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是怎样的艺术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8-10-29 20:23   点击:974   评论:1  
五绝 以诗代序
要做塔尖人,须从塔下真。妄思空上事,一夜不成神。
——前几日,酬笔道诗友给本人后台留言,叙述了所遇到的一段生活小事件,看到后颇有感触,这是本人的回复。

写诗是怎样的艺术

——回复朋友,兼闲话社会、生活、认识、思想、文化、智慧与写诗

 

朋友说的这个情形里,有制度问题,有工作态度问题,更有社会问题,还可以有联 系写诗问题。

既然我说话朋友认为有益,就试着说到哪是哪,反正要说的是我自己的感受,既不是知识,也非听闻,说出来只有自家味道,不牵连别人的版权。

 

目光放开一点就能知道,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是人类进步行迹中普遍的劣根现象,常常以社会的重视程度为风向标,在新中国曾一夜消失,也随着改革开放一夜兴起,这既有必然的一面,也有教训的一面。

社会发展有经济进步的一条线,也有精神进步的一条线,经济富裕是目标,精神高尚也是目标,这两大目标缺了哪一个都不可能指向共 产主义。

由此便知,以现实的眼光期望经济基础自然决定上层建筑,或无端就期望人的意识极大提高便自然带动经济,都是幻想和空想。要做真正的共 产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离开了以身作则的“革命”二字,以及广泛号召和影响力,都不可能做到,也不可能真正成为这两大主义者。革命是唯一解决人的劣根性的途径。

接下来才是革命方式方法问题。比如,战争,运动和细致入微的变革,这些都是革命,就是不能没有作为。几十年来由于这方面认识的不足和失误,既丢了“思想战线”,也忽视了“路线斗争”,更模糊了共 产主义意识和革命意识,于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个社会主义时期最根本意识也荡然无存,自然而然社会普遍的做人意识,政治的树人用人意识,也同样跟着变成了一塌糊涂。

任何国家都无法解释这些问题,在中国这却是可以解释的,唯丢了毛泽东思想才变得不可解释。

现在,我们还只是保持着一个制度,一个政权,一个军队,一个党,这只能决定基本框架和理念还在,不能决定基本能力和具体性质还在,这是使社会呈现一方面财富急剧增加,一方面精神普遍下滑这种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不能否定这种矛盾现象,也就无法推翻这般对原因的认识。

四十年过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这其中没有一个人敢说没有与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发生这样那样的联 系。抛开主体不说,相互都是受害者,一不小心就上了套,人人都没有安全感,有头有脸可有保镖,老百姓则只能看风使舵,要么在跟风中害人,要么继续充当受害者。这个局面总是不能否认的。

 

说到朋友这种生活经历和面对的小小遭遇,正是上述问题的冰山一角,甚至连这都算不上,因为太普遍、太普通了。社会治理的普遍挂一漏万,高层智慧的严重单一,用人的稀里糊涂,思想建设的广泛缺失和家庭细胞的普遍褪化,让这些都集中在了“去毛化”以及革命意识的缺失上。

说到底,什么是治理中国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国情,怎么也绕不过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几年。

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跨越性,时刻有着对各种意识的敏感,也因此才特别强调战争结束以后的“继续革命”意识,特别是文化革命,并通过移风易俗大大改善了几千年中国文化传统,建立了一整套独具新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最终体现为全民族的新的国家意识形态。

到底是,很多人跟不上他的智慧,以为和平了就不再关乎生死,放松了从心里死心塌地跟着走的佩服意识,甘愿不懂而另搞一套,也不肯理解和消化他的思想和言论,常常是一边举着毛泽东思想大旗,一边以选择心态要么做表面文章,要么伺机独行,总之让大跃进也好,文革也罢,成了主观主义泛滥和公报私仇现象的演舞台,也最终玷污了“革命”二字,还透支了毛泽东思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文化”二字,究根结底是认识和素养问题。知识不是文化,理论不是文化,思想本身也不是文化,科技表面就更不是文化,只有认识了怎么用、为谁用,并形成了具体修养而付诸实际行动,这才是文化。通过认识变成修养,是“化”的证明,把修养变成行动,是素养的证明。素养既是文化的结果,也是文化得以自证有用的结果。

