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芦苇片语 男  
  • 注册日期:2017-11-09
  • 最近登录:2024-04-09
  • 粉丝人数:13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片语赏诗:诗之眼

芦苇片语 发布于2018-12-05 15:59   点击:1216   评论:2  

片语赏诗:诗之眼

诗有“诗眼”,所谓的“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那个字,它的作用是统领全诗的结构以及情与景。

例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以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其中的“惊”, 即是全诗之眼,画龙点睛之笔。抒情摹状——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威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诗之眼是一首诗的灵魂,与题目相关 ,对应的是题目中的“闻”字,并引领诗中的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摹状,尤其这首诗的结构值得我借鉴,首尾呼应写景,中间两句抒情摹状,诗的起承转合自然如水到渠成,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可叹,可学,可借鉴!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7)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