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告诉我,自己的诗作完成以后,总是有种知音难觅的痛苦,找不到人一起欣赏,深感痛苦和无奈。
我每次都会反问提问题的人:你自己欣赏你的作品了吗?
每当我这样问,对方总是问我,自己的作品自己该如何欣赏呢?这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再怎么着也得含在嘴里、捧在手心,难不成还要承认自己的孩子长得不好看么,这样多难为情呀。
其实,问问题的人这种心理是正常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么,到底该怎样自己欣赏自己的诗作呢?我认为有几点建议可供诸位诗友参考。
第一:背诵
尝试将自己的每一首诗作背诵下来,试试吧,如果你做不到,那其中值得反思的问题就很多了。
1、字句太拗口,自己都记不住,很难背诵;
2、作品字数太长,记性不好,实在无法背诵;
3、快餐式创作,求量不求质,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写过什么都忘记了,更别说背诵;
4、作品数量太多,都有成百上千首了,没办法一一背诵;
5、其他,不一一例举赘述了。
不管原因是什么,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像一个父母深爱自己的子女一样,既要记住子女的名字,还要用心记住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喜好。如果你自己都背诵不了,又如何指望别人能够背诵呢?
第二:默写
能够完成背诵,那么说明你是个尊重自己的人,不是那种只管把作品写出来,连自己都不懂得欣赏、不懂得珍惜的人。那么第二步尝试一下默写,如果你做不到,其中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1、只会用手机,不会用笔;
2、字词太生僻,能认会读就是不会写;
3、诗作用的是繁体字发表,不会写。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自己都默写不了,又如何指望别人能够默写呢?
很简单的两条方法,尝试背诵和默写自己的诗作。从中你会发现不少的问题,例如你自己读起来感觉拗口,换给别人读也是同感,这个时候就要尝试在遣词用句方面做出调整了。如果你自己都容易写错字,那就要注意是不是用了生僻字、多音字、歧义字、繁体字了。
还有第三条:那就是背诵和默写完自己的诗作,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描景、议论、抒情、叙事、怀古……自己的作品到底属于哪一类,是否能够让人读懂呢?如果自己都读不懂,仅仅是把一些看起来华丽的字词堆砌在一起,那确实会为难到读者。
总之,要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先要做到自己能够欣赏自己的作品了,才能指望读者也能欣赏。切莫将红橙黄绿蓝凃于一纸就告诉观者这是一幅画,切莫将酸甜苦辣咸拌于一碗就告诉食客这是一道菜。
是的诗词平仄韵律是入门的基本知识。立意同样重要要,你说很对,无论诗词还是文章,如果没有中心思想,就像人活着没有头绪,没有目标,枯燥无味。关于词句我们不要太多的修饰,如果太深拗同样无味。实际上无论写诗填词还是写文章,最好能让人读懂听懂。我们看古今名句之所以能成为名句,几乎一目了然,通熟易懂。以上你提的几点我赞同。
很高兴能得到诗友的认同,我的见解很简单,创作就像做菜一样,平仄押韵相当于保证菜洗干净并适当蒸煮,至于调味,千万不能修饰过度,否则吃的就是佐料了。连本味都完全掩盖掉的菜品不是好菜品,连本意都修饰得无法理解的诗词不是佳作。
如果自己的诗作,自己都记不住,可见是失败的。除非是写了万首千首,数量太多。个见,背诵不如边记住边吟读,背总是机械一点。
诗友所言不错,吟读确实是个好办法。
这是最基本的也有效果,但最起码影响较深,无论你写过多少或篇幅多长……
流传千古之作往往是脍炙人口、寓意高远之作,没见过有多少是靠华丽辞藻取胜的。所以我们也应当朝这方面努力,尽量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人读懂并认同,而不是自娱自乐。
每一首诗词、文章,最基本要求必须顺畅、有节奏感,如果连读都拗口,谈何让他人欣赏?每一首作品,在有了灵感时可以一挥而就,但过后必须仔细推敲、千锤万凿,否则,必定成不了优异佳作!
