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自然风7 男  60岁
  • 注册日期:2018-06-27
  • 最近登录:2023-08-03
  • 粉丝人数:7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要留得住的乡愁

自然风7 发布于2018-07-09 05:48   点击:1304   评论:2  

要留得住的乡愁

 

城镇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种发展趋势,势不可挡。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在大规模地扩张,整个中国到处都是塔吊林立,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用“一年一个样”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似的。

但是,在这种类似于跨越式的城市扩张之中,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支配了大拆大建行为。为了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增加效益,那些老城区的老建筑几乎都被拆除了,甚至有些文物保护建筑也被拆除了。于是,经过一系列的拆建以后,城市便脱胎换骨了,便整容换颜了,也由于当代人的共同文化取向而千城一面、千篇一律了。那些拆除的不仅仅是老的建筑,而且是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文脉;而对于那些游子来说,拆除的是记忆,是乡愁!

中国已经正式地启动新型城市化运动,对此很多人是心存疑虑的,担心又要有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了。值得庆幸的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新要求,那就是要“留得住乡愁”。

我想,习总书记所说的乡愁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念家乡的忧愁心情,也不是余光中诗中的邮票、船票的儿女情长,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记忆,一种乡情的归宿,归根到底是一种历史的责任,留住民族的根。

昨天晚上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毛泽东》,演的正是解放北京的那段历史。毛主席为了能保住北京城的历史,不成为历史的罪人,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傅作义将军放弃抵抗,和平解放北京。领袖的历史责任感是相同的,习总书记今天的留得住乡愁和七十年前毛主席的和平解放北京,从内含上讲是一致的。

新启动的城镇化是与农村改革发展紧密相连的,是农村的城镇化,这将意味着距离农村最近的县城和中心镇的快速扩张。这些地方实际上也已经拆了不少,但毕竟还有不少能留得住乡愁的东西在。这些东西在开发商的眼里是不值钱的,但是留下来就等于留住了历史、留住了文化,留住了乡情的寄托,这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也是用金钱难以复制的。

在欧洲的许多小城镇里,我们不仅可以找到古老的建筑,关键的是可以感受到小城镇的独特魅力,自然、宁静、和谐、宜居,不似大都市那样拥挤、喧闹、压抑。我们此前的小城镇建设似乎并没有在意小城镇的这些好处,反而喜欢起了大城市的风格,楼越建越高、越建越密,街道越建越宽、越建越直,色彩越建越鲜艳、越建越刺眼,不断地抹去小城镇的特色。当小城镇也都像大都市一样的风格以后,乡愁就可以彻底地丢掉了。

前一段时间,赵光的一帮老乡在一起聚会,年龄相仿,便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记忆深处的乡情来,每说到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都能博得大家的热烈反映。可惜的是,能留得住乡愁的东西也已经大都拆除了。记得一位朋友说,他已不愿意回去了,人没几个认识的,建筑没几个认识的,找不到家乡的感觉了,回去也是枉然。

我在赵光是生活了二十来年的,而且虽不生于斯,却长于斯,记忆始终于斯的,所以也是可以算是我的“实质上”的第一故乡的。我按着我记忆中的赵光农场,编了一个“赵光八景”,并用一篇小文记叙下来,其中几个尚在,几个拆除。不知没拆的还能保持多久?也不知拆了的能否恢复?

我觉得,现在城乡规划建设的决策者们如果想使未来的城市化能留得住乡愁,是不妨访一访老者的,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择其普遍共鸣之处,或保留或复建,总之是要让人们能有所寄托,能有所留恋,久而久之,这座小城便就有了特色,便是可以留得住乡愁了。

总书记出了一个题目,不知道我们的决策者们是否理解了题意?即使理解了题意,也不知是否能用一种历史使命感去答好这道题?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4年127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