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渔樵   
  • 注册日期:2013-07-10
  • 最近登录:2024-02-15
  • 粉丝人数:4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四三至四五)

渔樵 发布于2018-05-30 17:12   点击:6156   评论:0  
河北省博野中学 于铁江译释(2018.5.30)


 

http://image98.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7/2807/76728912_19

四三(兴福寺碑残石)

集王大雅亦名家,半截碑文语太夸。

写得阉妻颜色好,圆姿替月脸呈花。

 

【启功自注】

大雅集王羲之兴福寺碑⑴残石,功德主⑵为宦官某氏。碑记其妻云:“圆姿替月,润脸呈花⑶。”

按此碑残存下半段,故俗呼为半截碑。世之残碑仅存半截者多矣,而此碑独以半截著称,亦可见其于群碑之中,位望特尊,有如赞拜不名⑷焉。其功德主名“文”,姓氏适在碑之上半,已无可考。碑文撰者名字缺失,集字人大雅亦失其姓。

碑文有云:“惟大将军矣,公讳文。”世或误观“矣”字为“吴”字,读成“吴公讳文”,遂有呼为吴文碑者。又因有雷轰荐福碑⑸故事,竟误以此碑当之,谓其残断,即为雷轰,乃有径题曰荐福碑者。误传之语,此碑独多,当由集王书宝之者众耳。然其摹集,拼凑益多,更少顿挫淋漓之胜,远不如怀仁圣教⑹也。六朝唐人碑志中,每多隽语⑺。此碑圆姿二语,读之令人绝倒。不知作者为有心嘲弄,抑⑻为随俗称扬,以唐人于闺阃姿容,并不以赞为渎也⑼。

【译者附注】

1 兴福寺碑:《兴福寺半截碑》为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行书所刊碑刻。此碑又称《吴文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此碑存35行,残存每行23、24、25字不等,中空3行。该帖行气流畅,摹刻精良,为研习王羲之书法之重要碑刻,存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2 功德主: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

3 圆姿替月,润脸呈花:脸庞圆满,可以代替月亮;面色秀润,像是开放的花朵。这是称赞女人面容美丽的话。

4 赞拜不名:意思是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这是皇帝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殊礼遇。这里比喻兴福寺碑位望尊贵。

雷轰荐福碑: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载, 范文正公 仲淹 镇鄱阳时,有书生上诗甚工,并自言平生未尝饱,天下寒饿无出我右者。时盛行欧阳率更字,其所写荐福碑墨本值千钱。 文正准备为之拓印一千本,使售于京师。纸墨已具,一夕雷击碎其碑。后用“雷轰荐福碑”作为命途多舛,所至失意的典故。

怀仁圣教:即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详见“其四二”。

隽语:即短而机智之妙语,名言警句。

8 抑:或者是,还是。

9 以唐人于闺阃姿容,并不以赞为渎也:因为唐代人对于自己的妻妾,并不把别人的赞美当作亵渎。以:因为。闺阃:内室,妇女居住的地方。

【原诗题解】

此诗主要评价兴福寺碑碑文以“圆姿替月,润脸呈花”之语写太监之妻精妙隽永,耐人寻味。

【原诗译释】

1.集王大雅亦名家,半截碑文语太夸:集王羲之字刻兴福寺碑的大雅也是个名家,仅存半截的石碑碑文对功德主的夸赞太过分了。

2.写得阉妻颜色好,圆姿替月脸呈花:将一个太监的妻子写得非常漂亮,圆满的面庞可以代替月亮,秀润的脸色就像开放的花朵。阉:对宦官的鄙称。颜色:容貌。

附:兴福寺碑

 

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a81d8037b74543a9f51bfdca262cedbf/b83894fc2d5629e318e2ee71190ef76c66c33.jpg

其四四(升仙太子碑)

