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7-09-12
  • 最近登录:2019-08-08
  • 粉丝人数: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质疑《质疑“马蹄韵”》

刘可亮 发布于2017-09-20 10:41   点击:1348   评论:2  
  时习之先生《质疑“马蹄韵”》一文,运用大量的数据,从三个方面对马蹄韵进行质疑,无不缺失明显,用以佐证的观点,难以稳稳立足。遗憾的是,它给读者们造成了靠数据说话,事实胜于雄辩的印象,影响深远。
  《质疑“马蹄韵”》主要在前三个质疑中运用了大量统计数据。笔者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这些数据全部无法与观点严密匹配,要么有统计漏洞,要么有数据链的明显缺失,要么在样本中所占比例极小,不能有力支撑观点。
  本文作了深入研究和推理,并给出了严密的结论。
质疑《质疑“马蹄韵”》


《质疑“马蹄韵”》一文,是时习之先生于
20083月撰写的。时老在统计了6300多副对联句脚情况的基础上,对余德泉教授撰写的《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中的部分观点进行了质疑。他主要运用统计数据,论证了“‘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并认为‘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的观点,以及“‘马蹄韵’在对联格律上处于‘第一’的地位”的结论,是难以站住脚的。
这是众多质疑、批驳马蹄韵的文章中,最具有颠覆力的一篇。它在主流对联网站和报刊杂志刊登后,被广泛认为论据充分、批驳有力、结论可靠。
笔者在阅读后,也为时老认真、扎实下功夫的精神所折服。《质疑“马蹄韵”》一文于推进人们认识对联格律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否定的。然而,笔者经过认真思索和研究,发现《质疑“马蹄韵”》一文并不严密。对于马蹄韵的认识,还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空间。
为此,笔者就统计的方法、角度等问题与时老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时老毫不介怀,本着对学术忠诚的态度,谦和待人,积极配合,主动提供样本,沟通问题,令人敬佩。几经摸索,笔者从新角度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论证,并在就新进展多次向余老请教后,撰写了《破解“马蹄韵悬案”》一文。该文篇幅颇长,为了强化学术商榷的针对性,现将其中质疑《质疑“马蹄韵”》的部分单独成篇,以推进共识的早日形成。
一、对《质疑“马蹄韵”》一文数据的质疑
《质疑“马蹄韵”》主要在前三个质疑中运用了大量统计数据。笔者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这些数据全部无法与观点严密匹配,要么有统计漏洞,要么有数据链的明显缺失,要么在样本中所占比例极小,不能有力支撑观点。下面,试具体分析。
1、质疑余教授统计的“马蹄韵正格比例少则85%,多达96.7%”有水分,时习之老师的统计有漏洞。
