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八卦掌付   53岁
  • 注册日期:2015-02-12
  • 最近登录:2024-02-16
  • 粉丝人数:459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古风的用律与演变

八卦掌付 发布于2018-10-22 16:32   点击:2130   评论:3  
古风的用律与演变
八卦掌付

现在关于古典诗词有很多谬传,古风同样。
我们习惯把初唐以前的诗,称作古风。
其实古风也是有演变过程的,上一讲(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03536)我说了古风形成过程。这里所说的是古风的基本形态。
第一种,从诗经楚辞演变过来的,崇尚质朴天然,文字清新接地气,流传广泛,民间喜闻乐见。比如三秦民谣: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
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比如:孔融的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
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还比如:王粲的《公燕诗》
当然,很多人把两汉乐府归纳为古风,亦无不可。
第二种,文人士大夫之间流传的古体,这种古体富含典故,多以文辞渲染、彰显才华为能事,诗作高雅,犹如阳春白雪。
比如:
咏史诗(魏晋·王粲)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比如:
杨柳歌(南北朝·庾信)

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河水冲激根株危,倏忽河中风浪吹。
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
谁言从来荫数国,直用东南一小枝。昔日公子出南皮,何处相寻玄武陂。
骏马翩翩西北驰,左右弯弧仰月支。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
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凤凰新管箫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
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百年霜露奄离披,一旦功名不可为。
定是怀王作计误,无事翻复用张仪。不如饮酒高阳池,日暮归时倒接䍦。
武昌城下谁见移,官渡营前那可知。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欲与梅花留一曲,共将长笛管中吹。

古风从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到杂言,有的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有的有的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南北朝后期)。古风偶尔会有很标准的律句,很正常,但是散漫的句子多。唐近体诗正是从此处突围出来的,这都是基本常识,无须探讨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但是,均有一个大概范围的,以当时广泛流传的音韵为主的,我们不要以当今的音韵习惯来考察古人。

我们可以认为古风的韵律失传了,因为平水韵产生之前,古人一定有自己的音韵。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

在古风体形成发展过程中,柏梁体这种七言古诗是每句押韵的。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且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体。另有后来的长庆体,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体。元稹与白居易友善﹐诗歌风格相近似﹐元有《元氏长庆集》而白有《白氏长庆集》﹐皆成书于唐穆宗长庆年间﹐故称元白诗体为"长庆体"。宋人所说的“长庆体”,实际就是“元白体”。,叙事长篇七言歌行的专名。再后来,又有了“梅村体”,吴梅村对于李商隐、温庭筠诗歌浓艳的词藻与哀婉抒情的技巧,有所借鉴。从这一意义说,吴伟业不仅继承了“长庆体”的诗歌体式,而且丰富了“长庆体”的诗歌艺术,从而将这种诗体的艺术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从艺术上说,吴伟业诗歌超越元白长庆体的这种“情韵”“风华”之美是刻意修饰而成的,镂金错彩,古人自然高妙之极地。因此,我们可以说,吴伟业将长庆体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却不能认为这个高峰一定高于元稹和白居易那个高峰。总体上说,这两个高峰不相上下,各擅胜场。

综上所述,古风的韵律,只能说我们还没有研究透彻,绝非不用律,就古风入律不入律,以近体诗眼光这一点看,高适、王维的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白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待续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8) 查看   收藏(7)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