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眉山小溪 男  80岁
  • 注册日期:2014-07-10
  • 最近登录:2024-04-14
  • 粉丝人数:11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对当今格律诗词创作的一点看法

眉山小溪 发布于2017-12-16 19:10   点击:1919   评论:6  

       

             对当今格律诗词创作的一点看法

       格律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诗歌中的瑰宝。如何传承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这是广大格律诗词爱好者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群众喜闻乐见否?这是关系其有无生命力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既要坚持在规范上下功夫,又要在遣词造句上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用现代人的语言文字吟唱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亊、喜和忧。若仍然使用唐宋元明清时的语言,吟咏今人今事就与时代脱节了。五四运动前,中国文化阶层中包括教育、出版等普遍使用文言文,所以那时候用文言文行文、赋诗、填词受众是可以接受的。而现在社会生活中不再使用文言文,而用白话文。若再用文言文,绝大多数社会受众难以读懂。浏览网上诗词不泛晦涩生辟的词语,如此“阳春白雪”和者必寡。充其量也只能是自我陶醉,或在小圈子里互相欣赏、相互点赞。失去了群众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诗歌是形象艺术,也是最富于暗示和启发力的艺术。这其中要处理好明朗与含蓄的关系。明朗而不含蓄,明朗就成了一眼见底的浅水沙滩;含蓄而不明朗,含蓄就成了令人不知所云的有字天书。其实,唐朝时的文章还是比较易懂的,李白、白居易、杜甫等著名诗人还是接近老百姓的。越到后来,特别是南宋以后,朱熹的理学等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到了元明尤其是清代及民国,一些文人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致使诗词创作程式化走上了顶峰。在用词造句上,好象是越生辟,谁的水平就越高。可笑的是,清代留传民间朗朗上口的诗作少之又少。
          关于用典,我认为可以用现在的语言表达清楚的,不一定非要用典。用典必须适当,用典不宜过多。多了让人感觉是集句诗,多了让读者望而生畏,读而却步。这是因为读者不可能都能熟悉所用之典,若逐一查阅,读者会因此而失去兴趣。现今有些热衷用典的诗人又怕受众不明白其义,不得不加上若干注释,乃至注文比正文还长。

         文艺作品包括诗词在内,应该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反映社会生活。如今诗词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时有所见,且生动感人。但也常常见到脱离现实生活穿越在唐宋明清时代的作品,读一些网上诗词真以为是古人再生。一味追求古味,追求唯美,追求朦胧,必将有碍诗词的发展。近日天涯一诗友竟然说手机、电脑、红包等词语不能入诗,否则就俗了。如今人可上太空了,卫星绕地球飞了,高铁满地跑了,不需现金支付有支付宝了,坐在家里可淘宝了……眼下已是大数据时代了,文艺作品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填词吟诗不忘三百首,遣词造句不忘五经书”。而应积极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我们的后人从中品味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说,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为人重视的动作和事理,运用通俗凝神的语言描绘生活,反映社会。

      另外,我认为激浊扬清是诗人的天职。熟练运用诗词这一载体,对社会丑恶现象,加以大胆的鞭鞑,对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诗词不仅是玫瑰,也应该是投枪。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7)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