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怎样把诗写明白三(内涵)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8-07-27 18:52   点击:2107   评论:3  

怎样把诗写明白(三)

 

五、避难择易

来针对一下内涵。写诗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内涵,内涵是写诗的全部价值体现,反映着一个人写诗的原因,意图,目的和品位。内涵越深刻,普遍意义越强,越有感染力。

换句话说,内涵好比意思的意思,写诗只满足仅有意思未免是平淡的,若意思里还有更深的意思,也就从平淡里走了出来。

内涵是内在的东西,是意思中所有有价值的含义。这些含义可以不表,但一定包含在意思里。比如,那些经得起品味又无法一语道清的,非是意思的意思不可的东西。这些东西通常是要透过表面的意思才能生成的,如情感,态度,趣味,情调,风格,也包括道理,观念,思想,品位,情态,指向等,都是可以作为含义出现在意思里的。

例如“上学”二字。这只是一个词,一个概念,意思是单纯的,与表达其实无关。若说成“上学。”“上学!”“上学?”才具有表达功能,然而这样的表达终是浅层的意思,还不具有内涵效应。

内涵既是潜台词,也是话外音。比如,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和自然流露出的话语气息。内涵是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且通过上下文的联 系和一定氛围的比较,才能发现的一种言语效应,似乎用“意味”概括更合适。

如,同一个场合里,一个说“上学去!”,一个说“上学去好吗?”二者虽表达同样的意思,其背后的性格、修养和待人意味显然是不同的,这就是内涵。一旦这层意味能够让人感受到并有所反应,就成了内涵效应。如果抛开这些,这两个句子虽说法不同,也不过是语气上的差异。

还比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多么有气势的句子。这个气势,包括其中的豪迈心情,广阔视野,坚毅决心,远大愿望,果决态度,都是句子意思的意思,即内涵,但是离开了《沁园春·雪》营造出的具体氛围和环境,也就等于没有了参照物,成了“冷不丁”的句子,这些内涵是无法体现出来的。

诗的内涵是写诗的核心美感。没有内涵,写出来的诗必然是味同嚼蜡的,也说不上美。诗的内涵也是无处不在的。诗有了处处内涵美,才有了具体美感,才最终构成了诗的总的内涵美,而非仅仅一个个句子的美感。诗的内涵都是围绕和服 务于诗的总的内涵的,也就必须保证所有的诗句都有意思的意思,不能出现无理堆砌和凑字凑句现象。

也正是因为诗处处有内涵,才使它无时不刻不处于一定的上下文和氛围之中,才能通过核心意思托出诗的总的内涵。同时,又因为它如此讲究内涵,诗让人欣赏的不仅仅是核心意思和核心语句,而是每个句子都有欣赏价值,都不是随便写出来的。

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核心意思和核心内涵是表达“人生如梦”这样的咏叹情调,可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开阔的视野和宏达的场面,既是作者为此展开的联想铺衬,也有自身让人以品味不尽的内涵效应。事实,此句并不比其它句子传咏得少。

即使如此,任一语句的内涵再好,再深,与核心内涵比起来都不可喧宾夺主。这种情况,让诗里的内涵总面临能否落实、能否托住的问题。

还以东坡词为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气势宏大,只有通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才能落实,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又是牢牢地接住。同样,“遥想”一句,如果没有后面“樯橹灰飞烟灭”便得不到落实。“遥想”得不到落实,末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既无以可托,本身也无法落实。

了解了这些,就知道内涵不是什么人可以随便玩出来的。内涵实际上是人心底的代言。没有真实感受,没有平日的厚积薄发,即便去面对滔滔江水,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句子再简单,也是说不出来的。哪怕说出来,也不具有这样的内涵。更何况,还有动人心魄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种更深的感受跟着呢?

