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渔樵   
  • 注册日期:2013-07-10
  • 最近登录:2024-02-15
  • 粉丝人数:4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四六至四八)

渔樵 发布于2018-08-13 12:10   点击:4455   评论:1  
河北省博野中学 于铁江译释(2018.8.13)


 

http://image98.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7/2807/76728912_20

其四六(伊阙佛龛碑)

青琐婵娟褚遂良,毫端犹带绮罗香。

可怜鼓努三龛记,乍绾双鬟学霸王。

【启功自注】

伊阙佛龛碑⑴。

褚河南⑵书,世称为青琐婵娟⑶,不胜罗绮⑷。观于雁塔圣教序⑸,正符所喻,亦褚书之本来面目也。至于女道士孟法师碑⑹,则有意求其严整,未免有矜持之态。惟字不盈寸,引弦尚不难于中彀⑺。至伊阙佛龛碑,则不然矣。

昔日丰碑,贵在大书深刻⑻,结字欲其充实,行毫欲其饱满,所谓擘窠书⑼者,正贵其填足方格也。盖行押书⑽挑剔撩拨⑾,便于简札,唐代之前不以入碑。晋祠、温泉,帝王之笔,作古自我⑿,莫之敢议也。不宁是也⒀,楷正之真书,于书碑者犹或嫌其未古,必搀以隶意,始觉庄严。如北齐诸刻,文殊般若碑⒁,泰山金刚经⒂,呼为隶则似真,呼为真则似隶。胥直此之由也⒃。

河南书趣,本不适于方整,而此碑独架构求其方,笔势求其挺,于是鼎折膑绝⒄,两败俱伤,则误追隶意,舍长就短之故耳。

【译者附注】

伊阙佛龛碑:亦称“褚遂良碑”。篆额题《伊阙佛龛之碑》。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刻于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壁宾阳洞内。这里因伊水东西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隋唐以后,习称龙门。《伊阙佛龛之碑》通高约5.00米、宽1.90米。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字共三十二行,满行五十一字。计一千六百余字。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其母长孙皇后逝世后做功德而开凿。这通碑原应为北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关于该碑的记载,始见于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欧阳修之《集古录》及赵明诚之《金石录》。

褚河南: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任谏议大夫、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于官,享年63岁。天宝六年(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青琐婵娟:华丽宫殿中的美女。青琐:原指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后借指宫廷,也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此处用以比喻褚书华美。

4 不胜罗绮:本形容女子体态柔弱,似乎连罗绮衣服都不能承受。此处比喻褚书柔媚。

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唐代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石,凡二石,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两碑碑额、碑文书写方向互相左右对称,两碑共1463字。上碑为序碑,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西侧砖龛内,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碑文21行,行42字,由右而左写刻;下碑为序记碑,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东侧砖龛内,唐高宗李治撰文,碑文20行,行40字,由左而右写刻。

6 女道士孟法师碑:《孟法师碑》,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碑石佚次,拓本册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满行九字,凡七百六十九字。有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人跋记。此碑书法质朴,与《雁塔圣教序》之空明飞动不类,运笔多隶法,与《伊阙佛龛碑》相近。现有文明书局、有正书局影印李宗瀚本,临川李氏石印本。

引弦尚不难于中彀:拉弓还能把弓拉圆,射到应有的射程。引弦:拉开弓弦。中彀(gòu):在弓箭射程之内。彀:弓箭射程。此句是说孟法师碑字很小,下笔容易准,写出的字还能不失法度。

