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阿房】 男  43岁
  • 注册日期:2019-01-15
  • 最近登录:2024-04-20
  • 粉丝人数: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浅析诗词里的形象思维

【阿房】 发布于2019-04-12 21:56   点击:1998   评论:2  
所谓的形象思维,就是指使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托物言志。是诗词创作的一种重要的手法。可以说是诗词创作时必不可少的!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在其作品《人间词话》中提到“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在其作品中表达情感,那么掌握形象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人的情感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我们自身可以理解,明了,感受,但用文字直接叙述出来,是十分麻烦的。这一点类似于佛家提到的“禅”——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感情是十分细腻的,我们没有办法将他直接以文字形势清晰的表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使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比如,同样是“愁”这种情感,有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也有马致远的江湖落拓,浪迹天涯游子的伤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也有李煜那种国破家亡以后,愁绪满把的哀伤(“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还有李清照闺楼之中,怅怀亡夫的闺怨之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蒋捷那种淡淡的喟叹,伤感青春的愁绪(“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
   诗词,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种文学艺术,也有人认为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诗词是一种工具,是承载着我们情感的一种载体。读者可以从诗词作品上走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作者的心理感受。
   在写作诗词时,确定立意以后,还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环境,使用什么样的物象来寄托情感。当然,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古人甚至是今人的诗词中有许多作品描写秋天,多是悲伤调子的比较多,但唐代诗人刘禹锡却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当然,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这样的例子比较少见,需要作者要有很深的造诣,并且诗词中,前文要铺垫好才行。
   确定所选用的物象以后,适当的将它们连接起来,并且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其中。这一步,可以称之为是“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这种抒情方式,我国古典诗歌运用很多,像松、竹、梅、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有的诗人还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要比作者单纯的描写自己感情更加感动人,更具有感染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融入其中。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完全融到景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适当的景物或者环境选取完成以后,要合理的将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行。需要作者融入自己的感情在内,否则会使得诗词单调、乏味而无所指。清代诗人樊增祥曾经有一首诗《寄调爽俞》,“玉腕新承栉,黄绸夙放衙。窗临交让树,屏画合欢花。”这首诗通篇所选用的景物“玉腕”、“黄绸”、“交让树”、“合欢花”……都是很美的景色,但是整体给人的感觉,却仅仅是描写了这些景物,而没有融入作者的感情与其中,读起来空洞乏味,不算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诗,贵含蓄。不把那种情感直接叙述出来,让人在作品中去体会。有人曾经提到过这样一种境界“言愁不见愁,明月上西楼”。这样的诗词才能更好地感动读者。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遐思;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个桃花潭的深度,说出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古人作品应用形象思维的手段,今人也有许多优秀作品。网络诗词界锻炉有“未能行至春深处,一路杨花已白头”,通篇没有一个形容感情的字眼,但是那种春天里,淡淡的哀伤,无由的孤寂却能在读者的心里定格。“秋风无意添颜色,一夜清霜到玉城”,虽是秋风无意,忧伤依旧。很简单很常见的一些景色,组织到一起,能给人一种唯美的画面感。创设适当的环境,选择合适的物象,给人一种唯美画面,让读者深入其中。这对于作者要求比较高,需要作者多读度看古人的作品。
   静听夜雨打芭蕉的声音,体会寂寂深夜的孤独;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憧憬农家生活的安逸;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畅怀大自然的壮丽;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
   曾经有一位诗词界的老前辈,对我说过一句话“诗词,不是写出来让人看我哭的,而是让人陪我一起哭的”。诗词的魅力在于它的感染力。
   形象思维,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适当的运用这种技巧,比起我们直白的描述自己的情感,要更能感动读者,更能给予读者一种特有的美感享受。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2)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