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常文居士 男  40岁
  • 注册日期:2012-05-12
  • 最近登录:2024-03-15
  • 粉丝人数:16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几首参赛诗之我见

常文居士 发布于2018-01-10 13:41   点击:2588   评论:6  
序:
1、只就诗论诗,不征对人。欢迎批评指正。昨天匆匆着笔,今天就部分诗作加以补充。
2、作为每月一次的诗词大赛,同样作为诗词吾爱网最高规格、最浓重的赛事,评委显得尤其重要。评委具有决定性(而我们的评委却是由更多诗词初学者主导,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必须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盘散沙。搜韵网80后每月也举行诗词大赛,只有10位评委,每一位评委需要淘选10首作品,再从初选的10首中进一步筛选优秀之作,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他们这些评委是没有任何薪金和奖励的,是因为热爱诗词自发走到一起的。
3、对于诗词吾爱网,我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有六年的时间了。我的每一分进步,都离不开网站的支持。我也真诚希望网站越办越好,但是从每次的大赛中,尤其是从票数最多的作品中,我们还能找到那么多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最基本的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我不能不对我们的评委感到失望。是态度问题还是水平问题?不得而知。试问赛后,诸多评委对参赛作品的有过几次集体地、认真地细致地讨论?!如果闲麻烦,大可不必举办,因为诗词吾爱网实在丢不起那个脸面。正如某诗友所言:某些文章让它在着吧,归根到底,体现了52管理员的素质和52网站的档次。
4、网站首页,最好的位置给了很多评委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扪心自问,又有几个评委为10万诗友的诗词进步尽了一份自己、哪怕是微薄的心力?!求指点栏目,那么多诗友发了自己的作品,有几个评委做了点评?尽管别人可能是初学者,很幼稚的诗词,可是,作为专栏推荐的一员,你难道没有责任或者义务给一点、哪怕是几个字的建议或者意见吗?
天涯流落助孤凄,望断桃源路已迷
客久忽惊寒岁晚,途穷犹恨冻云低。
十年雪里辜前约,几度梅间忆旧题
归卧北窗聊寄梦,此身远在夜郎西。

此首前约和旧题,意境雷同,另桃源和北窗都是用典,意境雷同,路已迷和聊寄梦意境雷同。此篇最优秀的地方在于天涯流落助孤凄和此身远在夜郎西的衔接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即开得好、结的妙是也)。

故人相望隔天涯,独对西风饯岁华。
千里雪深迷去,几回日暮羡归鸦。
行藏尽付樽中酒,意气空随指外沙。
久别罗浮凭梦到,不胜清泪湿梅花。

1、鹭字,一个明亮的字眼和岁暮这样凄凉的意境不合(通篇以美景哀悲情则另当别论)。秋冬更常见的是雁,且雁是迁徙禽鸟,兼雁有鸿雁传书的典故,故意象选择雁更为合适。
2、
意气空随指外沙,此句不知所指。因为沙乃实物,且不好作比,用来虚写“意气”很容易给人一种凑韵的感觉。

妻儿隔海已三年,老病新愁只自怜。
窗格有花飘白雪,灶台无祭任苍烟。
绝知地僻人来少,争奈宵深涕下偏
倾盏不辞成宿醉,但求一梦入团圆。

1、此首以句胜-窗格有花飘白雪,灶台无祭任苍烟,胜在意境之上。但是祭是指供品,放在灶台却不合适,那么灶台当为供台。灶台上一般放自己吃的饭菜等。笔者建议把“祭”改成“米”,就真实自然了。
2、涕下偏应该是偏下涕,来人少亦然,把偏置于句尾,造成奇拗之感,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此联颇具匠心。


闲中岁月去迢遥,转瞬间同纸片飘。
卜罢流年原似幻,书空怪事本无憀。
生涯惯作独行客,尘海惟藏熙攘潮。
检尽历头寒益冽,雪舟有梦寄渔樵。


1、转瞬间同纸片飘,此句式于七字句中比较少见,颇有以文入诗的趣味。
2、独行-熙攘,对仗不工。
3、书空(空是名词)是典故,卜罢(罢为副词)对书空对仗亦不工。


落拓年来老眼昏,一回首是一销魂。
桃花颜色凋笺纸,客子心情滞酒樽。
醉醒天涯空有梦,悲欢岁杪岂无痕。
裁书欲诉终删了,除却平安尽不言。

念 le 的2种情况:1、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如写完了。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了。
念liǎo时:1、明白知道。如明了、一目了然。2、完结,结束:如了结。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4、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如那还了得!

