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8-06-15
  • 最近登录:2024-02-28
  • 粉丝人数: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原创】x先生新作点评

笑破红尘 发布于2018-12-14 15:52   点击:2855   评论:6  
x先生在我的博客“短消息”中对我说:“老师给我指点下我博客里参赛的2首古诗及一副对联好吗?学生这里拜谢了!”

不必客气啊! 别称师,都是博友嘛。谈不上指点,还是拜读大作,谈点我的感受吧!
【原创】    x先生新作点评

         x先生在我的博客“短消息”中对我说:“老师给我指点下我博客里参赛的2首古诗及一副对联好吗?学生这里拜谢了!”

 不必客气啊! 别称师,都是博友嘛。谈不上指点,还是拜读大作,谈点我的感受吧!

先看第一首:五绝《题钓鱼岛》(平水韵)

                           冷眼看东洋,且瞥狂。                                 
                 
 长缨藏在手,结网待开张。

 

        这首诗短小精简,直抒胸臆。蔑视日本强盗在我钓鱼岛上的不轨行径,表达了国人同仇敌忾 、万众一心,歼灭敌人的爱国情怀。

【明】谢榛《四溟诗话》有谓: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是说起句破题,如同云天闪电,强调首句或首联一出,就有光彩吸引人们的眼球。此诗首句 冷眼看东洋”开端起势很好。但发端铺垫,未能托起承上启下之力,“瞥”字犯复“小” 字欠妥;诗的转折句  长缨藏在手”,蓄势待发,句中的“藏”字显得含糊胆怯、保守被动,不如改用“擎”字更有英雄气概。接下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包袱抖出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则佳。通过作者的“题”来表达胸中之“志”,揭示本诗之主题,即誓死“保钓”,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战斗豪情!可惜,诗的尾结平淡,有点虎头蛇尾之状,显得软弱无力。可以换成“亮剑斩豺狼”,或者别的什么结尾试试。明人谢榛《四溟诗话》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就是说,诗的结句,要结得有力度,有气势。不仅要呼应主题,还要韵味隽永,耐人寻味。

请注意第二句的声律,平水韵中,“且”字属上声“二十一马”,“瞥”字属入声“九屑”,“蟹”字为上声“九蟹”,“小”字为上声“十七篠”。于是“且瞥”,便是“仄仄仄仄平”句式。在五绝中没有这种模式,倘若“大抝”过后,再做个拗救,也还可以。按正格既然起句是“仄仄仄平平”,承句就应该是“平平仄仄平”才对。句中的“且”、“瞥”皆为仄声字,应改用两个平声字,否则错声违律了。不过,由于情感上的需要,或者遇有专有名词,而置声律于不顾,也可作为“不拘句”对待,但对于“三平尾”、“三仄尾”还是要顾及的,一句足矣,多则乱律!

 

试改作

        冷眼看东洋,疑云压顶狂。

              长缨在手,亮剑斩豺狼

 

再看第二首   七绝 钓鱼岛有感(新韵)

        钓岛蜩螗(tiaotang)总情, 旧仇新恨怒填膺。
          
倘得习总一声令, 跃马争先奋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岛、爱国的满腔豪情,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侵吞我钓鱼岛的罪行怒火满腔,刻骨仇恨。说出国人共同的心声,誓为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句大概是想表达爱岛之情,但这个“情”与“蜩螗”组合,实则费解?以“蜩螗”比喻 钓岛”,不甚妥帖。“蜩螗”,古书上指蝉,大多诗人咏蝉,皆以蝉之高洁比兴寄情,或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冷落凄凉之感概。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大多如此。故此诗起句“蜩螗”之情,未免牵强。第二句承接很好,紧接首句触景生情,怒火中烧,承上启下,为下面作了较好的铺垫。转折句徒起,气势高扬,有高屋建瓴之势,堪当此诗之亮点。句首“倘”字为虚词,有不确定性,改用动词“待”字,显得更主动更有急迫感。只是尾结较弱,力度不够。“跃马争先”的结果怎么只是个“”呢?未能强劲地伸张“怒填膺”复仇之气势,因而诗的主题未能得到很好地提升。张其俊教授说:“一首好诗词,往往会在结穴处给人留下绕梁余音和久久难忘的回音。”“结句多彩多姿,或以景结情,或以事寄意,或以情深化,或以理升华,且常与转折句联袂配伍,相得益彰,皆各有千秋,别具韵味。”

