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石滴水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7-04-24
  • 最近登录:2024-01-25
  • 粉丝人数: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重阳感怀》是一首好诗

石滴水 发布于2018-10-24 14:21   点击:1523   评论:13  

编号20675的《重阳感怀》,我个人认为是一首好诗。

暂了公家事,倚栏沐余辉。
饱食虽终日,愁城未解围。
遥知篱畔菊,霜下独芳菲。
幸是高堂在,故园免衰微。
况复值佳节,茱萸应满扉。
欲著老莱衣,世路每相违。
蹉跎自有因,负气恐全非。
岂无莼鲈思,抚髀怜新肥。


先来解读诗意(个人解读,不一定恰当):

“暂了公家事,倚栏沐余辉。”
首句看似明了,其实不然。“暂了”不同于“既了”,“暂了”接着还有,而“既了”不一定接着有。“沐余辉”,余辉——残留的光辉。请想一想,残留的光辉照在身上,会不会引起内心的感觉从而产生一些念想?(心如止水也许万念俱灰)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

此刻愁绪袭来,
“饱食虽终日,愁城未解围。”饱食终日还有未解之愁,何因?伏笔埋下。

“遥知篱畔菊,霜下独芳菲。”这难道不是造情之“景语”?为何“遥”为何“知”为何“独”?遥是距“篱畔菊”远,知是对“篱畔菊”熟,独——菊独人也独,“独在异乡为异客”。
“幸是高堂在,故园免衰微。”高堂还在,故园依旧,若这一切不复存在,念想何处是根?
“况复值佳节,茱萸应满扉。” 正值佳节,家里应该是茱萸插满了门扉吧。这应该是作者基于经历的一种猜测,实际情况并不一定。(有人考证,自宋代后,重阳就不插茱萸了,这里不探讨)。
“欲著老莱衣,世路每相违。”“莱衣”,相传春秋楚老莱子侍奉双亲至孝,行年七十,犹著五彩衣,为婴儿戏。后因以“莱衣”指小儿穿的五彩衣或小儿的衣服。着莱衣表示对双亲的孝养。 南唐 李中 《献中书汤舍人》诗:“鑾殿对时亲舜日,鲤庭过处着莱衣。” 明 沉鲸 《双珠记·二友推恩》:“北堂光景迫桑榆,寂寞莱衣久失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九:“祇将媿汗溼莱衣,悔极堂堂岁月违。”高堂在而不得承欢膝下,这是作者的真正愁因。或许是某种原因让作者“高堂在而不得承欢膝下”,这也是作者负气之因吧。
“蹉跎自有因,负气恐全非。”蹉跎有因好解,负气全非难明,“负气”,负什么气,负何人气?难道负气是未“著老莱衣”的原因?此句存疑待解。
“岂无莼鲈思,抚髀怜新肥。”莼鲈之思 ,据《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后来被传为佳话,演变成"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抚髀,以手拍股,表示振奋或感叹。作者正因不能“著老莱衣”抚髀而叹。新肥,当是指家乡的刚做菰菜羹、鲈鱼脍吧,难不成是说自己又胖了么?想起这些更添愁绪。
纵观全诗,句句都是思亲怀乡,有感而发,脉络清晰,用典恰当,情感充沛。不尽管个别词句费解,但它仍不失为一首好诗。
惜因题目违规被判无效。

﹝临屏草草,恐耽慧目。欢迎拍砖,且莫泼粪﹞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