实际上,抓住了“文化”二字,也就等于抓住了社会发展的一切,因为人类本身及其社会的一切无不是文化,唯各式各样的表面样子才不是文化。

写诗就是文化的事,是停留于表面,还是离开表面而深入进去变成真正的文化,这关系到写诗的真伪。真写诗总是要深入进去的,伪写诗自然不会关注这些。

说白一点,写诗既要从不利方面看到光明,也要从光明里看到黑暗,最终是歌颂光明,鞭笞黑暗。

朋友通过十九大学习,提高了政治觉悟,坚持与中央保持一致,这是对的,但作为一个写诗者,不能用诗表现自己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就是不对的。

顺境是生活,逆境也是生活,遭遇就更是生活。如果只倾向反映顺境,而置逆境和遭遇于熟视无睹,非实事求是不说,对顺境的反映也就成了空洞的反映,是用主观态度故意扭曲现实的表现。

 

记得那个《咱们老百姓之少年英雄刘文学》就很好,是反映生活的,《母亲的针线板》更好,也是反映生活的,可是作者笔下只有这些,终看不到自己怎样,于是这些也必然会慢慢变得空洞起来而失去欣赏价值。

文化是活生生的,写诗必然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是全部的,包容的,色彩丰富的。若作者都不能包容,都缺乏全面色彩,写诗也就不具有包容性,全面反映活生生的生活也就提不上,那么写出来的诗除了主观上故意给人看的,读者想看的又在哪里?

人的心理总是爱屋及乌的,厌恶也是这样。读者想看的总看不到,天长日久被动看到的东西,自然也不再喜欢。

什么事情都不只有光鲜的一面,也有瑕不掩瑜的地方,甚至龌龊的一面。只能从光鲜里看到美,却不能从事情的背面提炼出美,这样的艺术本身就塌瘪了,以塌瘪的艺术去反映活生生的生活,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其创造力、表现力、感染力何在?这样的创作,最终会导致艺术走向生命的尽头。

 

这又想到了,朋友当初对我的一首反腐诗里边说“害了老子叫神州”一句的反对,为什么我说朋友的反对是“唱高调”?艺术要遵循艺术的规律,不是靠什么人的一时主观念想所支配的。到今天,朋友应该有所新的感悟。

朋友说:“我昨晚近十一点之时,去派出所报案”,“所以,必须报案”,只要这是事实,朋友就必须有新的感悟,不有新的感悟,就等于自己跟自己的脑袋打架,是自相矛盾。想一想,这样的坏事情是不是害了“老子”这个本该更加和谐的神州社会?那么,腐败的危害是不是更严重?

并非只写花花草草是逃避现实,只写正面而不肯面对负面也是逃避现实。任何逃避现实的做法既不符合创作规律,也不可能真的在认识和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恰恰是因认识不够、思想不深入,还处于谨小慎微不无惶恐的疑惑阶段的体现。把这个阶段的心理带入写诗,哪怕总写歌颂诗,自以为妥当,因对某些真相有意无意的避讳,也会给读者带来反感,这已然是帮倒忙了。

规律就是规律,不可能有无视规律也能够满足主观意愿的事情,即使迷惑得了自己,也迷惑不了广大受众。艺术的本质就是规律,不按规律行事,怎么写诗都是徒以量的增加,其实是已经走到头了。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社会也不仅仅有政治。社会是一切的一切的大舞台,艺术既在其中,也是其中的反映,注定就什么都可以用艺术视角对之。只要一个人带着良心和良知,知道人性还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人格,懂得接受和以什么样的思想为指导,就不应担心他没有政治意识上的底线。

