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渔樵   
  • 注册日期:2013-07-10
  • 最近登录:2024-02-15
  • 粉丝人数:4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李商隐《海上谣》详解全译

渔樵 发布于2018-08-08 08:01   点击:6113   评论:1  
河北省博野中学 于铁江(2018.8.8)



海上谣

李商隐

桂水寒于江,玉兔秋冷咽。

海底觅仙人,香桃如瘦骨。

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

借得龙堂宽,晓出揲云发。

刘郎旧香炷,立见茂陵树。

云孙帖帖卧秋烟,上元细字如蚕眠。

李商隐的诗歌,向来以索解为难著称。这首《海上谣》也不例外,关于它的写作时间、写作动机、中心意旨、诗句理解历来颇多歧异。但这些纷纭的解说又有个共同点,就是由写作背景确定诗句所比附的人事。其写作背景本无明显证据可以确定,故诗句所比附的人事就更是各注家的自由发挥,自然难免众说纷纭了。笔者认为,既然写作背景没有明显证据可以确定,就可以先不去管它;而字比句附又一向是传统注诗的痼弊,所以这篇诗的解说完全可以把这些抛开,回到作品本身,看看作品到底塑造了怎样的情境,这个情境会给读者怎样的感发和启示。

先看题目“海上谣”。“海上”,诗中特指海上仙山。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李商隐《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谣”意为没有根据的传闻。“海上谣”就相当于“仙界的传说”。从题目就可看出,这是一首游仙诗。既是游仙诗,对诗意的理解就完全不必拘泥于作者的现实事迹。《海上谣》借鉴李贺《梦天》诗的地方很多,为便于比较,先把《梦天》诗抄录于下: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海上谣》的立意、结构、句法、意象与《梦天》多有相似之处,将这两首诗参看,理解起来就更为容易。

桂水寒于江,玉兔秋冷咽:月宫的秋水,比人间的江河更加凄寒;玉兔难以承受秋霜的侵凌,瑟瑟呜咽。桂水:月宫之水。传说月中有桂树,故以桂代月。《酉阳杂俎 礼异》:“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前代注者多以桂水为漓江,并据此推断此诗作于桂林。漓江是现实之景,而本诗是描写仙界景象,明显不能融贯。只凭此断定写作时间,根据不足。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本诗题目为“海上谣”,一开篇,作者就已经来到了仙界(注意此诗所写的仙界融合了传说中的月宫、蓬莱山、龙宫、西王母等多个神仙故事,具体方位不可拘泥),看到月宫中一片瑟缩凄寒之景,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为全篇定下了冷寂的基调。

海底觅仙人,香桃如瘦骨:我遍游海底寻觅传说中的仙人,却杳无踪影,只看到传说中香美可口、食之可以长生的仙桃枯瘦如骨,根本无法食用。海底:《史记·封禅书》载,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有仙人与不死之药。未到时,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海底觅仙人,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意,写出作者寻觅之辛苦与执着。香桃:指仙桃。暗用汉武帝食西王母仙桃欲留种事。《汉武故事》:“王母种桃,三千年一著子。”仙人、仙桃都是美好理想的象征,仙人不可见,仙桃不可食,都象征着理想的破灭。

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陪伴仙人的鸾鸟冻得颜色发紫,翅膀上落满蓬莱山万年不化的积雪,再也不肯翩翩起舞。鸾:鸾鸟。《瑞应图》:“鸾鸟,赤神之精,凤凰之佐,喜则鸣舞。”传说中常作仙人的信使或坐骑。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就是鸾鸟,传说为西王母的信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鸾为神仙坐骑。而此时所见之鸾鸟再也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青鸾,而是颜色变紫、僵冻欲死的“紫鸾”,翅膀上落满积雪,再也无法起舞。紫鸾的意象更加重了仙界幻想的破灭感。

借得龙堂宽,晓出揲云发:我借着宽阔的龙宫,趁着早晨日出的光亮,对镜仔细数一数头上的白发,竟然比以前增加了很多。龙堂:海中龙宫。《楚辞 九歌 河伯》:“鱼鳞屋兮龙堂。”揲:音shé,阅看,查数。云发:泛指头发。这两句化用李白《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意,写诗人来到仙界寻求长生,结果仙人不可见,香桃不可食,鸾鸟不肯舞,长生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白发反而更多了。作者以反讽笔法,进一步表达深重的幻灭感。叶嘉莹认为,就“云发”二字来看,此句所写当指女子。(见《加陵论诗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月第二版350页)私意感觉不妥。首先,云发并不是专指女子的头发。如唐 杜牧 《还俗老僧》诗:“云发不长寸,秋寒力更微。”云发就指还俗老僧的头发。其次,此诗从始至终都在写诗人在仙界游历所见,则此女子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她与诗人是何关系?前文已经交代,诗人在仙界没有寻到仙人,如果此女子是仙女,则与前文矛盾,而且与全篇表现仙界幻想破灭的主题不合。所以,“揲云发”之人若是女子,则与上下文无法协调。再次,从“借得”二字的语气看,完全是从凡间来到仙界游历的诗人的口气,仙界的原居之人是不会这样说的。

