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秋冷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7-12-21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5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诗歌在黎明中醒来

秋冷 发布于2018-04-02 19:24   点击:2758   评论:1  
    昨夜一宿未睡,辗转反侧只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于诗歌我能做些什么?对于一个自称挚爱诗歌并以十五年风雨陪伴诗歌的我来说,当诗歌遭遇低沉境况时,我应该做些什么?
    有关诗歌眼下的困境且不说了,每每触及都是一眼的辛酸和无限的伤感。诗歌,站在唐诗宋词的颠峰以其精美的艺术光照着大地,光照着云霞、星月,光照着元曲、民歌,也一样光照着当今的流行乐坛。谁能说,诗歌抛弃了我们?谁又能否认,诗歌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适应着我们的情感?可这毕竟只是诗歌的光芒,是诗歌艺术之光普照着我们还有着灵性的思想,只是有人觉得这光芒温暖,象春天的暖阳催发万物的生长;有人觉得这光芒太过耀眼,象夏日的骄阳照着自己本已枯干的艺术素养;有人觉得这光是那样阴冷和黑暗,因为一直背对这种光芒而永远无法感受诗性的柔美,只能独在自己的阴影中徘徊。
    生活中总是听到有人说诗歌如此低迷,早已是没落的贵族了。听到这种声音,就埋怨自己的耳朵多事,可我真就也陷入迷茫。从诗歌一路发展来看,诗歌都与朗诵、歌唱分不开的,而今天,当多数诗人把诗歌在报纸或刊物上发表做为最好的礼遇时,我却抱紧自己的诗歌在黑夜里饮泣;《诗刊》月月出,诗歌天天发,可是有几首能走下刊物来到我们身边?又有几首能够让我们教给孩子呢?
    都说诗歌应该符合格律,诗歌应该有平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诗歌的格律又从何而来?或许一些诗人也都有这样的想法,格律在创作上束缚了思想的表达。既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戴着枷锁跳舞呢?格律的形成是为了适应音乐的表达,而如今,懂得格律的诗人又能弹奏出几曲《水调歌》、《江城子》、《小重山》。毕竟,音乐也在变化着,发展着。
    由此想来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诗歌的格律平仄。古时候人们听音乐不象现在这样方便随意,听音乐是需要乐师演奏的。而当时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物质基础决定了音乐的继承和普及只能依靠乐师手工传授,这样就限制了音乐的复制和传播。诗歌的传播形式比较单一,虽然也有朗诵和清唱,但与音乐的结合是诗人普遍采用的形式,也是人民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这样就要求只有你的诗歌符合了一定的曲调,才能让乐师进行表演和吹奏,或者由诗人自行谱曲并获得乐师认可再为之推广。不然,谁又能吟唱你的诗歌呢?看来,诗歌的格律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后人对诗歌格律的理解和运用。 
    诗歌一直与音乐相伴,诗歌今后的发展也当有自身的变与不变。在诗歌传播方式上,变诗歌的纸张记录出版发行为多媒体录制和大众传唱,不变的是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在诗歌的创作形式上,变诗歌呆板守旧的填格律求平仄为灵活运用以适应当今乐曲的韵律要求,不变的是诗歌的流畅和音韵美;在诗歌的受众范围上,变文化知识分子拥有诗歌的贵族身份为妇孺皆宜、俗雅共歌的平民情节,不变的是诗歌闪光的警句和对生活的歌唱与启迪。
    此刻有风,窗外响起季节的声音,白色的窗纱遮不住轻柔的月光,月光就在我的房间,轻轻翻着书页,一句句诗行仿佛唱着银色的歌谣,不知是太白的叮咛,还是易安居士牵挂的愁肠?  
    常常抱怨当下的流行歌曲词语尘下却得到人们的口口皆碑,而我们所钟情的高雅诗歌竟只能为我们自己赏玩。诗与音乐的疏远,将诗陷入自困的境地。让诗唱起来。只要我们还活着,还要吟咏,还要歌唱,诗歌就一定会在我们中间跳跃着。  
    天亮了,我困得要睡。诗歌,已在我心中醒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