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读词记录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8-05-15 15:01   点击:1776   评论:3  
偶然翻到这一篇旧稿,讨论的是在中华诗词论坛的一期活动,颇笑当时有此闲心,今从下址转来,供人一唾。
圈网博客:http://www.niwota.com/submsg/9112396 2011-03-07 20:31

读词记录

 

下面是一些诗友的同题荟萃,共同的命题是:踏莎行:冬日夕晖。

看到这些词多少有一点想法,就想借此把读后感做一下记录,无意纠缠于形式,也不便从所谓艺术角度进行评价,只想以一个读者的感觉来体会这些作品,就像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尽管有的文字似曾相识,有的也许在他人看来不值得欣赏,暂不做甄别,且一概纳之。

以下会涉及到15位诗友的词作,分别是:1怡缘恬风(栏目顾问)2卢佩恒(二星诗友)3武松(版主)4三言两听(诗友)5洞庭愚父(二星诗友)6杨璐(诗友)7深山樵翁(版主)8山菊(四星诗友)9洞庭南方(三星诗友)10东方泽华(版主)11荣山老人(诗友)12苍山如海(诗友)13愚泉(诗友)14柞山云客(版主)15扁舟一叶(版主)。若有不悦,还请见笑见谅。

1怡缘恬风(栏目顾问):踏莎行 冬日夕辉

冰雪晶莹,夕阳独旅。悠闲漫过天涯路。东西南北酒飘香,相邀知己诗词赋。

寒冷徘徊,遍寻和煦。时时等待春光寤。千山万水酿青葱,层层浸透隆冬暮。

[读后感]上片以冰雪晶莹起兴,点明环境,并引出悠然之“独旅”,很清新自然。“晶莹”既是描写也是寄情,有比喻效果。词中“漫”字尤显率意和轻松,与“天涯路”连用更觉深远。后两句属自然承接,表明自己的真实生活状态。

下片突变,“徘徊”和“遍寻”出语突兀,似与上片意境相悖,然却与“相邀知己”扣。以悠然之外表,寓深邃之心,原来作者是“等待春光”和“酿青葱”也。因此结句变得更有深义。

全词结构类诗,长于抒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词句深得古韵。

辨:其中“独”字似不妥,不符合后面作者所谓一路上“东西南北酒飘香,相邀知己诗词赋”的氛围。“寤”字为“睡醒”义,今很少单用,义妙却难与全词风格一致,不若改为“顾”。

“隆冬暮”亦近此情况。况“暮”是黄昏且已暗,乃自然规律,“青葱”也是春来时的自然景象,二者色彩对比不鲜明,也不相融。即便用“浸透”,亦只是黄昏下的感觉,而“青葱”为视觉,二者的转化,“浸透”难以承担。

“青葱”与“隆冬暮”相比,可能一个被另一个掩盖,但确实难以相融。再者,“用千山万水酿出绿色的景象,浸透冬天的黄昏”,这层意思,因之间缺乏联 系而不好理解,“浸透”尤显用词不当。这样,不如将末句改为“层层绿透黄昏雾”,而留与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绿透”是视觉,“黄昏雾”是晚霞之余辉,也是视觉。但读者如何在“黄昏雾”里找到“绿”,就成了留给读者的“余味”。

不管怎说,此词透着一股泰然自若、心向美好的人格魅力,令人肃然起敬。

2卢佩恒(二星诗友):踏莎行 冬日夕辉

大雪封山,冷风拦路,家门回望知何处。行人赶脚怨天寒,群鸦惊起飞无数。

礼貌寒暄,诙谐谈吐,相逢自是松乔侣。斜阳脉脉撒柔情,可怜挂却桑榆树。

[读后感]上片起首有“大雨落幽燕”之劈空感,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后两句自比“行人”惊扰了“群鸦”,意境凄凉孤寂却富含生动。“惊”字说明来往人少,把离家的复杂心情写了出来。

下片写人,道出路人相见之热情。“斜阳脉脉撒柔情”一句也很好,因人有情而太阳也跟着有情,同时也能与“大雪封山,冷风拦路”形成鲜明对照。结句为扣“怨天寒”而转为低沉。

此词写行人离家,与路人相遇时的情形。全词语言疏朗,视野开阔,情趣盎然,用典自然而无痕迹。但略嫌过于追求突兀和形式上的跳越,致使意思不甚贯通,且结句“可怜挂却桑榆树”之义,并不符合“相逢自是松乔侣”的坦然乐观心态,似应改为“余温挂在桑榆树”或更好。这样,上片为抑、下片为扬,一抑一扬,前后就贯通了。

3武松(版主):踏莎行 冬日夕輝

淡抹彤云,西風細語,誰能告我芳蹤住?殘陽脈脈撥心弦,柔腸百結縈酸楚。

漫誦霖鈴,蒼茫遠路,兼程晝夜渾忘苦。挪移寸寸未遲疑,前行必近卿居處。

[读后感]上片写景也写情,起后即抒情,与上一首颇相似。但这一首“西风细语”拟人在情,而非在景,故其后“誰能告我芳蹤住”比上首“家门回望知何处”更显迫促。接下去利用“残阳”的移情作用,说出自己此刻的心理。前后语气贯通,一气呵成。

“残”字是词眼,作者全词之意,由此便知。人说“心有什么便能看到什么”,就是这个道理。上词我建议用“余温挂在桑榆树”说夕阳,就是因为我看到了那首词里边的乐观情绪。那么这首词下片作者该如何处理呢?