余教授在《对联格律·对联谱》中统计了22种对联书籍所收对联句脚平仄符合“马蹄韵”的情况后说:“从这个统计看,22个材料中,合马蹄韵正格者,最少的也有85%,多的甚至达到了96.7%。”时习之老师在自己统计6300多副对联的基础上,说:“我们来看一下余德泉教授的统计资料:全部22种对联书籍,共6403联,其中不符合‘马蹄韵’者为345联,占5.39%.其中有多少单句联和两句联呢?推想也应该和我这个资料相差不多,如果少算一点按60%计,在6403联中扣除60%即3842联,不符合‘马蹄韵’联的比例将上升到13.47;如果按70%计,在6403联中扣除70%即4482联,不符合‘马蹄韵’联的比例将上升到17.96。可见得‘85%’和‘96.7%’这两个百分比是含有相当水分的。”时老的这个计算有漏洞:1句、2句联按样本总数的60%70%扣除够,应该是“3句及以上对联不合马蹄韵的比例明显上升”。少了这个“3句及以上”,表述就不准确。这自然不能证明余教授的统计就有水分。85%96.7%是事实。
2、时习之老师质疑马蹄韵变格,本质上停留在语言上,其数据链缺失明显。
余教授在论述时,认为两句及以上的对联,只有1种变格,其余为破律。时老师在质疑时只按1种变格来统计二三四句联的变格,没有去管破律的情况,方法上是没问题的。他统计的结果每边二句联共有2029副,其中句脚为仄仄即符合“马蹄韵”变格的只有72副,仅占3.73%;每边三句联共有1173副,其中句脚为平仄仄即符合“马蹄韵”变格的只有31副,仅占2.64%;每边四句联共有468副,其中句脚为平平仄仄即符合“马蹄韵”变格的只有11副,仅占2.65%。其结论为:“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所谓‘马蹄韵’关于联句句脚规则的变格不仅在绝对数量上很少,而且在相对数量上也远少于一些被排除在‘马蹄韵’之外的句脚平仄安排格式。”也就是说,马蹄韵变格数量少,比例小,与正格合起来也不能支撑马蹄韵应用率第一的结论。2句联三种规则正格的句脚情况一样,3句联马蹄韵正格和朱氏规则正格也一样,且比例很高。统计这两个样本得出的结论永远是“马蹄韵正格+变格”比例高于另两种规则,强调其“变格数量少、比例小”也就失去了质疑的意义。那么,统计的重心,自然应当放到“三种正格并无混同情况”的4句及4句以上联作样本上,以在方便比较高低的前提下观察马蹄韵变格,而时老用以观其差别的实质上只有4句联一个有效样本。读者应该能认同:不少于3个有效样本,方能称为“数据链”,并利用它初步说明问题。可奇怪的是,当时时习之老师手上的5句联很丰富,6句联也有一定数量,却未予以统计。而在下面的其他批驳中,又进行了统计。也许,67句联当时样本不足,可以理解,但数据链明显缺失,则是无疑的。(注:其实即使数据链完整,统计结果也一样。本节不深究原因,只论述数据与观点之不匹配性。)
3、质疑长联句脚马蹄韵正格的比例,时习之老师当时大受条件限制,统计出了佐证乏力的数据。
在这一部分的质疑中,时习之老师列出了这样一组统计数据:
“马蹄韵”关于联句句脚规则正格,三言及以下与“朱氏规则”完全一致;四句联的统计,仅居第二位,即使加上符合变格的12联,也仍然少于符合“朱氏规则”的43.51%。五句联的统计,符合“马蹄韵”正格的只占占6.35%,仅居第四位,即使加上符合变格的6联,也仍然远少于符合“朱氏规则”的25.40%。六句联及以上,由于数量太少,已经没有统计学意义。
这组统计数据表明:当把1-3句联也算进去时,尽管马蹄韵的应用比例在不同的样本中高达80-90%不等,但“朱氏规则”更高一筹,“李氏规则”也紧随其后,数据同样很高。这组数据,使人们相信:不能证明马蹄韵的实际应用率是最高的,只能证明是鼎立的三足之一。
马蹄韵应用率第一的位置被否定,其作为规则的唯一性,自然也不存。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也主要源于这组数据的“有力”支撑。
这组数据在统计上的确没有问题,但是,它真的能有力支撑相关的结论吗?时隔6年,时习之老师手头的样本更丰富,在与他的商榷中,通过对由他本人提供的三组5-7句联样本的深入统计和分析,问题暴露出来了。请看一组数据:

5句联样本,共399副,符合三种规则正格的118副,占29.6%;
6句联样本,共152副,符合三种规则正格的40副,占26.3%;
7句联样本,共88副,符合三种规则正格的23副,占26.1%。

从这组数据我们容易发现:从单边5句开始,符合三种规则正格的作品,只占整个样本约1/4,且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数据表明,在5句及以上长联中,有多达3/4的作品的句脚不是三种规则的正格。时习之老师虽然统计了全部样本,但5句及以上长联样本中,用以比较三种规则的几个百分比,加起来不过整个样本的25%强而已。在25%的作品中,分出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固然数据可靠,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其佐证力度的极大怀疑,以及对另外3/4的作品的重视。
这3/4的作品,也基本出自民国初期及之前的名家之手,句脚安排也不是乱来的。这些作品的句脚安排方式,如果是完全区别于马蹄韵、朱氏规则和李氏规则的第四、第五、第六种安排方式,则要考察它们的比例是否还有比前三者更高的呢?最高的是否才是基本规则?如果是和马蹄韵、朱氏规则和李氏规则有关联的,则这种关联是否应该进一步弄清楚,才好对三者进行准确比较?
回过头去看,时习之老师2008年在统计时是受条件限制的。他当时手头样本相对有限,重点统计的是4句联和5句联。而4句联介于短联与长联之间,有其特殊性,一是句数与律赋的基本节奏单元吻合,二是句脚格式变化空间比5句以上长联小得多,故得到的符合三种正格的作品百分比较大,合起来接近100%。单从5句联一个样本,他又难以观察到5句以上长联句脚符合三种正格的比例急剧下降,且呈递减之势的情形。据时老师自己介绍,当时他也注意到了这个3/4。可惜的是,他认为正格联的数据已能说明问题,没有继续深究。
总的来说,《质疑“马蹄韵”》一文,运用大量的数据,从三个方面对马蹄韵进行质疑,无不缺失明显,用以佐证的观点,难以稳稳立足。遗憾的是,它给读者们造成了靠数据说话,事实胜于雄辩的印象,影响深远。
二、对3/4“非正格作品”的观察和分析
数据是能说话,但只有找准数据,并与观点合理匹配,才能说准话。
单边5句及以上长联中75%的“非三种正格作品”,到底是个什么面貌呢?如果真有规律在,如何才能真实地考察它们,找到规律呢?当单一个体表现出的特征有多样性,而背后确实有规律存在时,运用概率学统计方法的确是一种科学的选择。
以下是时习之老师本人最近提供的三个样本的分类归纳结果。下面,我们来改变统计角度,并根据统计进行分析。

