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与悟性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8-05-11 22:24   点击:1886   评论:6  
五绝 以诗代序
人披衣与冠,悟性岂无端。但有三分意,会何都不难。
写诗与悟性

 

前言:写诗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是需要悟性的,特别是在学习交流中谋求提高的悟性。要学习交流,首先要有心平气和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悟性才能跟上来。悟性跟不上来,学习交流的欲望和意义也不复存在。下面摘录东亮诗友与我的互动,以供观察。

关于东亮诗友与我的互动,近来曾写过一篇拙文《写诗与学诗》,有些情况这里不再介绍。

一、在拙文《几首诗的点评》下的互动

东亮2018-05-06 19:52

结合自己的人生观,写此小作,请前辈指点。敬茶。《五律·生念》:

婴生离母分,赤体空攥拳。悠乐模言步,恭严识慧贤。

葬埋丰利禄,焕取薄身单。唯重慈诚品,终才境傲巅。

拙复2018-05-06 21:55

朋友这首意思健康,也能懂,立意也高尚,就是语言算不上通俗易懂,句句是紧缩句,显得不舒畅,缺乏特色,也就说不上色彩,更没有感染力。比如首二句,不如说成:婴儿离母腹,赤体到人间,或类似的较平实的说法。诗的语言只有底子好,色彩才鲜明。

 

东亮2018-05-07 10:24

根据老师的指点,重新修改如下,请老师指点。《生念》:

婴儿离母腹,赤体到人间。啊哦歪斜步,吟读圣雅贤。

唾扔丰利禄,刀塑意心坚。独秀侠行客,豪登自命巅。

拙复】从语言上看,已经比原来好些,说明朋友已经很用心,但却仍受制于惯性,也就是思维点还在原处,尚未打开。这就要靠多读诗,多发言来改善,以逐渐获得语感,矫正惯性,这才是捷途,其它都是远路或弯路,所以人不能懒,要从塔底做起,不能学那些只玩塔尖的人。

另外,要重视写诗最初的灵感,改什么不能改这个。朋友最初的灵感是很好的,首尾照应,也有条理。这个改动,却改跑了,不是原来的诗意。如果写诗总这样改下去,会没完没了。本来的诗意才是表情达意的核心,没有了这个核心等于另作,纵写千首,也学不到一个法。不要学那些所谓专家、大师们的小聪明,小本领,也不要被这些所误导,要尊重自己的创造,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无非怎么开发而已。

揣度朋友原来的诗意,给朋友做个例子,例如,这么说:

婴儿离母腹,赤体到人寰。始学蹒跚勇,复知经历艰。

成无忠孝辈,过否德能关。到死贫和富,贤终高比山。

可见,诗的内容要有重点,不是面面俱到,也就没有必要过多使用缩句,反闹得语言没有变化。诗讲究抓住素材的主要特征,要懂得取舍,这些都是在我的诗论中重点说过的,也有例子和我的演示。那里一篇篇都说得很详细,是展开后的话语。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点评背后是跟着人的,不悟到这个人,点评也不会有太大意义,如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写诗背后也是跟着人的,这个就是修养,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在写诗前,先有很好的主动学习和品悟,尽量避免走入功利,急于求成,使很好的事情变成欲速不达。当然,这是一份心态,不是说这时不能同时写诗。

还是劝朋友几句。朋友在看了我的点评后,最好不要默默无言地急着去改,要学会先用大脑与我的点评挂起钩来,把看了以后顿时生成的思维,如思考、想法、认识、情绪,包括新的创意,这些都是宝贵的思维成果,及时写下来。这时,组织语言的过程,既是对新的思维从无形到有形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也又是一边进行记录一边重新思考的过程,人的思维缜密,及其发达程度就是这么来的。忽视这个过程,人是省力了,可受改诗也好,写诗也好,其本身关注转移的局限,先前的思维必然要损失的,这朋友觉不到,我是看着又惋惜又起急的,有冥冥中恨人不争的感受。