下片用“漫诵霖铃”扣上片“西风细语”。接下来意思是说在这么不利的环境下,自己却“兼程晝夜渾忘苦”,可见寻觅“芳踪”的坚定意志。结句“挪移寸寸未遲疑,前行必近卿居處”因而顺理成章。

此词似乎为思念佳人之作,故题材常见,要想写出新意并非容易。总的看作者并未实现跨越,全词也只是表达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人所共知的道理。

结句以“卿居”作为“挪移寸寸”也要“前行”追寻的目标,虽含蓄却未免暧昧和轻佻。假如前面对“卿”有所刻画,倒可理解为作者追寻的是美好爱情,但综观全词,不过只是单相思罢了。这显然不是作者的功力不够,而是心怀使然。

写这样的词,最好的例子是南唐李后主的《菩萨蛮》词:“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如果没有上片的刻画就不知人物间的真实关系,情调就不好确定,如果没有“奴为出来难”的倾诉,就不知道故事是在什么形势下发生的,结尾“教君恣意怜”虽然含蓄亦必然流于轻佻。

4三言两听(诗友):踏莎行 冬日夕辉

万里江空,茫茫归路。寒鸦不解离情苦。年年羁旅伤佳节,风霜萧瑟谁相语?

雪扫尘销,红梅争吐。酒香鱼熟狸猫顾。慈亲白发倚堂门,斜辉脉脉迎人住。

[读后感]此词抒发了作者在外漂泊的离情之苦,语言平易,情真意实,尤其对家里白发亲人的刻画,引人共鸣。

上片起兴后即抒发感叹,并点出环境、境遇和时令,因而所发表的感叹真实可信。下片猜测应是两个画面:一个画面是说在冰清玉洁梅花争艳的雪景映衬下,自己像“狸猫”一样的贪食“酒香鱼熟”,另一个画面是作者想象中的“慈亲”盼望游子归来的画面,两个画面一实一虚,对比出了作者不甘于现实而盼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此词有几个地方值得学习。一是思亲自然,“伤佳节”和想“慈亲”联 系自然,乃“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又一版。二是联想自然,由“雪扫尘销”的至纯至真的天地想到老人的“白发”。三是对比自然,用“红梅争吐,酒香鱼熟狸猫顾”的自嘲形象对比“慈亲白发倚堂门”,深刻感人,令人顿悟。三是双关,结句“斜辉脉脉迎人住”既可以实指以扣题,又可以指家里老人的深情。

但是思亲的题材屡见不鲜,此词除了通过自我讽刺算有所暗示以警人外,未有其他出新意处。

作者自注:“一看到冬日夕辉,第一反应就是要回家,写不出新意来。本来上阕写景,下阕抒发感慨,总体太悲凉了,后来感觉不忍心,合并删减为一阙,下阕换角度从慈母入手,并以游子回到家作结,总算有了点亮色。希望大家都能回家过个好年”。如果按作者的意思,那么下片应是回家度节的情形,便可这样理解:下片局势大变,一派清新、艳丽、酒香鱼热的过节氛围,这时老人已焦急地等在门外。

这样看来,此词由于过顺而缺乏起伏,前面所谈的艺术性也就无存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填词除了格式外,一要考虑意思,二要施以词眼,三要力求新意。这三方面协调才是好的作品。

从作者注解的意思上说,上片写羁旅思归,下片写回家面亲是可以的。但从全词选用字眼来看,上片“茫茫”、“不解”、“年年”已经说明了“离情苦”的程度,即何时返乡还遥而无期。并且以“酒香鱼熟”扣上片“佳节”二字,表现在外过节的情形,越是这样越是倍加思亲。那么下片,作者就不能仅靠“雪扫尘销”一转,然后就不管了,这样就成了作者思维的过度简单化。再者,仅以“酒香鱼熟”说回家的温暖,上片便缺乏深刻,下片也成了一场热闹,情感深度大大降低。

填词不仅要意思顺,还要能适当的嵌入某种逻辑关系,即“扣”。也就是前面的选字要照应后面的,后面的字要能和前面的能扣住。下片的“狸猫”是全词的“眼”,作者好像借用的是农村人戏称儿女返乡的一句话:“狸猫子回来了”,这是有局限的。比如上面说的“酒香鱼熟”仅扣上面的“佳节”这个时间是不够的,要扣住“伤佳节”这一情绪才是,因而“狸猫顾”的意思,就不仅是“狸猫子回来”这么简单了。同时,现代人的羁旅和古人的羁旅是有天壤之别的,不应用简单的生活对比来概括亲情,而应围绕“情绪”二字突出作者对亲情的理解。

“狸猫”的特点是贪吃、馋腥。按作者的理解,如果把这两个字换成“游儿”可能更清楚,那么再体会一下这首词,看看怎样?