诗友深得我心,其实我分享的方法具体能不能适用于他人不是重点,关键是我们要敢于探索自我提高的可行性方法。在作品完成后一味地以灵感、意境之类的说辞麻痹自己的话,只会写出满足格式的诗词,而难成佳作。
学习老师大爱分享这些用心之作!感恩!希望老师有时间再分享一些,关于写诗方面的经验与体会!能引领我们初学者和喜爱者,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我也是初学者,我也真实遇到过这些困惑。
我认同你的论点,但我理解不了你列举的情形,因为我自己写的诗,就存在脑子里,没有背诵默写的体验。
其实我在说在平台里看到的一些怪现象
1:经过千锤百炼的作品,才基本上算是好作品。惊喜于一时的创作,时间久了,却会发现出问题来,必须要静心来修改,直到自己十分满意为止;2:潜心创作,才出好诗。人们常说:文思泉诵,但我认为未必是佳作。李白“斗酒诗百篇”,那纯属吹牛。再有理智的人,酒喝多了,都会思维混乱;3:拿出示人,能真正得到多数人称赞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关起门来,都以为自己的孩子长得好看,这是感情使然,蒙蔽了诸多缺点因素,以至于做出错误的评价。这也许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这些话可能大家都认同,但是一旦提出可以量化考察的方法时,就有人不愿意了,就有各种不一样的说法了。例如温故而知新这一句,如何温?温故的基本做法和成果判断标准是什么?那不就是反复朗诵、背诵、默记、默写吗?如果都做不到,那温故就是自欺欺人,更何谈知新二字。或者说书读百遍,难道就是简单的读一百或者数百遍吗?或者说读不了百遍就不合格吗?非也,只要读的时候用心记忆和理解了,不管读了几遍都是可以的。相反,凑够了读的次数,但是记也记不住,懂也懂不了,读再多遍又有何用。
我觉得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品鉴了诗友的作品,就是尽量多写评论,既使做不到每篇都写,至少每天应该写几次评论,否则,自身如何进步?
好的作品读着能懂能评,说实话有些作品读完除了赞美一下辞藻华丽真不知道怎么评才好。
诗词创作是一种内敛的精神突破,自己都不能够背诵下来的作品还是好作品吗?赞同楼主观点。
有人的目标是当成发空间或者朋友圈一样,发作品类似于打个卡。有人的目标是写下佳作,雅俗共赏。这个或许是认识的最大差别吧。
第一天二条不敢认同,如果这样的话,李白杜甫陆放翁可就忙了。第三条举双手赞成,如果连自己写了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就是创作的时候自己敷衍自己了。我写东西从来不去背,只讲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倒是有的时候我脑海中会出现零星的句子,以为是古人写的,结果翻了才发现是自己的旧作。
你能确定李白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记住自己的作品吗?
多了个天字,打错了,应该是第一二条。
只能是佩服。我一般想到一些自认为好的句子,到网上一查,发现都是古人的或者是别人的,真是尴尬。
回应陈迪:佩服倒不敢,我也只是个学习者。
其实,诗的高雅与低俗完全在于品鉴,许多诗友只是简单的点赞而已,根本未去品读与欣赏,只在应付诗友之间互相捧场而已。如此下去,怎么能提高诗的质量呢?而点赞率高的诗未免就是高质量的诗,好诗只在品鉴中得到升华的价值。
品鉴品鉴,说起来两个字,做起来千难万难。有的人,你在和他谈经验与技巧,他偏偏和你来一句“灵感乍现”或者是“文无第一”之类的话,如何共同进步呢。诗词有些内容的确很主观,全靠悟性,但仍然有些东西值得提炼和总结的。
诗歌本来是一体的,有些东西基本是即兴的,一挥而就,国文很灵动的,有很多种组织方案。如果不是为了上台表演,我是不会去背诵的。诗词修养和灵感来源于片刻的激发和日常的积淀。就像是和自己对话以及和别人交流。交流当然也有一些貌似约定俗成的模式和技巧。
曾经背诵过古典诗词,当然不是全部,没那精力也没必要。挑喜欢的,甚至是其中的一句。只是喜欢。曾经看过一些古典的赏析,说的那么玄妙,类似过度解读。我甚至猜想有些作品作者当初随手创作时也未必想得那么多那么深,只是修养所致,水到渠成罢了。