比如,我的点评:算不上通俗易懂,句句是紧缩句,显得不舒畅,缺乏特色,也就说不上色彩,更没有感染力,还有:诗的语言只有底子好,色彩才鲜明,朋友的思考和认识,应该是有的,可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很好地反映到改诗中,只是直接拿来了婴儿离母腹,赤体到人间,这说明不肯调动笔头的思考,永远会处于散状的游离状态,不可能真正指导和作用于实践。

看来有必要说完这首诗,跟朋友说个感受,算题外,也算交心。如果这样的感受,朋友也能常说出来就好了,绝对有利于写诗,且事半功倍地是写诗的基础。

通过能否谈出感受,有无感受,感受到什么,能够联 系到什么,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各方面素养,如情感、修养、胸怀、人格、心态、潜力、作为,以及日常为人、精神、灵魂、品质、出路,等等,这些无不是诗之所需。朋友用上面我给出的例子,来对照一下自己的诗,包括改动前后,不会悟不出其中真谛。

同时,这既是一个人自我挖掘天赋的过程,也是我一次次劝朋友们大胆开口的原因。再比对一下,更见诸个中之诀窍。

我为什么一谈就多,为什么随时有诗,为什么从不憋诗,与我随时能有感受,随时能调动思维,随时愿意说出来、写出来,是大有直接关系的。

写诗真的不难,难的是从写不好诗到信手拈来,在这个过程里,人太难改变自我,太不自信,太虚荣,也太有借口,又总想直逼目的,故欲速不达,路越走越弯,到回到原点时,人也老了,即使不老,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值得,除了给别人提 供前车之鉴,便毫无意义。

这个感受,就是我近来对一些朋友们的印象,包括判断。昨天写的一首诗:《七律·有感并告》,说的就是这个感受。知道朋友进去了,读没读不知道,有没有感想不知道,反正尚未见到朋友感言。

可以告诉朋友的是,我正在警惕朋友们的功利现象。例如,一方面不按我说的做,懒得从我的诗文中得到写诗的启迪,也不能及时发表感想和体会,实际上就是读不进去,不愿意主动训练大脑,也让我看不出一个个的思维活动和性格表现,另一方面以各种借口掩饰,怕我看出优劣势,而到写诗时又找我来指导,事实上就是利用我,这个心态是蒙不了人的。

放着我写的东西不用,让我写了也是白写,说了也是白说,反期望到利用我时,让我勤快和热情起来,甚至不愿提供方便,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

只要与人为善,尽管我不怕利用,但明知道半年仨月就能够办到的事,却要拖上十年五载,乃至一辈子都学不会,我也耗不起,更出不起这个劳动的,实际上我也没有这个责任。

这就是我写这首《七律·有感并告》的用意。还是那句话,人是互相的,不能幻想让人把心掏出来,自己的心却藏着掖着,况且我仅以普惠大众为好,有句话叫帮助值得帮助的人,无意填充空虚潦倒之闲情,我的人生里没有这个,所有劳动都是我主动付出,而朋友们在我这里的任何真心互动,也都只能对朋友们自己有益,因为我付出的总是更多。

跟朋友说这些,一是借跟朋友说话,要重申一些事情,一是给朋友做个怎样谈感想和体会的例子。朋友一首诗,就能引起我说这么多,说明只要想说,话总是有的,怕的是不愿与人交心,怕的是以自己的遮掩换人家真情,怕的是懒人跟勤人打交道。

如果这样,还写诗干嘛?诗是来自于美的心灵里的语言,心灵不美,写诗又何必?那么,我教人写诗也就该终止了。

总之,与朋友这个对话仍是未期而成的,这就是即兴的好处,常常保持这样的即兴思维,乃至这样的激情,写诗焉不是轻而易举?又一例,以诗作结:

大海汪洋纳万川,汇流无不向其还。便余死水难归海,一涌波澜也漫山。

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188197   2018-05-07 14:31

 

东亮2018-05-07 15:13

好的老师,我记下了,我一定仔细揣摩,首先领会您与诗友及我们的互动内容,然后再下手操作。从根本上改变思维习惯,自己感觉还是没有掌握要领,没有上道。需要下的功夫还很多,需要恶补一些知识。我还是有信心的,请前辈放心。

