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自然风7 男  60岁
  • 注册日期:2018-06-27
  • 最近登录:2023-08-03
  • 粉丝人数:7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闲话旅游发展

自然风7 发布于2018-07-23 21:11   点击:1244   评论:1  

闲话旅游发展

 

旅游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也许是因为我当过几年的宣传部长,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对旅游是比较热心的。我记得刚当上宣传部长的时候,就曾主持召开过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研讨会。现在细想起来,似乎是工作有些“越界”了。但是,我只所以能够做出这样越界的事情来,恐怕还是文化与旅游的基因关联因素起的主导作用。

旅游的定义是外出旅行和游览,旅行的定义是到外地(远行)办事或游览,游览的定义是从容地到各处参观、欣赏名胜、风景等。综合地解释一下旅游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远行到外地,而不是家门口,在家门口的就是野游了;二是从容地行走,有休闲、享乐的意思,不能是急三火四的,那就叫“浏览”了;三是欣赏名胜、风景等,没有“欣赏”的过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人们起初的旅游活动是和探险在一起的,是一些既有钱、又喜欢猎奇的人做的事,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后来便有许多人受到探险者的鼓动和引诱,到探险者发现的奇特风景一游,并逐渐地发展成为更多的人到自己不熟悉且又有些知名度、吸引人的地方去游览的群体性行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大概这时才真正地形成了。

但是,这时可能还算不上产生了旅游产业,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没有组织、没有产品、没有交易。只是到了旅游的人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以后,聪明的商人发现了可以赚钱的商机了,便有了景区的管理、开发、经营,有了旅游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旅游才变成一种产业。事实上,我们现代人又把旅游产业扩大化了,把和旅游相关的许多产业都囊括进来了,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于一体。这还不全,还包括文化产业的一大部分也在其中,博物馆、展览馆、演艺业等都在旅游产业之中。正是由于其过广的涵盖面,也造成了旅游是产业,又无产业规范统计方法的现实问题。我们所说的旅游产业产值基本是一个估计数,谁能算出来在饭店吃饭的人,哪些是外地来旅游的,哪些是亲朋好友聚会的?

世界的旅游起源于何时,我没有考究过,但国人的旅游热兴起我是亲身经历的。如果说一个明确的时间,这需要专业的统计做支撑,如果说一个概念,我觉得是和改革开放同生的,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

一九八七年,黑河口岸开放,赴苏一日游开通,黑河的江堤上都站满了无处过夜的游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人们的口袋鼓了起来,旅游便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交通拥堵,景区爆满,“十一”的长城上人就像“装豆包”一样,一个挨着一个。

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不可否认。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不可否认的。那么,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旅游业,似乎也是可以做如是说的。

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纯粹利益观点造成的,是对经济活动负面性管控不力、或失控造成的。旅游的发展比经济发展的问题相比更复杂一些,不仅有负面性管控方面的问题,还有盲目发展、过度发展、畸形发展的问题。所谓盲目发展,就是不管具备不具备条件,大家都在发展旅游,导致许多地方的旅游业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所谓过度发展,就是不考虑景区的承受能力,一味追求游客数量的扩张,造成对景区资源(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严重破坏;所谓畸形发展,就是自然风光景区的人文“垃圾”污染,就是人文景区的文化和历史缺失,使景区像畸形儿一样,缺少了美感。

我在爱辉当书记的时候,到新生鄂伦春乡调研,乡里就提出要发展民俗旅游。从一般意义上讲,鄂伦春民族是从原始社会一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保留着最原始、最纯粹的民俗,也构成了对人们好奇心的刺激性,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文化条件。但是,当时我觉得这里发展民俗旅游有难度,起码还没到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难在哪儿?一是可进入性差。黑河就属于边远地区了,新生乡离黑河还有90多公里的路程,而且山路弯弯的。二是规模支撑力弱。鄂伦春的历史记载不多,民俗文化相对简陋粗俗,形不成经济规模,也发展不成规模经济。由于这两条的限制,很多类似的地方搞不了旅游业,硬上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现在全国到处都在建设旅游景区,不知有没有人做过统计,能靠门票收入生存的能占到景区的多大比例?如果有统计的话,我敢肯定,这个数据是很难看的一个数据。这个难看的数据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是由当地政府主导形成的,要么是政府直接投入的,要么是政府优惠政策促成的。政府做这件事,一是一厢情愿盲目发展;二是做个样子让上级领导看,不管是否能赚钱,存在就是“硬道理”。

我到过国内的一些景区,好一点的都是历史形成的,那些新建的景区多数不尽如人意,很多新建的景区就是粗制滥造,没品位、没文化、没历史,很难构成对游客的吸引力。特别是在自然风光景区中人为增加的景观,大都是有煞风景的。为什么造成这样的问题呢?原因恐怕出在长官意志上。我们有些领导同志并没有景区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缺少文化和历史知识,但却在景区建设上独断专行,留下遗憾的“作品”。我觉得,要开发旅游产品,当代人能做得好的不是自己要去做什么,而是挖掘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的潜在价值,把人们向往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便捷地展示给广大游客。那些当代人自己创造的景区,很难突破当代人的思维定式、文化品格,也无法超越历史和自然,大都只能是浮光掠影、昙花一现而已。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必须有足够的内容留住游客的时间,那些成功的单一性的景区也必然是规模宏大的,而那些能够留住大众游客的内容基本上是历史的或自然的,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大自然的造化,总之是超越了我们当代人的能为之力的。

可能会有人说,那些历史的沉淀不也是历史的当代人的创作吗?这话没错。但是,那些历史的沉淀都是杰作,是被一代一代人认可并承载着文化的杰作。其中很多大家趋之若鹜的世界著名建筑,都不是按旅游“景点”设计建造的。比如埃菲尔铁塔,那还是为世博会建设的“临建”呢。我们当代人的创作在很远的未来有的也会成为历史的沉淀,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受到后人的膜拜,但在当代就成为“杰作”是很难做得到的。所以,我一直是对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不以为然的,那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就像绣花枕头一样,花哨而轻浮,而那些历史文化厚重的建筑大都被拆掉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拆除历史的老建筑,就等于拆除城市的历史。

人类和自然既是共生体,又似乎是一对矛盾。人们离不开自然,喜欢自然,但也在破坏自然,凡是人类集聚的地方,自然环境都遭到了无情的破坏。因此,完整优美的自然景观大部分都远离大中城市而在边远地带,更有“佳境在险远”之说。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需求基本是在自然之上的,自然的美才能是纯粹的美。点缀在自然之美之中的人文的美,要么应该是升华自然的美,要么应该是展示自然的美,要么应该是融入自然的美,否则就是破坏自然的美、抹杀自然的美了。对于自然景区,我觉得人们要做的主要是提高可进入性、增加可认知性、拓展可融合性,这些就足够了。你觉得在森林公园里造一块塑料“草坪”怎么样?我真见到过,但不知这个决策是怎么做出来的。

人文景观也好,自然景观也好,总是会有人参观的。但是有多少人来参观,从哪里来的人参观,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的人来参观?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回答好的,也是景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的根本性问题,实际上就是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市场细分等市场研究。当然,市场是可以开发培育的,但是如果产品根本就不适销对路,或者缺乏品质价格比较优势,无论如何去营销也是很难扩大市场份额的。大家都有的旅游产品,就很难打开外埠市场,只有具有独特性的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才有可能形成对域外市场的吸引力,营销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经济发展了,人们富裕了,旅游的市场膨胀了。但是发展旅游的思想不能膨胀,还需要科学理性,还需要遵循规律。

 

2014年6月25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0)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