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童诗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2-05-04
  • 最近登录:2024-04-07
  • 粉丝人数:2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通俗易懂不可休矣

童诗 发布于2017-06-13 01:43   点击:2465   评论:19  
    华夏戎狄先生贴了《通俗易懂可以休矣》的帖子。虽然没有指明,但显然是和我的《好诗都是大白话》帖子论战。论战是好事情,应该提倡,就此我对先生的观点说一些看法。
    基本的认识是:通俗易懂不可休矣。岂止不可,更要大力提倡和推广。今天中国的诗歌,非市场即无出路,非大众则无市场,而通俗易懂则是“中国诗歌大众化”的第一前提。
    首先要说明,诗歌所谓“通俗易懂”、“大白话”云云不是简单的生活语言照搬,而是对生活语言的艺术加工。我觉得这是人们默认的前提。何况我的帖子对此还不是默认,而是明言。列宁说:“把显然愚蠢的论点加在论敌头上,这不是辩论,而是谩骂。”我希望先生应该不是这样。
    第二,我还是不明白,“两个黄鹂鸣翠柳”、“轻舟已过万重山”一类怎么不是通俗易懂,怎么不是当年和今天的大白话。我不知道先生可以怎样说明当年许多优秀作品很快谱成曲子传唱社会、“有水井处便有柳词”等等现象,怎样说明那时的作品总是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江东去”、“应是绿肥红瘦”一类表述风格为主流。我更希望先生提出扎实的反证,证明至少从唐宋,千百年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居然不是以通俗易懂为主流,而是先生指的相反的路。
    第三,所谓通俗易懂、大众化,当然不是对大众简单地当一个“诗词搬运工”,而是应该对大众适当地宣讲、解释、教育。各种选本、中小学课本、相关影视节目等等正是在做这些事。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类诗歌究竟是怎样深奥的不得了,大众居然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我正在试着编写面向大众的诗歌教材,对自己几年来的格律诗词习作也想整理出版,还想进行商业化的“中国诗歌大众化”项目设计(今天中国诗歌大众化必须是资本推动)。“中国诗歌大众化”是我认为的这一切的“市场痒点、商业利点、项目靓点、操作做点”。先生竟然就此提出如此相反的意见,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需要认真地思索、并且深深感谢先生的。
    第四,我们说诗歌应该通俗易懂,并不是说那些考据、研究等等不重要。但这和“通俗易懂”是不同的两件事,对此我不觉得还有必要展开说明。
    第五、先生说,大众只爱俗文化,不喜欢诗歌。这虽然不是先生的原话,但是先生所说“你以为民众会对‘朝辞白帝彩云间’和‘大珠小珠落玉盘’感恩戴德?别自作多情了,大众有赵五娘王宝钏、有周瑜打黄盖、有目连救母宝莲灯,凡此种种,浩如烟海”一类话,我认为可以逻辑地推论出先生这个意思。可是我觉得,不仅“有水井处便有柳词”、最近“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等无数现象恰好反对先生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不但应该、而且可能让大众喜欢中国诗歌。
    第六、先生说“要说文人歌诗之菁华,多在《唐诗三百首》(以及历史上很多公认的选本、今天的中小学教材等等——王朋),那就是胡说八道了。”我认为先生这个论点颇惊世骇俗,先生有论证的义务。
    第七,从项目设计的角度看,我倒是觉得,先生和我实际只是目标顾客(这里就是目标读者)的定位不同。我以社会大众为目标顾客,先生以专家和小众为目标顾客。因此我不但不想说服先生,而且反而觉得先生的许多意见(除去那些令人不舒服的人身攻击)对自己的目标顾客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改变顾客定位,那么先生,您那一套可真的需要深刻讨论。
    就先说这些吧。我不熟悉诗歌理论和诗歌史。即使是诗歌创作,时间也不是很长,好像是2010年前后我才开始学习格律。因此讲的不深不透、甚至不对,都是可能的,重在参与吧。只是,假如我的“中国诗歌大众化”的基本意见不错,那么如何将其变为有良好投资价值的商业项目,哈哈,那就是本司令的长项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3)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