以上八句写诗人仙界游历所见。与李贺《梦天》的前四句相当。不同的是,《梦天》所写的仙界是云楼半开,玉露晶莹,桂陌飘香,并且得遇鸾珮叮咚之月中仙子。而李商隐所写的仙界却是一片孤寂冷清之景,表现了寻仙幻想的彻底破灭。表现理想之破灭是李商隐诗歌最主要、感情表达最深沉的主题。李商隐早期的《燕台》诗曾有“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之句,是从人间角度想象仙界不一定美好,还是揣测语气,尚留有一些希望。此诗则化虚为实,直接从仙界落笔,将以前残存的希望完全打碎,幻灭之感表现得更为彻底。后四句也与《梦天》的后四句相类似,是从仙界回望人间之所见。这种回望既是时间上的历史回顾,也是空间上的从仙界向人间的俯瞰。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诗人的形象思维与当代宇宙科学不谋而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间是空间的维度之一,时空是统一的)。

刘郎旧香炷,立见茂陵树:汉武帝刘彻为等待仙人西王母所焚烧的香炷尚存旧日余温,转眼之间就看到埋葬刘彻的茂陵之上,树木已经长得很高了。刘郎:汉武帝刘彻。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香炷:据《汉武内传》记载,汉武帝曾于七月七日焚百和之香等待西王母到来。立见:立刻就见到,马上就见到。茂陵:埋葬汉武帝的陵墓叫茂陵。这两句以夸张笔法,极写超越无常之幻想的破灭之速。生命无常是人类最恒久最深沉的悲哀。而超越无常的幻想也是人类与生俱来、不可磨灭的。汉武帝焚香以待西王母,本是想求得长生,结果香炷犹存,陵树已茂,无情地揭示了这种幻想的破灭。

云孙帖帖卧秋烟,上元细字如蚕眠:后来追随汉武帝幻想超越无常的人数不胜数,结果这些人现在都服服帖帖地躺在秋烟笼罩的坟墓中;上元夫人留下的求仙秘籍依然文字历历,细瘦的笔画就像蜷曲僵卧的春蚕。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诗中泛指追随汉武帝求仙的后人。帖帖:安静顺服的样子。卧秋烟:躺在秋烟笼罩的坟墓中。上元:指女仙上元夫人。《汉武内传》说她是道君老子弟子,曾与西王母宴于汉宫。细字:指“上元夫人所授金书秘字六甲、灵飞十二事”一类道书,据传可使人成仙长生。如蚕眠:指道书的篆体文字笔画如蚕的蜷曲僵卧。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今天我们看到的蚕多粗壮肥胖,与上文“细字”并不相类。据科学家对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的素纱襌衣的研究考证,古代的蚕比今天的蚕要细瘦很多。所以作者用这个比喻还是很恰当的。九、十两句是以汉武帝为代表揭示超越无常幻想的破灭,结尾两句则在九、十两句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进一步推广开,由点到面,写出无数妄图超越无常的后人之努力、挣扎及无可避免的幻灭。帖帖二字很有意味,你抵抗无效,挣扎徒劳,最后还得老老实实躺下,字面之下隐含着极深的无可奈何的悲哀。秋烟,渲染了旷野的荒凉感。上元细字如蚕眠,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求仙之道书依然文字历历,后代之相信道书幻想超越无常者依然会大有人在。二、“如蚕眠”与“卧秋烟”相照应,细字如蚕之僵卧,正如幻想长生的人安卧于坟墓,说明这些细字并没有超越无常的回天之力,后代追随求仙者不管有多少人,最终结果还是破灭。

这首游仙诗,从字面来看,是在揭示求仙幻想的破灭。所以多数注者都认为此诗主旨是讽刺帝王求仙。此种理解固然未尝不可。但如果仅限于此,似嫌狭隘。如果只是讽刺帝王求仙,似乎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篇幅描写仙界的凄凉冷寂景象,而且“借得龙堂宽,晓出揲云发”明明是作者本人的口气,全诗表达的也是作者自身的深沉悲感,不全是旁观者的冷嘲热讽。笔者认为,成仙象征的是作者的人生理想,此诗之主旨是表现作者人生理想的破灭。汉武帝、云孙都是人生理想破灭的例证而已。惟其如此,全诗的意象、感情才能融贯,才能与作者的生平、性格及作者其他作品的基调完全统一起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