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湖边小镇   0岁
  • 注册日期:2010-08-16
  • 最近登录:2023-05-01
  • 粉丝人数:44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再论拗救

湖边小镇 发布于2019-06-25 01:52   点击:1051   评论:18  
.
为什么要肆意诋毁已经成型的传统格律理论?倘若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与时俱进,修正完善即可,不对吗?

《云翔诗谱》认为:传统“近体诗”的“拗救”理论是成立的,包括“同句拗救”外,还有“联内拗救”,即出句“拗”,对句“施救”,反之亦然。
.

再论拗救

——新概念【诗核】理论可以验证“拗救”是成立的


一个完备成熟的理论,一定要能自圆其说


一,基本观点


《云翔诗谱》认为:传统“近体诗”的“拗救”理论是成立的,包括“同句拗救”外,还有“联内拗救”,即出句“拗”,对句“施救”,反之亦然。

不过,对于传统的“一救二”观点,《云翔诗谱》认为不妥,因为所谓的“救”,其实是满足【诗核】内部的平仄平衡,即“重新平衡论”,而“一救二”属于“过度”施救,其结果,如同“负负得正”原理,反而使【诗核】内部的平仄,又失去平衡。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律联而言,“同句拗救”与“联内拗救”,只能单独使用一次,不宜叠加使用

“同句拗救”可以出现在任何句型、任何句位(任何联的位置),而不受任何限制;但“联内拗救”则仅仅局限于“近体诗”的【对称联】结构,对于【同尾联】、【异尾联】、【同句联】,是不存在“联内拗救”的。

关于新概念的【诗核】理论,请见:《【诗核】彩谱将格律理论再次完善http://www.52shici.com/member_blog_detail.php?mem_id=585&id=10942


二,拗救原理


《云翔诗谱》用新概念的【诗核】(【律核】)理论来解释,似乎是更加清晰和明确,因为标准体的【诗核】(【律核】),其核内的平仄是对称平衡的,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要论的,如果属于核内的平仄失去对称与平衡,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那么一定是瑕疵体;倘若对瑕疵体“强行”调整,使得【诗核】内的平仄,重新达成平衡,这就是“拗救”的原理;无论是“同句拗救”,还是“联内拗救”,其实都是【诗核】内平仄再平衡的一个过程


三,“同句拗救”的种类


因为中华古典格律体的标准【律句】,一共只有四种基本类型,即:


中平仄仄平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单仄尾

中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单平尾

中仄中平平仄仄;或者中平平仄仄——双仄尾

中平中仄仄平平;或者中仄仄平平——双平尾


     所以,“同句拗救”也有四种,即:


中平平仄——单仄尾;第三字“拗”,第五字“施救”,避免“孤仄”

中仄仄平——单仄尾;第三字“拗”,第五字“施救”,避免“孤平”

中仄中平仄平仄——双仄尾;第五字“拗”,第六字“施救”,避免“三仄尾”

中平中仄平仄平——双平尾;第五字“拗”,第六字“施救”,避免“三平尾”


特别注意,对于“中平仄仄平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句型,传统理论中“宽泛”标识成“中平中仄平平仄;或者中仄平平仄”,其实不是很严密。

另外,对于“中仄中平仄平仄——双仄尾;第五字‘拗’,第六字‘施救’”,王力先生定义为“特定式”的“中仄平平仄平仄”,《云翔诗谱》认为是属于“矫枉过正”,当然了,如果第三字位使用平声,相对来讲会好一些。


四,常见“联内拗救”的种类


对于“联内拗救”,比较常见的是:

 

中平仄仄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出句第五字“拗”,对句第五字“施救”,联内拗救

中仄中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出句第五字“拗”,对句第五字“施救”,联内拗救


反之亦然。


另外还有比较“勉强”的“联内拗救”:


中平仄平平仄,中仄平仄仄平——出句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施救”,即出句是“孤仄”,对句是“孤平”,联内拗救


其实还有其他形式的“拗救”,不一一枚举。


五, “绿色”格律的理念


《云翔诗谱》崇尚“绿色”格律的理念,即: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使用任何“拗句”或者“拗救”,试想,一首【七律】,才区区56字,而常用汉字大约有10000之多,有人估算汉字的总数超过八万,怎么就选不出56个字?当然了,固定的专用词组除外。

依据这种理念,《云翔诗谱》所编辑的第一阶段的总谱,一共677种格式,全部配有合律的作品,详细请见《华诗:全律构656式大全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186884


六,律构的本质——【诗核】体

.