就这首词来看,其实作者的功力是很好的,是“狸猫”救了这首词,也是中国文字的多义性救了这首词。所以说,读者作为局外人,有时候似乎比作者更能往好的方面理解他的作品,可见文字是作者的第二张脸。

5洞庭愚父(二星诗友):踏莎行 冬日夕辉

窗幔霞凝,阳台花吐,凭栏气象无遮处。天干三载日为珍,世间万物思和煦。

人拥通衢,雀归低树,皆谋生计忙行路。最难知足乐无求,任他睛雨闲随步。

[读后感上片以作者凭栏情形起兴,构置了一个很开阔的空间,显示了作者大气的心怀,为后面的说理做好了准备。后两句以自然为依托,阐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下片通过人与雀的对比,进行归纳,实际上没有离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寓意,亦无出奇之处。可贵的是作者把自己的见解融入词中,表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的豁达心态。

其中“最难”是说理的题眼,关系到作者对人生态度的选择和认识。末句还可以从转化运用词句的角度来欣赏。

此词从语言到结构,以及手法的运用,都很朴素无华,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有很好的积极意义,值得回味。而且,此词两组对偶句也用得极好。

6杨璐(诗友):踏莎行 冬日夕辉

雪拥寒梅,云趋鶩赴,游郎暗把香留住。夕阳西下赏芳菲,芳菲不怕郎心负。

欲恋红尘,名争利附,逢人岂可心披露。沈园寻梦问残垣,痴情又是何缘故。

[读后感上片起首两句既是起兴,也是铺陈。从起兴看,把“雪”和“云”比作“游郎”,很别致,使“游郎暗把香留住”一句很容易读懂。从铺陈看,“雪拥寒梅,云趋鶩赴”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因而也就有了“夕阳西下赏芳菲,芳菲不怕郎心负”,之间的意理联 系自自然然,水到渠成。

下片转入议论,从列举现象开始,引到陆游与唐琬的沈园之恋,借典故来说明作者的寓意。

此词表面分析是一首说理词,实际上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一种复杂心情,爱恨交加,又不得不借自然之理来说服自己。同时暗示读者,负心郎的负心与“名争利附”有关,自己也开始转为自闭,可是又淡然的认识到当年陆游的痴情是徒劳的。作者内心的矛盾可见一斑。

欣赏这样含蓄婉约的词,不同于欣赏其他风格的词,必须从词中读出作者,才能窥出意思端倪,否则便不知所云。

7深山樵翁(版主):踏莎行 冬日夕辉——滨江广场剪影

雪霁天明,风驰云赴,盐垅重见飞禽顾。融融红日耀山城,马龙挤满繁华路。

银海茫茫,英姿楚楚,红男绿女轻盈步。童颜腰鼓舞翩跹,众人陶醉斜阳沐。

[读后感上片说天明起来看到雪停了,又看到了风起云飞、鸟儿飞上白雪、红日攀升、马路繁华的热闹景象。

下片是对广场热闹场面的特写。夕阳下四周“银海茫茫”,可是“英姿楚楚”的红男绿女们踱着轻盈的步子,还有小孩们打着腰鼓翩翩舞动,众人都看得陶醉了。

全词意思很顺,从头到尾几乎没有起伏,也不好找到可作词眼的字,那么这首词还有什么好?不是。因为这首词与上面“三言两听”诗友的词,有着不同的结构。那首如果按作者的意思,就属于情景交融上下片都在抒怀的作品,因而不以意境为主。而这首则是以意境为主,上片写自然之景,下片写人物之景,层次分明,所以它的起伏是内在的。只要对意境处理得好,意象间相互关联,意境前后照应,词眼虽找不到却无处不在。

但总的看来,此词的节奏稍欠,“盐垅重见飞禽顾,融融红日耀山城,马龙挤满繁华路”连着几句都在说一个意思,平行无味,下面“英姿楚楚,红男绿女轻盈步,童颜腰鼓舞翩跹”也是。像是照相,缺乏艺术处理。结句“众人陶醉斜阳沐”也显得平淡而少深度。

总体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按照格式填完了一首词,不如“三言两听”诗友那首词有价值。

再有,“盐垅”一语比喻虽恰却给人以不到位的感觉,令人想起谢娘“咏絮”的故事,这种情况下不如不用这样的“炼语”,就直说“垅上”更好,因为这是雪后之景,多了一个“盐”字,反倒画蛇添足。