对于别人的作品,喜欢就多咀嚼把玩一会儿,留两句交流一下,不求个别字的纠结,在乎大意诗风。倘有不同观点,基本保留。因为一般情况下彼此都很难接受。
对于自己的拙作,好多次写完后操作失误没有存档,没奈何考验自己记忆力,结果好多次一首律诗甚至更长的东西竟能捋下来。说明自己当初还是用了些心思的。不是信口胡诌。
有些自己的东西的确是敝帚自珍的,时常清夜回望。
自从爱上了创作,就很少背诵了。
很好很好
本文开头说了,只是分享个人经验与方法,不作为任何理论进行推广。
而且我的希望不是得了多少赞,得了多少好评。而是通过我的文章,触发了多少人对诗词创作的思考,触发了多少人对自己经验和领悟的分享。
看到众位诗友的评论,我认为本文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很高兴。
自己写的东西,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让时间冷却自己的情绪,一段时间以后当时创作的激情没了,仍然觉得写得好,那该作品应该不差,当然这也跟自己的水平有关。多数作品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还可以再修改。
很好很好
本文开头说了,只是分享个人经验与方法,不作为任何理论进行推广。
而且我的希望不是得了多少赞,得了多少好评。而是通过我的文章,触发了多少人对诗词创作的思考,触发了多少人对自己经验和领悟的分享。
看到众位诗友的评论,我认为本文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很高兴。
生就洒脱之人,再加上记性不好,基本上都是刚一完成,立马就能忘记写的什么。
无妨无妨,各有各的门道。
说的正是在下,哈哈。不过我不洒脱,只是记性不好,经常背着自己的诗卡住了。其实我认为还要强调一点,朗诵。背诵不等于朗诵,感情、气息俱都不同。如果用平水韵,可以试着尝试古人的吟诵法;如果用新韵,可以用现代朗诵方法。
写诗的过程,就如同脑海里有无数条思线,突然显现出一段,然后逐渐筛选连接成一条完整平整的线。但是如果长时间沉浸在其中,就难以跳出,难以出现新的思维,写出的诗作也是千篇一律。所以,我不认为把自己写的诗都背下来才好,而是当完成到自己满意的那个点,就要完全弃掉这个思维,重组新的思路。
杨师回复: 各抒己见我谈的是实操技巧,诗友谈的是逻辑思维。很感谢你的经验分享。
写作和欣赏是两个不同领域,即使古人也免不了,有人诗写得好但不见得会欣赏别人的诗,也就是眼光不见得和创作的水平相匹配,这从一些古人的选本可以看出来。有的人诗词鉴赏的水平很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却很有限。作品发表了自己就做不了主了,评价是人家的事,很多时候是作者本人都始料未及的。
很好很好
本文开头说了,只是分享个人经验与方法,不作为任何理论进行推广。
而且我的希望不是得了多少赞,得了多少好评。而是通过我的文章,触发了多少人对诗词创作的思考,触发了多少人对自己经验和领悟的分享。
看到众位诗友的评论,我认为本文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很高兴。
写完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会有惊喜。重新读作品时读不明白的地方,往往就是要修改的地方,自己看不明白咋指望别人明白
很好很好
本文开头说了,只是分享个人经验与方法,不作为任何理论进行推广。
而且我的希望不是得了多少赞,得了多少好评。而是通过我的文章,触发了多少人对诗词创作的思考,触发了多少人对自己经验和领悟的分享。
看到众位诗友的评论,我认为本文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很高兴。
选择图片: | |
删除旧图
正在上传,请稍侯...
图片大小不能超过2MB |
音乐网址: | |
正在上传,请稍侯...
音乐网址必须以http开头,以.mp3结尾。其它格式的音乐请通过编辑器按钮插入。 例如 http://jsafc.net/htm/xsg/rcpy07/pipayu.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