《云翔诗谱》研究发现,对于标准体五、七言律构,无论是绝还是律,无论是平韵还是仄韵,其律构当中一定存在一个或者两个【诗核】,标准体【诗核】内的平仄,一定是呈现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属于【诗核】内的平仄,一定要论的。


例如传统的五绝仄起仄收式: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如果以《云翔诗谱》的新概念【诗核】理论来诠释,其标准体【诗核】是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标准【诗核】

  

    很明显,标准体【诗核】,是由八仄与八平组成,不仅平衡,而且排列对称整齐,特别注意,“健康”的【诗核】内,其平仄一定呈现“双因子”特征,即一定是成双组合出现的,属于【诗核】内的平仄,一定要论的


对于平韵七律,则是由两个【诗核】组成:七律仄起平收式 的平仄谱是: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4

【首联】起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颔联】承宜对仗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颈联】转宜对仗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尾联】合


如果以标准体【诗核】来呈现,即两个完整【诗核】叠加: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4

【首联】起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颔联】承宜对仗,1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颈联】转宜对仗,2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尾联】合

两叠【诗核】


    很明显,标准体【诗核】,是由十六仄与十六平组成,核体内不仅平仄平衡,而且排列对称整齐,特别注意,“健康”的【诗核】内,其平仄一定呈现“双因子”特征,即一定是成双组合出现的,属于【诗核】内的平仄,一定要论的

同理,如果以【诗核】理论,用来解释标准仄韵体,一定是标准平韵体的反转,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仄韵体也呈现相同的【诗核】,请看:


对于仄韵七律:仄韵七律平起仄收式 的平仄谱是: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3

【首联】起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1

【颔联】承宜对仗

标准【律句】4

标准【律句】3

【颈联】转宜对仗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1

【尾联】合


如果以标准体【诗核】来呈现,即两个完整【诗核】叠加: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3

【首联】起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1

【颔联】承宜对仗,1

标准【律句】4

标准【律句】3

【颈联】转宜对仗,2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1

【尾联】合

两叠【诗核】


很明显,即便是仄韵标准体【诗核】,也是由十六仄与十六平组成,核体内不仅平仄平衡,而且排列对称整齐,特别注意,“健康”的【诗核】内,其平仄一定呈现“双因子”特征,即一定是成双组合出现的,属于【诗核】内的平仄,一定要论的

这就是【诗核】的特性!从而非常好地诠释了律构的联内对,联与联必须粘的合理性,因为【诗核】内的平仄需要对称与平衡。

运用【诗核】理论,非常容易解释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等格律现象,因为【诗核】内的平仄被破坏,使之失去平衡。

而拗救的作用,其实是调整【诗核】内的平仄,使之“强行”再平衡,请看详述。


七, “同句拗救”——重新平衡论


A. 平仄


与“孤平”不同,“孤仄”似乎暂时无争议,甚至很多人就根本不知道还有“孤仄”一说!

不知道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传统的格律理念中,根本没有“孤仄”这么一说,为什么呢?其实也还是简单,因为传统的格律理论,一起都是基于“近体诗”的,而“近体诗”当中不包含仄韵律构,所以就没有“孤仄”大忌了!

依传统理念下的“孤平”解释(其一):“对于入韵句,除韵脚之外,如果两仄夹一平,就是‘孤平’,‘孤平’是格律大忌”。

时至今日,《云翔诗谱》主张将仄韵体纳入【华诗】的序列中,那么,同样的情形,“孤仄”是否就应该提到一个新高度了呢?非常欣慰的是,已经看到一些学者,也持这样的观点,终有一天,一定会水到渠成!

如果用新概念的【诗核】(【律核】)理论来解释“孤仄”,其实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因为标准体的【诗核】(【律核】),其核内的平仄是对称平衡的,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要论的,如果属于核内的平仄失去对称与平衡,或者“打破”了“双因子”特征,那么一定是瑕疵体!

