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与学习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8-08-13 17:20   点击:1271   评论:4  
这是给酬笔道诗友在本人后台留言的回复,不期谈到了学习问题,觉得有点意义,稍作调整拿来搁此。

写诗与学习

 

上次回复时,是看到了朋友说:“从根本解决诗歌意识领域的问题,在52网是第一次看到老师的文章详细论述,当大赞!这是真正的教学,当是对理论和实践的引导,老师以每一次的启发而不是每一次的肯定,如果老师教人要诗歌必须怎样写,或者必须怎样合辙押韵的,那才是骗人,那些书到处都是,网上随时搜到,而老师没有那样,而是与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一时有感,我才道:“朋友还是不要多想,我是教书的,知道什么书有,什么书没有,什么书有益,什么书害人,仅此而已。学无止境,唯思维要凝聚。

这样说,无非是出于与朋友谈诗的考虑,不想给自己(也不接受)定这么大的一个调子,像“救世主”似的。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能够做些与人为善的事情足矣,至于别人是否认为与人为善,除了扪心自问,管不了那么多。

劝朋友不要多想,就是告诉朋友对我所讲的不要往外过度联 系,要结合具体写诗的过程来深入体会。意思就是,什么东西离开了有的放矢,都可能成为“流弹”而害人
 
多想与多想想是不同的。多想想是围绕一个核心的三思行为,总是有针对性的,而多想则是有根没根地胡乱联想和联 系

学习有自身的规律,不是图个长胖子,要一点一滴地弄通弄透,杜绝一知半解,不是知道这个就去想那个,这不是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把一个知识先弄个彻底,然后用于实践体会验证,进行在实践中具体一反三地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随着这样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学习。一个知识还没有弄通弄透,就不去想别的,否则不知不觉地让学习就会造成什么都是浅表知学,再丰富也是形而上学的。

为什么我说朋友有的时候在牵强附会,强词夺理,根就在这里。这也是当今大多数人普遍的问题。联 系到我的职业,作为改革开放全程的经历者和参与者,深深知道这么多年来教育之所以越走越功利,想遏制也遏制不了,不都是客观原因,教与学方面过于重视形式和量,这种主观原因也有很大的责任。

就真正的学问讲,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媒介是实践,是解决问题。没有这个媒介和从这里得来的认识和体验,知识再怎么积累也是空洞的,说教的,教条的,就必然导致一个人总是从知识看知识,其后果就是走向正常自我认知的反面,不论迷失自我还是过于自我,觉得自己总是有理,自以为不可战胜,而且知识越丰富,他就越能找出这样的理由,其实是空虚的顽固不化,是不再有自知之明的表现,换个词就是“文而不化”。

所以,学习什么就是什么,就是要集中围绕什么。同时,联 系实际也是围绕学习的范围举例子,而不是从旁处引申过来,更不能还没有想到这个方面实践的例子,就去想别的方面心得和知识,一旦这样做了就必定是牵强附会的。

“学无止境,唯思维要凝聚”,这正是代表了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学习方法,都是要深入学习的骨 髓的。不深入骨 髓,就不能真正理解学无止境,某一知识就可能被扩大化,出现以偏概全。同样,思维不凝聚就不肯在一个地方有切实深入,就看不到知识的本来面目,到真正想问题时就免不了东拉西扯,总以为这也知道过,那也知道过。殊不知,尽管有所知道,也都是现象的,因为从没有对一点一滴有过彻底的深入实践和研究。

要知道,什么东西一旦成为知识,也同时成为了现象的东西。比如,我用一个知识或理论去解决了问题,然后把这个本领和其中本质的东西告诉大家,对我而言这些东西没有变化,无非我到下一个问题时因地制宜就可以了,而对大家而言这些因为没有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和真正的自我感知,就依然是表面知识,是现象的,不能用我的经验来说明大家也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知识和知识之所以需要实践这个媒介的道理。如果用我的经验来直接说明和断定大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这便是牵强附会和东拉西扯。

再比如,我对党的各种政策、精神、做法,之所以常有我自己的看法,是因为我在其中,既是执行者也是实践经历者,这才可能帮助我上升为新的知识。如果缺少了这种实际的中间环节,或者只形成了肤浅的认知,得出什么样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除了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牵强附会,传声筒似的人云亦云,便是无法解释的。

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我的知识积累,反而会诱使我的思维结构走向偏颇,造成一系列知识和实践不合实际,而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危害。

再比如,朋友一边从我这里学习,一边去想自己那些问题,事实上是放不下,合上了就以为学习到了,合不上就产生怀疑,这就是从一个跳到另一个而不能思维凝聚的表现。

要学习,就要先把学习的东西用于自己的实践,在实践中优先来思考这个东西。同时,要暂时扔掉自己原来所有先入为主的知识和心得,等待后来再去验证,而不是刚一学习还没深入,就来思考自己原有的那些。

什么东西一掺杂起来,总是要乱的。学习不是自己跟自己打架,出现打架的情况,要首先想到学习的路子对不对,而不是先怀疑和猜忌,乃至否定所学习的东西。否则,什么都可能学不到,空余一肚子知道这个,知道那个。

又比如,受这个网的局限,我在这里讲的是写诗,那么就先要围绕着写诗来。在写诗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好多我讲的道理,原来是必然会与一个人具体的人生联 系起来的,可是不去实践,光用这些来想人生,来想生活和社会,就等于剥去合理内核,把我讲的变成了空洞的东西,不仅什么也解决不了,而且拿着这样的东西到处跑,非但不会于人有利,甚至是要害人的。

这也是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不在这个网,我当然可以直接讲人生、生活、社会、政治、思想、理想等等,也许更能看出具有普遍可学习性,但这里是诗网,要结合写诗和有利于写诗进行,普遍的道理要服从于写诗这个特殊道理。

当然,对一个善学者,他怎么都是能学习到东西的,所谓“万事一理”,“触类旁通”,“见机而学”,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具有这样的学习能力。

又比如,总有人想从一首诗立马就得到写另一首诗的能力,严格说这样的近路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这首诗还不知道从哪里来,再怎么围着转,另一首也不可能水到渠成,尽管世面上人人都以为可能似的在这么做,都以为或多或少有所感悟和成就,甚至有大量的“学问”推销出来,可是有几个人逃出了呻吟和憋诗现象?

反过来讲,也一样。光知道写诗与人生,与生活有关联,却没有具体和深入的实践过,写诗和说话还都仅仅将这些简单地停留于表面理解和口头上,这根本就与艺术还是捕风捉影的联 系,实际是八竿子打不着,又怎么能说明和解决相应问题?即使有侥幸可能,也不能就此发昏下去。这种情况,多少实践都等于徒有其形,是抓不到实质的。

抓不到实质的学习,永远没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可能,反而是越积累越糟糕的,越不利于解决问题,倒易于走向反面
 
写诗的学习就是写诗的学习,又不仅仅是写诗的学习,轻视前者必学不会写诗,轻视后者写诗便徒有其表。这就是写诗与学习的关系。不过,抛开写诗谈学习,让这个网徒有虚名,是不合适的。

好了,又跟朋友说了这么多,虽拦不住朋友的各种各样的联想,但相信作为教给朋友的学习方法还是不害人的。照例几句:

大千世界要寻因,须借明睛先破尘。一赖心头无印染,次凭脚下有遵循。

淤泥不见清莲出,浊水焉知植物纯。假作真来真亦假,真真假假事和人。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