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沥雨天,经冬花木润初妍。横空蕉叶敲春乐,邻径鱼池奏古弦。
风伴落红骑水去,心聆滴曲隔窗传。痴情倾诉何时住,夜半犹闻怎独眠。
----既然为雨天,“乍暖还寒”从何说起?用字不经济。再看颔联:一句“敲春乐”,是否告诉我们说这是春天一景?如果这个结轮成立,那么下一联“落红”来的就没有根了,首联分明说是“经冬花木”,如此季节杂乱了,中二联有“以矛攻盾”的嫌疑。
乍暖还寒沥雨天,经冬花木润初妍。
痴情倾诉何时住,夜半犹闻怎独眠。
觉得换成绝句要比律句耐读些。
七律 听 雨
作者:老农2
乍暖还寒沥雨天,经冬花木润初妍。横空蕉叶敲春乐,邻径鱼池奏古弦。
风伴落红骑水去,心聆滴曲隔窗传。痴情倾诉何时住,夜半犹闻怎独眠。
原文链接: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103357&works_id=1680990
题为听雨,当然就容易让人联想到蒋竹山的《虞美人》。蒋竹山是以“听雨”为媒介,将少年、壮年、老年三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并受黍离之悲的影响,结合人生所感,于雨声中体现出来。而作者的这首听雨,虽中二联灵性十足,一敲一奏一骑,自得妙趣。然自“心聆滴曲”笔锋一转,情景之间的勾勒不协调,读之难有共鸣。诗词首先离不开词顺、句顺、意顺,使得情景交融,生动自然。于雨中听雨观心,心之所向,情之所感,否则会给人强作诗词之嫌。
人生的某些时刻,于人于事,或迷茫或了悟。很多时候,繁华过后,剩得几丝苍凉、寂寞,总参半着几分沧桑,几分成熟,几分睿智和一分淡泊。经历无数个深夜,或追悔或沉思,枉然或亦是枉然,但也正因如此,慢慢也会试着卸下一些包袱,迎接重生后的明天。人生世俗难免流俗,经历过的人与事终也只是经历,尝过的味道或许付出过一些代价,然也正因为这些代价才让人刻骨铭心。夜来听雨,乍暖还寒,季节变幻。花木经冬本枯老,雨来万物润娇妍,一片春的气息。自当是一幅“春融鱼在藻,花发水添香。”原本应是“清欢且尽三春乐,闲饮能消五载愁。”然在这滴滴沥沥之间,奈何落红随雨去,不见逐风还。春雨痴情如诉,撩拨起自己的心绪而夜半难眠,自无可厚非,或如今或过往。然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人或事或物?恐难以猜得。
具体再来说说作者此律中的字句:
1、“沥雨天”,是‘沥雨/天’还是‘沥/雨天’,不管如何断句,个人觉得均有不妥之处。沥:液体滴落之象。意思无外乎下雨天或落雨天,恐作者感于直白用了沥字。沥雨一词在我的所学范畴内不曾见过这词,当然我们也可以生造,但生造是否生动、形象等就值得商榷了。如若不然,我们或可弃而不用。借刘清夫《玉楼春》一词有句参考:“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2、“润初妍”此句中的‘初’字于此句来说尚可,于全篇而论,可酌!句中为经过冬天的花木原本是萎靡不振的,然受春雨的滋润慢慢开始复苏。那么这一句与全诗可有勾连?给人觉得时间与空间的混乱,使得它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一句是上一句的引申还是下一联的铺垫,如若不然,就成了独立的个体,所以一‘初’字走了歧义。
3、“邻径”、“滴曲”两词,先不说生造,且造得也不美,比如说‘邻径’,理解为旁边的小路上,那旁边的小路上有一个鱼池吗?另从对仗方面上来讲也不严谨!原本可以用很多词来代替,为何作者会用这两词呢,恐有我不到处,也许作者有自己的考虑和解释。
4、尾联“痴情倾诉何时住,夜半犹闻怎独眠。”究竟作者要表达什么?我反复品味也没得个结果。正如上面所言,难以形成情感上的统一,为何在夜半听到下雨就不能独眠呢?它诉了什么样痴情?前文未表;这痴情与作者有何关系?后者不详。