所谓的“孤仄”,其实就是指“平仄平平仄”,如果用【诗核】来呈现,则是:


标准【律句】2

瑕疵【律句】1

孤仄句

标准【律句】4

标准【律句】3

瑕疵【诗核】


很明显,原本由八仄与八平组成的标准【诗核】,在“孤仄”情况下,出现九平、七仄,【诗核】内的平仄不对称、不平衡,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这就是瑕疵律构的“孤仄”——阴盛阳衰

“同句拗救”,其实就是指“平仄仄平仄”,如果用【诗核】来呈现,则是:


标准【律句】2

拗救【律句】1

同句拗救

标准【律句】4

标准【律句】3

拗救【诗核】


很明显,原本由八仄与八平组成的标准【诗核】,在“同句拗救”情况下,还是呈现八平、八仄,但【诗核】内的平仄不对称,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这就是瑕疵律构的“同句拗救”原理。


对比标准体【诗核】: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1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4

标准【律句】3

标准【诗核】


很明显,标准【诗核】是由八平与八仄组成,平仄对称、中间呈现4X 4平的“核心”——【诗核】。

为避免今后发生争论,千百年来的基础理论,能否及早实现统一完善,不是我们当代人应该深思的吗


B. 仄平


对应于“孤平”这种格律“大忌”,并非“无药可就”,传统理论提出一种补救措施,就是“同句拗救”;即对于“仄平仄仄平”句,如果第一字应平先拗无法避免,那么,将第三字——本来应仄,特殊成平,即“仄平平仄平” 是可以接受的,俗称“三救一”,反之亦然,这就是同句拗救的一种形式。

《云翔诗谱》用新概念的【诗核】(【律核】)理论来解释,似乎是更加清晰和明确,因为标准体的【诗核】(【律核】),其核内的平仄是对称平衡的,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要论的,如果属于核内的平仄失去对称与平衡,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那么一定是瑕疵体;倘若对瑕疵体“强行”调整,使得【诗核】内的平仄,重新达成平衡,这就是“拗救”的原理。


“孤平”【诗核】:(正方形就是【诗核】)


标准【律句】1

瑕疵【律句】2

孤平句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孤平【诗核】


很明显,原本由八仄与八平组成的标准【诗核】,在“孤平”情况下,出现九仄、七平,【诗核】内的平仄不对称、不平衡,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这就是瑕疵律构的“孤平”——阳强阴弱


 “拗救”【诗核】:即“仄平平仄平”同句拗救


标准【律句】1

补救【律句】2

拗救原理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拗救【诗核】



很明显,原本由八仄与八平组成的标准【诗核】,在“同句拗救”情况下,依然是八仄与八平,重新达成平衡,只是【诗核】内的平仄出现不对称,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不过,相对于瑕疵律构的“孤平”,显然“同句拗救”要好一些。


对比标准体【诗核】: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标准【诗核】


很明显,标准【诗核】是由八平与八仄组成,平仄对称、中间呈现4X 4仄的“核心”——【诗核】。

有了新概念【诗核】理论,关于“孤平”,还需要争论吗?千百年来的基础理论,能否及早实现“大统”

虽然有“同句拗救”之解,《云翔诗谱》还是建议,除非实在无法避免,最好还是使用标准体律构,这样不仅保持【诗核】内的平仄平衡,还要保持平仄对称。


C. 中平仄平


对于标准句型“中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使用仄声,那么第四字可以使用平声“施救”,即“中平仄平仄”句,以避免“三仄尾”,这也是“同句拗救”的一种。

不过,王力先生将这种句型称之为“特定式”,并且要求第一字,一定使用平声,而不是“可平可仄”的“中”;对此《云翔诗谱》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第一字是属于【诗核】以外的平仄,其变化与否,不影响【诗核】内的平衡与对称

《云翔诗谱》用新概念的【诗核】(【律核】)理论来解释,似乎是更加清晰和明确,因为标准体的【诗核】(【律核】),其核内的平仄是对称平衡的,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要论的,如果属于核内的平仄失去对称与平衡,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那么一定是瑕疵体;倘若对瑕疵体“强行”调整,使得【诗核】内的平仄,重新达成平衡,这就是“拗救”的原理。

对于 “中平仄平仄”这种“同句拗救”句,如果用【诗核】来呈现,则是: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4

拗救【律句】3

拗救句

【诗核】部分


很明显,原本由八仄与八平组成的标准【诗核】,在“同句拗救”情况下,依然是八仄与八平,重新达成平衡,只是【诗核】内的平仄出现不对称,并且出现“二、四”同声瑕疵,唯一好处是避免了“三仄尾”。


所谓的“三仄尾”,其实就是指“中平仄仄仄”,如果用【诗核】来呈现,则是: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4

瑕疵【律句】3

三仄尾

瑕疵【诗核】


很明显,原本由八平与八仄组成的标准【诗核】,在“三仄尾”情况下,出现九仄、七平,【诗核】内的平仄不对称、不平衡,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这就是瑕疵律构的“三仄尾”——阳强阴弱