此处可以看做出律。


飘蓬万里竟何求?书剑无成意气休。
世事几多入眼,客程不尽登楼。
高堂旅迹天涯隔,华发归心岁杪稠。
念我者谁频寄梦,莱衣欲舞泪空流。

1、堪-赋,对仗还需斟酌。对仗是七律里面最基本的,不可不慎。
2、旅迹放在高堂后面显然不准确,作者自己才有旅迹,高堂难道也有旅迹吗?可以看成是假话,也可以说用词不当。
3、飘蓬万里和天涯意境重复。
4、念我者谁频寄梦,既然颈联写了高堂,还写谁,就是明知故问,故弄玄虚,即容易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也说明没有“扬”开,尾句明显是“抑”。

岁杪如常漫自嗟,松云望断即天涯。
红颜有梦随风去,白首无成伴日斜。
笔下残诗空醉月,篱前老眼尚迷花。
至今犹记题桥志,不敢扶筇到故家。

1、岁杪如常:自己都习以为常,怎么引起读者的共鸣呢?
2、你那题桥志没有人知道,但是毛泽东的这首立志诗读者都知道: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题桥志不是典故,用在诗里,读者不知何指(诗不独为孤芳自赏,毕竟还是写给他人看的)。故写诗词不要拿自己的故事当典故。--此处当时分析有误,向作者致歉。题桥志是个典故,此处就无不妥之处。2018年4月12日改正。题桥志,典故名,典出《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汉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曾于成都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桥名作"升迁"。后以"题桥志"指求取功名荣显的壮志。
3、主旨模糊、意境混乱,有诗友已指出。松云是归隐,白首无成是述志,尾联复写归隐,归隐和岁杪也缺乏必要的衔接。如果写归隐,首联对句就不能直接点出归隐(否则中间两联就是假话和空话),而需用尾联卒章显志,不得志的情况下、无可奈何才想到归隐方能水到渠成。是不是符合“赋得”,则另当别论。



岁杪应怜我忆家,此身谁念天涯。-己、忆家为诗眼。
山妻化石春光老,慈母门日影斜。-分写山妻、慈母
仿佛墙头闻鹊语,分明梦里见灯花。-起句写山妻和慈母、对句写己
三年薪给何时结,两地无憀起叹嗟。-己、归家。

1、此首笔者当时投了一票。情感饱满真挚,结构完整,典故贴切,是一首非常优秀之作。我没有全部读完所有参赛作品,但在我看过的参赛诗里,是写的最成功的。
2、首联采用逆挽手法,已经引人入胜。岁杪采用拟人的手法,也显得形象生动。由此身谁念引出颔联的山妻和慈母。颈联进一步分写彼此盼望相逢的心情。用虚笔想象借助浓厚的浪漫主义梦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主体和客体,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现了作者的真挚感情。同时这两句也使作品的思想得以升华。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诗人无力和亲人重逢,而这一切,他都借助梦境加以实现,这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多么深沉的抗议。结构严密(由首联的忆家到尾联的急切归家,过度自然,衔接紧密),感情也层层推进。灯花让人想起《游子吟》的典故,用典自然而无斧凿之痕。
三年薪给何时结,不直接写人,跌开一笔,用曲笔写薪金,更见灵动,同时点出首联客天涯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另三年的薪金都没有结,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三年没有回家呢?笔者认为可以如此理解。三年表离家时间之久,岁尾思家、急切归家便水到渠成了。何时二字,却使作者欲归归未得的感情更加深沉。更深一层的意义为:薪金没有结,作者依然回不了家,双方隔天涯的局面继续存在下去。是4年、5年还是更长久?作者没有写,我们不得而知,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句也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前存在要薪金难的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作者这种情况,很多家庭曾经或者正在经历,而且是很多家庭正在经历的悲剧,就具有典型性。他突破了一己感情的抒发,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真实面目,又具有普遍性。
4、山妻化石:此乃用典曹丕《列异传》也记载有望夫石的传说。原文:武昌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它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对从役在外的丈夫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后用以喻女子怀念丈夫的坚贞。用典贴切,含蓄蕴藉。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