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几次掂量之后还是下不了笔。是被精彩所镇住了么?不是。是太糟糕了么?也不是。
唉,文酸就是矫情啊。不吭声就让到一边去好吧。
得,不用激啦,我谈谈还不成。
首先,我讨厌此作的用字,尤其是 洗传尸 三个字。
把颌联的衬字去掉:归墟安毅魄,汨水洗传尸。
归墟,语典也。(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出自《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汨水,《说文》长沙汨罗渊,屈原所沉之水。
归墟对偶汨水,此处汨字为实字,本义水名,在中国湖南省。归与之对偶,不稳。
若汨字做虚字,虽然同为入声,音骨,治也。【傳】汨,治。作,興也。言治民之功興,故爲汨作之篇。 又水聲。【木華·海賦】浤浤汨汨。【註】波浪聲也。
这里为什么强调字对呢?乃是缘由作者还年轻,应该培养起严谨的治学观念。
若是宽松一些,归墟对偶汨水也就过去了,反正汨字可以做虚字解。
是吧,又有谁在乎呢?
反正楼主是无所谓的。
不过,养成严谨的风格,对于日后的人生会有助力的。
看了颌联,再看通篇。
此作,虚字对用的忒多。虚字在律诗中用的过分,会使得一首诗无骨,空泛。
再观察此作的结构、层次:
凭何妄自问天之,徒笑佳人未了痴。议论起
但愿归墟安毅魄,唯怜汨水洗传尸。赋述承
龙舟还载万民痛,角黍犹怀千古悲。赋述转
君若无心从独醒,谁知泽畔有鱼师。议论结
你依仗什么来问天呢?只是叫我(作者)笑话你(屈原,也就是作者笔头下的佳人)的痴心得不到回报啊。唉,王朝时代,天文是禁区,不是谁都可以窥测天象的。
希望你死后能够在激流漩涡中魂魄得到安息,唉,更教我可怜你的尸体在江流中腐朽漂泊啊。
以上二联承续得颇好,以凭何、徒笑、但愿、唯怜勾兑的气脉流畅。
第三联呢,做转了。以今日大众的态度与作者的小我做成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是赋述,却与颌联的大有不同。
颈联是成功的。
尾联:可以说是一条豹尾成型了。拉出渔父,与首联有了呼应。首联的不屑呢,其实也就是渔父的观念被作者拿来做钩子啦。
此作呢,从结构上的安排是成功的,只是有篇无句,且颌联的用字太冷,缺乏律诗的庄重、包容、典雅。
唉,或许这就是作者喜欢的风格?也是一条路,进行尝试未尝不可以。
小结:梁老的意见还是中肯的。虽然空泛了些。唉,这里就需要好喷友不才来做充实了啊。
头头似道,学习学习
看了首联,我就不想看下去了。徒笑佳人未了痴?这写的是啥啊?
起指就不知所以,看下去徒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