底线是最起码的觉悟。对有底线的人,可以不懂他,就是不能怀疑他。怀疑他,不如怀疑自己;认为他做了什么主观的事情,不如认为自己在犯主观。尽管每个人都在社会中,都有着大同小异的生活,毕竟认识、文化,以及修养和素养,这些也是智慧的反映。

智慧最关乎“化”的程度。不能说人人都有底线就人人等同了,也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天天在一起,两个人就必然是同等的智慧。人与人的智慧既有大体相仿的情形,也有“神”与人之差异的情形。智慧相仿总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哪怕一时出现分歧,若以人的智慧去理解“神”的智慧,分歧就是永远的,且以人的视角是永远想不通的。

中国人的最高智慧就是“神”。所以,中国人特别信仰“战无不胜”,“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道理和能力,又所谓“料事如神”。相反,挂一漏万,按下葫芦浮起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怎么也称不上智慧。

智慧不仅仅体现于认识、思想这样的理论和道理当中,也体现于人的现实行为,比如艺术。为什么毛泽东不仅是思想大家,理论大家,而且还是军 事大家,战略大家,乃至书法大家,诗词大家,而别人不能,或能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显然是智慧的差异冥冥中在起着切分作用。

 

我历来反对对毛泽东的质疑,哪怕把他拉回到人当中来看。够不着的智慧就是够不着,可以用他的智慧去实践,就是不能怀疑他的智慧。实践中遇到问题,要检点自己的智慧,而不能借着自己在实践中的所得来验证他的智慧。几十年以后,之所以人们越来越感到好多事情被他老人家说中了,已然证明当初对毛泽东的态度是不科学的,还是犯了以一种“五十步”的智慧对待一个遥不可及的智慧的错误。这是多大的教训?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用“两小儿”的智慧,再怎么看科学结论也是疑惑不止的,除了直接接受灌输和直接采纳就不可能实现智慧的提升。即便用他们的智慧去以实践来检验科学结论的智慧,也不一定得到与科学结论一致的智慧,甚至完全可能出现对科学结论的重新否定。

艺术就是一种高度的智慧。如果以非艺术的视角来看待艺术,就会犯同样的错误。既然在写诗,就要把艺术创作和一个人的智慧联 系起来,既不能以个人的智慧来等同或代替艺术的智慧,所谓“想当然”,也不能简单凭自己的智慧就断然以为写诗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

艺术的智慧就是对规律的认识。绝不能认为写起诗来了,就自然会摆脱了非艺术的智慧。艺术的智慧是探索不尽的,而且总是处于艺术智慧与非艺术的智慧斗争当中的。我之所以时不时拿顾城的某些诗来说事,就是想说明这个道理。

 

好了,也算说到哪了吧。朋友的情形我也遇到过类似,且不仅仅只关乎生活,好多都是可谓“人生坎坷”的,都能联 系到大的命运、境遇、遭遇、抉择方面,这既是我与社会的关系和生活具体情形的反映,也是我在认识、思想、文化、智慧上的理解和运用的反映。是这些,又促成了我对写诗的认识和对艺术智慧的理解和运用。

具体到朋友能否有这般响应,不得而知。至少从目前来看,好多是不能理解的。这虽无妨,因此而生出的有些争论却是不必要的。什么事情仅仅靠知识和听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些都还不是文化,或说是表面的文化,只有用着了,经历了,感受了,才有体验,才有形成文化的可能。

写诗终归不是用知识和听闻说话,而是用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说话,包括写哲理诗和说理诗也是这样。这样写诗,是一种从骨子里又痛又痒又非喜怒哀乐不可的感觉,是因为心里装满得不得不吐露出来的感觉,是眼前遇到垃圾也要榨出营养的感觉。

这就是写诗的艺术,也是艺术的智慧。为什么一提到“无病呻吟”,人们就会联 系起写诗来?是因为人们见不到诗的智慧,见到的无非是诗的皮毛和皮毛掩饰下的技巧,而这些恰恰是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和“小病大养”的东西。

