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6-09-14
  • 最近登录:2022-12-01
  • 粉丝人数: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古今诗韵

白渔樵 发布于2017-12-25 10:41   点击:1601   评论:4  
现代人写作古典诗词,是否必须严格遵守其格律?
现代人写作古典诗词,应该沿用古韵、还是应该使用新韵?
笔者认为,现代人如果创作古典的格律诗词,就应该遵守其格律,否则似失去了现代人创作古典格律诗词的意义。
一些汉字的现代读音与古代不同,现代读音的标准是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中华新韵”;而古代读音的标准,律诗绝句须遵循“平水韵”,词作须遵循“词林正韵”。我想现代人写古典诗词遵循“中华新韵”即可,然而若能兼顾今古的读音,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认为现代人在创作古典诗词时,其韵律和平仄应当首先符合“中华新韵”的标准,现代人写的诗词是给现代人读的,而韵律的文学功能是使诗词产生和谐的音调,如若今人写的诗词不合今人使用的语言文字之韵律,那岂不是失却了韵律所求之根本?

古今诗韵

 

现代诗与古典诗词具有不同的文学表现方式和文学功能,通常写作古典诗词的文学门槛会更高一些,古典的格律诗词具有固定的文字格律,韵脚和每个字位的平仄都有规定。律诗和绝句有几种固定的格律,而词作要按照流传下来的词谱填写,韵脚和每个字位的平仄要符合词谱的规定,有些词牌还对使用文字有特殊的规定。

写作古典诗词,可以扩展和锻炼人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培养美的古典情怀,而美的古典也是美的现代的一部分。我觉得虽然传统的文字格律是古典诗词的重要属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写作古典诗词应当采用古典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文辞风格,这样才能保持古典诗词的文学特征。对于现代人来说,写作古典诗词有些像练习书法,它会与日常生活相脱离,它把你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文化时空,在这里,历史与现实浑然融为一体。

与现代诗不同,古典的格律诗词要在格律的限制下去充分表达意境,这也正是创作古典格律诗词的魅力所在。古典格律诗词是汉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人的语言文辞,它也会陶冶人的审美情怀。

要写好古典诗词,需要熟悉掌握古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文辞,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锻炼过程。现代人写作古典诗词,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不是必须的,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兴趣,就像绘画和音乐一样,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表现方式,应当把它传承下去,在精神文明的田园中,万紫千红才是春。


一些汉字的现代读音与古代不同,现代读音的标准是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中华新韵”;而古代读音的标准,律诗绝句须遵循“平水韵”,词作须遵循“词林正韵”。我想现代人写古典诗词遵循“中华新韵”即可,然而若能兼顾今古的读音,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认为现代人在创作古典诗词时,其韵律和平仄应当首先符合“中华新韵”的标准,现代人写的诗词是给现代人读的,而韵律的文学功能是使诗词产生和谐的音调,如若今人写的诗词不合今人使用的语言文字之韵律,那岂不是失却了韵律所求之根本?



在创作古典格律诗词中兼顾今古的读音,意味着需要放弃使用那些今古读音变化较大的字,这样一来可以使用的文字就减少了,创作诗词的难度增加了,可以尝试让写出的古典格律诗词既符合“中华新韵”的标准、又符合“平水韵”或“词林正韵”的标准。难是难了一些,然而写成之后会觉得是多了一份文学创作的乐趣

古典词作的韵律结构通常可以分为“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格”和“平仄韵错叶格”五种。