8山菊(四星诗友):踏莎行 冬日夕辉

一点冬阳,千年论语。掌心温暖真如许。任它轮换大王旗,漫将仁义均寰宇。

且立街头,再经风雨。素衫雄剑春秋旅。滔滔鲁客没长河,不知谁个成杯具。

[读后感哈哈,此词气势磅礴,吞山吞岳,如同小人物笑侃世界,大话连篇。但细细品来,很有味道。

上片以“冬阳”起兴,却兴到了“论语”,联想奇特,似开篇就想明义。并“一点”和“千年”对照,大有凛然之势。然“千年”之后又缩回到了“掌心”之小,大收大放,令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又一想。“冬阳”都变成“一点”了,什么“温暖”和“千年论语”还不是一样?因为有这奇特的比喻,后面“任它轮换大王旗,漫将仁义均寰宇”两句就有根了。

将太阳比作“大王旗”,将日升日落比作“轮换”,将“仁义”作为特征从“论语”中拽出来并给以合理的拉伸,就成了作者独特的推理和判断。一个“任”字和一个“漫”字,又透出作者的气概洒脱不羁。

下片抒发感慨,表达志向。作者先设想了一个姿态,主人公凌风沐雨,傲视春秋,但“素衫雄剑”这一形象有待商榷。结句“滔滔鲁客没长河,不知谁个成杯具”,精彩而富于哲理,且“杯具”暗藏双关,含蓄且有余味,令人笑,引人思。

9洞庭南方(三星诗友):踏莎行 冬日夕辉

雪霁黄昏,烟迷津渡,悠悠澧水流何处?洞庭浩渺阔无边,三湘四水欢声语。

云梦花飞,德山絮舞,湖天夜色霞光露。皑皑原野孕春晖,家家都把耕牛护。

[读后感] 此词深得古韵,上下片皆写景,却各有不同,但总之充满了写实的美感。

上片起首写湖南澧水渡口雪后黄昏景象,并以一问,而至视界大开,既是联想,又有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说明作者的胸怀是开阔的。特别“雪霁黄昏,烟迷津渡”两句,巧化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句,妙也。

下片转入写景兼抒怀,通过回顾“云梦花飞”和“德山絮舞”的壮观场面来表达对两湖景色的赞美,接着回到对夜景的描绘。结句“皑皑原野孕春晖,家家都把耕牛护”最有深意,既说出了“瑞雪兆丰年”的喜悦心情,又把人们保护耕牛盼着早日耕耘播种的急切心情表达了出来,而将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情节留给了人们去想象。

写景,本不在景而在情,并由此及深,这是写景作品的最佳境界。

还有,此词充满了动感。一是从写黄昏到写夜的转换。二是从“雪霁黄昏,烟迷津渡”到“云梦花飞,德山絮舞”的转换,雪到底停没停?三是从一个小角度到一个大视野的转换,如才是“烟迷津渡”便见澧水流入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再者就是上下片两个结句的呼应,饱含着欢快的生活气息。

写景,最怕写实景,要么不真,要么不到位,很难把握。要写到真实感人且通俗易懂,是很难的。这首词就很好。

但是如果论起艺术来,这还要说到语言个性和语义关联,以及手法运用等,而且还要经得起评家指摘,若这样吹毛求疵的话,此词个别词语仍待推敲。

古人写诗词很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犹如实地写生,所以情实景真,无需考虑太多的语义关联,实情实景本身已经为作者提供了准确的词语。

今人见识广,却很少像古人那样即景即情,大都回来后遇到需要时再去回追,故失真的情形是常有的。如“雪霁”和“烟迷”的关系怎样理解?“悠悠澧水流何处?洞庭浩渺阔无边,三湘四水欢声语”这三句如果离开“雪霁黄昏”是否还可以成立?“湖天夜色霞光露”中的实语“霞光”是否准确?再如“皑皑原野孕春晖”这样的抒发置于夜景是否妥当?等等。可是这些除非读者也能身临其境,否则难以评判。

10东方泽华(版主):踏莎行 冬日夕辉

寂寂疏枝,幽幽残露。苍茫销尽凭栏处。山高水远欲无穷,雁行人字云关去。

恨染双眸,愁凝一炷。长歌当哭横塘路。风流如梦老东君,可怜总是红尘住。

[读后感此词起首说景,描绘了自己凭栏时的落寞,以及望远时所观察到的“雁行”景象。下片说愁怨。

以“寂寂疏枝”开头似乎不应看作起兴,因为缺少明确具体的意象,读者只能猜测作者,在通过某种植物枝丫疏落的样子发表某种感叹。因此这个起首只能视为开篇就直抒胸臆的叙述。这样的起首适合抒发突兀、激越而难以遏制的情感,但“山高水远欲无穷,雁行人字云关去”明显语气过轻,不足以烘托住这一抒怀。

并且,“雁行人字云关去”这一白描夹带想象手法,因意象“雁行人字”不能起到相应的造势作用,还影响到了下片的意思。如“恨染双眸,愁凝一炷”就毫无根由。如说“恨”与“愁”因“寂寂疏枝,幽幽残露”的环境引起还算可以,但为何到了“恨染双眸,愁凝一炷”这一程度,前面却没有提供任何基础?假如作者想扣一下“雁”字,也是不确的。

