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7-03-21
  • 最近登录:2024-03-22
  • 粉丝人数:1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请品观古今之剑(诗)

易卜师金鑫先生 发布于2019-06-18 17:24   点击:1276   评论:2  
听千琴而知音,品千剑而识器;善音者,拢万籁能熟玩于十指之间;谙剑道者,剑随意舞,形随剑转;静似木鹤,快如闪电,美若飞龙!诗词也,多读多练,必能生巧矣。
请品观如下古今四剑:

一、以古代苏轼铸的旷世之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
背景,此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由于苏轼曾要求调任到离胞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后,发现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作者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苍天,穿越苍空,浮想翩翩,此处排空直入,笔力奇崛。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心里油然而生羡慕,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上一层。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承接了上面问月之后,用“我欲...又恐...何似...“此处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有似高音直挫而下,高山危石直砸,创造出一种起伏曲折之美。这里面的含义,表达了作者对出世与入世(人世间)的一种矛盾心理抉择,说明作者还留恋人间、热爱家人朋友、以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思想。因为根据苏轼的背景,他当时对释道两家有素深的向往愿望,常希望清心寡欲、摆脱官场及世上的繁琐纷争,自己一人(出世)成仙。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个“转”,一个“低”字,愈转愈深,自成妙谛!此处实写月光洒照不眠人,暗则寄托词人对胞弟手足的深情思念,又含蓄地表达对于所有不幸离别之后人们的同情。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故意用无理的语气埋怨月为自己找借口,目的是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和更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别后人们的同情。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天文物理和人事的共性,陈述一个普遍的真理。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寄托了自己对手足的思念,抒发了自己的宦海上的失意,以及对事物的乐观旷达精神,同时祝福了天下所有人永远平平安安,美美好好!

总结:此词亦幻也真,由词人一边饮酒、一边赏月、陪月醉酒起舞;它不是无中生有,不是不酒不醉写憋诗,其一真美也。
幻美其二,月本无欲,人间有爱;它运用了幻想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神奇色彩境界;抒发了作者思念手足、以及在宦海失意的种种怫郁心情以及良好祝福。此词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二:今人吾金鑫,前几年铸就的三把小型粗糙陋剑:

1、七绝:中秋之夜
    (一)
今欲寻花寄哀思,
恰逢十五月正圆!
焉何滴血抚花朵?
辉映心愁白满天。
       
     (二)

今欲寻花寄哀思,
恰逢十五月正圆;
吾心滴血人何在!?
霜照心愁悲满天。
(注:这“人”,就是自己曾经的至爱。)

2、古绝:问天 
云遮明月凄凉天,
人哀宛如千百年。
怨天何存悲喜事?
泪流可满银河边。

注:"怨天何存...银河边"句下面有诗友提问用法?答:目的使意境恢宏,以此达到极致。
释:吾三首小诗,也是借用月亮而作,阐述自己的感伤事情。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