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刘春红 女  38岁
  • 注册日期:2016-06-06
  • 最近登录:2018-11-06
  • 粉丝人数: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诗意的精神之乡

刘春红 发布于2018-07-18 14:45   点击:1162   评论:5  
得胡先生的诗词集《秋窗私语》,很是欢喜,细细品读后写下一点读后感,聊表心意!
诗意的精神之乡1395字
――读胡孝华的诗词集《秋窗诗语》
    □刘春红

     昔年,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面有:携手穿越故土的芬芳,归来兮,栖居于一个诗意的精神之乡。而我在胡孝华先生的《秋窗诗语》里穿行,领略到的竟也是与之不谋而合的一个诗意的精神之乡。胡先生说,诗,出于性情,于是他的心头总是温暖的初阳,他的每条支脉都流向心脏,他守着一片天,持一颗心,等一个人。他把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用诗语淋漓尽致地倾吐,这个诗意的精神之乡便鲜活生动了起来。
    文学本身是非功利性的,我在欣赏先生的作品时,感受到的是审美的愉悦;是千姿百态的真景物;是丰富多彩的真感情。因为先生的诗语里绝少颂词,不作求田问舍、追风干禄之辞,不取摇尾乞怜、胁肩取媚之态。有人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走进先生的诗语,有画有韵、有骨有道、有事有趣、有心有魂、有情有禅。我想用“有境界”来概括先生的作品及其人生再合适不过了。
    在作品后都附有简短的评析,可谓是别具一格,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此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也能窥见其诗心之意。“流光里,抒风云剑气,一任逍遥。”这是先生《沁园春·春词》里的上阙结句,豪迈尽显其中,而在下阙中却生出几许沧桑“天凉后,剩凭栏纵目,一页风骚。”这种反差不是悲凉,是一种感悟,进而让人对生命有所眷恋和珍惜。纵然生命如飘落的樱花,让人余伤不尽,却痴情不减。
     先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执著文字,执著教书育人,但太过执著未免会尝尽其中的寂寞、难辛甚至痛苦。“四十萧然一瘦生”,不求名利,但求无愧于心。生命中“多少恨,已随尘。此生来结再生因。一瓣分君少,心舞伤痕。融纤月,追梦影,到痴嗔!”转眼已到人生之秋,先生也会依着自然的节序,发出“心随万叶贴枝寒,潸潸心事湿青峦”的感慨,岐路纵横,心事频添,飞雨无言,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像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的人生三境界“一立二守三得”。只有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有所感悟、立意;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守;才能悟得“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所以先生最终能以平谈的方式来写生命中现实的东西,成为一个《雅人》:“端阳折柳高台上,绾住好青春。案头锦字,耳中雅调,做个闲人”。当然这是先生写的闹市里“兰月斋”的女主人,有琴有茗,香案纸笔,心藏菩提,悟得正道。而我更愿相信抒写的是先生摆脱烦俗,追求旷达超逸的情怀。
   细品《秋窗诗语》,光从书名便知其诗意的浓厚。翻看内里,其作品不只是对主观事物的描写,也是作者主观意象的反映。“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素构成的”,其中的诗语也是咏物抒情,情景交融,把景与情揉和得浑然一体。先生有一首《岁未感怀》“又临岁末感怀时,满院飞琼压菊枝。情念寒山梅着色,人依老树雨添姿。几茎鬓白风尘早,一卷霜红岁月迟。梦里无心翻塞漠,花间有味读妍媸。”作者自评“似隐含激愤之意”,其实不然。我从“梦里无心翻塞漠,花间有味读妍媸”里读出了人到中年,仍读书不倦,写文不悔的情怀。这似乎隐含的激愤之意,是在含蓄蕴和的表达方法和环境景物的烘托渲染下表现出来的,其真正却给人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先生的作品也多有对农事的悲悯,对学生的祝福,对亲人的挚爱,无论是写景的构思巧妙,还是抒情的率真温婉,都彰显出不凡的功力和格调的高雅。
   一部作品带给人的欣喜、哲思、共鸣,往往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穿越胡先生的《秋窗诗语》,穿越故土的芬芳,归来兮,栖居于一个诗意的精神之乡。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