无病呻吟或许算个“小聪明”,绝对不是智慧。以小聪明看待智慧,还要写诗,必定是与艺术的智慧不着边际的,这也包括评诗和论诗。

 

写诗不单单是写诗的本领。单一的本领再怎么着也是小伎俩、小本事、小聪明,只有寻求更多的支撑才是智慧的表现,才说明在认识和思想上有高度,才说明到了有切实可用的文化程度,也才说明,有可能具有全面洞悉和反映社会和生活的能力。这才是形成艺术智慧的前提。

智慧是文化的最高表现,总是高屋建瓴的,尤其倾向有洞察力、预见力和超常的分析能力,不这样就不可能呈现智慧。这是在“高屋”下不可理解的,也是“空中造屋”不能胜任的。

艺术的智慧就是人对艺术的文化滋养,而不是借艺术的名义以消耗自身。以自身消耗自身,就是直眼达子。直眼达子常常踢倒了这个,碰掉了那个,还不以为然,等于事情还没做就已经乱糟糟了,所谓“欲速不达”。这本身就不具美感,又怎么能滋养艺术的美感和它的智慧?

终究,一切都是认识问题,任何文化也无不来自认识。“实践检验真理”,道理是对的,却绝非什么人的实践都可检验真理,一当绝对化,人很容易变得没有信仰,最终因个人智慧不足而盲目相信实践就是事实,把看不透的表象当做实际规律对待,或用一个表象来解释另一个表象,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犯经验主义,进而导致产生怀疑一切和虚无主义心理。像“一切向钱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压倒一切”,这些认识都需要进一步解释,尚不能代表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人是不能没有精神支柱的。精神支柱是指信仰、信念、理想、追求和这样的寄托。怀疑一切和虚无主义是毁灭良好精神支柱的罪魁祸首,也是寻找替代和建立新的所谓“精神支柱”的温床。例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意识和投机取巧,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人人思腐等极端心理的形成和泛滥。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教训。这个教训从滥觞、蔓延到遍地成灾,从小范围到大面积,从某个阶层到各个阶层,从小部分人到大部分人,直到造成难以遏制的腐败狂潮而令其进一步加剧这种教训的恶性循环,无一不是隐在改革开放巨大成功背后让中国社会又不得不自食其果的重大失误,然而这么大的失误,其原因却极其简单,即怎样对待“文化”二字。这也是总设计师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特别指出的“精神文明”问题。

 

话拉回来,由朋友遇到的事情,想到了社会和生活,想到了认识、思想和文化的联 系,想到了人的智慧在其中的作用,更想到了这些和写诗的关系。这就是我的一点智慧,想来这点智慧在一瞬间也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

不能做到,要理解这些就有困难,还要写诗,势必他对事情的捕捉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用以消化知识而形成文化的辩证能力,就一定是极其欠缺的。欠缺的地方必然影响写诗,就是必须补课的地方,不补课就等于自我否定了文化素养。

无疑的是,有了人的智慧,才有了艺术的智慧,如何看待人的智慧,显然要比仅仅看怎么写诗,更能让人懂得写诗的规律。

朋友讲的虽是生活小事,烦事,对写诗却与大事没什么两样,都是全部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也就都需要用文化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的眼光是艺术眼光的基石,没有文化的眼光就没有艺术的眼光。

才知道,我原来要跟朋友说的是这个。既然朋友能够说出“哪儿不文化,又谁不在文化里”这样的语言,就应该有将这一语言化成骨子里的能力,用艺术的本领和智慧,真真切切又活生生的表达出来。以诗说说我的体会:

每遇事情须长知,一斑至豹益于思。剥能看破皮毛体,拆更问穿因果疑。

草岁木秋终得甚,风身雨足贵成师。宜从全局求详解,不以片观围窄篱。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