“平韵格”词作通篇皆使用平声的韵脚,如《长相思》、《忆王孙》等等。

“仄韵格”词作则通篇使用仄声的韵脚,如《醉花阴》、《蝶恋花》等等。

“平仄韵通叶格”的词作中既有平声的韵脚、也有仄声的韵脚,但是其平声韵脚与仄声韵脚的韵母是同韵的,如《西江月》就属此格。

“平仄韵错叶格”与“平仄韵转换格”稍微复杂一些,它们都包含着不同韵母的平韵和仄韵,而且变换使用。然而“错叶格”有点与调性音乐相似,调性音乐通常有一个主调并以这个主调结束,“错叶格”只有一个平韵(且被仄韵隔开出现两次以上)并以这个主平韵结束,而“转换格”则不具备这样的主平韵特征。比如《相见欢》属于“平仄韵错叶格”,而《调笑令》则属于“平仄韵转换格”。

在古典词作中,每个字位的平仄须遵循《词谱》中对应词牌的规定,其中有一些字位是可平可仄的,在流传下来的不同《词谱》中,一些词牌的平仄规定会有些许出入。现代人写古典词作,可循任何一个久为流传的《词谱》来填词,最常用的有康熙的《钦定词谱》和万树的《词律》。

唐代以来的古典“近体诗”包括七绝、五绝、七律、五律和排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前四种诗体,它们每种又具有四种固定的格律,分别是“平起入韵”、“平起不入韵”、“仄起入韵”和“仄起不入韵”。“平起”与“仄起”是由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区分的;而“入韵”与“不入韵”则是由首句是否押韵来区分的。

四种格律分别规定了每个字位的平仄要求,其中有几个字位是可平可仄的,虽然在漫长的诗作历史中曾出现过一些“拗救”方法,但我觉得还是应尽量避免使用为好。

绝句为四句,不要求使用“对仗”文体。七律和五律为八句,其中“颌联”(第三和第四句)与“颈联”(第五和第六句)必须使用“对仗”文体,而“首联”(第一和第二句)与“尾联”(第七和第八句)不要求使用“对仗”文体。

绝句的第二和第四句必须押韵,而第三句要求不押韵。七律和五律的第二、第四、第六和第八句必须押韵,而第三、第五和第七句要求不押韵。首句是否押韵则由所选择的格律来确定。在律诗和绝句中,整首诗中只能使用同韵的平声韵脚。

在七律和五律中使用“对仗”文体时,通常希望“颌联”采用“宽对”方式,而“颈联”则采用“工对”方式,这样似可让整首诗的文风变化丰富一些。然而“宽对”与“工对”只是一种文字技术的传统概念,属于个人文学修养的一部分。看看流传下来的古人作品,感觉真正达到“工对”完美的动人诗句并不是很多。

现代人写作古典诗词时,押韵和字的平仄应以现代标准读音的《中华新韵》为准。《中华新韵》有过十八韵与十四韵两种韵表,目前在推广使用的是十四韵表,该韵表以汉语拼音为基础,读音归纳整理得比《平水韵》和《词林正韵》要规范化许多,对于熟悉汉语拼音的现代人来说,《中华新韵》是容易掌握的韵表。

在十四韵表中,将十八韵表中的“an/uan”与“ian/üan”归为同韵,将“eng/ieng/ing/ueng”与“ong/iong”归为同韵,还将“i”与“ü”及“er” 归为同韵。我觉得前两种合并是合适的,但是最后一种合并中“er”音读起来与“i”和“ü”并不和谐,似应将“er”分出作为单独一韵,成为十五韵表会更为合适。

在研究汉语韵律时,感到汉语拼音是如此重要,正是汉语拼音的规范使得《中华新韵》成为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文字韵表,使原来纷杂难记的古代韵表简化成了只有十几个韵类的《中华新韵》。而汉字的平仄也简单易分:“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为“平”;“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为“仄”。

古典格律诗词对于其格律的要求是硬性的,字的平仄、韵脚的使用、对仗的使用都必须按规定来。有些词牌还规定某些字位的字是必须相同的,甚或某段文字必须由另一段文字反序倒转而成,等等……。然而这些格律是古典格律诗词特质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古典格律诗词的文学特征,所以在写作古典格律诗词时,格律是必须遵守的。



 

 

白渔樵

20171225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