对比标准体【诗核】: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4

标准【律句】3

标准句型

【诗核】部分


很明显,标准【诗核】是由八平与八仄组成,平仄对称、中间呈现4X 4平的“核心”——【诗核】。

虽然有“同句拗救”之解,《云翔诗谱》还是建议,除非实在无法避免,最好还是使用标准体律构,这样不仅保持【诗核】内的平仄平衡,还要保持平仄对称。


D. 中仄平仄


传统格律理论中,“三平尾”与“孤平”一样,都是属于“大忌”;不同的是,对于“三平尾”,似乎没有争议,人们接受这个说法,创作都刻意去避免“三平尾”。

如果用新概念的【诗核】(【律核】)理论来解释“三平尾”,其实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因为标准体的【诗核】(【律核】),其核内的平仄是对称平衡的,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要论的,如果属于核内的平仄失去对称与平衡,或者“打破”了“双因子”特征,那么一定是瑕疵体!

所谓的“三平尾”,其实就是指“中仄平平平”,如果用【诗核】来呈现,则是: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3

瑕疵【律句】4

三平尾

瑕疵【诗核】


  很明显,原本由八仄与八平组成的标准【诗核】,在“三平尾”情况下,出现九平、七仄,【诗核】内的平仄不对称、不平衡,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这就是瑕疵律构的“三平尾” ——阴盛阳衰


对于 “中仄平仄平”这种“同句拗救”句,如果用【诗核】来呈现,则是: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3

拗救【律句】4

拗救句

【诗核】部分


很明显,原本由八仄与八平组成的标准【诗核】,在“同句拗救”情况下,依然是八仄与八平,重新达成平衡,只是【诗核】内的平仄出现不对称,并且出现“二、四”同声瑕疵,唯一好处是避免了“三平尾”。


对比标准体【诗核】: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标准句型

【诗核】部分


八, “联内拗救”——重新平衡论


A.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对于 “仄仄仄平仄”句,显然第三字应平,如果将对句的第三字也调整,即“平平平仄平”,就是“联内拗救”。


如果用【诗核】来呈现,则是:


瑕疵【律句】1

第三字“拗”

瑕疵【律句】2

第三字“施救”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拗救【诗核】

 


很明显,原本由八仄与八平组成的标准【诗核】,在“联内拗救”情况下,依然是八仄与八平,重新达成平衡,只是【诗核】内的平仄出现不对称,并且“打破”了“双因子”特征。


对比标准体【诗核】:


标准【律句】1

标准【律句】2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标准句型

【诗核】部分

 

 举例说明:


唐诗】欣赏:《乐游原 /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拗救”【诗核】:即联内拗救


拗句【律句】1

第三字“拗”

补救【律句】2

第三字“施救”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拗救【诗核】

 


唐诗】欣赏:《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唐•杜甫


拗句【律句】1

第三字“拗”

拗句【律句】2

第三字“施救”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拗句【律句】1

同句拗救?

标准【律句】2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诗核】部分

 


 很明显,首联出句“放”拗,对句“生”施救,即完成联内拗救;这样属于第一【诗核】内的平仄还是平衡的。

 对于第二【诗核】的出句“公”宜仄,但“公子”是专用词组,所以无妨。比较有趣的是,第三字“调”是多音字,所以此句似乎是“同句拗救”?如果此说法成立,那么第二【诗核】内的平仄,也是平衡的。


比较标准体作品的【诗核】结构:


唐诗】欣赏:《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唐•杜甫


标准【律句】1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2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标准【律句】1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2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标准【诗核】

 


    请比较瑕疵体仄韵【五绝】的【诗核】结构:


唐诗】欣赏《上谷送客游江湖》唐•贾岛


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第一【意群】起、承

莫叹迢递分,何殊尺别。

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第二【意群】转、合

江楼到夜登,还见南台月。


注:

1.“迢递”属于同句拗救,“咫”宜平,“咫尺别”是典型的“三仄尾”。

2.不过如果以联的考量,还可以视为:“咫”出律先拗,然后用出句的“迢”联内拗救,再后用“递”同句拗救,即传统理论称“迢”字“一救二”。

3.对于“还见南台月“,传统理论”中仄平平仄“是合律的,但以新概念的“仄仄平平仄”来看,此句属于“孤仄”瑕疵。


唐诗欣赏:《上谷送客游江湖》唐•贾岛


拗救句【律句】4

拗救句

三仄尾【律句】3

三仄尾

标准句【律句】2

孤仄句【律句】1

1

孤仄句

瑕疵【诗核】


很明显,瑕疵体【诗核】内的平仄,呈现混乱状态,其特征为:


1.核体内的平仄,虽然呈现八平、八仄,但不是有序排列;

2.“双因子”特征被“破坏”;

3.特别注意,瑕疵【诗核】的“核”,已经不复存在!