这既说明写诗来不得掺假,来不得漠视真情实感,来不得只为写诗而强拉硬拽地谈感受,也说明感受不足,便不能赋予整首诗和各个诗句以强大的内涵。

有很多人把感受归于对观察的依赖,认为观察不够便感受不够,虽有一定道理却不全对。让一个小孩子去观察,再怎么样,会说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语言吗?即便是天才,通史博今,说出来了,那么要说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不是会吓死人?

观察是人的一种智力,不能把感受完全寄托于此,要与人的全部情感和认知联 系起来。是什么样的人才注定了可能观察出什么,包括观察的性质,品质和质量。没有人这个基础在背后跟着,观察也好,感受也好,都是不顶事的。

也要相信,一个人对生活,对所历所见所闻,再麻木不仁也多少是有体会的,没有任何感受也就是不可能的。只要有感受,写诗就不怕写不出内涵来。

由此可知,写诗还是要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触的生活入手,把其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和认识,包括各种情感,态度,趣味,真真实实的写出来,内涵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这就是避难择易。

例如,一个人要写歌颂党的诗,可是不了解党的历程,不了解党的性质,地位,任务和职责,不了解党的英明和失误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别人喊自己也喊地说“伟大啊,伟大啊”,这样的歌颂是肤浅的,表面看是正能量,深层看是空洞的正能量,是虚伪的,反倒起的不是好作用。

本来想起好作用的,最终却是空洞的东西,内涵当然不在。很多人因为接触了“老干体”而不再读诗写诗,甚至从此以为党豢养的就是一批虚伪的家伙而不再相信党,这即使不是“老干体”的错,也说明这样写诗是不在点上的。

非但没能把人引向美好,还叫人一顿恶心,这样写诗是得不偿失的。与其这般任性而过瘾地不自知弊从何来,真不如去学学卖红薯,用具体实践让自己知道怎么分辨皮下是红是白。

是写诗对内涵的需要,决定了一个人可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诗的内涵总联 系着一个人的生活,具体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情感和认知怎样。所谓“生活”不是一般泛泛的生活,然后以这样的生活来写诗,而是得有具体和深刻的心得。下面就说说什么叫具体的心得。

先即兴一首,权作分享,也免光说不练,题《满江红·致故乡》:

旧貌新颜,还记得、当初一别。多少意、讷来儿语,几番哽噎。未过半门高二寸,便将一世齐三物。唤遍时、忍住不回头,该呜咽。

若干载,频来说。身在外,休生舌。但亏无,莫把正人心缺。四十暖寒如此去,满头青白应何曰。叹从来、只顾并飘蓬,贫如雪。

本是四十年前从家乡出来最早的人,干了一辈子教育,面对家乡的变化却少有贡献,这种心怀挥之不去,总想起小时候离开的样子,毕竟那时候的家校教育太深刻了。这就是写这首词牌的心得基础。

这首词,有我对家乡深深的感激,有我来自乡亲们刻骨铭心的教育,有我这么多年无法摆脱的坚持,有我此时此刻的决心和意志,更有我对自己难以抹去的遗憾,这一切都凝聚着一个意思,就是我对家乡炽热的感情。

这种感情和这些想法,现在看来,有相当多的人是无法感受的,也是无法理解的。有人说,谁不爱家乡?爱与爱是不同的。像这样的情感是朴素的,是带着世代根性的情怀,恐怕今天只有一小部分人还能剩有这种情怀。不管这种情怀以今天论来好与不好,对与不对,都是不失为最真诚也最忠诚的东西。

要填满江红这个词牌,得先了解这个词牌。这是一个富有深沉和激迫感的长调,如果一个人在人生里缺少深沉的内在,或平时少于激情的性格,这两样缺了哪一个,这个词牌就都不应该去触碰。摸摸是可以的,但免不了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

那么,深沉和激迫从哪里来呢?自然就是来自生活。这不意味在现实中一个人内向就是深沉,外向就是有激情,而是有坚持,有耐心,有隐忍,有果决的对待生活才是深沉,在深沉的基础上敢于奋起和表现出有目标,有理想,有追求,有意志的作为才是激情。

