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9-21
  • 最近登录:2023-11-17
  • 粉丝人数:2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七律经典十首解析及创作谈之三

孤芳斋 发布于2019-07-24 02:25   点击:2335   评论:2  

格律诗,即有高雅格调,严密律条规定的一种诗体。七律就是格律诗中的一种形式,集中体现了格律诗词的四大要素。句式、平仄、押韵、对仗。

写格律诗词,不是字少就好写,窃以为字越少越难写,七律相对字最多,故学写律诗可从七律入手。七律写好了,每句减去两个字,就是五律了,当然七律和五律写法还是有差别的。然后写两联就是绝句了。倘若一上来就写五绝的话,二十个字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还要讲究格律,有点困难,即使二十八个字的七绝,也有难度。如果我们把几百字的一篇日记,或者一篇作文,浓缩成一首诗,缩到二十个字容易呢还是缩到五十六个字容易呢,当然是后者。所以,学写格律诗不妨从七律开始,跨入门槛,学通了,再写五律或绝句,就很快入手。反之,学会了写绝句,再写律诗,基本要重新学。

律诗怎么学,找源头学,就象学书法先要临柳公权、王羲之字帖。律诗起源于南北朝,盛唐达到巅峰,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就是王维、杜甫、李白、刘禹锡等人的诗。所以我们学写七律,就从他们的作品开始,步正规高端路线,少走弯路。

学写律诗用什么方式方法?窃认为少围理论转,以分析名著着手,先临摹,就如习字从描红开始,在临摹中悟出写作方法和技巧,再总结理论依据。当然创作七律还有章法、立意等等,我们先把基础搞明白了,以后再讲。

下面就用十首名家七律分析学习。说明下,此解析非赏析,更非取意,若讲赏析,取意,学校老师,各路名家,头头是道,细微末节都说透了,自不需赘言,这里重点是解析创作方法,究其脉络,探其套路,借其技为我用。



第五首: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凤凰台:位于现在南京秦淮区,据传南朝元嘉十六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引来大群鸟飞来,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故将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后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吴宫:三国时孙吴先建石头城后建都筑宫。晋代:指东晋,南渡后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奢华而闻名,今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削平填燕雀湖。在三山位置建大道,名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佞小人。日:一语双关,古人常把帝王比作太阳。长安:这里指代朝廷和皇帝。

《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说法不一。此一说是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我倾向于前说。因为李白从夜郎遇赦归来,心情是《朝发白帝城》诗意那样,是轻松快乐的,且此时他并不急于回长安,也没有回长安的可能。只有在天宝年间,玄宗疏远他时,会产生对奸佞的不满和希望重新得到重用,希望回到长安。所以我倾向于天宝年间作。

李白留世的诗作,古风为主,五律、七绝为副,七律并不多,才八首左右。为什么说左右呢,因为李白的律诗按现在的格律套大多是出格的,很难定数。这和李白性格有关,他豪放,浪漫,不拘一格。诗风与杜甫完全不同,杜甫追求的是平稳,严丝密缝,工整,但李白任性情而起,豪放不羁,气魄浩大,气吞山河。这首诗严格意义上也不合律,如上文所讲的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一样,首联和颔联平仄相同,也就是后人所谓的折腰体。兴许唐代是允许这样的格式,这个无法考证了。李白和王维是同龄人,而杜甫比他们小十一岁,或许正是这个十年,杜甫把律诗格式固定下来了,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我们也不必去纠结这些,反正后人都看作七律。