具体来看:


第一句呈现二、四同声现象,虽然拗救后,还是两平与两仄,但“双因子”特征已经荡然无存了。

第二句,是明显的“三仄尾”,【诗核】内,呈现三仄一平,明显“阳盛阴衰”,即平仄不平衡;另外,“双因子”结构也被“破坏”。

第四句,是明显的“孤仄”,【诗核】内,呈现三平一仄,明显“阴盛阳衰”,即平仄不平衡;另外,“双因子”结构也被“破坏”。特别注意,其仄声是被两个平声“夹住”,这就是“孤仄”原理。


顺便比较一下“三平尾”救“三仄尾”的原理:


华诗】欣赏:拗救体【五绝】《赠方天画戟》当代•雄关英风


三仄尾【律句】

三仄尾

三平尾【律句】

三平尾

孤仄句【律句】

1

孤仄句

拗救句【律句】

拗救句

拗救【诗核】


很明显,拗救体【诗核】内的平仄,呈现混乱状态,其特征为:


1.核体内的平仄,呈现九平、七仄,并且不是有序排列;

2.“双因子”特征被“破坏”;

3.特别注意,瑕疵【诗核】的“核”,已经不复存在!


 具体来看:


 首联明显是:出句“白富美”属于专用词组,出现三仄尾,而对句的“摇铃鼗”,明显是用“三平尾”来施救,仅就首联的核体部分,平仄是“平衡”的,但“双因子”特征被“破坏”。对此,其实是一个取舍的选择,即,如果不“救”三仄尾,那么平仄“失衡”,但对句可以保持“双因子”特征;如果施救,则平仄完成“再平衡”,但“双因子”特征已经荡然无存了。

 尾联特别有趣,“湘水求生计”句,如果按传统理论,“中仄平平仄”是合律的,但若以新概念的【诗核】理论,则“水”字是“孤仄”,也就是说,“湘”宜仄。

 另外,“燕台吹醉箫”句中,“燕、吹”都是多音字,如果按传统理论,还可以解释成,“湘”先拗,“燕”使用仄声“施救”,即联内拗救,并且“吹”使用平声,实施“本句”拗救,即所谓的“一救二”。不过由于传统理论中,“湘”可以不计平仄,那么“燕台吹醉箫”就是单纯的“同句拗救”;退一步讲,如果“燕”使用的是平声,那么,传统理论中“平平平仄平”,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知是否把大家绕晕了?想解释的原因,就是依据新概念的【诗核】理论,“孤仄”也是一种瑕疵,而且“一救二”的理论不成立,这是因为如果“一救二”,那么【诗核】内的平仄,就一定失去平衡。所以拗救理论,只能“一对一”的施救,比如首联。


《云翔诗谱》不赞同“一救二”的理论,因为一次“施救”,使得【诗核】内的平仄达到重新“再平衡”,如果“一救二”,那么反而使得【诗核】又失去平衡,我们用【诗核】来呈现:


标准【律句】1

第三字“拗”

标准【律句】2

“一救二”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诗核】部分

 


很明显,“一救二”后,【诗核】内呈现九仄与七平,【诗核】内的平仄出现不对称、不平衡。

虽然有各种“拗救”之说,《云翔诗谱》还是建议,除非实在无法避免,最好还是使用标准体律构,以保持【诗核】内的平仄对称与平衡。

有关“联内拗救”的分析,请见:《华诗:“联内拗救”——重新平衡论(1-5J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165792



九, 【律句】优选法


 当人们了解“拗救”理论后,无论是“同句拗救”,还是“联内拗救”,其实都是对有瑕疵的句型进行补救,既然如此,人们是否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劳神研究“拗救”?直接使用标准句型,避免瑕疵,不是减少烦恼最好方法吗?

