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馆闲话 > 帖子
留取残荷   0岁
  • 注册日期:2014-02-26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30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几笔闲谈

留取残荷 发布于2018-09-13 11:24   点击:1057   评论:1  
天涯孤舟
随笔
一番烟雨一番秋,十里青山未白头。
寒鸟高飞声自厉,大江东去浪如仇。
花从雪拥方惊艳,月在云遮始半幽。
摇落何须悲草木,微躯百折亦风流。
和孤舟兄的相识约有十年。2009年我在汤沧海兄的邀请下,加入了5460论坛诗词版的编辑组。那几年里,孤舟对诗词的意气大概一多半倾注在“百花潭”论坛中。可是没几年,论坛迅速萧条。热闹一时的“百花潭”论坛也归于寥落。
今年的秋日,就旧体的发展与困境和孤舟又有一番交流。尽管创作无多,但他思考依旧。有思考者,才有诗词的未来。这首《随笔》是他的新作。
一番烟雨一番秋,诗词的凉意不始于今日。五四以来,诗词就不仅面临着地位下降的问题,也面临如何打破写作套路化的问题。但十里青山未白头,新的花叶还在老树上悄悄蘖生。
摇落何须悲草木,微躯百折亦风流。这个结尾也是我喜欢的,没有那样的跌宕,哪有那样的风流。倘要诗词不死,必然要无论如何摇落,它仍能暗地滋长,向夜而生。

陆离
空阶
小径青砖古,飞红不计年。人踪皆散去,积翠夕阳前。
次句最可玩味。不论人来,不论人往,花总这样飞着,全然没有时间的观念。当然,在人踪散去时,满地夕阳,一庭积翠,才显得分外虚静、充实与灵动。
尽管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但偶一驻足甚或永久停留仍值得尊重,因为较之人类,自然才是无垠,才是永恒。

1黄金颊
三宿鲁迅故里隔壁
薄酒陪先生,雨打军篷帐。续得先生骨,不用先生相。
2郁庵
题猛虎图
一啸声何极,顶峰秋月高。文章慎莫露,举世好皮毛。

追忆鲁迅的诗词历来很多,但多用七律。第一首却用五绝,可谓善避五绝之短而能用其长者。所以出色,在于作者能够凸显一对矛盾:先生骨与先生相。第二首同样揭示出一对矛盾:文章(皮毛)与虎骨。
两首诗都很好,不必说。我想谈的是,应该如何面对并有效应对这样的矛盾?
传统诗词向现代诗词的演进过程中,矛盾和困惑都很多,比如俗语与文言,现代语境与诗化表达,诗体的局限与语境的芜杂,等等。回避当然解决不了问题,但学用先生相,或袭用虎皮毛就能解决吗?我想,要这些矛盾和困惑,要点有三:思考的持续,视野的扩大,书写的跟进。不然,要不陷入套路化写作,要不变得虚无茫然,丧失继续写作的动力。
续得先生骨,不用先生相。骨相难得,莫恋皮毛。

邓水明
秋思
明月来沧海,秋风上画楼。萧萧黄叶夜,满地是乡愁。

我注意此诗两点,一是画楼,二是乡愁,尤其是后者。为什么明月秋风一来,黄叶落下,满地就是乡愁?文字是一个个跳跃、朦胧的路标,这些路标非得指向“乡愁”么?总觉这样的登楼,无论秋风,抑或明月,都一并辜负了。至于画楼,只是给自己编织的一个虚拟的牢笼。解得跃入沧海,才见超脱,才见手段。

浪里乌条
天光凭幻春秋雨,上下污泥即是家。做个英雄不出世,闲情付与一池花。

洁白纤妍的藕却能和英雄发生勾连,是这首绝句的奇特之处。但较诸诗,作者其人其事或更值得说说。
十几年前,诗坛实验和创新之气成风。乌条也不例外。他与南柯、天涯孤舟、千古兴亡等一众诗友就现代意象入诗以及如何突破“仿制古董”路径等热点话题有过激烈辩论。譬如他说:
“我发现,守着“古典”两个字,将使自己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就象当年之康梁“改良派”一样,既想革除旧弊,又要稳住龙廷。实在是不可能两全的。
按古典的审美取向,必须是美的、雅的才能入诗。而现代的艺术观念,则不惟美雅,便是丑恶、琐碎、无聊...都可以入诗,从而真实完整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看,觉得现代意象这个缺乏诗意、那个缺乏诗意,却正是“古典”情结所致。写古体诗词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保皇党人”,越是高手,越是铁杆!
我痛感,要对古体诗词作深入的改革,不挣脱“古典”的束缚是不行的。也就是说,整个的审美情趣及鉴赏方法都将改变。与古人作品唯一相似之处就是形式上的格律而已。
十几年后,我在微信上问独孤食肉兽:你现在对旧体诗坛看法和观察,有什么变化吗?兽是诗坛老人,自有一番他的观察。
兽答道:短线泡沫甚夥,中线不死不活,长线死路一条。 
做个英雄不出世,闲情付与一池花。那么今天,还有谁在池头张望呢?

孟依依
赠西湖初遇
西湖初遇春风好,西湖再遇春风老。安得此情同春风,明春还来绿芳草。
孟依依作为诗坛的名人,这首大概是她不太知名的一篇。细察依依创作的路径,这首大概也有本事。但读诗又何必细究本事呢?
十几年后的今天,诗坛作者们很难想象到在1999-2004年间的网络诗坛是何等的热烈与璀璨。坛子里,老人们就作品不断争论,新人们则闻风不断涌入。十年后,论坛急剧衰落。一时间,寂寞和虚无笼罩,像极了男人们的高潮。
安得此情同春风,明春还来绿芳草。写下这句时,我已说不清身边有多少诗友离散。
但离散仍在继续。
曾在Q上问过一个诗友为何搁笔,他自己解释为江郎才尽。对个体而言,这似乎是个很好且得体的解释。
然而,为什么清代大诗人吴伟业死前要嘱咐墓碑刻上“诗人”二字?
黄钟毁弃,地维倾折。我们这一代,失去的不只是个人的才情,也失去了“诗人”二字。
不知道,何时可能找回。

天涯
与儿
尺寸娇躯渐长成,近来学语语难明。只因守得儿安好,不记当时与命争。

我有时很喜欢女性的视角,也许不如男性的宏大与壮阔,可是也有它的柔韧与惊心动魄。“只因守得儿安好,不记当时与命争”就是这样的句子。
尽管鲁迅有过众多关于孤独者的文字,可他的一生到底收获了许广平与一众好友的温情。
相依,是人一生重要的支柱之一。父母和孩子,是这个世上最重要的依存的关系之一。然而,我们所见的诗词,不是写孩子那一方(常常是游子)对父母的歉疚,就是写父母那一方对孩子的期待。我们的世界与视角不应仅仅如是。
“农家无论是颗菜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在乡村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只有物质来充实她们。”(《生死场》)这样刻骨的语言来自青涩而大胆的萧红。也许,诗坛需要同样的青涩与大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