禁脔》卷有云:折腰步句法《宿中山》:“幽人自爱山中宿,更近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指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断”者,则指两句之间紧密,意脉不断。

 

律绝折腰体范例:

“折腰体”并非限于七绝、七律,近体诗中五绝、五律也可用之。谨列范例,以便说明。

 

五绝折腰体:

如张九龄之《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又李白之《自遣》      
对酒不觉暝,
落花盈我衣。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张诗为平起式,二三句之间折腰,但每句均合律;李白诗为仄起式,除二三句失粘外,每句均拗,首句连用五仄,次句""字,既救上句"不觉",又救本句之"",句法苍坚高古。三四句""""平仄声互换,与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声律相同,盖将七言前二字截去,即是"带雨晚来急,无人舟自横"也。

 

五律之折腰者,如唐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如唐 求《题郑家隐居》

不信最清旷,
来秋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前者陈子昂诗平起,只是首联与颔联间失粘,其余各句都合乎律诗要求;后者唐 求诗仄起,每联之间均失粘,且每联都用与李白
"
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同类的拗句(拗句对救),格调极为高古。

 

七绝、七律之折腰体例

例一、我诗:

/正体:流泉击石月西移,妙玉吹箫卧佛痴。岸柳松风争入画,摘星煮酒客归迟。

变体/折腰体:

流泉击石月西移,妙玉吹箫卧佛痴。花莲柳浪媚争画,摘星煮酒客归迟。

注意:妙玉(仄仄)吹箫卧佛痴。花莲(平平,这两字按诗谱粘对规则本应仄仄)柳浪媚争画。

看上便知,二三句明显失粘,这是典型的折腰体。

 

例二、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请注意,韦诗不但诗折腰体,还采取了一个非凡的拗救方法,三四句是典型的对句拗救式:

诗谱格律原本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韦诗现在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渡救潮;无人救带雨;舟救晚;自救来。像这种拗救,非大师不可为也!

 

    例三、

如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杨柳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前者是平起式,后者是起式其共同特点除二、三句失粘外,还有几点须注意:

1、第三句第五字均用仄声;2、凡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时,第五字均改用平声"杨柳渡头杨柳稀"句是孤平拗救,“上有黄鹂深树鸣”与“野渡无人舟自横”则三平连用。此为最典型之折腰体,唐人颇喜用之。

折腰体七律
例一、
本人作品:
不图雨露不争华,
愿化春风暖万家。一园粉彩非是酒,五岭梅红可当霞。
种竹
怀李新千树,赋诗填词喜嫩芽。但见东方鱼已白,登高极目尽新花。

我诗从颌联、颈联两次折腰,且对救拗救,即红救
彩。

   
例二、杜甫《咏怀古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
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例三、杜甫《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例四、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
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
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上三例均为仄起,但第一例是首联与颔联失粘;

第二例则在四五句与六七句间两次折腰,中间四句声律都略同于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中"一柱观头眠几回"用孤平拗救,读来音调更为宕折激楚。

第三例失粘处在颈联与尾联之间,例一的"怅望千秋一洒泪"和例四的"朝罢须裁五色诏",均在第五字用仄声,而第六字未(诏)以平声相救,与名句"惟有相思似春色"略有不同。

 

小结:所谓的折腰体:必须是:“中间失粘而意不断” 。一是“从中”失粘;二是从格律来说虽然“从中”失粘,但意象必须连贯。还有,(变格)折腰体和拗救如孪生姐妹,共生并存;也就是说,有折腰体几乎都有拗救,拗救伴随折腰体而生;为什么?这首先是声律的需要;其次是韵律的必然!因此,写折腰体一点也不难,难就难在一个好字……

写好一首正体律绝已然不易;要写好出彩的变体/折腰体律绝就更难!我不喜欢标新立异,但我也不讨厌别人的爱好!写一下、知道一点总比什么都不懂的好!    

我的愿望是:不图雨露不争华,愿化春风暖万家。一园粉彩非是酒,五岭梅红可当茶。种竹育李欣千树,赋诗填词喜嫩芽。但见东方鱼已白,登高极目尽新花。

 

本文由碎诗煮酒/莫洪飞整理原创;文中除署名以外的作品,均为本人原创;还有:文章中引用了一些前人的经验名句,无从以拜,谨此鞠躬、致敬!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6) 查看   收藏(1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