“雁”这个意象可以给人以有美好的感觉也可以相反,但“雁行人字”是一种壮观气势,哪怕“云关去”,也必定是踏破“云关”。有这样壮观的场面,再多的“恨”与“愁”必将得到发泄,何来“恨染双眸,愁凝一炷”且“长歌当哭横塘路”?故“雁行人字”这个意象选择不正确,阻碍了情感的真实性。假若改为“雁行独自云关去”、或“雁行无序云关去”等则另当别论。

另外,贺铸有“凌波不过横塘路”、范成大有“年年送客横塘路”的诗句,“长歌当哭横塘路”一句不知是否有典,令今人不解,似乎做作。况且,据说横塘路这个地方正在发生着变化,姑且不论,但“长歌当哭”却不能仅说说而已。人到这个程度是要有原因的,原因在哪里?在“恨”、在“愁”?且不说这样的“恨”和“愁”是否有悖当今主题,单就此词中寻找答案,显然作者也难以自圆其说。

还有一处,即结句“风流如梦老东君,可怜总是红尘住”。说“恨”、说“愁”、说“哭”,怎么又说到了“风流如梦”?假如作者有意制造起伏,那这一句也应为最后一句服 务,即要么说明“恨”、“愁”的程度,要么表明对“恨”、“愁”的态度,可是结尾怎么又“可怜”起“红尘”来了?难道“老东君”住在“红尘”就一定“长歌当哭”吗?还是作者思想出了问题,自比“风流如梦老东君”而厌倦了“红尘”?总之“风流如梦”还是无法解释。

其实这一问题,是因结尾二句缺乏概括性造成的。因为好多意思还在作者的脑子里,未来及说出来,思维就跳到了“风流如梦”上,作者没有及时控制,也就出现了这个局面。假如将“风流如梦老东君”改为“此情真若老东君”(这里“真”不能用“犹”,要照顾后面的“可怜”二字),前后就联 系上了,意思是说:我这样的情感真像此时此刻的夕阳,可怜它也和我一样有“红尘”之情啊。

总的说来此词似草稿,作者思维乱了一点,情感准备不足,意象选择上可再斟酌,联想和比喻也欠妥当。

11荣山老人(诗友):踏莎行 冬日又辉

杏叶凋黄,腊梅盛著,夕辉洒满花溪路。水边几处钓鱼竿,草堂门外车无数。

暖暖阳光,寒寒碧树,锦鱼斗艳微波渡。诗歌大道有吟声,传来耳熟江东去。

[读后感此词第一印象是,词语清新,很有意境美,却又觉得语句关联不明,条理不大清楚。

一首词某个词语或者某一句,人可以读不明白,但不可阻碍人们对整首词的大体意思的理解,似乎这首词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此词上片写冬天夕晖下的景象,下片感叹和抒怀,可哪个看出结句“诗歌大道有吟声,传来耳熟江东去”与前面的关系来?

细分析一下,上片除了第一句,其它还是蛮生动的,尤其“水边几处钓鱼竿,草堂门外车无数”,这个精致有休闲有热闹,多么自在的场面!

那么第一句“杏叶凋黄”怎么了?是时令不对。此调命题时间,杏叶早已凋毕,况且“杏叶凋黄”与“腊梅盛著”也不在同一时期。这样的起兴,多少类于闭门造车。

下片“暖暖阳光,寒寒碧树”,“碧”字不确。而且“树”字重出与上片“杏叶凋黄,腊梅盛著”冲突,弄不清作者在借什么样的题来发挥。另外,作者在说垂钓之事,忽然转说“诗歌大道有吟声”,与前面毫无关联,似离题千里。

究其原因,一是意境有问题,二是语句有问题。

“夕辉洒满花溪路,水边几处钓鱼竿,草堂门外车无数”这几句,确定了作者要表现的是自己惬意的生活,及以“花溪路”、“水边”、“草堂”构成的环境。所以后面出现的“大道”,就不甚合理了,因而费解。

从语句上看,下片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是,“正在享受‘锦鱼斗艳微波渡’的美景的时候,从路上传来了吟咏诗歌的声音,即‘大道有吟诗歌声’”。但是“诗歌大道有吟声”这个倒装句出现在另一个节奏的开始,突出了“诗歌”这一新的意象,有点转得过猛。还因为“大道”又是新的意象,不能及时减弱“诗歌”一词造成的急旋。因此,出现这样过度跳跃或给人以离题的印象就难免了。

词与诗比较,词的“转”较灵活多样。好的转,都能起到调节节奏和设置起伏的作用。通常大转或突转要在有意境铺陈和语义牵带下进行,或置入恰当的转折词。小转则可采用“徐来”的办法,靠调节文字轻重来完成。如“诗歌大道有吟声”这句,可尝“忽闻大道有吟声”或“那边谁在唱诗听”、“房前一片赛歌声”等等,来获得与前面的关联与和谐。