逐句分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首联以凤凰台的传说开始,恰如流水对形式两句前后相承,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联中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铿锵,节奏明快。这是李白诗的特点,大家都记得他将进酒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朝辞白帝彩云间等等,开句总是非常明快,气势豪放,格局大。这是一种高手作法,一般人作诗,如此起句,起高了,后面往往气势跟不上,变成虎头蛇尾,或者说高潮在前,后面一路低下去,诗就没有抑扬顿挫感觉了。所以这个手法初学者慎用。在这里,李白把百鸟朝凤比喻南朝宋王朝的兴盛,感叹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不复见,唯有长江之水滔滔向东流,人事有代谢,然山河依旧,自然永恒。兴发感叹,也为下面自己情绪发泄作了铺垫。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颔联是紧接首联进一步兴发,用具体事物作比兴。这也是与一般唐代诗人作品不同处。前文讲过,唐诗套路就是前两联写景,远景近景,第三联开始兴发,但李白却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这里是第二联就开始兴发,第三联又开始写景。三国时期的吴国也曾经十分强大,建都金陵,繁华一时。晋南渡后东晋建都金陵,对于一个唐代的人来看,这也是很远古的事 ,所以奢华的王宫早已是荒草萋萋了。然而晋代闻名的郭璞奢侈衣冠冢,成为一抔土丘了。顺便说下,南京所称的六朝古都,应该是唐代说法,是指三国时期的吴国、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名字于是一直流传下来。往后至少有三个朝代建都金陵,一个是南唐,还有的明朝,加上民国,所以南京实际上至少曾是九朝故都。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颈联由抒情转为写景。李白兴发后,眼光开始远眺了。远处的三山融入在蓝天下,若影若现,秦淮河如带,环绕着白鹭洲,这一联写景,整个为尾联的不见长安铺垫。形成了两联成一个高潮,两层意思,然后前后两层意思有相互相成,他既不是按起承转合一路下来,又不是按写景与兴发次序下来,而是一联写景一联兴发,分作两个部分来说。但全诗又不失气脉相通,不失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这种别具一格的手法,只有李白用起来如云流水,非常自如,全诗灵动,活泼,透出一股浪漫的气息。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蔽日,来源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中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里浮云明显指奸佞,白日指皇帝。李白借用明显为自己被疏远鸣不平,痛斥朝廷奸佞,妄图蒙蔽皇上,最终是不会得逞的。有了上联的青天外,自然引出浮云白日,借用的天衣无缝。作为读书人,一个士大夫都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责任,而在得不到施展,报国无门,才华得不到发挥,这种痛苦,郁闷终于爆发出来了。但是毕竟诗人,再大的悲和怨,还是一个愁字,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留下无穷的想象。假如说,李白在这里说了很激烈的狠话,那么这首诗的味道尽失。所以我们现代人写诗往往喜欢把话说绝,什么杀尽倭寇,炸平东京,这哪是诗家语。

李白是个天才,欣赏他的诗,总会发现他创造性的发挥,一种气势浩大的感觉,诗句往往是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就如他的人性格一样,坦荡,豪气,诵读再三,得到的感觉两个字:痛快!



第六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侧畔:旁边。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作于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诗中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白居易的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逐句分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就用“凄凉地”“弃置身”情景和境况,明确了基调。古人写诗,很注意在开头有个交代,人物、时间、地点三要素,就如写散文。这里刘禹锡就是一句平常话,人物是自己,地点巴山楚水,时间二十三年。直接回答了白居易的诗。这与我们上文学过的,王维的: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杜甫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种很直白的叙事方式开句,值得我们学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得感叹。古典诗词用典是必不可少的,但用多,用深奥了就晦涩,用不好就成卖弄学识,所以有点难。刘禹锡这个用典就非常活。活在哪里呢,就是不用典故原来的词句,做稍稍作修改,使之更符合诗内容需要,也显活泼。前一个是闻笛作思旧赋,简略成闻笛赋,贴切,简短。后面是烂柯是指时间,都为时间状语,这里却作为形容词,修饰人,用的非常妙。通俗易懂。所以两个典故,引用得不露痕迹,充分表达了诗所要表达的思想。如何用好典,用活典,值得借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用非常有哲理的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诗贵写得有波折,波澜起伏,读之情感有收放,一如戏剧,有高潮,有起伏。上两句苍凉、悲愤,到了颈联,情绪来个转折,对事物充满希望。这个对仗,没得说,千古绝唱,关键在整首诗中,是前两联话题的答复,又是后面尾联的引子。如何来的长精神,是白居易的一首诗触发了感叹,为安慰白居易,或者表达心胸,慷慨起来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着颈联的豁达情感说下去,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诗的第二层,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用哲理揭示了事物的两面性,对前景充满信心,第三层作为一个转折。尾联,诗的第四层,一句答谢语,寄托了自勉自励的精神。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古今诗人唱酬诗很多,也很实用,但往往流于空泛,说好话的多,诗意单薄。刘禹锡这首酬唱诗,写的波澜壮阔,扣题,志气高昂,值得吟玩,可谓唱酬诗的最高境界。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5) 查看   收藏(1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