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三(对仗1)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6-06 15:36   点击:3123   评论:1  


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三(对仗)

 

七、律诗的对仗

律诗指五律、七律,还有排律,除了上述(声调、韵)格式上的要求,也有对仗要求,这样,在格式中嵌入对仗,也就成了律诗格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一)对仗的概念

排律不论五言还是七言,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对仗。相比之下,五律和七律中二联属例用对仗,若仅有一联对仗也可,通常选择颈联对仗。这两种情形都是律诗中常见的情形,不过以中二联对仗最常见。此外首尾两联用不用对仗,都是可以的。相比本文开头介绍词的情形,诗除了对句、字、声、韵有规定,而且还多出了对仗这一格式规定,故可以把用于词的那几句,说成:“诗有定句(排律除外),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对”。

对仗是律诗对句子言语形式和意思上的独特要求,上面所举五言、七言律诗的例子都有对仗。

对仗,也叫对偶,所在的一联诗句也叫对子,是指两个句子在声调和语义上相反。不过“对偶”一词,通常解释较宽,常作为语言的一般修辞方式来看,不一定专指律诗。

对仗是律诗格律中的重要内容,与不要求对仗的古风有着强烈的对比,故有鉴别是否律诗的作用。对仗虽是律诗独有的,并从律诗推广到了其它语言形式,但还是要将对偶和对仗有所区分,才好弄情对仗的要害。

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中有很多对偶句,如“千里冰封”与“万里雪飘”,“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惟余莽莽”与“顿失滔滔”,“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秦皇汉武”与“唐宗宋祖”,“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但只有“惟余莽莽”与“顿失滔滔”、“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这几句才是对仗,其余如“千里冰封”与“万里雪飘”等,虽每句也符合平仄格式,也称律句,但它们只能从意思上相对,不能在声调上相对,所以只能称作对偶句,不能称作对仗句。偶,是两两相合相拥的意思,从这一点说,律诗就有四组对偶句,却不一定都对仗。仗,则如仪仗,如士兵光有列队还不行,还要有军威风纪,凛凛而对,相互仗卫。

对仗其实是“严格的对偶”,除了词语要求相反或相衬外,句子语言的内部结构也应一致,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等。

(二)对仗的简单方法

对仗如细分,会有很多种。最显著的是工对和宽对,这里只根据写律诗的需要,简单概括几种。

1、工对。工对是极严格的对仗方式,技巧性很强。这种对仗要求不仅词语的性质能对上,而且还要有可比性,通常认为以成反义为上佳,近义、同义其次,即所谓“反对为佳,正对为次”,所以需要把对仗的词语细分成若干个小类,越细越能显现对仗技巧的精湛和工整,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处所对处所,事物对事物,人物对人物,植物对植物,动物读动物,颜色对颜色,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等。其中大多数,人们习惯认为用相反或相衬的词。这些词有时又可能不是一类,也可以算工对,如花草、虫鱼、天地、风雨、山河、朝暮、红绿、大小、高低、深浅、远近、有无、喜怒、岸海、门窗,铁石,日月等等。这时如出现天文对地理、植物对动物、人物对事物、方为对处所、数字对颜色也是常见的。若是动词,也分成动态、静态、使动、自动等。词组也分专有和普通、结构也分并列、主谓、动宾、偏正、连绵词等。

尚颜《紫阁隐者》:

天高紫阁侵,隐者信沈沈。道长年兼长,云深草复深。

如非禅客见,即是猎人寻。北笑长安道,埃尘古到今。

颔联“道”对“云”,是名对名,前者意义抽象,后者意义具象,从意思上正合虚实相反的对仗要求。“长”对“深”,动对动,前者是自动词,后者是形容动词,与前面名词合在一起,是主谓对主谓,正好一致。“年兼长”对“草复深”也是主谓对主谓,“兼”对“复”,是副词对副词。所以颔联这一对可谓工整,且上句重复“长”字,下句也在同样位置重复“深”字。如果这两个字有一个字未重复,便失“对”了,也就成了败笔。

颈联“如非”对“即是”,是词组对词组,属关联词对关联词,“禅客”对“猎人”是偏正名词对偏正名词,“见”对“寻”,是动对动,“禅客见”对“猎人寻”,又是主谓对主谓,后面同省略了宾语“他”。

句子结构上颔联“道长-年兼长,云深-草复深”,并列句对并列句,颈联 “如非禅客见,即是猎人寻”, 则是由一个选择复句的分句对分句。

周贺《送僧还南岳》:

辞僧下水栅,因梦岳钟声。远路独归寺,几时重到城。

风高寒叶落,雨绝夜堂清。自说深居后,邻州亦不行。

颔联“形-名-副-动-明”对“数-名-副-动-名”,“远路”和“几时”是偏正词组,“归寺”和“到城”是动宾结构。“寺”和“城”又都是处所。颈联“名-形(主谓)-形-名(偏正)-动”对“名-形动(主谓)-名-名(偏正)-形动”,虽然个别类属有差异,但结构未乱,也可算工对。句子结构上颔联“远路-独归寺,几时-重到城”, 是单句对单句,颈联“风高-寒叶落,雨绝-夜堂清”,是复句对复句。