8 大书深刻:碑上的字写的大,刻的深。

擘窠书:碑上的字填满方格,似乎要把方格撑裂。擘():掰开。窠(kē),本指鸟兽的窝,此指碑上画好的方格。

10 行押书:早期的行书字体。押,本意为“署”,即署名、签名之意。是当时人们在签字、画押、传递讯息时随手写成的字体, 故称为行押书。

11 挑剔撩拨:形容行书用笔灵活。

12 作古自我:从我开始自创先例。

13 不宁是也:不仅如此。是:这样。代指碑体字追求严整饱满。

14 文殊般若(bōrě)碑:国家一级文物,原同著名的清凉寺、二佛洞相伴在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北白石乡水牛山上。碑高2米,宽0.7米,厚0.15米,碑文为佛经,字体由隶变楷,楷意浓重,浑厚端庄。与汶上汉代衡方碑齐名,是继衡方碑之后的碑中骄子,珍贵国宝。

15 泰山金刚经:摩崖刻石。南北朝时刻于山东泰安县泰山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没于水下千年,泉水改道,始见天日。书者何人,无定论。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迹逾一尺,笔法隶楷参半,多用圆笔,有篆意,结体雄深拓展。是魏体楷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16 胥直此之由也:都只是因为这个缘由。胥:都。直:只。此之由:“由此”的倒装。

17 鼎折膑绝:战国时期,秦武王力气很大,喜欢角斗,争强好胜。国内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均被他任命为达官显宦,经常进行决斗比赛。有一次,秦武王来到东周洛阳,看见大禹留下的九鼎,就与孟说打赌谁能举起殿前的大鼎,孟说不行。秦武王亲自举鼎,结果折断膝盖骨而死。比喻褚遂良舍长就短,勉强追求隶意,反而不伦不类。

【原诗题解】

此诗评价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指出褚书的特长是华美柔媚,而伊阙佛龛碑却舍长就短,勉强追求严整古朴的隶书风格,结果两败俱伤。

【原诗译释】

青琐婵娟褚遂良,毫端犹带绮罗香:褚书就像华美宫殿中的美女一样柔软姿媚,笔端还带着绮罗的香气。绮罗:女子所穿的衣服。

可怜鼓努三龛记,乍绾双鬟学霸王:可惜的是,伊阙佛龛碑鼓足力气勉强追求隶意,就像一个刚刚可以绾起发结的妙龄少女却去学楚霸王的气概,弄得不伦不类。可怜:可叹,可惜。鼓努:鼓劲,努力。三龛记:本想在伊水出口处开三座佛龛,后只开了一座,就是伊阙佛龛。此处代指伊阙佛龛碑。乍:刚刚。

【附图】伊阙佛龛碑

 

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081e2c8859ee3d6d26c680c973166d41/c75c10385343fbf2eb32990cb07eca8065388f86.jpg

其四七(鹡鸰颂)

翰林供奉拨灯手,素帛黄麻次第开。

千载鶺鸰留胜迹,有姿无媚见新裁。

【启功自注】

鹡鸰颂1

此颂因为唐明皇御撰,后有敕2字,遂号为御书。然明皇书有裴耀卿奏记及石台孝经3批字,笔势与此并不尽合,因启后人之疑。疑者有二类,其一疑为米临4,此已不足多辨5。其一谓硬黄6摹本,其说谓米元章记其所见者为绢素7本,米氏鉴定,不能有讹,此非绢本,必属不真8。且硬黄摹书,已成常谈,此本既为硬黄,苟非摹书,又将何属?余昔年曾见原迹,墨痕轻重,迥异钩填9,然则此桩公案,究竟如何剖决?

一日阅宋代诏敕、告身10,皆出御书院、制诰案11书手所写者。文属王言12,后有敕字,然无一本出宋帝亲笔。又见乾嘉时南斋13翰林奉敕以精笺录御制诗文,或高头巨卷,制逾寻常14;或寸余小册,仅盈掌握15。而同一诗文,累见复本16。盖词臣精写,以代印刷,清代尚尔,遑论17李唐。米氏所见绢本与此纸本,可谓同真同伪。同真者,同出开元翰林供奉18也;同伪者,同非明皇手书也。至于硬黄必用以摹书之说,则痴人前不必说梦19矣。

