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馆闲话 > 帖子
清风天外 男  66岁
  • 注册日期:2014-04-29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4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田父诗话九十一至一百

清风天外 发布于2017-11-05 15:33   点击:1643   评论:0  
九十一
        新华社记者报道:
        数年前,巴西一名老人救活一只企鹅并把它放归大海。没有想到,这只企鹅从此每年游泳数千公里回来看望他。德苏扎现年71岁,住在里约热内卢沿海一座小岛上,2011年在海边岩石上发现这只企鹅。它当时身上覆盖着油污,饿得没有力气。德苏扎把它带回家,取名丁丁,给它除油污,喂它鱼吃。花了整整一周,德苏扎清干净油污,把它带回海边放生。但是,丁丁没走,又陪他呆了将近一年,直到身上长出新羽毛后才离开。德苏扎原以为丁丁一去不返,但是几个月后,丁丁又出现在岛上,而且还认得救命恩人。那以后,丁丁每年6月来,次年2月走,陪伴德苏扎八九个月。丁丁属于麦哲伦企鹅,栖息地在南美洲南端,南半球进入冬季后也北上到巴西海域觅食,一个来回要游大约8000公里。德苏扎说,他已经把丁丁看成自己的孩子。每次相见,丁丁都显得很高兴,亲他的脸,让他抚摸。而如果其他人想摸丁丁,它就会用嘴啄他们。这段人与企鹅结下的亲情让采访德苏扎的生物学家克拉耶夫斯基感到诧异。“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事,”他说,“当它看见他,就像小狗一样摇动尾巴,还发出欢快的叫声。我认为,这只企鹅把他视为了亲人,也许当成了一只企鹅。”
       读完报道,成五言律诗一首,诗曰:
莫说多灵性,难能朴素心。
谁曾予我玉,我定报谁金。
不惧风波阻,任凭鬼蜮侵。
此情人世有,当向何处寻?

九十二
        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去宾馆礼节性拜访。周恩来进门,尼克松迎上前去帮他脱下大衣,并亲手挂上衣架。这温馨的场面经电视直播到美国,据说为尼克松赢了不少分。我常想,要是尼克松来拜访周恩来,就算尼克松比周恩来年长许多,周恩来恐怕也难像尼克松那样。为什么?虽想上前帮一把,难堪众口说奴才。矜持不做衣粮用,面子先须撑起来。阿Q的病是国家的病,并不是某个穷瘪三才有。
       搁在今天呢?中国总理可能比美国总统做得更优雅,更得体,大家也会为他点赞!
       身体强壮,心疾不治而愈。

九十三
        在某网上发成语“习以为常”,有提示说:“你发布的内容包含敏感关键字,不允许发表。”什么是“敏感关键字”?“习”吗?即使在封建时代,古人也是讳名而不讳字,更不讳号,时至今日未必连姓也讳?
兰蕙花开古陌薰,园丁何事苦芟耘?
这般死守严防紧,不是忠君是害君!

九十四
       有《女神》在,谁也不能否定郭沫若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可是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竟写了一大堆有损形象的诗,如:
向日葵

我们的植物油,
你可不要藐视,
促进工业化,
才好赶上约翰牛。

美人蕉
我们总是呕心喋血地从事生产,
谁学得这种精神,就能又红又专。

腊梅花
在冬天开花已经不算希奇,
掌握了自然规律可以改变花期。
不是已经有短日照菊开在春天?
我们相信腊梅也可以开在夏。
 
        不仅如此,他还写过一大堆有失身份的词,如:
 
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
红!双反之火正熊熊,烧五气,努力学工农。
透!锻炼须从劳动受,新八路,今日又从头。
专!技术革新在眼前,学科学,战向地球宣!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打倒刘和林。十载春风化雨,喜见山花烂漫,莺梭织锦勤,茁茁新苗壮,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妄图倒退,奈“翻案不得人心”。“三项为纲”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主席挥巨手,团结大进军。
 
        诗人的才华消磨殆尽、荡然无存了吗?没有。他的才华不能在报刊上横溢,时而在私底下驰骋。
        一九六二年七月八日,他为范增《文姬归汉图》题诗一首,诗云: “汉家失统驭,四海繁兵马。千里不闻鸡,兽多人转寡。我蒙贤王救,寄身穹庐下。相随十二年,相爱无虞诈。马洼淳且芳,其味如甘蔗。悲壮胡茄声,肯从琵琶亚?本拟踵明妃,青冢留佳话。曹公遣使至,要我回车驾。纂修续汉书,继承先文雅。愧无班姬才,倍觉责大嘏。圣人作春秋,辞难赞游夏。垂世千百年,褒贬乱贼怕。我愿学齐史,笔削不肯假。生死皆以之,用报知音者。感君识此心,慷慨无牵挂。盛装送我归,转教难割舍。儿女向我啼,羌笛声喑哑。踌躇复踌躇,顿觉天地窄。君是好男子,笑我欠潇洒。胡汉本一家,千秋眼一眨。何为临歧路,泪眼如杯斝。史成卿再回,儿大来相迓。莫用再踌躇,珍重香罗帕。感君慷慨意,纵身随大化。”
       范增说:“此诗辞意双美,浑成流转,无异一段史实之概括,允称佳构。”应该说这不是恭维话。
       佛云“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悟道是如此,写诗也这样。那个时候,天上地下,惟我独贱。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已无容身之所。“我”无容身之所,诗人自然就失去了灵性。诗人失去了灵性,还能指望文字放出什么光华?

