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羽佳蒙汜 男  
  • 注册日期:2017-03-06
  • 最近登录:2024-02-11
  • 粉丝人数:17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对偶、对仗与对联

羽佳蒙汜 发布于2018-11-20 16:38   点击:2711   评论:2  
《对偶,对仗,与对联》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可能很难区分对偶句与对仗句及对联的差异在哪里,甚至还可能以为是所指同一种形式的句子,现在我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对偶,对仗,与对联三者间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我给大家看两组不同的句式大家就会明白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对偶,不对仗。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既对偶,又对仗。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既对偶,又对仗还关联
   大家明白没有,对偶与对仗差别最大的一点就是,对偶无须替,对仗则要求替 。而对联,则需要替,对,还要关联 。
     对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联的早期定式模式的出现 而对偶句,则是对联的初期模式的萌芽 ,可以说,对仗是律诗的表现形式的一个提升,律诗中间那两个对仗句,是诗的凝炼所在,是诗体的核心价值所在 不能想象,一首律诗中间缺少那两句对仗之后的诗体会是多么的难以有凝聚力 。
     有人会问,对偶能不能归为对联之列?我告诉大家,偶句就是偶句,虽然象,但不能归为对联之列,一如词,很多词牌跟诗体近似,但是不能称诗,各有各的招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的就是门道了。
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
     这就是偶句,而不是对仗,更不是对联了。
对仗也可以重字,包括现在的对联也可以重字,但是这个重字只能在各自的半片中出现,不能在上下句中同时出现同一个重字。
     当然,现在的对联,也允许特定的情况下出现上下联中的虚字同时出现,比如,之,兮等 对仗句,更多的是为全诗起到一个整体的窜联作用 。
     对仗的主轴,象一根线,从头窜到尾,达到让诗有骨,意有凝的作用 。诗中的对仗句,也起到一个起承转合的作用,让诗意流畅而不离主题,内容紧凑而不凌乱,增加了可欣赏性,品评性对联必须是对仗的,对联是比对仗更精炼的一种句式结构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很多人说这句是对联,实则不然,千夫不应该以官衔来解读,就应该是用很多人来解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就不是纯意义上的对联,只能算对仗。
     也有的人会问,律诗中的两联,应该是对偶还是对仗?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是对仗 。
当然,现在的人写七律,更对的是从对联的角度来立意的。
那么,对联的定意又是什么呢?我简单的说下 :对联,源自诗中对偶句及对仗句的表现形式,但是,又与对仗不同,对仗句更多地是服务于诗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对联,则自成一体,可以独立成文成意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象这样的对仗句,更多的是服务于律诗的表达,独立成文成意就显得单薄了许多 。 因为,律诗中的第二联,是承的关键点,他的意,肯定要承起句之意,第三联,也必须要转,这个转,也关系到全诗的意景,所以,如果你单独把律诗中的任何一联拿出来的话,就会觉得表达得有点突兀的感觉。
   今天简说了一下对偶,对仗,与对联的三者间的同于不同的关系,大家以后在说文解字的时候,别把这三个概念搞混淆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2) 查看   收藏(1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