评诗解词原本主观。酸咸殊嗜,泾渭异流。浮浅者喜夸毗,豪迈者喜遒警,闲静之人尚幽眇。况各喜好不同,遣词造句习惯不同,经历和感悟皆有不同。如评者有未到处,愿作者宽宥则个。
乍暖还寒沥雨天,经冬花木润初妍。横空蕉叶敲春乐,邻径鱼池奏古弦。
风伴落红骑水去,心聆滴曲隔窗传。痴情倾诉何时住,夜半犹闻怎独眠。
只看 中二联①未岀佳构警句。②视角意象上未能拓展,无开阖,在一个地方打转。敲春乐,奏右弦有合掌之嫌。一个骑字用的太俗,诗味顿失。 3
个见:如果只用一句写听雨,就不叫听雨了,叫雨天有怀了。所以,起名听雨,起码要有两联写之。
骑字,是我唯一得到萧闲先生首肯的字。
至于合掌,见仁见智吧
回应老农2:听雨,虽是雨也属咏物范畴。如果只是记叙一夜雨,没有听出雨之外之声。不免有失咏物之味。骑字炼字个人觉得即不形象又流于俗语。中二联如跳开来写,写的太实在。
沥--液体滴落。这里应该是从屋檐滴落的水滴,还是比较形象的,初春时节绵绵细雨落到屋面上聚成水滴落下来。
初妍--初开的花。初春景象。“风伴落红骑水去”--给人暮春景象了,虽然初春不是没有老去的花,但那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初春,初开的花也不是不可能落,但绝非是润物的绵绵细雨能够摧残的,必定是遇到狂风暴雨。
敲、奏、骑--三个字的运用给人感觉笔者有点挖空心思择字了。浮华,太打眼,不如运用些清素实在的字更贴近生活、贴近人心。
滴曲--应该是形容雨滴的声音象音乐吧,生造了。何不用“低曲”。
结构上:单看首联 重心不是“雨”,更在“花木”。
颔联所见所闻分明是大雨漫天。
颈联跟颔联之间在意象上没有转折,颈联所描述的还是颔联所写。
尾联给人有点虎头蛇尾之感了。
整体意象:前面高昂,结尾低沉。而且可以看出绝非真实之作。
楚天风吹毛求疵了,冒犯!诗友见谅! 3
初春小雨打不掉花儿,但风伴就不一样了。
另,沥雨天虽然指小雨,但春天也会有较大的阵雨,一句诗不可能将所有情形都写出来,能理解到春雨就行。沥雨天比阵雨天在文字上更美。
七律 听 雨
作者:老农2
乍暖还寒沥雨天,经冬花木润初妍。
横空蕉叶敲春乐,邻径鱼池奏古弦。
风伴落红骑水去,心聆滴曲隔窗传。
痴情倾诉何时住,夜半犹闻怎独眠。
本诗构思想是不错,造声造象在尾联不够入理,初春的雨是无声无气的还会冷死人算是冬未的雨也是蒙蒙小雨,作者你什么听呢,观雨看雨冻雨春雨都可以,偏要听雨。
首句可读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个见改:
乍暖还寒下雨天,春风草木欲新妍。
遮阴蕉叶弹珠泪,流淌潺溪奏乐弦。
才喜溶冰随水去,重来叫雀应窗传。
花情总是从蜂蝶,未见寻踪在冷眠。
时间到想睡啦 3
这么一改,读起来感觉流畅
读通读懂,不忌平庸。
改的比原作好多了👍
改作一诗,只是随、应、从、寻四字意思太相近了,并且,句式缺乏变化。但仍比原作好!
初妍确实与落红有冲突,改为“芳妍”如何?
邻径原意为庭院中小径边的鱼池,改为“傍柳”或“接柳”如何?(可惜柳与蕉又相近了)。
“沥”来自淅淅沥沥,春雨多是小雨。
落红去了,但仍在借雨声倾诉离别之情,令人难寐。
回应老农2:或者将“邻径”换成“映翠”如何?
个人认识,初春花木初妍,也可因风雨而落红。可以反映一种刚刚出现美好生活就离别了的心情。
修改如下,各位以为如何?
乍暖还寒沥雨天,经冬花木润初妍。横空蕉叶敲春乐,映翠鱼池奏古弦。
含恨落红骑水去,滴阶离曲隔窗传。痴情倾诉何时住,夜半犹闻怎独眠。
回应老农2:也可“敲阶心曲”
想来想去,还是风伴落红、阶滴离曲更好。
回应老农2:阶敲离曲
滴出律,敲重字,改为“阶弹离曲”吧。
选择图片: | |
删除旧图
正在上传,请稍侯...
图片大小不能超过2MB |
音乐网址: | |
正在上传,请稍侯...
音乐网址必须以http开头,以.mp3结尾。其它格式的音乐请通过编辑器按钮插入。 例如 http://jsafc.net/htm/xsg/rcpy07/pipayu.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