12苍山如海(诗友):踏莎行 冬日夕晖

清霁残阳,霭云冷暮。鸡鸣犬吠山中户。炊烟缕缕过年忙,新醅绿蚁邀人顾。

黄柚低垂,红梅暗吐。林梢余雪如栖鹭。忽逢篱院玉人堆,依稀又忆儿时趣。

[读后感此词上片写山村过年时的热闹,下片通过对雪的联想引出雪趣,道出对儿时的怀念。

下片尤佳。“低垂”用语准确,“暗吐”生动含蓄,“林梢余雪如栖鹭”比喻自然而奇妙,“玉人堆”拟人合理,给人以很好的想象空间,结句“依稀又忆儿时趣”引人移情,回味无穷。整个下片语言清新、地道,令人倍感亲切。

不过“忽逢”二字可酌。因为这虽在表面上看好些,置一个“转”以增强节奏效果,但未必好使。词的节奏有形式上的、词汇上的、章法上的、语义上的、内容上的等等,每个起伏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内容和章法上的起伏足以保证这首词的节奏,故可不必拘泥。而且“忽逢篱院玉人堆”这一句,也是对前面过年情景的承接,堆雪人并非过年时少见,因此“忽逢”并没有起到转的作用,反倒破坏了情景间的联 系和氛围,似乎改用“家家”更能表现全词的趣味和思想,更能传达山村欣欣向荣的迎春氛围,也好让个人情趣得以升华。

但是上片不好恭维。“残”、“冷”两个字都不好,不符合全词情调。“鸡鸣犬吠山中户”过于写实,让人易误以为乱糟糟,令人烦躁,而非过年时的祥和一派气象。

另外,“新醅绿蚁”与“篱院”不协调,这两处都应斟酌。

13愚泉(诗友):踏莎行 冬日夕辉

寂寞荒村,苍茫野渡,孤槐尘满长亭路。断碑颓寺入余辉,寒鸦飞过斜阳处。

繁扰年华,纷纭世故,登高总把相思诉。须臾残照化云烟,黄粱一梦谁相误?

[读后感可以看出在作者的眼中,世界多么凄凉悲惨,这个情调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这也许说明了作者心理此时有多么消极和失落。这样的文字还是看的越少越好。

上片以“荒村”、“野渡”、“”孤槐、“断碑”、“颓寺”、“寒鸦”、“斜阳”等一系列代表荒芜破败的意象,传达了作者视界里的惨不忍睹。是真实的心境,还是对这个世界的憎恶,使其罗列了这么多不堪入目的字眼,暂且不论好了。

下片“繁扰年华,纷纭世故”明显带有厌世情绪,因而作者想逃离这个世界而“登高”。这时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试着猜测一下,作者为什么这么厌恶这个世界呢?他要么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要么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万千悲愤。但是作者却为了“登高总把相思诉”。好吧,“相思诉”有什么不可以?放翁不也曾“泪痕红浥鲛绡透”吗?

然而,作者接下来却是“须臾残照化云烟”!一语道出了他“相思诉”是假,怀有无穷的恨去烧毁“残照”而“登高”目的才是真,全然不似因怀念美好爱情,而去憎恶那种“冬风恶”的正常心理情绪(其实,作者把夕阳比作残照,这个象征意义在手法上还是很好的)。

这样说来,作者写这首词也许出于其真实情感,也许他眼里的世界确实破败不堪,但都与这个社会无关。因为他表达的是个人局限上的思想。所以,如果他不能从自己的心理阴影里走出来,其最后一问:“黄粱一梦谁相误?”是没有答案的。

14柞山云客(版主):踏莎行 冬日夕辉

朔雪揉寒,夕辉涂树。微摇桦杪萧然絮。丝云淡裹惹羞红,岩巅送眺从容顾。

深壑凝痴,枯葭含妒。听凭遐绪澄空诉。胸襟漫付向琼岗,悄融冬籁余霞处。

[读后感看来作者走进了“炼语”的胡同。全词读起来,总让人联想起过去那些走在大街上扭扭捏捏招摇过市的寡妇,艳丽的身姿却写满别扭,引得看见她的人不得不拍板转。

寡妇有什么不好?那也是贵妇身。细腻的皮肤,而且刚出浴,你随便撕下她身上的哪一厘米都好看,甚至自愧不配有看到这的福分。但你一旦把所有的碎块整合起来,你又憎恶的不得了,因为她太丑了。

这首词每一句都经作者精心雕琢过,无一处不是,每个字、每个字组成的词,每一个动词、每一个修饰语,都是。但就是没有一句自自然然的话。

上片说:“北雪揉动着寒气,夕阳的余晖涂在树上,桦树梢微微摇动,上面的雪就萧条的落下来。丝一样的云轻轻的裹着(夕阳)惹得它羞红了脸,(我)站在山顶上目送和眺望它从容(离去的)容颜”。

