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守卫   
  • 注册日期:2019-02-12
  • 最近登录:2024-04-24
  • 粉丝人数:7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尽相思:《春江花月夜》代入视角解读

守卫 发布于2019-03-06 03:27   点击:3040   评论:11  
花了三个小时写了这篇评论,只想说,《春江花月夜》白玉无瑕。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词美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人对诗词之美的认识可能也各不相同。但是今天,我想用一个平民代入的视角来分析一下《春江花月夜》的美,希望你喜欢。《春江花月夜》营造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江月夜图,这样的美,已经有很多人论述,所以就不赘述。而我想解读的是贯穿全诗的相思之美,我的题目就定为“写尽相思”。张若虚的生平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一定有一位心意相通的红颜知己。下面我们就代入他的视线进入春江花月夜的世界。

某个夜晚当我来到扬州长江边上的时候,看到江面开阔,仿佛跟想象中的大海相连。潮水平稳地向岸边小跑着奔来,东方一轮明月升起,又跟我心里的大海融为一体,温柔的月光随着波浪四处飘动。看着身边春江月明的美景,想到即使千万里之外,我的那位红颜知己也能拥有这样的春江月明。可是身边的景色如此优美,甚至让我觉得孤单,因为我的伊人,毕竟相隔甚远,不能共赏。天上的明月和长江的流水亘古未变,可是人却在变。一代又一代人望月,一代又一代人相思,如今他们都在哪儿呢,而天上的明月,是不是一直又在等待着谁呢?然而这一切都没有答案,只有白云和青枫林知道我的忧愁。是啊,现在我寄居春江之上,而她却在家中的小楼里思念我。只能想想吧,楼外月影徘徊,月光照在妆镜台上,照在屏风挂帘上,卷起挂帘,它又顽皮地照在捣衣砧上。她一定也和我一样看着这样的月光吧,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化为这束月光来到她的身旁。光华寂寂,似乎有雁儿飞过,春水流纹,仿佛看鱼龙潜跃。我做了一个梦,梦中说在春花落尽的时节能够见到她,可是醒来一看,月落江天,就算春天过了一半,落花时节马上到来,我却离家还是非常遥远,又怎么能够和她相见呢。不过没有关系,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家中有一个她在等待,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趁月而归,就像月光一样我的相思之情洒满了江边的春树。

每次读到这首,我总是默默地想到一位这样的诗人,或许他的才华不是当时最优秀的,但是当他往扬州江边的小船一站,月光照过他如洗的衣裳,唱起这首华而不艳,哀而不伤的相思曲,便整个千古才情,万古风流都集聚在他的身上了。一曲孤绝,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他的诗才都在此刻耗尽。人生得一红颜知己,有此一曲,自当笑傲江湖,夫复何求。

这样的串联解读,却是我读诗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在诗中完全是有迹可循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写的是春江宽阔,状如大海,下一句“滟滟随波千万里”讲的却是月光飘荡之远,远达千万里,这可不是宽阔的江面所能覆盖了。所以诗人写下的第一句诗就已经为他和她“何处春江无月明”做铺垫了。“江流宛转绕芳甸”到“皎皎空中孤月轮”这六句极言江月一色之美,浓篇大墨地渲染,为什么?请把孤字圈出来。孤独的不是明月,孤独的是诗人自己啊!这样的写法,是诗之真谛。他用六句诗四十一个字写江景美丽、月色出尘,却只用一个字写自己的感受,多么强烈的对比,多么深刻的情怀,读诗人的心底才会不知不觉中铭刻下这样的真情。天天哭着喊着写自己多少情,多少爱的,恨不得把自己的心肝解剖在阳光之下的,远不如人家不着痕迹的一个字。因为孤独,才会有天地唯我一人之感,才会产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样的哲思。多少情深缘浅,多少真情埋没。长江东流,人世更迭,而明月却亘古未变。这也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既写出自己的情谊如明月般坚定,又升华到哲学高度,俯仰宇宙,更为后人所警醒,成为千古名句。那么,把自己的相思之情都发挥到哲学里面去了,是不是相思已经写到底了呢?其实思念的闸门一经打开,是藏也藏不住的。诗人笔锋一转,带我们来到意中人所居住的明月小楼。楼上有美人用的妆镜台,有月光满满的卷帘,还有光可鉴人的捣衣砧。用这三个场景来追忆他们的美好日子。这种味道,竟然隐隐类似“小轩窗,正梳妆”,因而带着深深的缱绻。当然苏轼那是追忆亡妻,却又大不同,可是那种深情,是完全相同的。于是,最浓烈的相思穿越时空而来,“愿逐月华流照君”,他宁愿变成月光飞到她的身边,也比在这孤零零地赏月好。相思之情到这里似乎终于写到了顶峰,诗人也如月西沉,有所困倦。于是山长水阔,他只能梦中期待与她相会,“昨夜闲潭梦落花”。诗人写到这里需要把自己的相思之情收束一下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技巧,在结尾的时候只有懂得收束,才能更加彰显前面的情感或者诗理。所谓抑扬顿挫,有压抑,才能显出张扬。前面的张扬和激情,需要最后回归平静和理智来衬托。张若虚轻松地做到了,因而他不再孤独,“不知乘月几人归”,说明很多人如他这般带着相思乘月而归,也因而他很洒脱,“落月摇情满江树”。这既是对自己浓浓相思的一种收束,也是一种升华。纵观全诗,可见诗人布局之巧妙,孤月、问月、思月、化月、梦月、归月,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您说,这样一种相思贯穿始终,岂有不写尽之理?这样一首孤篇横绝,千古才情,谁与之同?

有时候我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将我一生的灵感都聚集在这一小会,能写出这样一篇江月,一种相思,我一定会愿意。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7)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