399副“五句联”句脚分类统计结果

句脚平仄模式
数量
句脚平仄模式
数量
平平平平仄
72
朱氏规则正格
仄仄仄平仄
4

平仄平平仄
127
第一名
平平平仄仄
3

平平仄平仄
13
平仄平仄仄
5

平仄仄平仄
6

平平仄仄仄
4

仄平平平仄
106
仄平平仄仄
9

仄仄平平仄
35
马蹄韵正格
仄仄平仄仄
1

仄平仄平仄
11
李氏规则正格
仄仄仄仄仄
3


152副“六句联”句脚分类统计结果

句脚平仄模式
数量
句脚平仄模式
数量
平平平平平仄
18
朱氏规则正格
仄仄平仄仄仄
1

平仄平平平仄
36
第一名
平仄仄仄平仄
2

平平仄平平仄
20
仄仄平平平仄
14

平平平仄平仄
3
仄仄仄平平仄
4

平平仄仄平仄
4
仄仄平仄平仄
1

平仄仄平平仄
15
马蹄韵正格
平平平平仄仄
2

平仄平仄平仄
3
李氏规则正格
仄平平平仄仄
1

仄平平平平仄
15
仄平仄平仄仄
2

仄平仄平平仄
8
平仄平平仄仄
1

仄平仄仄平仄
1
平仄仄仄仄仄
1


 88“七句联”句脚分类统计结果

句脚平仄模式
数量
句脚平仄模式
数量
平平仄仄平平仄
14
马蹄韵正格
平仄仄平平仄仄
1

仄平平仄平平仄
8
平平仄仄仄平仄
3

平仄仄平平平仄
7
平仄仄平仄平仄
3

平平平平平平仄
9
朱氏规则正格
仄平仄仄平平仄
5

平仄平平平平仄
5
仄仄平仄平仄仄
2

仄平仄平平平仄
7
平仄仄仄平平仄
2

仄平仄平仄平仄
0
李氏规则正格
平平平仄平平仄
2

平平仄平平平仄
3





分析:
我们发现,五六七句联排名第一的“句脚平仄模式”,都超出排名第二的比较明显,有一定优势。那么,就先盯着第一名进行分析。
1、五句联排名第一的是“平仄平平仄”,计127副,占31.8%;六句联排名第一的是“平仄平平平仄”,计36副,占23.7%。二者都有明显的优势,且所占比例超过马蹄韵、朱氏规则、李氏规则三种正格的总和,或与之旗鼓相当。
2、上述五、六句联两个排名第一的“句脚平仄模式”,让我们容易推测,长联上联句脚的安排似乎有这样的规律:第二句和最后一句是仄脚,其余为平脚。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平仄平…仄”。然而,这一点在七句联上又得不到印证。七句联排名第一的是马蹄韵。反观四句联和三句联,据时习之老师统计,排名第一的是“平平平仄”和“平平仄”,也得不到印证。故可排除“平仄平…仄”为基本格式。
3、反过来分析五、六句联两个排名第一的“句脚平仄模式”,我们还可发现它们另一个共同点:二、四位平仄相间,且最后两句尾字为“平仄”。这一点再与七句联排名第一的马蹄韵比较,则可以印证同样的规律。反观四句联和三句联,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4、综合上述对三到七句联“排名第一”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这个结论,“上联句脚平仄模式”大约为:奇数句“…?平?仄?平仄”;偶数句“…?仄?平平仄”。这一特点,与句中平仄安排规律很相似,二四六分明。至于“一三五位”是否也如句中规则多权变,而标准格式正是“双平双仄”连续推进,即马蹄韵正格,还有待进一步论证。数据也表明:朱氏规则和李氏规则实际应用率第一的结论更值得怀疑。差不多可否定其作为基本规则的可能性了。
5、需要进一步论证马蹄韵句脚规则是否就是基本规则,就要在考虑基本规则可能被权变的大前提下,从符合奇数句“…?平?仄?平仄”;偶数句“…?仄?平平仄”的模式中,证明不存在比马蹄韵更有优势的“虎蹄韵”、“牛蹄韵”之类。
目前,无论是持哪一观点,人们并不否定对联作为格律文体,其句脚需要符合“声美规律”,大家的认识可以统一到陆伟廉先生在《对联经》中提出的“三原则”上:①摒除单调,②疏散同声,③平衡平仄。这反映人们对长联句脚的特点已有较准确的把握。现行《联律通则》第五条把要求“句脚音步替换”,即“平顶平、仄顶仄”(马蹄韵句脚)纳入了其中,就至少说明了当今联界的专家们是认可“三原则”这一大前提的。
那么,我们就设想到目前为止,人们真的还没有把握住长联句脚安排的规律,而背后真有规律在,只不过各种权变模糊了视野。那么,各种权变就是基于“基本规则”之上的或大或小的破缺,会保持“基本规则”的风神。如果真是这样,则恰当的累加统计可以使“基本规则”的真面目大致显现出来。
为了找出规律,我们按照陆伟廉先生的“三原则”,将同声、单调且平仄不够平衡的朱氏规则和同声的“全仄全平型”排除在统计之外(以七句联的上联句脚为例,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不纳入统计),把样本中上联每个分句句脚平仄安排为“仄”声和“平”声的总次数统计一下,看看得出的统计结果是什么。

上联各分句句脚平仄出现次数统计

样 本(副)
1分句
2分句
3分句
4分句
5分句
6分句
7分句
五句联
218
60
178
38
22
218




158
40
180
196
0




六句联
118
32
77
56
15
7
118


86
41
62
103
111
0


七句联
77
29
28
55
44
17
6
77
48
49
22
33
60
71
0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①五-七句长联句脚平仄安排,少数位置“平”与“仄”次数接近,更多位置是差别非常明显的。这说明其安排很可能是有规律的,基本可驳倒“联无定律论”。如果毫无规律可循,应该是除了最末一句,其他各分句句脚“平”与“仄”安排次数都比较接近五五开才对。
②上述统计结果当能浮现出规律的大致面目。整体也表现出“一三五相对模糊;二四六尾分明”的特点。
③如果每一分句只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情况作为“推荐模式”,则可得出以下平仄安排方式:

五句联:平仄平平仄
六句联:平仄平平平仄
七句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上,不是与排名第一的“句脚平仄模式”一模一样吗?
由发现了句脚和句中平仄安排表现出的明显相似性,考虑到律句句中平仄安排有两种标准格式,且第二、末一字基本不属于“概率现象”的启示,“奇数句长联”第2分句句脚按平声和仄声可能分属两种句脚安排模式,如果分开统计当看得更清楚。鉴于五句联第2分句的句脚“平声”情况只有40副作品,七句联第2分句句脚用“仄声”的情况只有28副作品,明显比另一种178副和49副数量少,我们只统计第2分句的高概率声调,看看情况:

上联各分句句脚平仄出现次数统计(第2分句限高概率声调)

样 本(副)
1分句
2分句
3分句
4分句
5分句
6分句
7分句
五句联
178
40
178
10
6
178




138
0
168
172
0




七句联
49
22
0
37
34
8
3
49
27
49
12
15
41
46
0
很显然,平仄分布的趋势更明朗。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我们还可以统计一下样本中采取“二、四、六位平仄相间”的句脚安排方式有多少。结果是:218副五句联含188副,118副六句联含78副,77副七句联含36副。显然,把朱氏规则和全仄全平格式当特殊安排方式来看待的话,余下的样本中“二、四、六位平仄相间”是主流。
可以见得,非正格作品也是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我们再把马蹄韵正格和李氏规则正格也排除在统计视野之外,看看“非正格”的接近原生态(基本上是上述3/4的样本)的创作选择,是否也能印证同样的结果。
上联各分句句脚平仄出现次数统计(无三种正格)

样 本(副)
1分句
2分句
3分句
4分句
5分句
6分句
7分句
五句联
172
14
143
27
22
172




158
29
145
150
0




六句联
100
32
59
41
12
7
100


68
41
59
88
93
0


七句联
63
29
28
41
30
17
6
63
34
35
22
33
46
57
0
由上表可以看出:五句联样本充足,依然能看出明显的规律;六句联样本较充足,稍有点模糊,但总体走势依然可辨;七句联则样本相对欠缺,比较模糊,也能看得出大概轮廓。
同样,如果五、七句联第2分句句脚只统计高概率声调,则结果为:

上联各分句句脚平仄出现次数统计(无三种正格;且第2分句限高概率声调)

样 本(副)
1分句
2分句
3分句
4分句
5分句
6分句
7分句
五句联
143

5
143
10
6
143




138
0
133
137
0




七句联
35
22
0
23
20
8
3
35
13
35
12
15
27
32
0
五句联的规律更明朗;七句联样本数量虽小,也初显规律。
上述统计角度得出的结果表明:
1、不论是否统计三种规则的正格,不同的分句句脚,人们在安排平仄时,有显著的倾向性,且呈现出一定规律。依然表现为“二四六尾”非常分明,一位比较随意,三五位相对模糊,但也较明显倾向马蹄韵正格的特点。
2、撇开正格,各种变格保持的是“马蹄韵正格”的风神,故样本统计结果基本显示“马蹄韵”面貌,而不显示其他什么牛蹄韵、虎蹄韵的面貌。
3、统计结果显示:基本能判断马蹄韵规则是长联句脚安排规律的真实反映。
4、在实践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创作需要,又经常在“马蹄韵正格”的基础上进行幅度或小或大的权变,一三五位权变相对明显。
5、如果考虑变格,马蹄韵使用率绝对第一。

这种针对具体位置进行的累加统计得出的结论,为什么会让我们从“雾里”窥见“马蹄韵”的面貌呢?因为,实践中虽然多变化,人们在美的感觉的驱使下,天生有着向“圆满”靠拢的向心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马蹄韵就是对联句脚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这是语音学的规律及汉语言的特点决定的。人们根据“声美规律”,行为选择总是忠实于自己对美的感觉的。正如陆天泓先生所描述的:“从本源来看,声律的美是人对气流的把握。用你的内容关照你的形式,用你的气息舒畅你的气脉,用你的乐感平衡你的平仄。你觉得很舒服的,就很好。”假设培养一大批孩子,不告诉他们长联句脚的安排三种规则的正格,只告诉他们遵循自己对美的感觉,最多告诉他们①摒除单调,②疏散同声,③平衡平仄的原则。当孩子们成为成熟的作者,创作的作品样本足够时,按笔者上述方法去统计,结论一定是马蹄韵。
这个统计原理,就如同我们忠实于自己对美的感觉,去统计无数美女脸蛋的相关尺寸比例,得出的结论是“三庭五眼”。而具体到某一个美女,则可能有各种数据上的或大或小的偏差,恰好符合标准的美女比例并不大。
马蹄韵,就是对联作品节奏美和对称美的“三庭五眼”标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