值得注意的是,在格律上,按正格此诗的首句和结句的句式是相同的:即“仄仄平平仄仄平”。但首句“ 钓岛蜩螗总情”(仄仄平平仄平)七绝诗中没有这种结构的句式,这是根据句内两个音步(偶数字,每两个单音节为一个音步。)的平仄相反的原则,即使“一三五不论”,但“二四六必究”,只须将句中的“牵”字改用仄声字即可。

试改作

         钓岛魂牵赤子情, 旧仇新恨怒填膺。
                    
 得习总一声令,踏平鬼子兵

最后再看对联:   楹联一副:

             勿忘  国耻, 卢沟  烽火  常相忆

            扬我  天威,  钓鱼  主权  总关情

 

对联的解读,比起诗词来,更复杂一点。因此,在短文中要想把问题讲透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里只简要地谈谈。

这是一幅四字加七字的组合联。上联,向国人敲响警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时刻准备,保卫祖国,消灭来犯之敌。前句言“国耻”,后句言“常忆”,前句为纲,后句为目,纲举目张,意脉贯通。后句为前句注释,丝丝入扣,扣人心弦,卢沟桥的隆隆炮火仿佛再现;下联,前句“扬我天威”,“天威”对“国耻”,就是扬我国防力量强大之威,有效的歼灭来犯之敌,使敌人闻“威”丧胆,这就是“扬我天威”!无论是军威、国威还是民威,总之是扬我中华之威!如何扬威?后句以“钓鱼主权总关情作答,此句落脚点在“总关情”上,前句要“扬威”,后句要“关情”,这就答所非问了,与前句意脉不通。而且“总关情”对“常相忆”意思相近,颇有合掌之嫌。

从联律上看,下联前句“扬我天威”对上联前句“勿忘国耻”,词性上是“动词”加“名词”对“动词”加“名词”,语法结构是“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堪为工对;而下联后句以“钓鱼主权总关情”对上联后句“卢沟烽火常相忆”,这就不对了!为什么?

先看句式结构,上联后句“卢沟烽火常相忆”,为“平平平仄平平仄”句式,句中的第三字位“烽”字,按正格应该是个可“平”可“仄”的字位,可以说是“一三五不论”;按正格,既然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下联应以“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相对。但下联后句的“钓鱼主权总关情”,则是“仄平仄平仄平平”句式。句中的第二字位“”字、第六字位“ 关”字,应该是两个“仄”声字,用平声字就错声违律了,这就是“二四六必究”的原则。请注意,既然上联后句是个变格句式“平平平仄平平仄”,根据上下联间平仄相反的规则,那么,下联能否用“仄仄仄平仄仄平”句式相对呢?不能!因为这是个“孤平”句,只能用“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句式相对,或者在第五字位改用一个“平声”字,即用“救孤平”句式“仄仄仄平平仄平”也可。否则,“孤平”是近体诗和律联所禁忌的!台湾学者、诗人林正三先生 ,在其《诗学概要》说:“所谓‘孤平’,即是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之谓。犯孤平既俗称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

再从联律上看,下联后句三个音步分别对上联后句的三个音步:即“钓鱼”、“主权”对“卢沟”、“烽火”都是名词对名词,“总关情”对“常相忆”是动词对动词;语法结构上,“钓鱼”对“卢沟 是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主权”对“烽火”却是偏正词组对联合词组,“总关情”对“ 常相忆”是状语对状语。可见,“主权”对“烽火”就不对了。郭省非先生在《浅谈学习写律诗》中有谓:“ 律诗的对仗句,除了平仄相反、词性相同外,还要求词组结构相似,就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律诗如是,对联亦然。当然,这只是按正格联、按律联的要求解读而言,如果是按“变革联”或者是“无格联”解读,那就言过其实了!

试改作:

 楹联一

 中华国耻,卢沟烽火常相忆。

            赤县主权,钓岛虎狼休犯馋!

   

总而言之,X先生这三首(幅)新作,抒发了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入侵之敌的高度警惕和无比的仇恨!作品主题好、思想性强、政治热情高。希望在学习诗联的艺术上不断努力,更上层楼!

    谈点个见,重在交流。不大成熟,仅供参考,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笑破红尘  于莳梦斋  2014.6.28.

                                                                                                                                                                    2015.12.二稿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