下片说:“深深的沟壑凝住了痴情,刚长出的芦苇枯了,含着妒嫉,(我)信由(自己的)遥远的思绪向澄莹莹的空中倾诉。(我)的心怀随意的交给玉一样的山岗,悄悄地融入冬天的声音和有(太阳)余霞的地方”。

洞悉了该词上下片的意思就可知道,此词是用“花哨的词汇”遮人眼目,其实是东拉西扯,胡比乱指,既没有一个连贯的意思,又没有一个完整的意境,更没有对人有益的思想。

上片“朔雪揉寒,夕辉涂树”勉强还说得通。“微摇桦杪萧然絮”却不合语法。“萧然”是副词,其后不可连接名词,“絮”是名词,古今没有动词用法。且本句中“杪”是“树梢”的意思,基本变为死字,没几个人认得。后面“丝云淡裹惹羞红”一句不知因何而来。难道太阳看着下面的萧条落雪不管,而去与“丝云”暧昧吗?并且那么“从容”还引得作者“岩巅送眺”!

这正是,前句说萧条落雪,这句说“丝云”惹红太阳脸,下句说太阳从容,而且还要作者上山颠把它送走,典型的“打到哪指到哪”的方法。下片亦如是。

还有,本调命题为“冬日夕晖”,作者以雪为主景是合理的。但没必要指出是“北方的雪”,故“朔”字画蛇添足,且费解,不若就说“白雪”。放着通俗易懂的词语不用,真乃那种“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刁民”也。其后“送眺”一语属赘语,“枯葭”属故作高深姿态,“付向”亦赘语,“琼岗”属搔首弄姿之丽语,“冬籁”属从“天籁”、“春籁”臆造。

就这样,让一个喜欢“炼语”、“炼字”的人,最终没能成为西施,而成了东施。

看一首词是不是忸怩作态,是不是弄巧成拙,最好的方法是,把一首新创作的词和辛词、苏词、柳词、姜词、周词等古人词作比较,对照一下文字、对照一下造句、对照一下词风,再对比对着读一读,看哪个顺?顺的是好词,不顺的是败笔。如果你发现古人的词句还不如今人的古,那你就可以做今人的老师了,然后把他的东西撕了扔掉。

15扁舟一叶(版主):踏莎行 冬日夕辉

寒气侵衣,斜辉半坞,岁华愁损丝千缕。红尘静对似行棋,临风忍把输赢睹。

冰魄盈心,凇花满圃,烟云迤逦悲欢聚。殷勤直欲借东风,奈何五岳重重阻。

[读后感] 此词初读起来,给人的印象还算琅琅上口,似乎通俗易懂。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就发现,这首词与上一首通病,但好些。这个现象一多,就值得深思。

上片由“寒气”和“斜辉”起兴,联想到自己的岁月被“愁”损害成了丝状,是一种感叹。接下去表达作家对尘世的态度:像下棋一样对待红尘,不惧任何势力,宁可忍受也要赌一赌输赢。

下片借雪的形象和树淞现象,说迤逦的烟云中藏着悲欢,这是说理。末尾两句说自己之所以“殷勤”,就是为了“借东风”,可是却遇到了重重阻碍。

全词意思表达很清楚,联想及迎带也很自然,说理也有力。尤其“半坞”一词,利用“半”的使动义巧事对仗,很有新意。但是结尾过于消沉,且“殷勤直欲借东风”一句,虽是作者的真实意志,却不具有积极意义,未免小肚鸡肠,眼界缺乏高远。

此词与上一首柞山云客词比较,非那样似的忸怩作态,也非情、景不相容,而是语言风格上缺乏一致。如“寒气侵衣”与“斜辉半坞”,一个俗一个雅。“岁华愁损”与“似行棋”,一个雅一个俗。又,“红尘”为中性语,不如将“岁华”改为“时光“、“光阴”、“流年”等,色调更显一致。“忍把”是古来炼语,且“忍”字过于突兀,无来由。既然能“静对”,何必说“忍”?后面“输赢”又过于口语化。“冰魄”是临时造词,“凇花”却是常语。“烟云”不知扣何而来。难道扣的是“斜辉”?“斜辉”下有“烟云”,那“斜辉”还不被淹掉?况主人还在“临风”乎?这又得是多大的“烟云”才散不掉?那么焉能“迤逦”乎?