上午我看了您的有感,感想是有的,但是还是一个怕字没有去谈,主要怕曲解了的寓意。以后我会主动去谈感想。您结语诗我粗浅的理解应该是。智慧来源于点点滴滴,但是这些智慧的结晶还得回赠回去。不要失去信心,就是没有多么的成绩,随风涌起也会彰显本色,您在总结着过去,又在激励着我们。

东亮2018-05-07 16:43

前辈您真好,也许是我今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了,刚才我把您的留言内容,用笔写在了笔记本上,而不是粘贴在我的文件夹里,十六开的纸张四页多,总数大约近2000字左右。让我太感动了,这真是掏心掏肺的语言,字字句句充满着挚爱与真情。

您的这份留言,我可以享用一生。我想就是算是前辈以后一字不讲我也会有所悟,受用不竭。前辈做人已经做到了极致,堪称师品极客。能与后生这样畅谈也是缘分,后生永远不会忘记。我想如果其他诗友看到这篇留言也会感慨万千,在这里请您允许我给您崇高的致敬。后生没有更好的词汇来表达心情,只有深刻体会理解前辈的用心良苦,遵循前辈无私奉献的方法宝典,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最后借用老师的便余死水难归海,一涌波澜也漫山,来激励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诗友们为我们拥有这样的老师感到自豪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指点我们的前辈老师。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拙复】首先说我这首诗的意思。“大海汪洋纳万川,汇流无不向其还。”“大海”是象征意义,指容纳之广,这样才有无可比拟的汇流的能力,才成为水最终向往的家园。后两句朋友已经理解。

其次,对朋友的做法,说话态度之清晰,语言之真诚,感情之激越,深表敬意。只有这样的学习精神才能感动上帝,至于对我个人的夸奖才是莫必,不过,看成朋友的表态还是乐意的。

我尽管是个务实主义者,实践论者,但察言观行还是必要的。有些人不情愿表态,不管以什么借口,都是给自己留后路的表现,实质是不想用承诺来约束自己,其实与说了不算的人没什么两样。

我想,有这一次,朋友今后也不必表态了,我相信朋友。接下来是持之以恒的作为,是围绕写诗的提高发表感想,看法和意见,当然从组织语言的角度看,朋友依然说什么都可以,总之以最终有利于写诗为要。以诗表来:

花有无香树有颇,苍茫人海又如何。风清气正知多少,各自扪心都识讹。

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188197  2018-05-07 22:04

 

二、在拙作《七律·有感并告》下的互动

东亮2018-05-07 17:20

阅读前辈的《七律·有感并告》,感言:

阅读后有一种特殊感觉,心情非常的沉重,老师有如此的感慨也真是让人痛心。前辈年过七旬,在这里呕心沥血,极尽全力的为诗友们指点指导。这种高尚品德值得每一位诗友的敬佩。我代表我个人向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礼。老师的推心置腹,真诚奉献必须得到足够的尊重。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宝贵的时间,任意侵占他人的时间就是一种财富的掠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老师的许多著作就是宝典,我相信请教老师的诗友们会理解老师的真心用意,尊重是交流的前提,诚信才能取得真经,相信每一位请教老师的诗友自尊、自爱、与老师展开良好的互动,让老师几十年的宝贵财富传递到我们每一位喜欢诗词的朋友手中。谢谢前辈的指点指教。敬茶祝寿。

东亮2018-05-07 17:59《感言·学诗》:

年超半百遇恩师,逐字逐言教写诗。只恨后生才识浅,法不悟醒寝难食。

拙复】(连朋友的即兴留诗一块说)就是要朋友有这样出自心灵的感想和看法,写诗不属于无动于衷的人。尽管对无动于衷的人,我可以启蒙,却从不抱什么幻想。每个写诗的人,如果都能从心底发声,那么他的诗就一定能够与外界同呼吸共命运,就一定不是闭门造诗的人,也就远离了呻吟和自私与虚荣。

