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崔长平 男  48岁
  • 注册日期:2014-07-15
  • 最近登录:2024-04-15
  • 粉丝人数:1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一砚残雨写心愁——李清照词赏析(十二)

崔长平 发布于2018-01-25 17:43   点击:1461   评论:0  

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的《孤雁儿》一词,把咏梅和悼亡紧密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更加孤寂与凄楚: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此词首起二句:“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波澜不惊,笔力沉稳,直接倾诉了她的寡居之苦。“藤床”,即藤制的躺椅;“纸帐”指当时在富裕家庭很流行的梅花纸帐。此二种物象在宋词里经常用来表述一种凄凉慵怠的境况。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二句,使用“寒”与“水”两个字,意在烘托寒冷与清寂的氛围:春寒料峭、独守幽室;朝眠而起、斯人不在;孤居嫠妇、无人相伴,只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从冰冷的玉炉里袅袅飘散。往日的冰玉情怀已不再有“佳思”了,此时此刻,尽管仍有水的晶莹与澄澈,但只是一怀苦水而已。正当词人缅怀往事,心生悲苦之时,突然听到一阵悠扬而熟悉的笛声,低抑的情绪不由为之一震。“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此时,词人的思绪开始舒张,因闻笛而忆梅、因梅花而赏游、因赏游而思人。因为她过去“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而今一想到外出赏梅,就很容易地联想到夫君赵明诚。

下片首起:“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闻听笛声,心绪稍扬,然而一想到亡夫,她顿时又伤心不已、泪如雨下。此时的自然之境和内心之境都在“下雨”,真可谓是情景交融了。天气,由晴到雨;心情,由明到暗;词人,由“多少游春意”的兴致倏至“又催下、千行泪”的悲恸。一切都是一瞬间,一切都是一闪念,一切都是那样地自然而然,可见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有多深、情有多重、思有多苦。读至此处,真让人不由得想起聂胜琼的“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情景与感伤!

“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至此,词人才委婉含蓄地说明“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的真正原因。“吹箫人去”一语,用的是秦穆公之女弄玉与其夫萧史(萧郎)的典故。这里的“吹箫人”是用萧史比拟赵明诚。李清照在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还用“武陵人”来借指赵明诚。如今,夫君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如旧,又有谁与之倚栏共赏呢?“一枝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因此,刚刚惹起的赏梅情趣,蓦然间被“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感所冲淡,又因过度的伤感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哀痛的余音,回绕不散。一种怅然若失、暗自饮泣的印象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扉。

《孤雁儿》,本名《御街行》,词人择《孤雁儿》的调名,意在更加切合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和情调。这在唐宋词里也很常见,就是“词牌即词题”。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怨王孙》、《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等等皆属此例。

李清照还有一首咏梅词《清平乐》,也同样是把咏梅与思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自己因赏梅而勾起的无尽哀思: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在这首词里,词人把豆蔻年华的赏梅之乐、结缡以后的赏梅之怨与寡居之后的赏梅之苦穿连一起、依次迭现,勾画出一生情感的脉动曲线。下片则侧重抒写饱经战乱、颠沛流离、痛失伴侣、为国忧戚的复杂心理与感受。

上阕首韵二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生动而细致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踏雪寻梅、鬓角簪花的欢乐情景和盎然兴致,表现了她及笄之年的美丽、聪颖、纯真、活泼的风韵和性情。“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流露出与前面截然不同的心绪,虽然手执梅花,却无闲情逸致去把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离人未归,娇恨萦怀,独自踏雪赏梅,却不期又勾起怀远的牵念与愁思。本欲踏雪解闷、咏梅遣怀,谁知道反而思情更浓、愁上添愁,也只能“赢得满衣清泪”。不过,这种“清泪”也是甜蜜的相思之泪。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上下照应。“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今夕何夕?国难当头、烽火遍地、民不聊生;人在何处?家破人亡、天涯海角、寄人篱下;伊人如何?形容憔悴、鬓发雪染、红颜尽洗。当年还能“常插梅花醉”,而今呢?“萧萧两鬓生华”,是不是正如杜甫所言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仅此两句,就已经道出了词人的一腔辛酸和哀恸!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又是一年一度的赏梅季节,然而词人却兴味索然、心思全无。尽管当年“挼尽梅花无好意”,毕竟还能“赢得满衣清泪”,如今呢,词人的眼泪恐怕早已干涸了吧。赏梅无心、思人无处、欲哭无泪,望着窗外暮霭沉沉、朔风渐紧的天气,她已经料到:一夜风霜凄紧,明朝残红盈庭啊。

正如王延梯和聂在富两位先生所分析的:歇拍两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暗喻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稍后于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是为国势衰颓而担忧。易安所言“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其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以“梅花”来比喻美好的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使这首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