没有深沉,就不会有真的激情,有也靠不住,首先就是持久不了,其次便是空洞。有激情,深沉才得以释放,释放时才给人以撕心裂肺的震撼感。

满江红是一个很能表现人的内心冲突的长调,刚柔相济。读不出满江红的撕心裂肺感,是悟不透满江红这个词牌的。如果以为满江红这个词牌只有大气,只有气势,就过于表面理解了。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这首满江红的确是大气的,但这种“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气势,背后面跟着的却是,对“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的厌恶和讽刺,对“蚂蚁缘槐撼大树”的坚忍和蔑视,对“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的正视与选择,对“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遗憾与呼唤。这些带有冲突性的考虑和辩证思维,是随时呼之欲出的。如果读不出这些,就无法从中学到这个词牌。

岳飞《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读一读这两首词,定会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至少对比今人自己写的应该有点感慨的东西出来。这两首词,前者激迫而不失深沉,后者深沉而不失激迫。试问一下,在填满江红这个词牌时,有几个人能把这些东西自然流露出来,并让人深深地体会到呢?

欠缺一点,当然没什么,仍然是可以使用这个词牌的,古人也不都是能够理解和用好这个词牌的,有些也要分辨。关键是,一个人连这些心得边都边不着呢?

本人是实践论者,与平时教书上课带学校一个模样,说就得做,所以前面来了个从我做起。有人反对这样,看不惯,活该!谁让你遇不到一个率先垂范的老师呢?

我是相信有啥师傅,就有啥徒弟的。拿不出真东西还到处龃龉,自己干不咋地却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种文而不化的表现,就是一个个“嘴把式”教出来的。这样的人填出来的满江红,即使避之不及,也要敬而远之。

有人问:您为什么随时能写诗?我说:写诗就是说话,到你随处有感想、有话说的时候也行。我深感,写诗不是憋出来的,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诗是可以写也可以不写的一件事,是以什么方式说话的问题,既然以写诗说话,就要自自然然,来不得故弄玄虚。

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经历,也不缺烙印,就一定有自己感受方面的独到之处,这便是写满江红这个词牌的权利。自然,缺了拿出独到的感受还是不行的。

其实,写任何一首诗都是这个过程,一是考虑格式的需要和别人读得明白不明白,好不好可以不去管它,二是考虑自己拿得住拿不住,能不能写出内涵来。

这个过程既是写诗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更是知道诗为何物的过程。此间,最要防患的是被那些好龃龉和有龃龉意图的人忽悠,以免走上弯路。

比如,一首诗写得好不好,技巧妙不妙,该不该用典,这些都不应理会,应理会的是,让人读得明白不明白,自己表达准确不准确,条理如何。一个人先学会关注前者,写诗就走向了死路,先学会关注后者,写诗就总有提高的空间,若二者兼能,不仅是分辨力的体现,写诗也自然不缺了天赋。

要知道,好龃龉的人即使有能力,也是文而不化、牵强附会的,至多属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一类人,可以把人带进写诗的门槛,却无法把人带出来,一旦进了这种人的门槛,不知不觉也就等同了这种人,后患是无穷的。

不管怎样,写诗都要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来写,找最有体会的东西来写,这样写出来的才有内涵效应,而且常常要想着向写明白的方向写,而不是写起诗来就不认北了。

总之,是人有内涵才让诗有内涵。写诗不是赶鸭子上架,明知不能还要写,写出来还想炫耀,这种心理是可耻的。要写诗就要有自知之明,要找准自己的路,只要认为自己的路没走错,坚持就是一切。

本文系列:

1、《怎样把诗写明白一(语言;意思)》

2、《怎样把诗写明白二(思路;内容)》

3、《怎样把诗写明白三(内涵)》

4、《怎样把诗写明白四(艺术性)》

5、《怎样把诗写明白五(章法)》

6、《怎样把诗写明白六(开合)》

7、《怎样把诗写明白七(本真)》

8、《怎样把诗写明白八(回归)》

9、《怎样把诗写明白九(后记)》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1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