草字书碑欲擅场,羽衣木鹤共倘佯。

缑山夜月空如水,不见莲花似六郎。

【启功自注】

升仙太子碑⑴。

碑称武则天撰文并书,字作草体,亦不必究诘其是否代笔也。草字入碑,前此未有,以碑文所以昭示于人,草书人不易识,乃失碑文之作用,然于此碑,俱非所论也⑵。

武则天媚其面首张昌宗,无所不至。昌宗既号为王子晋⑶后身,乃着羽衣,骑木鹤⑷,舞于殿庭,以娱鸡皮老妪⑸。此妪亦为之树丰碑,立巨碣⑹,大书而深刻之。此际王之与张,追魂夺舍,颠倒衣裳⑺,几可谓集丑秽之大成矣。然而事犹未了也。缑山有古墓,世传为王子晋瘗蜕⑻之所。则天命发之,棺椁全空,惟馀一剑,埋幽无志⑼,取证莫从⑽。于是腾笑馀波⑾,难于收拾。乃为重瘗起坟⑿,树碑记事,命薛稷⒀书之。以不知名氏,但题曰“窅冥君铭⒁”。汇帖有节摹其铭文者,全碑拓本,不知尚有流传否?

掩骼埋胔⒂,古称善举。不然,宝其铜剑,精考细拓,锢藏深锁,奇货以居。而残骼馀胔,信手抛掷,转不如龟背牛胛,犹获椟盛⒃。则窅冥君者,亦多幸矣⒄。

【译者附注】

升仙太子碑: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为其面首张昌宗而立,因张昌宗自称为升仙太子王子乔的后身,故称。位于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碑文创作于699年,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共有34行,武则天亲书包括碑额在内的2129字,薛稷题写上下款33字,总字数2162字。

2 俱非所论也:(因为武则天以皇帝的身份写这个碑),无论怎样大家都不敢有所评论。

王子晋:即王子乔,周灵王的太子。刘向《列仙传》载,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周灵王二十二年, 王子晋游于伊水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嵩山修道。几十年后的七月七日,王子晋在缑山乘白鹤升天而去。

4 着羽衣,骑木鹤:穿着羽毛做成的衣服,骑着木制的仙鹤。这是模仿王子乔升仙的场景。

5 鸡皮老妪:指武则天。鸡皮:比喻老年人起皱的皮肤。

6 巨碣:巨大的石碑。

此际王之与张,追魂夺舍,颠倒衣裳:这时的张昌宗,已经神魂颠倒,不知自己到底是张昌宗还是王子乔了。颠倒衣裳:出自《诗·齐风·东方未明》,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

瘗()蜕:埋尸蜕化。

9 埋幽无志:在幽深的墓葬内没有埋着墓志铭。

10 取证莫从:无法找到是不是王子晋的证明。

11 腾笑馀波:闹出的笑话影响很大。

12 重瘗起坟:重新立起坟陵埋葬它。

13 薛稷:唐朝武则天时的书法家。

14 窅冥(yǎo míng)君铭:埋在幽深的地方不知是谁的先生的墓志铭。

15 掩骼埋胔():掩埋暴露的死人骨头和烂肉。

16 转不如龟背牛胛,犹获椟盛:人的尸骨反而不如刻有文字的龟背骨和牛胛骨,龟背牛胛尚能得到后人的重视,放到匣子中保存起来。

17 则窅冥君者,亦多幸矣:那么这个窅冥君得到了重新埋葬,尸骨没有被随手抛掷,也算是很幸运了。

【原诗题解】

此诗评价升仙太子碑。嘲讽武则天为其面首张昌宗立碑树传完全是一场丑剧闹剧,只能给后人留下笑柄。

【原诗译释】

1.草字书碑欲擅场,羽衣木鹤共倘佯:武则天为张昌宗立碑,用草书书写碑文,想压倒众人,独出风头;张昌宗也穿羽衣骑木鹤,在殿庭上舞蹈,竭力讨好武则天。擅场,指技艺高超出众,压倒全场。倘佯:安闲自在地行走。此指张昌宗等人起舞。

2.缑山夜月空如水,不见莲花似六郎:缑山的月色像水一样空明,可是再也看不到貌如莲花的六郎张昌宗了。缑山:传说王子乔升仙处。莲花似六郎:这是当时朝臣恭维张昌宗的话。杨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六郎是对张昌宗的爱称,张昌宗排行第六。这两句诗语意双关。一方面指武则天在缑山发掘六郎前身王子乔的古墓,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找到;另一方面也指武则天为六郎立碑的缑山今天月色依旧,而当年的闹剧早已烟消云散了。

附:升仙太子碑

 

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d4fa694fc8fc1e17fdbf8b3772ab913e/d4628535e5dde71107bc9dafa0efce1b9d166179.jpg

其四五(孙过庭《书谱》墨迹本)