毛泽东《送瘟神》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颔联“颜色-名词-副词性习语-动-补-宾语”对“颜色-名词-副词性习语-动-补-宾语”,颈联“名-动-数-名-偏正名词-动”对“名-动-数-名-偏正名词-动”,“连”和“动”一静一动,“银”和“铁”属金属,一个借为颜色,一个借为形容词,两联对得极工整。句子结构上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主谓句对主谓句,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倒装句对倒装句。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四个联都用了对仗。首句并列复句对并列复句,颔联偏正词语接连绵动词对偏正词语接连绵动词,颈联连递进复句对递进复句,尾联因果复句对因果复句。词语上字字对得工整,明胡应麟诗话《诗薮》称此诗为“旷代之作”,“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由此可知工对在律诗中的地位。

工对不仅要求在字词上能“对”,在五言或七言的句子结构上也要能“对”,例如常被人拿来举例的一个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空间对空间,植物对植物,身体部位对身体部位,形容词对形容词,基本算工对,在结构上,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两个句子整体分别是主谓结构,主语是“定语-名词”的偏正结构,谓语也分别由三个联合在一起的小的主谓结构组成,可见工对是较严格的。

2、宽对。宽对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对仗方法,属于相对性(非绝对性)的对仗,实际上是不严格的对仗。至于严格不严格,与诗的创作水平并无多大关系,也不是诗写得好不好的评价标准,不过是作者选择对仗方法的反映。也不是说用了宽对,工对能力就不行。

这确如王力先生说:“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时有更大的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

对仗很像雕刻,捉刀的深与浅、简单与繁冗,是要依据具体情形来定的,所以技巧也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宽对是律诗最普遍的对仗方法,很多貌似工对的对子,其实是宽对。宽对通常有以下几种:

1)按字词的性质对。即不考虑类属,只按字词的语法性质来“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或者干脆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不再继续细分。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颔联“蓬”和“雁”、不是一类,“塞”和“天”不是一类,但它们都是名词,不过两句结构一致。颈联是工对。

元稹《早归》: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颔联“山”和“树”不是一类,颈联“马”和“花”不是一类,“鱼”和“露”不是一类,“水”和“衣”不是一类,但都是名词。从结构上说两联是工对。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颔联“怅别”与“言追”,是情绪对动作,“三河道”和“六郡雄”是地理对人物,皆不算工。颈联“雁山”和“狐塞”也不是一类,前者是专有名词,后者是合 成名词,但都是实词。单从结构上看两联也是工对。

以上这种宽对很重视句子结构相对,因而很像工对。

2)词语对。即用结构较固定的词语对结构较固定的词语,它们可能是成语,也可能不是,词语的内部结构可能相似,也可能不相似。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颔联“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是由“名词-连绵词”组成的主谓结构性词语,如果单取出“五岭”和“乌蒙”相对并不好理解,所以应理解成词语对。颈联“金沙水-拍”和“大渡桥-横”,是主谓结构词语,不宜理解成“金沙-水拍”和“大渡-桥横”。

杜甫《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颔联“永夜角声”和“中庭月色”,是词语对,分别应整体理解。颈联“风尘荏苒”和“关塞萧条”也应整体理解,这样这两联就更接近工对。

3)近似对。即用意义或结构相仿的一个意思去对另一个意思,至于它们之间的词语是否有可比性,并不重要,这种“对”,有的是意思近似而“对”,有的是结构近似而“对”,其实是不“对”。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颔联“三十一年”和“落花时节”,是时间对时间,到底有无可比性,结构是否一致,不做考虑。颈联“牢骚太盛”和“风物长宜”,也是同样,以完整结构对不完整结构,即自动词对他动词(且“牢骚”对“风物”是叠韵连绵词对一般合 成词,按规定也不算工对)。颔联可算意思近似对,颈联可算结构近似对。还如前面举例的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颔联“名-动(主谓)-地名(宾语)”对“名-动(主谓)-地名(宾语)”,“云梦泽”是长江南北湿地名,南为梦泽,北为云泽,今仅剩洞庭湖,与“岳阳城”属于地区对地区,可算工对,颈联“欲济”和“端居”也可算对得工整,但“无舟楫”和“耻圣明”,前者是有无句,后者是动词句,都以偏正名词做宾语,结构不同却也类似,只能从这一点上看算“对”。

王维《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颔联“自顾”和“空知”结构一致,但“无长策”和“返旧林”却只能算结构近似对。

4)节奏对。通常也称“半对半不对”,一般以五言前两字、七言前四字为主对仗部分,后三字较随意。这是极为常见的情形。

杜甫《日暮》:

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

羌妇语还哭,胡儿行且歌。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颔联“黄云”对“白水”是工对,“高未动”和“已扬波”,是完全不同的结构,除了节奏就是不“对”了。这样“半对半不对”的情形多出现于颔联,也可不算做对仗。颈联是工对。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颔联“虎踞龙盘”和“天翻地覆”是词语对,权可算工对,但“今胜昔”和“慨而慷”却是节奏对。颈联视为工对。

(未完)

本文系列:

1、《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一(目录)》

2、《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二(概述)》 

3、《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三(五绝)》

4、《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四(汉语言)》

5、《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五(诗句构成)》

6、《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六(五律及其它)》

7、《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七(特殊句式)》

8、《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八(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9、《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九(关于韵)》

10、《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韵的结论)》

11、《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一(七绝)》

12、《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二(七律)》

13、《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三(对仗1)》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 查看   收藏(1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