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八卦掌付   53岁
  • 注册日期:2015-02-12
  • 最近登录:2024-02-16
  • 粉丝人数:459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大家看看这首绝句

八卦掌付 发布于2018-09-16 11:16   点击:2454   评论:13  
偶然打开中华诗词学会的吟坛月旦这个栏目,豁然看到评改的一首绝句

《访成都杜甫草室》

茅舍草堂依旧妆,浣花溪水溢幽香。而今广厦云天立,寒士颜开庆小康。

依旧溪边一草堂,风光已改昔年装。周遭广厦齐天立,寒士而今尽小康。

【评】这是一首很有些意思的小诗,可惜气脉不贯,有隔靴搔痒之嫌。首句即不顺畅,今理顺为“依旧溪边一草堂”。次句无关题旨,换一句充实上句,启动下句。三、四句意思尽有,笔墨不到位,不得不“扶上马,送一程”,改成现今模样。

本人觉得吧,平心而论,虽然原作写的不是很到位,但意思基本明了,第一句写杜甫草堂还是旧时模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因此第一句就说明当地古迹文物保护的非常到位,很好,并不存在“气脉不贯”一说,更无隔靴搔痒之感。第二句,点明地点,在浣花溪畔,何来无关题旨。?这首绝句的妙处在于转接,以杜甫的口吻写来,颇觉生动,彼时,杜甫居草堂,可谓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己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作者设想,诗圣如活在当下,易感欣慰。韵味悠长,何来笔墨不到位?倒是这巧妙的转换,被改成周遭广厦齐天立,寒士而今尽小康。令人遗憾。完全成了所谓老干体,毫无嚼头。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