书谱流传真迹在,参差摹刻百疑生。

针膏起废吾何有,曾拨浮云见月明。

【启功自注】

孙过庭《书谱》⑴墨迹本,前人或疑其未真,余曾撰文考之。

昔人少见法书墨迹,又习于版刊阁帖,石刻碑文。观其点画全白,笔无浓淡,遂有毫锋饱满、中画坚实等种种揣测。《书谱》又但传明人翻刻太清楼本⑵,毫颖全秃,字字柴立⑶。积非成是⑷,遂成吴郡书风⑸之标准。及墨迹复出,笔踪墨沈⑹,轻重可见,而群疑蜂起,莫衷一是矣。

疑者以为宋元人临者有之,以为明清人自停云馆帖⑺摹出者有之,其故无他,点画不与枣版上草书相似耳。最可异者,真本太清楼刻残帙出,观者固信其真⑻矣,字字校之,与墨迹悉符,而疑墨迹者依然如故焉。余初犹诧⑼疑者校对之疏,继悟点画中之浓淡,刻本无而墨迹有,故疑者终不释然⑽耳。呜呼!脏腑洞察,已属常科⑾,而枣石膏肓,犹同玉律⑿,积习成锢⒀,可不畏哉!

【译者附注】

孙过庭《书谱》:书谱卷,纸本,纵26.5 公分,横900.8 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卷尾题:“垂拱三年写记。”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本(上)卷为“序”,下卷为“谱”,作者生前未能完成。孙过庭,唐代书法家。根据本卷自题,为吴郡人,名过庭。出身寒微,迟至不惑之年始出任率府录事参军之职,以性高洁遭谗议而去官。之後,遂专注於书法研究。孙过庭专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唐代无人能与他相比。《书谱》本卷纸墨精好,神彩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典范。卷中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

太清楼本:中国北宋内府所刻唐《孙过庭书谱上卷》原石的宋拓残本。剪方装,残存14页,自“於胸襟”至“重述旧章”共111行,每页8行,纵31厘米,横22.5厘米。因与《王羲之十七帖》、《大观帖》及《秘阁续帖》同置于太清楼下,所以总称为《太清楼帖》。残本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3 毫颖全秃,字字柴立:指枣版翻刻本无法刻出墨迹本纤细的笔锋,个个字就像干枯的木柴立在那里。

4 积非成是: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

5 吴郡书风:孙过庭的书风。因孙过庭自称吴郡人,故以吴郡代指孙。

6 墨沈:墨汁的水分。

停云馆帖:明代汇刻丛帖的善本。12册,托裱经折装,每页纵27.4厘米,横13.3厘米。此帖为文徵明选集,子文彭、文嘉摹勒。嘉靖十六年1537刻第 1卷,以后得佳墨逐次加刻,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完成。初为木刻,后改为石刻,此为石刻本。

8 信其真:相信太清楼残本是真的。

9 犹诧:还诧异。

10 终不释然:始终不能放下对墨迹本的怀疑。

11 脏腑洞察,已属常科:用透视的方法看清墨迹的真相,这已经成为很普通的技术。

12 枣石膏肓,犹同玉律:那种只认同刻本的毛病深入,认为刻本的标准是不可改变的。

13 积习成锢:长期的习惯形成难以医治的痼疾。

【原诗题解】

此诗感叹人们会因为长期的习惯形成偏见。人们见惯了《书谱》的翻刻本,见到已被证明是真迹的墨迹本,仍然不能放下怀疑。

【原诗译释】

1.书谱流传真迹在,参差摹刻百疑生:孙过庭《书谱》的真迹一直流传到今天还在,可是人们见惯了各种摹刻本,反而纷纷怀疑真迹。参差(cēn cī):指各种摹刻本程度不一。

2.针膏起废吾何有,曾拨浮云见月明:我虽然无法医治膏肓之疾让人起死回生,但也曾经拨开重重疑云,让大家看到真相。针膏起废: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著《针膏肓》《起废疾》《发墨守》等书驳斥今文经学家何休的观点。此处指治好人们只认刻本的毛病。吾何有:我哪里能做到?拨浮云见月明:拨开浮云见到明亮的月亮,比喻拨开疑云,见到真相。拨,入声字。

附:孙过庭《书谱》墨迹

 http://image96.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4/1822/70051946_2.jpg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