为方便人们认知句型的各种形态,《云翔词谱》归纳出【律句】优选法,请看:


A. 对于“中平仄仄平平仄”句型


1.标准句型:中平仄仄平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首选

2.同句拗救:中平平仄,或者:平仄;次选

3.孤仄句型:中平仄平平仄,或者:仄平平仄;避用

4.瑕疵句型:中平仄仄平仄,或者:仄仄平仄;慎用


B. 对于“中仄平平仄仄平”句型


1.标准句型:中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仄仄平;首选

2.同句拗救:中仄仄平,或者:仄平;次选

3.孤平句型:中仄平仄仄平,或者:平仄仄平;避用

4.瑕疵句型:中仄平平仄平,或者:平平仄平;慎用


C. 对于“中仄中平平仄仄”句型


1.标准句型:中仄中平平仄仄,或者:中平平仄仄;首选

2.同句拗救:中仄中平仄平仄,或者:中平仄平仄;次选

3.三仄尾句:中仄中平仄仄,或者:中平仄仄;避用


D. 对于“中平中仄仄平平”句型


1.标准句型:中平中仄仄平平,或者:中仄仄平平;首选

2.同句拗救:中平中仄平仄平,或者:中仄平仄平;次选

3.三平尾句:中平中仄平平,或者:中仄平平;避用


十, 一首【华诗】作品分析


【华】欣赏:《》当代•天天开心2019(新韵-十四姑)


中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

世间万物皆可沽,无论情深若如。出句是同句拗救,“何”宜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

难换非为无法换,价值不到莫糊涂。


对于这首以【新韵】十四姑为韵部的作品,的确【首联】出句是同句拗救,但对句的“何”宜仄。

“拗救”理论是成立的,如果将“何”调整合律,那么,就是一首存在“同句拗救”的“近体诗”【七绝】。

请看【诗核】分析:


拗救【律句】4

同句拗救

瑕疵【律句】2

“何”宜仄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瑕疵【诗核】


请看标准【诗核】分析(诗友云深鹤闲修正):


标准【律句】4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2

标准句型

标准【律句】3

标准【律句】4

使

标准【诗核】



很明显,标准【诗核】是由八仄与八平组成,平仄对称、中间呈现4X 4仄的“核心”——【诗核】。

且不论修改后的诗意如何,仅就格律理念来看,诗友云深鹤闲的修正,还是与《云翔诗谱》的“绿色”格律理念完全契合,即:除非实在无法避免,最好还是使用标准体律构,这样不仅保持【诗核】内的平仄平衡,还要保持平仄对称。


十一, “联内拗救”只适用于【对称联】的律构


 前面提及,对于【同尾联】、【异尾联】、【同句联】,是不存在“联内拗救”的,人们一时可能摸不到头脑,《云翔诗谱》简单介绍如下:


《云翔诗谱》认为,中华古典格律体应该分两大类、四大体系,即:


【对仗律】——近体诗;


【对偶律】——包括“柏梁体”;


格律的四大体系为:【对仗联】、【异尾联】、【同尾联】、【同句联】。


很多人,目前也分不清“对仗”与“对偶”的关系,误以为是相同的概念,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毋庸置疑,【对仗律】的律构,是优于【对偶律】的,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人们偏爱“近体诗”的原因。


《云翔诗谱》认为,作为中华古典格律体的一部分,不应该将【对偶律】完全屏蔽于“正宗”的格律体系之外,不应以一种“狭隘”的心态,偏好于单一的【对仗律】,使之“畸形“发展,中华古典格律体,应该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


作为诗谱,《云翔诗谱》将这四大体系,完整地呈现给世人,这是继承和发扬中华古典格律体的一个部分,还格律的本来面目!


【对称联】:适用于“联内拗救”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对称联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对称联


或者反之: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平平。——对称联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对称联


【同尾联】:不适用于“联内拗救”


中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同尾联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同尾联


或者反之:


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同尾联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同尾联


【异尾联】:不适用于“联内拗救”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异尾联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异尾联


唐诗】欣赏:《杂曲歌辞 结袜子(一作结袜子)》唐·李白


中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同尾联(单平尾),首句促韵

燕南壮士门豪,筑中隐刀。“吴”宜仄,对句是同句拗救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异尾联(双平尾)

感君恩重君命,泰山一掷鸿毛。“许”宜平,“轻”宜仄,两者不是“联内拗救”


或者反之: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对称联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对称联


【同句联】:不适用于“联内拗救”


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同句联

中平中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同句联


唐诗】欣赏:《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唐·白居易


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同句联;【首联】起、承

前日归时正红,今夜宿半空。“花”宜仄,对句是同句拗救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对称联;【尾联】转、合

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


唐诗】欣赏:《杂曲歌辞 金缕衣》唐·无名氏


中平中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同句联;【首联】起、承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出句是同句拗救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对称联;【尾联】转、合

有花堪折须折,莫待无花折枝。联内拗救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9)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