写诗不是机器之为,也不是低级动物之为,恰恰是人这种“高等动物”所为。要对得起“高等”二字,有这二字,才有人性,才知道社会属性是人性的根,才懂得“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良知,才有自知之明的胸怀和真诚待人的品行,才真正能够彻底而甘心情愿地思索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与他人的联 系,他的生存和社会的关系,他应该最终把什么留给身后。这些问题不解决,写诗只能徒有其形,是永远上不了台阶的。

朋友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宝贵的时间,任意侵占他人的时间就是一种财富的掠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这是多么朴实的语言,又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可见心底之静净。在一个普遍以索取为时尚的周围世界里,朋友还能葆有如此境界和立场,我不但为朋友的人格高兴,也为朋友因为这恰恰是写诗所必需的内涵而高兴,说明朋友可以少走些弯路了。

并非人人不有良知,是很多人太自以为有良知,而宁可不说、不做,让他们成了两面派,做人一套,写诗一套。因为这是不良的人格境界,逃不出必然的扭曲而达不到人诗合一,也让他们总想鼓吹“就诗论诗”,以为不提别的,他们写出来的就是好诗。殊不知,他们在撼动的是千古传承之基,一是不可能,一是很危险,到头来只能以皮毛示人,而抓不住诗的精髓。这既扰乱了写诗风尚,也让他们走到了终点,如果尚有一丝价值,也还是负面的,那就是用这种功利心态作践了整个社会,而不是有益之。

写诗离不开表情达意,它的实质是美的表达艺术。抓住实质才算抓住规律,从这出发,路才正确。也因为从这出发,人才有真正的激情,又因为时刻能够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密切关注,所以诗的内涵才饱满,才有一股向外的张力,写诗才能达到诗应有的价值,并具有打动人、感染人,乃至引导人的美的力量,也就是魅力。

写诗的人不一定总能做到这些,但无疑什么时候能够做到,什么时候他的诗就能说话,做不到时,他的诗也必然庸常而无味。

这是可以检验的。比较朋友先后两首诗。

《五律·生念》:2018-05-06 19:52

婴生离母分,赤体空攥拳。悠乐模言步,恭严识慧贤。

葬埋丰利禄,焕取薄身单。唯重慈诚品,终才境傲巅。

《感言·学诗》:2018-05-07 17:59

年超半百遇恩师,逐字逐言教写诗。只恨后生才识浅,法不悟醒寝难食。

后者的创作水平,显然是高出前者一大块的,无论从遣词造句,还是情感流露,乃至内涵的生发,后者都极具感染力。

按说,前者的素材意义更宽,主题更大,更应该好一些,可是因为过于关注语言的叙述,没有分给情感以足够的力量来支撑,语言也就做不到冲口而出,最终流于说教是必然的。后者则恰恰避免了这些,做到了情感自然流露,语言随着情绪和思考的脉络,自然起伏跌宕,也就成了脱口而出的东西,这种情形下的写诗,能不走向成功?

什么是真情实感,什么是实话实说,什么是人诗合一,什么是诗的内涵和美,什么是通俗易懂和天然去雕饰,这正是我在一篇篇诗论中一再强调的,朋友这首《感言·学诗》算是基本做到了。

若挑剔,这首《感言·学诗》,末句似乎说成“学而宁误寝和食”更好。因为追律,末句恐怕受一时即兴所限而未能得以及时推敲,导致并不言顺义朗。

律是皮毛之物,这时可以选择不守律,只要把灵感中最珍贵的东西都留了下来,就比什么都重要,后期怎么改,也不至于太影响它此时具有的信手拈来的特点。

带律即兴是有相当难度的,不可因用律而破坏灵感,但也要知道,律也是灵感中的一部分。轻视律,诗会滋生油性。没有律而不滋生油性,也是很难的。过度在意用律,灵感也有被扭曲的可能,乃至变成和灵感毫不相关的样子。

其实,学会从复杂大脑活动出发,让思维尽量筛选而直至澄纯,就能给语言减少点压力,意思表达也就越接近顺畅和通俗易懂,经过一定时间和实践的训练,带律与不带律写诗,都一样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另外,朋友见到“老眼昏花”四字,推测我年过多少,大了,不可因此而可怜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我45岁眼就花了,现在才是朋友老哥的年纪。以前在我的诗文里讲过,读到时就能知道我的一些情况,我这个人不涉及到纪律,是不藏不掖的。又说几句:

我行大道以真人,最忌蝇营狗苟亲。纵使无为观世界,不教有得悖天伦。

少曾食过千家米,老岂成来万户嗔。每在他乡思故里,此生怎敢鼠为身。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_id=1405531   2018-05-07 23:05

 

东亮2018-05-08 10:46

谢谢老师的留言评论,让我感到字字如金,学生仔细研读感受颇深。即兴:

求知必做人,德识密不分。唯具真感情,才得技艺深。

老师用如此长的篇幅进行通透分析,让学生感激不尽。这篇留非常的珍贵,里面解决许多原来自己不清晰的认识。诗与人,与情感,诗的精髓,诗的灵魂,诗与律的关系。

其实,为什么自己写的紧句,说白了就是教条,对诗书写的误解,过多的关注字的深邃,用最少的字去表达更多的意思,而忽视了诗的本意,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真情实感。刻意的去遣词暗喻,花里胡哨。这是一个扣结,老师的讲解算是终于明白了。内容真切,详实,我需要反复揣摩阅读,理会其精确涵义,逐步提高自己。

再次对老师致敬,感谢。年龄相近无碍为师。学生虔诚向您学习。敬茶。

拙复】随着与朋友的交往和交流,朋友给我的印象,越来越颇具真诚有信之感,有很好的自我定位,头脑也清晰冷静,能够反思和剖析自己,一旦有所悟,意识也能及时上升,便能够走向洞开,这说明相对他人朋友的自我局限很少,正是有利于求知和做事的优势,也不以小成则安,看得出心态上有很强的进取倾向,不屑虚荣浮躁,是时下人不可多得的,为朋友高兴。

任何人只要有点聪明劲,写诗都能来两下子,这好学。不好学的是诗的背后,正是诗的背后支撑起了诗的创作的全部,又恰恰是很多人太想剥离这个,朋友却依然具有如此定力,让人欣慰。

这已然不单是你我交往之幸,乃是民族之幸,是尚存星火之幸。一个人但凡写诗,他的诗就应该是此幸中的一部分,唯此他的诗才有资格给人看,才有权利公之于众,否则与老鼠屎坏一锅粥绝无二致。话说回来,现在这锅粥还真不好说。

总的看,人重视背后才能写出好诗,这是千古之定理。并非是文字,人人就爱看,而是文字有意义,人们才爱看。这个意义,当然就来自于诗的背后的赋予,例如人性的美、性格的美、胸怀的美、灵魂的美、视野的美、境界的美、风尚的美,等等,无不贯穿于人日常的作为和精神修养,也就是生活。没有这些,靠什么赋予?一点聪明劲显然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人愿意被这点聪明劲所糊弄。

这无疑也是写诗的一个秘密。有太多的人不愿意,甚至反感被看透这个秘密,恰恰这也是每一个想把诗写好的人,最必须首先正视和最不可漠视之处。

应该说,朋友悟到了这层意思,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反映这些生活,即在表情达意、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让诗写出来,读者爱看,对读者有益,也就是让人感受到美的熏陶、滋养和一份精神力量。

言无不尽,说说个人生活体会,又几句:

世道风尘重,择途安不分。出门宜望远,谨慎入人群。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_id=1405531

 

东亮2018-05-08 13:43

谢谢老师的表扬,学生承受不起。我一定记住您的结语忠告,虚心学习,踏实从零做起,只有拥有真正的东西才能经得起时间及风雨的考验,这才能对的起师友前辈,对的起自己。也只有真正认识真是根本,才能感觉到虚的负面价值。最后,效仿老师,
   耕耘若上崖,要把汗流颊。收获无和有,踏实定到家。
   祝福老师心情愉快。敬茶

拙复】“求知必做人,德识密不分。唯具真感情,才得技艺深。”“耕耘若上崖,要把汗流颊。收获无和有,踏实定到家。这两首即兴诗,意理都很好,应该没的挑,唯从艺术看,美尚不够。也就是,情未催起来,太冷静,缺少一股,即情绪。