【译者附注】

1.鹡鸰颂:传为唐玄宗李隆基书,行书墨迹,316行, 行78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此件董其昌有临本。此帖书法萧散洒落,丰厚腴美,给人行行淳厚之感。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气完足,遒劲而舒展。

2.敕:本指自上告下之词,南北朝后特指皇帝诏书。

3.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书,太子李亨(唐肃宗)篆额,镌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碑文隶书,十八行,行五十五字,书法工整,丰腴华丽,结体庄严恢弘。原石由四块黑色细石,长方柱体,四面刻字,高620厘米,宽120厘米。碑顶雕刻着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原石现藏于西安碑林。

4.米临:米元章所临摹。

5.不足多辨:不值得多加分辨。谓与米元章风格相差较大。

6.硬黄:古纸名。用以写经和临摹古帖。以黄檗和蜡涂染,质坚韧而莹澈透明,便于法帖墨迹之响拓双钩。又用以抄写佛经,以其色黄而利于久藏。唐宋时最为流行。

7.米元章记其所见者为绢素本:米元章有《书史》《宝章待访录》,谈及所见《鹡鸰颂》为绢素本。绢素,未曾染色的供书画用的白绢,即诗中所说的“素帛”。

8.此非绢本,必属不真:指今天所见的《鹡鸰颂》是硬黄纸所书,不是米元章所记的绢素本,所以一定不是真的。这是作者引用的怀疑者的说法。

9.迥异钩填:跟先钩出轮廓再往里填墨的临摹本完全不同。

10.告身: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

11.御书院、制诰案:宋代书写皇帝诏命的官署。

12.文属王言:诏命内容为皇帝所说。

13.南斋:清宫南书房。

14.制逾寻常:超过平常的规格。

15.仅盈掌握:刚刚握满掌心。

16.累见复本:不断见到重复的写本。

17.遑论:不必说。

18.翰林供奉:为皇帝起草诏令的词臣。

19.痴人前不必说梦:对白痴不必说做梦之事,因为白痴根本不懂得做梦是怎么回事,说了也白说。此处以“痴人”比喻只知道硬黄用于摹书的人。其实,硬黄既可以用于临摹,也可以用于书写。

【原诗题解】

此诗指出,《鹡鸰颂》出自唐元词臣之手,有灵动之姿而无软媚之迹,开创了一种新的书法风格。

【原诗译释】

翰林供奉拨灯手,素帛黄麻次第开:唐元的翰林词臣确为书法高手,将白色绢帛和硬黄麻纸依次铺开抄写皇帝的诏敕。拨灯:见唐代林蕴《拨灯序》,为执笔方法名称。素帛:即绢素。黄麻:即硬黄。次第:按照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诗中指词臣抄写诏敕有时用素帛有时用黄麻。

千载鹡鸰留胜迹,有姿无媚见新裁:《鹡鸰颂》流传千年,留下了非常好的墨迹;有灵动之姿而无软媚之迹,开创了新的书法风格。

【附图】鹡鸰颂

 

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6e18e05942ea7d4a.jpg?size=1553x1966


其四八(李邕)

跌宕为奇笔仗精,飚如电发静渊渟。

学来俗死何须怪,当日书碑太逞能。

【启功自注】

李邕1。相传有自论其书之语云,似我者俗,学我者死。

行押2书碑,自晋祠铭3始。李靖诸碑4继之,而纤弱不能跨皁5。怀仁集王右军书6,只是巧艺之工,无关书碑之事。李泰和出,行书书碑,始称登峰造极。盖碑版铭石,书贵庄重,而行押佻举7,两不相侔8。李书则以蝉联映带9之笔,作泉注山安10之势。欹侧11之中,具方严之度。书丹12之道,至此顿开天地。

李氏书碑,云麾二李13之外,麓山14最为煊赫。石室15、灵岩16,刻手不精,东林17、追魂18,只传翻刻而已。刻手最精者,推李思训碑,其起止截搭19,作用亦最明显,一若其体之固然者。然吾得麓山碑阴,排列出赀20人名,字不盈寸,明人以大字题名覆其上,拓者遂少。其字既小,又属例列衔名21,不如碑面之精意22,其跌宕之姿,竟无所施展。乃知其百态纷呈,未免出于有意耳。

