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8-04-03
  • 最近登录:2024-01-19
  • 粉丝人数:1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浅谈《雨巷》的朦胧美

芙蓉书阁|邓旺林 发布于2018-09-22 10:41   点击:3426   评论:1  
《雨巷》是我国二十年代新诗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它的发表,使戴望舒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使他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本文着重赏析该诗所具有的朦胧美。
浅谈《雨巷》的朦胧美
邓旺林
    《雨巷》是我国二十年代新诗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它的发表,使戴望舒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使他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雨巷》在艺术上的成功,除了它在新诗的音节、韵律上所作的创新(对此叶圣陶先生当年曾给予高度的评价,赞赏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外,具有朦胧美,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抒情诗而言,所谓具有朦胧美,指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率直明快的抒发、宣示出来,而是通过创造出具有象征色彩与迷离惝恍的气氛的抒情意境来表达,因而既使诗人的主观情意表达得含蓄蕴藉、隐约微妙;又使读者在进行艺术欣赏时产生一种既确定又飘忽、似明朗又迷离、可意会而难言传的感受,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快感。
      《雨巷》具有由多层意蕴构成的非常丰富的内涵。在诗的表面层次上,诗人抒写的是孤独惆怅的抒情主人公希望逢着一个纯洁美丽而心怀愁怨(唯其如此才能够与抒情主人公同病相怜、相亲相知)的姑娘而终不可得的失望、哀怨的情绪;在诗的深一层次里,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某种理想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无法实现的苦痛愁怨;而在诗的更深一层里,读者还可以感受到包括作者在内的一部分曾经热烈响应革命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下所产生的理想幻灭的痛苦、失望和彷徨的情绪。《雨巷》这丰富的涵义、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不是通过直抒胸臆或者借助于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挖掘诗歌的暗示隐喻的功能,借助象征主义的手法,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巧妙地组合为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委婉隐约地表达出来的。例如,诗人孤寂凄清的处境、怅惘失望的心情就是通过寂寥悠长的雨巷、颓圮的篱墙、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彳亍傍徨的抒情主人公、梦一般飘过的丁香般高洁而含愁的姑娘等等意象及其组合来曲折地反映的。
       应该指出的是,运用象征性的意象、意境来抒情写意的诗歌并不见得都具有朦胧美。例如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之七,诗人在这首诗中就是借“经冬犹绿林”的江南丹橘来象征自己坚贞的品格的,这首诗虽然也用了象征性的意象来抒情写志,也写得含蓄深沉、涵义丰富,但并不具备朦胧美。我们之所以说《雨巷》具有朦胧美,那是因为它不但运用了具有象征性的意象、意境来表情达意,使诗歌具有多层意蕴,而且诗中的象征性意象、意境还笼罩着一种迷离惝恍的气氛:在迷濛的春雨中,在寂寥而悠长的小巷里,在一把油纸伞遮盖下的“我”“默默彳亍”、“独自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在“我”的幻觉中出现的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静默地走近”又“像梦一般地”“飘过”、远去……诗中凄清迷茫的景物与孤苦惆怅的人物结合在一起,“我”所处的这种凄清迷茫的实境与“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的姑娘出现的幻境交融在一起,确实使诗的意象、意境蒙上了一层迷茫恍惚的色调。这就将读者带入了那扑朔迷离的氛围中,使读者在阅读欣赏时产生出一种既确定、明朗又恍惚迷离的感受来。
       “雨巷诗人”有对于现实的不满,有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失望,这对于读者来说是确定的、明确的。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绘当时现实生活的黑暗与苦难,没有直接抒发出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失望,但是,读者透过诗中种种带有象征性的意象及全诗的意境并不难将其意会出来。然而诗中有些内容却又不是那么确定、明确,使读者(也许连同作者在内)感到难于一一明白确切地诠释、言传。例如,由于诗人用那像梦中飘过的丁香般的姑娘来作为自己理想的象征,因此,诗人所具体追求的理想是什么?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这对于读者来说便是不确定的、朦胧隐约的。是青年诗人对于纯真的爱情的追求吗?是包括诗人在内的进步青年对于以前曾为之奋斗争取的革命斗争的前途的希望吗?是痛感于当时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绝而产生的对于人际间的热情、理解的渴望吗?是对冲破白色恐怖的压迫而获得自由的期待吗?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呢,还是各方面的内容都有?也许连作者自己也难以言明。即使作者可以言明,但是,由于作者对他所追求的理想是通过一种象征性的意象来暗示而不是昭示,这就使读者在理解把握时产生一种雾里观花、隔帘看月时那种隐显不定的感觉:对诗人表达的理想追求,似乎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而转瞬间又感到并未真正把握。
       当然,这只是说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理想追求的内容不那么具体罢了,而并不等于说它如海外三山虚无飘渺,是完全不可知的(否则就不是朦胧而是晦涩了)。因为到诗人的有关经历及其当时的境况,我们至少可以将诗中所反映的诗人的理想追求确定为与雨巷的悠长寂寥、人物的凄清惆怅等相反的方面即自由、光明、温暖、理解等等属于美善一类的事物。此外,由于诗人的所选取的象征体是人们比较熟悉且具有比较固定的象征义的事物,这也为我们理解诗的深意提供了一把钥匙。例如,丁香花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基于它本身的某些特点(形如打好的结子、清香而易凋谢等等),加上古代诗人对它的反复描写,而且不少诗句又被广为传诵(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 等),这就使得丁香获得了公认的、比较确定的象征义——高洁而愁心郁结。正是由于作者将姑娘与丁香在一起,用“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这就给读者在理解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于是,对于诗人在《雨巷》一诗中表达的理想追求是什么,尽管可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但我们总不至于将其理解为一种磅礴壮阔、雄奇瑰丽的事物(这通常是用高山大海、火、电、太阳等物象构成的意境来反映的)。
       正是由于诗人创造了富有象征意味而且笼罩一种迷离恍惚的气氛的抒情意境,这就使作者能够用有限的篇幅来表达丰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并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使读者能够积极的充分的参与艺术的再创造,并从欣赏时所产生的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情状中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享受。这就是《雨巷》的朦胧美所在。
      【附注】
        1.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然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2.李商隐《代赠》二首之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993.05发表于广西大学《阅读与写作》1993年第五期(总第128期)P10—11
《阅读与写作》: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主办,月刊。刊号:ISSN 1003-6415,CN 45-1091/H。国内代号:48——41,国外代号:M1106
     【附录】戴望舒《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然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说明】/表示转行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