情绪强烈,可以激越,冷静也可以进入深沉的。看来,写诗还是不能强来。不然,会把不好的练出来了。特别是油性,一旦形成可不好改了,甚至不自知,因为惯了,也会形成这样的审美。

做个例子,亦以诗代话:

白话入诗时,莫将油性持。江山平地起,要把水先知。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_id=1405531

 

东亮2018-05-08 16:17

看了您的回复,我的理解是否应该是。您过目一下。《写诗》:

写诗如海浪,潮涌卷叠沧。背有乾坤力,情激绪势扬。

东亮2018-05-08 16:51《写诗二》,您再看一下。

霸习泼笔墨,豪句谱文章。唯有激情起,流传万古芳。

拙复】朋友这两首诗,第二首志向很好,唯过于口号式,显得是那么回事,却不落地。第一首有思考,却未能概括写诗。写诗不是无厘头,也不是无根之写,是情不得已所致。

把写诗的情感比作海浪是可以的,但如何用此来象征写诗,就需要同时抓住浪的特点和写诗的特点,方有可比性。朋友有心的话,可以注意一下我与大家的留言互动,经常用各种来比喻写诗,以求好明白,都是即兴而想到的,却无不代表了我对写诗的理解和感悟,想必对朋友有帮助。

诗的情,不仅需要饱满,也的确如潮如浪,但这只是必须的情感基础,真正的诗来自于浪花。浪花是海、潮、浪的精华。浪花是无法遏制的代言,或一涌而出,或忽然卷起,或猛的撞向崖岸,只有这时才会出现浪花。除了浪花,则属于非精华部分,只是一般的生活,只有精华才可成诗。精华就是灵感,是作者极力想表达给人的东西。

但是,只有灵感也不一定可靠,灵感需要筛选,对一首诗而言,不是所有的浪花都是宝贝,所以浪花也是主旨,即诗的立意,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诗的一切起伏跌宕,起承转合,都是围绕立意展开的,无关立意的,哪怕灵感再好,也要坚决舍去,如果可惜,可以另外成诗。

立意是诗的灵魂,如同一片浪花中最有用的浪花。没有立意等于一堆原材料,立意不明,等于不知所云,因而诗的灵感也是为立意准备的。例如,有了灵感,却不知道说什么,就等于没用,只有抓住立意,灵感才有价值。

反过来,平时想好了写什么,已经有了很好的立意,只要等待灵感来临就好了。如果在没有灵感下写诗,立意哪怕是立住了,也只能是说教式的,依然毫无意义。这就是灵感与立意的关系。

立意,就是作者想要读者知道的最核心的那点东西。比如情绪状况,情感状态,心怀所系,想说的道理,所发现的美,等等,归纳为三个字,就是“情意理”。不管写物、写景、写人、写事,都是如此。

立意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什么就是什么,尽管可以直抒胸臆,平铺直叙,也可以含蓄婉转,托物寄言,但就是不可面面俱到,漫天撒网,把一事一物说明白是最好的,故画蛇添足是写诗最忌讳的。

好了,就说到这,酒后脑力不好集中,怕有不慎,贻误人耳。以诗代言:

无情不写诗,有必涨如池。精取千层浪,一花登树枝。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_id=1405531  2018-05-08 22:11

 

东亮2018-05-09 14:46

谢谢老师批评,这是昨天在会场上顺手写的。我想我需要把您原来写的文章仔细的咀嚼消化一下,深刻的理解您用实例讲解的技术要点。能够准确的掌握您的理论结晶,看来我还要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基本性的功课。我想最近我不再在我的个人空间发表任何的东西,闹着玩可以任意来,但是要想走出一步,没有脚踏实地的东西是不行的。如果有想法我及时请教您,结合您文章中的案例发表一下想法,也便于提高。谢谢老师。敬茶。

东亮2018-05-09 16:01

路过公园,看到了盛开的石榴花,有感。请老师指点。《石榴花》:

嫩叶枝丛出骨朵,喇叭瓣绕蕾黄结。火红娇俏如燃焰,未绽彤铃怎引碟?