【译者附注】

1.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一说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其父李善,曾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邕为唐代行书碑法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2. 行押:行书的别称。

3. 晋祠铭:晋祠铭即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当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全文1203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刻工洗炼,可谓行书楷模。

4. 李靖诸碑:当为李勣碑,唐仪凤2年(公元677年)106日由唐高宗李治所书,行书字体。其碑在陕西省礼泉县昭陵。

5. 跨皁:又作“跨灶”,本指良马奔跑时后蹄印跃过前蹄印,比喻后辈超过前辈。

6. 怀仁集王右军书:即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文为唐太宗撰写,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7. 佻举:轻佻活泼。

8. 相侔:相等,一致。

9. 蝉联映带:指行书点画间的钩连照应。

10. 泉注山安:孙过庭《书谱》语。泉注,泉水只会落于同一地点。山安,像大山一样稳定不动。形容字体端方稳重。

11. 欹侧:倾斜不正。

12. 书丹:以朱笔书碑。

13. 云麾二李:指《李思训碑》和《李秀碑》。因二人同封云麾将军,故称。《李思训碑》,著名书法碑刻。公元720年立,李邕撰文并书。铭文记述李思训生平事迹。现存陕西蒲城,已残。是李邕书法代表作。亦有拓本传世。《李秀碑》:亦称《云麾将军碑》。堂天宝元年(七四二)正月立。李邕撰文并书。原碑被裂作柱础,明万历六年(一五七八)李荫、邵正魁、董凤元于县署中掘地得之,仅六石。县令王惟俭携四石至大梁,后遂佚,仅存二石今在北京文天祥祠。行书。二石皆十二行,行五至十三字不等。

14. 麓山:指《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 730 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传说为李邕生托名)勒石。原刻在古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

15. 石室:指《端州石室记碑》。唐代正书碑刻,李邕书。开元十五年(727年)刻于端州七星岩。

16. 灵岩:指《灵岩寺碑》。天宝元年(742)十一月,李邕撰文并书。石原在山东长清县灵岩寺大雄宝殿西侧鲁班洞,残碑高220cm,宽100cm,厚50cm,这块碑在被发现时已经断为上下两截,而且下半部分有残损。

17. 东林:指《东林寺碑》。自署立於唐开元十九年(731)。碑係重刻,行书,二十四行,行五十二字。碑在江西庐山东林寺。此碑著录首见欧阳棐《集古录目》卷六。碑文题称:“前陈州刺史江夏李邕文并书”。

18. 追魂:指《追魂碑》。又称《叶有道碑》,全称为《唐故叶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唐代道士法善请求李邕为其祖叶有道撰碑文并书。

19. 起止截搭:笔画的起止和配合。

20. 出赀:同“出资”,出钱。

21. 例列衔名:按照惯例列出职衔和人名。

22. 精意:专心诚意。

【原诗题解】

此诗评价李邕用行书书写碑文,跌宕生姿,百态纷呈,是他有意为之,后人很难学习和模仿。

【原诗译释】

跌宕为奇笔仗精,飚如电发静渊渟:李邕所写的行书碑体,跌宕新奇,笔法精妙;动处如疾风闪电,静处如水止深潭。笔仗:笔法。飚:音biāo,暴风。渊渟:水深不动。渟,音tíng,水积聚而不流动。

学来俗死何须怪,当日书碑太逞能:学习模仿李邕的人非俗即死这有什么奇怪的,当年李邕书碑时极尽跌宕变化之能事,后人又如何学得到呢?

【附图】李邕书李思训碑

 

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490b2bd436d12f2eca05a9627fc3d5ff/b03533fa828ba61e9a34822c4134970a314e59de.jpg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