九十五
   “哗哗,哗哗,哗哗哗!”
    《荷花淀》里几个青年妇女荡着小船探夫不遇,归途中突遇敌舰。这响亮的“哗哗”声,映衬出白洋淀上令人心悸的寂静,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这急促的“哗哗”声,表明这些自幼跟小船打交道的女子驾起船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这节奏鲜明的“哗哗”声,体现人物虽然内心紧张,但手下功夫不乱,让读者看到温柔的白洋淀女儿性格的另一面:沉着、镇定与刚强。
    有人说弹指一响,万缘俱足。谁说不是呢?
九十六
    成语是文言文的活化石。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了,但它还大量保存在成语中。“时不我待”“惟利是图”,就是宾语前置。“绳之以法”“无济于事”,就是状语后置。“祸国殃民”“羞花闭月”,使动也。“草菅人命”“鱼肉百姓”,意动乎?多年来,我常常挑出一堆成语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文言文语法知识加以分类,从而巩固其已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来分析成语的内部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义。譬如“生死肉骨”,问学生是什么意思,几乎所有人一脸茫然;告诉他们“生”和“肉”是使动用法,很多人立即豁然开朗。这是个一石多鸟的办法。然而有些文言语法现象,譬如主谓倒装、定语后置,虽然很多年前我就在成语中寻找,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
    过两天就要复习文言文了。半夜醒来,又想到这个问题。忽然一个成语从脑海里飘出,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越来越分明,不错,是它,神乎其技!“神乎其技”,不就是“其技神乎”吗?这不是主谓倒装是什么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应该说“神乎其技”这个成语我早就知道,只是不知把它遗失到大海里的哪盘礁哪片石下面了。过去凭借有关资料都没有找到,现在一无所凭,怎么就在茫茫黑夜里捞到这根针呢?
    我真的很高兴。
    找到“神乎其技”,接着又冒出了“迥乎其异”。“迥乎其异”,就是“其异迥乎”。尽管没有向专家请教,我认定这就是主谓倒装了。这一发现虽然不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伟大,但确确实实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它毕竟是我多年来踏破铁鞋到处寻觅的宝贝呀。可是忽然又冒出了“瞠乎其后”,使“好一阵子”的兴奋戛然而止。“神乎其技”“迥乎其异”两个成语的“乎”,在形容词“神”和“迥”后,属形容词词尾,而“瞠乎其后”的“乎”在动词“瞠”后面,只能当介词“于”讲。“瞠乎其后”即“于其后瞠”,也就是“在他的后面睁大眼睛望着”。这样讲来,“瞠乎其后”就只能说是状语后置,而不能说是主谓倒装。“瞠乎其后”与“神乎其技”“迥乎其异”其异也几兮,前者不是主谓倒装,后者就一定是?
    心里咯噔一响,我犹疑起来。虽然时间很短,但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一个朋友,牵挂多年,一直无缘见面,忽然来到他家门口,那股热乎劲可想而知。走进门来,主人端详半晌,说:“您可没找错门?”个中滋味,局外人很难知晓。

九十七
    某公园楼成,向社会征名。我冥思苦想了十多个,曰挹江楼、栖云楼、凤仪楼、引凰楼 、栖凤阁、枕霞楼 、览翠楼 、骋怀楼、畅怀楼 、阅江楼、邀月楼、得月楼 、听天阁、问天阁、闻天楼、听涛楼、观澜楼,说实话,想好后还真的有些自鸣得意,没想到上网一查,多半是古人,可能也有今人,早已捷足先登。接着又想了几个,结果也是如此。典雅的,隽永的,我能想到的,古人早已想到,就是歪瓜裂枣,至少我认为是如此,也被人用了。老伴面朝书柜,在书背上任取一个“腾”字一个“鹤”字。腾鹤楼!有吗?一查,居然就有。
    都说创新,创新可真不是易事。

九十八
    《中华诗词》2015年第四期刊登了一首题为“高考电工”的诗 ,好评如潮。诗曰:“我欲青春绽火花,朝攀旭日晚攀霞。豪情更在青云上,总把光明送万家。”读罢,有似曾相识之感。什么时候读过?几十年前读过,如,“大红旗下逞英豪,端起巢湖当水瓢。不怕老天不下雨,哪里有旱哪里浇。”又如,“我是喜鹊天上飞,社是山上一株梅。喜鹊落在梅树上,石滚打来也不飞。”再如,“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尽管这些东西想像奇特,乍看颇为出彩,但那不是诗。为什么?再不光滑的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再精致的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九十九
   地耳,俗称地皮菜,吾乡曰地米皮,可入药,能食用。久雨乍晴,山林里,草滩上,黑乎乎,肥嘟嘟,东一块,西一片,随处可见。人们端筲箕,提筐篮,争相拾取。非为医病,只为疗饥。小时候听人说此物为牛屎所生,食用时心里总疙疙瘩瘩。昨行操场,见人持塑料小袋,于足球场浅草丛中寻寻觅觅,惜之如山珍。因感怀旧事,成七绝一首:年年五谷唱丰登,岁岁九州歌太平。贴地君听甚消息?饥肠万户似雷鸣!
一百
   夜梦一组图片,记一椿树成长过程。树高几尺时,有好事者在其顶端分杈处搁一石块,其后几十年,石块渐被树皮包裹,不露半点痕迹。醒来不知何意,填浣溪沙一阕以记之:出土亭亭几尺长,何人搁石压中央,徒增成长树悲伤。   既乏老君炉化解,且张宰相肚包藏,任其酣睡也无妨。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