“迤逦”似乎是主人有意选择的丽语,却因“烟云”不好解释而失根。这说明,尽管诗词中的虚实很难那分清,但这仍属于欣赏范畴,不代表作者创作时就可以乱来。抛开意思说,最和谐的还应是最后两句:“殷勤直欲借东风,奈何五岳重重阻”。

总体上感觉,作者似乎总在找寻合适的字眼,却总也找不到,找到了又归拢不到一块儿,就这么飘飘忽忽、跳跳跃跃,没个准星儿。撇开思想性不谈,单就这一点,此词的欣赏性必大打折扣。

 

【后记】 2011年1月,赶上了一期诗友间的命题填词,因而有机会读到了同一命题下的许多词作,便于比较,也就生出了要把一些感受记录下来的想法。

诗词,从欣赏角度讲,读者的良好感觉是使其读下去的原因,而不是艺术的高低。艺术是经过时人褒贬和时间沉淀后才能被发现的,比如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的作品。

当然,对有些读不下去的作品,有时也是要读的。通过读,来发现自己应该避免的一些东西。例如,大部分情况下我对今人写的诗词如果第一遍读不懂,就不会读第二遍,因为读这样晦涩的东西实在浪费时间,在上面花思考没有多大意义。其次如果跳过生字也不能领会大概,也不会往下读,原因是今人不用今语显然是作者在故弄玄虚,没必要附庸他。三是读诗词我还好读出声来,每遇好的诗词必细细品味,反复读上好多遍。但读着拗口的那就算了,因为拗口的东西大都装腔作势、扭捏作态。读这样的东西。多了便会习以为常,反倒会让自己的欣赏能力降低。不过当需要研究、发现一点什么的时候,便可一概不论,这一次就是这样。

所以,作为体会和研究可以这样,但作为学习就不能这样了。学写诗词和练书法一样,不该从今人学起。今人能告诉你一些诗词知识,却教不会你写诗词。凡写的好的,都来自于个人悟性和练笔,如果你认为和今人哪个写得像或借鉴到了什么,那你还是提早警惕为好,千万不要迷信。不要认为有地位、有影响力的所谓“大家”写出来的东西就好,那不一定。鱼目混珠现象哪个时代也避免不了。还比如书法,很多写的好的,因为没门没派还在“草根”当中,也其乐融融。有门有派的也只是为了“赚碗饭吃”,人家其实没让你跟他学什么。即便是人家把你带进门的,也是要你“修行在个人”,不能等你走了弯路回来再埋怨人家。也有好炫耀的,亦是让你满足他,并非真的想害你。但诗词又有所不同,几句话不一定就是人家的真正水平,一时一刻感想而已,怎可当真?

由此看来,写诗词不应和今人对照,要取法乎上。而且要跟留传下来的佳作学习。但不能死抱典籍,也不能盲目以为有记载的就都好。当然我这是从诗词的形式和方法的角度说的。至于诗词中要反映的心怀和思想,大可不必套用古人,要向做的好的现代人学习,包括向自己学习。

诗词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艺术。不同的是,写诗词却大都是无目的的自娱自乐行为,兼可娱人,但没有谁专门为艺术而去写诗词。所以艺术永远是诗词后面的东西,不可能站在前台来。站在前台的,是诗词写作者的视野、情绪以及突发而来的灵感,是一时一刻的感受。因此。写诗词没法像创作小说、剧本、书画那样,给人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名誉,写诗词的人也就相对更加真实、感性和无拘无束,但有功利之心者除外。

通过以上这些作品,不能说可以发现什么,倒是可以引出一些思考。那就是总觉得今人的作品,就整体而言,距古今真正的传承还有很大距离。形式上可能做得更好一点,但于内在尚缺乏古人那种流畅和自然。这固然与语言环境和文化变迁有关,与诗词不再作为主要的文学工具有关,但今人对在诗词的态度不能不说还存在着某些缺憾。现今人们对于诗词创作的热心多于对诗词欣赏的热心,就是有力的证明。

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诗词的方式来打发闲余时光,很值得提倡,但能拥有一个诗词欣赏的大环境和诗词写作者对他人诗词欣赏的习惯,才是诗词不断成长的温床。古人在这方面是不缺的,也做得很好,李白就曾对别人的诗爱不释手。诗仙不但遍览古书还经常与他人唱和,相互评点,这才造就了他独具风采的诗词成就。现今人们却缺乏足够的欣赏耐心,即便偶尔为之,也是以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创作为目的,功利心过强,而非平心静气的去培养自己的修养。所以,“欲速则不达”是现今诗词创作的普遍现象。因此,一个良好的诗词欣赏和实事求是的评介环境,特别令人期冀。

 

附拙作,供指摘:

踏莎行 冬日夕辉

朗朗晴空,悠悠华雾,天寒也有留红处。北风千里送依依,霓裳玉带轻陪舞。

归影绵绵,去姿楚楚,别时不冷来时路。此行最是不相同,梅花白雪邀春顾。

 

编个自译 望着雪后晴朗的天空,看着远处美丽的霞雾,不禁感叹这么冷的天还有这么令人温暖的夕阳红。顿觉来自千里的北风不再寒冷而变得让人留恋,晚霞和太阳的余晖也如同霓裳玉带般轻轻的陪着舞动起来。

太阳离去的身影悠长而深远,姿态温柔而秀丽。天虽然冷,但这样离开,一点也不后悔曾经来过的一路。

况且这一次离开和以往最不一样的是,身后有梅花和白雪留下,春天在它们的邀请下到来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