拙复】这首诗相当的好,有巨有细,情景交融。首句以叙述铺陈,次句承以刻画,第三句以描写渲染,末句突发一问,亦在情理之中,全诗语言很形象生动,比喻恰当,给人很好的诗的美感。这就是艺术的样子,唯需注意坚持和总结,稍有过度便可能刻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接着几句:

好诗人读罢,自会有交融。情景通人意,无须稍过功。

 

东亮2018-05-09 21:20

谢谢老师指点,在此基础上我加了几句,写成了七律您看一下。

嫩叶枝丛出骨朵,喇叭瓣绕蕾黄结。火红娇俏如燃焰,未绽彤铃怎引碟。

风曳簇摇延月日,花凋渐变绿桔椰。盼翘秋果收摘季,榴赤皮开籽粒洁。

拙复】一时兴起,止而难已,想挨上却挨不上,画蛇添足了,不好。这也叫“弄巧成拙”,且语言又回到了老样子,这就是急于求成。

让我觉得,既没仔细想“有巨有细,情景交融。首句以叙述铺陈,次句承以刻画,第三句以描写渲染,末句突发一问,亦在情理之中”,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回事,也没领会“语言很形象生动,比喻恰当,给人很好的诗的美感”此言之得来,更没有警醒“注意坚持和总结”之用意,又谈何感悟“稍有过度便可能刻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呢?自然对我这几句诗,也放过了去透彻感觉它。

这样一来,朋友错过了好多应该成为自己的东西。在我的学习经历中,从没有出现过这种无端损耗的学习情况,也不允许出现,哪怕儿时,总是把一个纸片都要读出最大来。

写诗对我而言,始从不是想写想练,而是一再学一再体会一再感知一再阅读,甚至一再自问自答,非不得已不去问当年的老师,故养成了这个氛围中的下意识,哪天真的要试一试,严格说是有任务或别人求着,于是就会了,诗也有了。可见养成下意识对写诗多重要,一年几年不写,手也不会生。朋友见我写诗,有没有这种体会?

我这恐怕是个例,属于没有追求,相信仍有的借鉴,那就是心定气和,一再积累感觉,一再动脑,坚持不懈,进而水到渠成,这种情况连恶习都养不出来,学诗还能不顺?

我可以自信地说,不同的经历,同样的话,一定是不同的出处。人家的话恐怕是聪明劲,我的话是笨鸟心得,人家爱用书本上的,我爱用血液里的。

朋友这样,如同自己跟自己打架,好一阵,坏一阵,自己都不知怎么搞的,这不好,还是要沉下心来,尤其要用脑。仍几句:----

时常观落红,未必怨来风。除却争春早,便为徒自终。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  2018-05-09 23:10

 

东亮2018-05-10 14:08

谢谢老师的教诲,学生记住了。今天一首《园丁》。请老师过目。

草微寄长燕湖角,园匠悉心护幼苗。白昼禾锄浇粪水,担忧何养可拔高。

拙复】此诗中,草微寄长,置于首句太猛,本自然,可寓下句里,且与下句无关,这四个字可说成心长垄短,皆能包括。

次句一个字令作者处于局外,有伤真情实感,不若就用。第三句说成白昼锄禾更顺,字过实,影响全篇趣味,这句透出来朋友并不解农事,想象是不行的,本句的意思是除草拿虫勤管理

末句字令此句费懂。猜朋友的意思是说:担忧人养可拔高。试着帮朋友捋一下:

心长垄短燕湖角,园里辛勤护幼苗。除草拿虫精管理,无情手下或拔高。

我为什么说,写诗是诗的背后的事?这些东西,从诗内怎么都是说不清的。这首诗,那首诗,首首总有相同和不同的问题,要想一下子解决,就要注意诗的背后,注意修养并带着这个意识,写诗就好得多,主要是诗写出来,让人觉得自然合理,然后才提得上艺术的美。又说几句:---

人生在世有无能,处处留心事理明。下手便知长与短,但凡一悟写为情。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_id=1405531  2018-05-11 14:01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7)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